个别化教学计划案例分析(模板18篇)

教学计划的执行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细心,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接下来,我们为您展示一些经过验证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个别化教学计划

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由于学校规模越来越大,校长事务越来越繁重,在时下的管理工作中,经常流于宏观的管理,但缺乏微观的管理;流于统一的管理,但缺乏个别的管理;即使实行微观的管理,但缺乏深入细致的个别化管理。具体地说,就是命令布置的多,检查落实的少;口头说“理”的多,真抓实干“管”的少;表面形式的多,具有丰富内容的少。这样,降低了管理的绩效,减低了领导的管理效能。校长管理学校工作,应该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进行个别化管理。所谓个别化管理,就是领导者针对管理中的个别问题,亲自解决,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全程管理,让领导成为解决问题的终结者。

第一,体现“管”与“理”的结合,防止个别情况的危害作用。《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管”就是担任、过问、保管、料理、照管、约束等意思;“理”就是事理、表示态度、发表意见等意思。学校领导常常在工作中注意“理”,而忽视“管”,缺乏真抓实干的精神,形成“瞎子捉贼坐着吼”的现象。长期下去,即使校长偶尔发现了学生的问题,欲进行处理,竟然出现因为一些学生不明白校长的身份,双方还产生冲突的现象,其他领导要么认为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要么疏于管理,面对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严重损害了管理者在师生中的形象。

第二,展示领导的示范作用,提高领导的感召力。实施个别化管理,首先,可以使校长转变领导角色,形成“服务”和“人本”的新理念,体现个性化管理的思想,适度淡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界线,让领导者为师生服务,关注师生发展与成长,同时,有利于学校组织结构扁平化,积极创建学习型学校。其次,体现尊重教师的理念。日常管理中,常常是领导发现了管理中的问题,就指示下属解决问题,然后了解解决的结果,这样给被管理者形成工作中的层次差异。如果管理者及时处理问题,能够让大家感受到平等的尊严,让大家意识到领导者也是应该亲自解决问题的,可以消除管理者在被管理者心中一味命令指挥的心理,从而打破了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的明显界线,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再次,给教师树立具有落实的思想、务实的作风的领导形象,克服领导工作人浮于事,作风飘浮的弊病。而且给教师以及管理者以示范,展示领导处理问题的艺术,容易引起下级的认同,形成领导权威,展示领导的人格魅力。

第三,获得学校管理的大量信息,增强治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实行个别化管理,使学校领导掌握大量的管理信息,这是走马观花的管理无法得到的。只有领导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会摸透实情,形成科学的决策,保证管理的科学性,使领导说实话,办实事,增实效。只有领导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握管理的复杂性,学会与各种各样的师生进行交往,保证管理的艺术性,形成与人为善的人本管理思想。

第四,提高案例研究能力。领导通过个别化管理,可以获得大量的个案资料,面对管理中的问题,与教师一道分析研究,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让领导写“自己的故事”,积极撰写教育案例,尤其是典型的个案还会使领导加深理论学习,深刻地分析问题,寻求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领导者敏锐地发现带倾向性问题的能力,减少工作的盲目性,较好地提高领导的实践能力。这样,领导者用自己的研究行为带动教师的研究行动,让学校形成领导与教师互动的研究风气,促成教师成长。

个别化教学计划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展与丰富。如何设计、组织、指导好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开展?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推进:

首先,要正确认识。个别化学习活动定位于“学习”,这就与游戏活动不同,需要教师更多的预设、更适时的指导;个别化学习活动较集体教学活动更能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学前教育阶段更应该“教给”孩子的本领。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内容其实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大多可根据主题内容中进行挖掘,如:结合《我是中国人》主题,在美工区就可开设“有趣的京剧脸谱”、“美丽的蓝印花布”等内容;当然也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如:孩子对蚕宝宝有兴趣,我们就可创设这么一个区角,养一些蚕宝宝,让孩子去照顾它、观察它、大班的孩子还可以进行记录。

其次,要创设环境。这里的“环境”我觉得可以包含空间、周围的布置、提供的材料等诸多方面。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的空间大小也可能不相同,如:“音乐小舞台”为了让孩子能更好的表达表现,展示自我,其所需空间就应比相对安静和封闭的阅读区来得大;区角的环境布置既要有美观性,更要发挥其提示该区角活动的玩法、规则等的隐性作用,如:在某区角前贴三双小脚印,就很好的提醒了孩子,这个区角最多可有3个朋友进去玩;教师提供的材料要丰富、有层次性,呈现的方式也要全面、多变、多样,这一点黄琼老师在报告中也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了。

最后,要适时指导。个别化学习活动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指导的要求,其更需要教师具备仔细观察、即时反思和适时引导的能力,可以说这比集体教学的指导更随机、更具个别性和针对性,而这样个别化、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幼儿的学习能力的获得、知识经验的提升是更为有效的,它能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获得相应的发展。个别化学习活动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个别化学习活动对幼儿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精心创设环境,不断丰富材料,提供相应指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个别化教学计划案例

个别化教育计划源自美国,自诞生日起,便受到特殊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美国特殊教育法的历次修订中,个别化教育计划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尚未在法规的层面对个别教育计划的实施作明确规定,但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观念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被特殊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根据个别化教育的规定,一份完整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应当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当前的水平。

儿童现有的学业水平和功能性表现,包括儿童的障碍怎样影响其参与普通教育课程的学习和取得进步;学龄前儿童的障碍如何影响其参与适当的活动;对于那些需要参加替代性评估的特殊儿童,需对其基线水平或短期目标进行说明。

2.年度目标。

可测量的年度目标包括学业目标和功能性目标。设定年度目标,一是为了满足由障碍所导致的需要,使儿童能够参与普通课程的学习并取得适当的进步;二是为了满足由儿童的障碍所导致的所有其他教育上的需要。

3.教育进步。

说明如何对儿童朝向年度目标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进行测量,以及何时提交周期性的报告以说明儿童的进步情况。

4.特殊教育、相关服务以及辅助设施和服务。

描述向儿童提供的额外服务或有益于儿童的实践活动,以使儿童:

(1)在达成年度目标过程中取得适当的进步;

(2)参与普通教育课程并取得进步,并能参与课外活动和其他非学术性活动;

(3)与其他障碍儿童和非障碍儿童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参与活动。

5.调整以及替代性评估。

这主要包括:

(2)如果个别化教育计划小组决定儿童需要在某一特定的州级或地区范围的学生成就评估中参加替代性评估,那么,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需要说明:该儿童不能参加普通评估;所使用的替代性评估适合该儿童。

6.普通教育的参与程度。

如果儿童不能完全在普通教室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那么,需要对其不能参与的情况作出描述。

7.服务期限以及场所。

注明所提供的服务和适应性调整的预计日期、预期频率、场所,以及服务和调整的持续时间。

8.转衔。

儿童16岁开始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必须包含这样的内容:

(2)为达到上述目标所需要的转衔服务(包括学习的课程)。

在我国,目前尚无法律规定要为每个特殊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但特殊教育发展较好的地区或城市已开始这类尝试。到现在为止,在具体做法上,还没有形成大家公认的、完全一致的内容。通常情况下,我国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儿童的现况。

这主要包括:

(2)儿童的能力水平(包括基本的学业水平、学习态度、社会适应能力的表现等)。

2.计划期限内的教育措施及相关服务。

这主要包括:交通工具、医疗服务、语言治疗、心理辅导、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社工服务、家长咨询。

3.长期目标(年度目标)。

4.短期目标(教学目标)。

5.计划评定的方式、标准以及评定日期

个别化教学计划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中的这句话一只让我感触很深:为人师表者方可为师!新时期的创新教育更是关键!陶行知先生的治理名言:“.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真正可以作为班主任工作目的最好的诠释!《赢在中国》评委马云先生曾说过:聪明的人用脑子讲话,智慧的人用心讲话,愚蠢的人用脑子讲话!所以我要说:心是梦开始的地方!

夸美纽斯曾说过:“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为高中的班主任必须在青年的求知时期做好纪律工作!这项工作不是简单的军阀试教育,而是通过心的直射与射进行感化教育!纪律工作的第一项:形象工作!记得去年的冬天:学校搞全面仪容仪表检查,我班的张少仆同学的头发很长!通知他几次让他理可结果很糟糕!理的圣少,远远达不到要求!…我看了很生气!问他为什么不理清楚?他的答案是:老师,你的头发比我的还长呢!我的脸红了,吞吞吐吐给他说了句对不起!心里不是滋味的我也只有剪除我多年来被别人羡慕的长发!等我回到教室的时候,他的脸红了!全班的同学也不好意思的摸摸自己的头发,从此我班的仪容仪表检查我班不必合格人数是最少的!所以,自己用心树立老师的形象才会直射、培养学生的良好形象!其实马卡连柯先生早已说过:“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

马卡连柯曾说过:“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这两句话对班主任搞班集体学生品德教育是很重要的!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教师常常忘记,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伟大的义务感,只有当它能在生活实践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动体现时,才能成为人的行为准则。在培养未来的一代人时,我们应当首先在个人领域,即在青年人靠良心的驱使而产生并得到控制的相互关系领域里,培养最纯洁,最富有人道主义的情感。”我班有个叫陈闽璐的学生,在他原来的班级,抽烟,赌博,打架…,可谓是整个年段有名的调皮生,当我带这个班级的时候,也很害怕,不过还是一次偶然的和校长聊天,他的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是好人多,坏人少”影响了我,当我把自己高中痛苦的故事转述这个学生的时候,他似乎读懂了转变观念懂得付出理解他人的重要性,现在的他不但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还担任了班上分管纪律的负班长,所以,作为班主任,让自己的心边的单纯,你的学生也会展现进步奋斗的身影!因为赞科夫说过:“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

个别化教学计划

郝成义指出“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差异之一在于网络教育强调自主学习而不是强制性的灌输式教学。”我们面对信息技术教学时就必须增强个人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注重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3月发布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的指导意见(会议讨论稿)》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这说明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而其中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占据主要地位。即是突破传统知识概念为主,个别操作为辅的观念。从而以知识概念要先行为辅,个别操作要抓紧为主的“一条线”的形式。不能只抓住教师灌输式和训练式的`教学方法,应在抓住整体性的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意识的培养。从而达到在其他类似的操作中触类旁通的效果。

个别化学习并不等于不听教师授课,不进行相应的任务操作训练,而进行自由散漫地操作。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在贯彻的时候,应当注意任务应分不同层次设计出相应措施。才能先任务为基础,个别化学习为推进的原则.如讲画图时,先以简单各种几何图形及填充各图形为任务,进而让学生个别化操作制作出你心目中的《海底世界》图。这样,一面加强了任务的操作练习,另一方面,又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既完成了任务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又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的潜能!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识个别化学习与任务驱动之间区别的思想。

1993年美国教育部在《用教育技术支持教育改革》中指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engagedlearning),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教育中应用技术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教学形态由被动型向投入型转移。”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上好一堂网络课,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各层面学生应有更深的了解,切忌将所有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的、一古脑地堆在网上,然后让同学们你们去学吧。

[1][2][3]。

个别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要教育学生凡事从细节入手,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出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成才会起到促进作用,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别教育案例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就有了很重的责任。记得刚刚接这个班时,班级里就有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同办公室的老师早就向我提起过他。他是个被领养的孩子,可能是家长工作忙碌,对他疏于管教,因此他非常调皮,常常不做家庭作业。成绩因此每况愈下,最后家长决定办个休学,让他在四年级重读一年。经过了解,我发现他还不仅仅是调皮,他还有偷拿别人东西的历史。这不,没有过多久,班级里有同学告诉我少了20元,大家把目光投向了他。而他脸也涨得通红,辩解着:不是我。我当即说,在事情没有查清之前不要冤枉自己的同学,可能是放的地方记错了。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放学时分,我把他留了下来,跟他谈起了心。

我告诉他,其实老师心里很清楚,如果他能主动告诉我的话,我会很高兴,而如果查出来的话,那么他会多么的没有面子。人偶尔犯错是可以谅解的,而如果知错不改就不可以原谅了。他听了,点着头,我知道他心理开始动摇了,于是我告诉他,这会是我们之间的秘密,当然,父母那里我是得告诉一声的,征求他的意见。当时他还是有点觉得不能告诉父母,我让他知道,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告诉他们是为了他更健康的成长。最后他答应了。我让他把钱悄悄放在那个孩子的课桌里。第二天,我让那失钱的孩子再好好找找,他欣喜地告诉我找到了。这时候,他的头低着,一定是内心还有着难为情吧。

我常常把各种类型归类,举一反三。他逐渐愿意做作业了,作业本上的优也多了起来。有时候,遇上不懂的地方,他还能主动来问。

一个学期很快就要过去了,在期末考试中,他竟然考了72分,他特别高兴,我也深感欣慰,只要有一点爱心加一点耐心,其实我们就可以创造奇迹。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芳香的玫瑰,因为满是花刺而更加动人;美丽的维纳斯因为一双断臂而更加迷人。既然玫瑰长满尖刺,维纳斯没有双臂,人们对于它们的喜爱都不会减少,试想,对于一块洁白的美玉,狂热的收藏家又怎么会在意它身上的瑕疵呢?随班就读的学生正如这微瑕的美玉,虽然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憾,但这并不影响教师对他们的欣赏,相反,教师会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爱,使他们同样散发出熠熠的光芒。

随班就读不仅仅要使随读学生学得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心他们的情感,使随读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增强信心与克服困难的勇气。爱生之心,师皆有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差别就在于是爱几个得意门生,还是喜欢全体学生。俗话说“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所谓“难看”的孩子不仅是指“差生”、“调皮生”,还指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教师要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我班上的小续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随班就读的孩子。

会复发。从小学起就有同学和一些旁人就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经常奚落和嘲笑他,让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就不愿意上学。为了能让他上学,爸爸和妈妈想了无数的方法,软硬兼施,也带他去做过心理辅导,但都没有什么效果。

那天见面之后,小续表示不愿意进班,在得到校领导的同意之后,我只得看着他跟他的妈妈离开了学校。当时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不能帮助自己的学生,连让他进班上课都做不到,心里十分难受。

在一段时间里,他断断续续的来校,虽然来时能进班上课,但在上课时眼睛只看着窗外,或呆呆地看向前方,从不听讲,也不记笔记,不交作业,课间也不愿意与同学进行交往,更不与老师沟通,还有时没有向老师请假就擅自要离开学校,被保安拦住后,还与保安发生过的冲突。他整个人的情绪都处于失控状态,还有非常严格的生理反应:眉头紧锁,呼吸急促,自述胸闷头痛。后来家长带他到医院进行诊治,医院诊断除了智力问题之外,还有多动和情绪障碍。

当我听到他的家长说“智力低下、多动和情绪障碍”时,我不由得懵了:根据他的表现,我知道他肯定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不过没有想到会这么严重。作为他的班主任,也做为一名心理教师,为能更好地帮助续某和他的家庭,我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学习和了解了一些相关知识。

了解到小续情况的特殊性,我意识到,做为他的班主任,我的责任十分重大。因此,我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尽自己的最大力量来帮助他:

首先,我先从他的病因入手,因为只有了解了原因,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我通过跟他的原来的同学、老师,包括小学时的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到了他的各方面情况:他喜欢做航模、喜欢玩的游戏、他在交友中的特点、他在学校的表现和在家的情况、他的学习状态等,对他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后,我就针对他的这些特殊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特殊措施,对他采取特别的教育方法:

佳时暂不处理问题,免得失控,出言伤害学生,让情势更难控制。要用第三只眼去发觉他的优势,加以鼓励。每当发现他一点进步,都赶紧大力的表扬。

第二,对他的人际交往进行特别关注,随时随地关注他与同学、老师相处的情况,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我首先与科任教师进行了沟通,让他们在授课时关注他,特别是在他不听讲、不记笔记时,不要用严厉的口吻批评他,而且对于他的作业也采取不催、不逼,避免引起他的激烈反应。同时教学中我注意利用知识的趣味性,调动他学习的热情。同时采取“反复训练、强化记忆、集体帮学”的举措,让全班同学都能主动的帮助他,强化他头脑中知识的印象。使他在集体大家庭的关怀帮助下,一步一步向主流靠近。

同时我对班上的同学进行了教育。趁他不在班里时,我先在班里做了一些工作,对学生说他的身体不太好,但还坚持上学,让学生们用一种包容的态度对待他,让学生对他产生一种怜惜和尊重,这样避免和他发生冲突,即使有冲突发生也会有些顾忌。我也经常在班里观察他与同学交往的状况,发现同学们都能和他和平相处。

发现这些情况后,我及时进行处理。比如有几名他原来班上的同学,因为他经常不上学就看不起他,有时在楼道里碰见就用不太文明的语言说他,我了解到之后,就立刻和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说明情况,对这几个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我还特意找了两个跟续某关系不错的同学,陪着他,如果情况不对立刻带他回班,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

第三,小续的妈妈和爸爸因为小续的情况特殊而十分头疼,甚至产生了轻度抑郁情况,而且他俩人经常因为在教育方法上也达不成一致而吵架,而这种争吵使得小续的心理困扰越发严重。因此我针对他们俩人的问题而采取了特殊的家校联系方法,不仅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在适当的时候,也对家长进行一些家教方法的辅导,希望在家校形成相同宽松温情的氛围,让他过得欢乐愉快,心情舒畅,也能越来越接近同伴。

第四,因为我同时担有心理老师的身份,因此还对他做了一些心理疏导。进行心理疏导主要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耐心倾听他的诉说,同情他的痛苦体验,消除顾虑,以帮助他控制感到不安全和失败的心情,也要帮助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对有焦虑倾向的续某的父母,要帮助认识本身的个性缺陷可能对他产生的不良影响,帮助家长进行一定的调节。

经过这两年多对小续的特殊教育,我也一直在思考和总结,对待随读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学生,做为班主任就要有特殊的教育方法:

1、根据随读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大限度地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健康成长。只要教师为他们提供学习条件、适宜的机会、良好的环境和恰到好处的帮助,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用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配合耐心的个别辅导,有的放矢,有针对地发展随班就读学生的认知领域,随班就读学生也一定按自己的方式、速度和特点健康成长。

2、利用心理诱因,巧建自信平台。

智力障碍导致随读生学习能力较差,特别是理解能力方面更成问题。跟不上普通的听课学习的进步,学习成绩自然有很大问题。进而对学习更加缺乏兴趣,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学习上的困难与日常行为上的异行让他们产生了自己不如别人的想法,缺乏自信的直接后果就是更加放任自己,或者把对自己无法上进的怨气以更激烈的手段表现出来,比如无端与同学吵闹。而这样更会把自己孤立于同学外,脾气也就变得更加乖张。因此对于这类学生就要做到:只要学生有优点、有进步就应该进行表扬,让其因为受到赞扬而增强自信,由此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感受集体的温暖,融洽师生关系,逐渐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为了学生,我们要尽可能地给他们赞扬与鼓励,为他们打造一个坚实的自信平台,稳稳地托着他们去摘取属于自己的成功果实。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团结协作的班级氛围。

随班就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班集体,团结协作的班级氛围不仅能使随读生获得更多的帮助,还能使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作用。而反之,如果随班就读学生在班集体中遭受到的是歧视、不信任,则会使他们产生抵触、自卑等不良情绪,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这也要求班主任除了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帮助随读生之外,还应该在班级中成立“一帮一小组”,选择一些乐意帮助他们的优秀同学协助教师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不影响自身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下,帮助随读生在校园生活中得到应有的帮助和引导,同时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

4、帮助和指导家长,为孩子形成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主任就要与随读生的家长定期保持联络,随时交流情况,同时要对家长给予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希望在家校形成相同宽松温情的氛围,让他过得欢乐愉快,心情舒畅,早日摆脱信心不足的状态,也能越来越接近同龄人。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就如同我们不同选择自己的孩子一样。当学生有些特殊时,那么作为教师就一定要用特殊的爱去温暖他们,去关心他们。只有我们特殊的付出,才能换来孩子真心的笑和快乐的成长。那么我付出,我无愧。

当你打开锦盒,看到那一块美玉,你看到的只有洁白,白得耀眼,你仔细观赏,才会发现那一颗总若隐若现的黑点,这就是所谓的白璧微瑕。白璧微瑕的美,是因为它的白遮盖了它的瑕疵,所以只有不断弥补缺陷才能更加接近完美。随读生恰如这微瑕的美玉,尽管他们有种种瑕疵,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们在不断的弥补缺陷,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远比常人多得多,他们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欣赏。他们虽有瑕疵,但更多的却是那洁白的美。我相信,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些微瑕的美玉一定会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刘欢是我们四年(1)班的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我还清楚地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她用那甜美的声音向我问好。她的身姿非常的挺,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让她做领队,可是开学几个星期下来,我发现她上课不够专心,学习习惯非常的差,动作也很慢,整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对她进行批评也没什么大的作用,她依然如此,所以我让一个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学生去做领队。虽然我把刘艳丽给换了下来,但是我觉得这个小姑娘是很有灵气的,我要帮助她。

间之后,她有了很多的进步,因此我鼓励她,让她做了小队长,她也非常的开心。可是,毕竟要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是很难的,所以有好几次我都“威胁”她,如果再不好的话,就把小队长标志收回来。这样的“威胁”对她很有用,她为了“保住”她的“官衔”,在一点点地进步。这个学期伊始的班干部换选中,她被学生们推荐为中队委员,我们大家都看到了她的进步。

刘欢的事例,让我再一次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大多数习惯是行为达到自动化后才出现了。在行为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和按要求行为是必要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着手。习惯培养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必然也要求对细节的重视。习惯培养必须融入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注重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尤其是那些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方面。我觉得我在培养学生的习惯的时候遵循了三点原则,以下就是我的简单阐述。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刘艳丽这样聪明伶俐,但是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我发觉对她进行全班的批评好像没什么大的作用,相反和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倒是非常有用的。“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她,用情去感化她,用理去说服她,从而促使她主动地养成里良好的习惯。

二、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像对待刘欢这样比较有灵性的学生的时候,教师就要采取潜移默化式的,要让她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理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当然在小学阶段,老师的督促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刘艳丽从一个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转化为一个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其中我的督促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德育专家关鸿羽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个别化教学计划案例

收集资料是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教师应知道收集哪些资料以及怎样收集资料。

(一)收集哪些资料。

1、听力及健康方面的资料;

2、家庭及社会背景方面的资料;

3、交往方面的资料,包括语文能力、手语能力、看话能力、交往意识、交往行为等;

4、智方面资料,包括智力、自我意识、爱好、厌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5、学习成绩资料,包括学习方式、学习成绩;

6、行为表现资料,在校在家的表现、社会能力等。

(二)怎样收集资料。

2、咨询。咨询对象包括四类,一类是学生本人,通过交谈了解学生的长处、需要、兴趣;二是家长,向他们了解孩子在家的个性特点、行为表现、生活习惯等;三是有关教师,了解学生有关各科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方面的学习特点、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四是其他人员,如学校领导、校医、后勤管理人员和同学伙伴。所有的咨询都要有书面记载。

3、观察。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以及各种环境对学生的作用关系。观察的具体内容有:学生对言语的听觉和视觉反映;学生运用语言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学生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学生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方法;学习环境中和各种因素(光线、声音、教师的说话速度、师生距离、教室布置、学习时间、活动的人数等)对学生的作用。各种观察都要有记录。

4、检测。根据需要运用有关辆标、仪器、技术等检测评量工具,对学生进行检测,已获得可靠的数据资料。

收集到的资料要经过分析处理,从而对学生的情况作出诊断。要成立一个“个别化教育计划小组”(iep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诊断学生情况,给出诊断报告,监控和评鉴计划的实施。这个小组要以教师为主,尽可能组织学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人员、校医、语训教师参加,并争取校外有关专家支持。如果难以成立“个别化教育计划小组”,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则负起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责任。

分析诊断的主要任务是:

1、分析所有收集到的学生资料;

4、确定满足学生需要的相关支持与服务。

iep小组对以上的分析诊断要取得一致的意见,并写出教育诊断报告。

在分析诊断环节,比较重要的一点是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优先需要,以便把重点集中在学生学习的关键点上,更准确地制定出教育目标。教师可以这样确定学生的需要。

1、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列出在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领域的学习需要;

2、把每个领域内学习需要按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排序;

3、确定本学年度最重要的学习需要。

在选择优先需要时,要考虑到下列因素:年龄的适应性,现实需要性,对学生成绩的可促进性,向其他课程领域的可迁移性,对以后个体发展的实用性等。

为学生制定目标是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一个主要部分。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可以激励学生,使其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可以增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自觉地配合学校,可以协调各方面人员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使教师因材施教,让学生顺利达到目标。

(一)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描述希望学生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一般为一学年)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也是教师对学生在学年结束时,在某一领域里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最好预言。

在制定长期目标时,可以先根据学生优先需要,列出领域分类项目,如:

听觉训练言语技能阅读写作数学运动技能。

劳动技能社交技能手工自然常识社会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选择其中的几项最优先发展的领域,制定出相应的发展目标。长期目标是学生在一个学年内期望达到的水平,但有些目标会先期大道,另一些目标在一年后才能达到。因此,对较短时间内能达到的长期目标,应写出具体的达标日期。当然,当学生有了特别大的出乎预料的进步时,就要对长期目标作调整。相反,如果学生进步很慢,甚至倒退,难以达到长期目标,也需要对目标进行调整。

(二)短期目标。

短期目标是学生目前水平与长期目标之间的过渡阶段,也是对长期目标的分解实施。一个长期目标可分为若干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阶段目标,这个阶段目标也就是短期目标。短期目标一般为4—6周,主要依据达标的难易程度而定。几个短期目标的先后排列顺序一定要按学生的学习规律、知识技能的结构有机的安排,要呈现出逐步递进的关系,最终达到长期目标。

实施计划就是教师在每日教育活动中,贯彻个别化教育计划,使短期目标中的每个训练步骤、每个训练要点都能落实到位。因此,实施计划是整个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体阶段,是把对学生的期望转化为学生现实能力的变化过程。因此,教师认真把握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短期目标,把这个短期目标再进一步细化为若干教学点位,然后把这些教学点位在分配到每日的教育方案之中,最终落实在教学活动过程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在教育目标控制下,在每日的学习进程中逐步增长。

个别化教学计划

对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研究,是上海二期课改中在课程组织形式上的一种突破、一个尝试。目的是为了使幼儿的学习活动更适合每个不同个体的发展需要和“最近发展区”,真正意义上实现儿童的个体建构与自主发展。接触和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有一段时间了,在开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当然问题的存在也促使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同时也使我对个别化学习活动有了一些不同的认识。

语言角:语言区在于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丰富幼儿各种知识,发展幼儿创造、讲述的能力,让幼儿乐于、善于表达。我们知道儿童的语言是在情境中、在运用中逐渐得到发展的。因此,我们觉得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语言区特别需要老师的指导。师生间、幼儿之间语言上的积极互动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老师的指导可以采取对话交流式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不断提出来引导幼儿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由于幼儿个体的差异性,教师的指导也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现力,并给予建议或点拨式的引导,使其语言生动形象,对于能力中等的幼儿,教师则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发音和讲述,对于羞涩的幼儿我们则要引导他们与同伴一起朗诵、讲述,再过渡到独自表达。而且,语言区中教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质量,语言要做到规范、准确,给孩子以积极地引导。

计算角:计算区主要是促进幼儿形、量、数、空间等概念的发展,因此更多的需要依靠材料来开展,这就使得计算区更具自主性和探索性,教师的指导则以间接指导为主,指导可以体现在在材料提供的方式和层次上。例如,小班的“排排队”的活动,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我们提供的操作材料可以先示范排队的规律,让幼儿自主探索接着往下排;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可以直接提出排列的要求,让其观察材料后独立设计规律进行排列。

艺术角:艺术角也是自主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区角。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技能的指导上。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技能我们可以结体活动、生活活动进行,不需要在区角活动中特别强调。因此,在艺术角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提供不同的材料去点燃幼儿想象、创造的火花。

探索角:从开展的活动内容来看,我们的探索角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既有计算角的内容,又有生活角的内容,但不管是什么内容,教师的指导也是以间接指导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要认真观察,当幼儿探索难以深入或出现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点拨式的语言启发幼儿去思考、去操作。

个别化教学计划

在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老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呢?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我认为老师在区域活动中应该是观察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所谓观察者,就是老师在活动中要准确地了解孩子的需要和表现,并能根据当时的情况给予孩子适宜的帮助,提出合理的有效建议。例如:我班的于子庭是位性格比较内向,很少与老师交流的孩子,但做起事情是个特别认真的孩子。在一次数学探索的过程中,她没有选择老师提供的材料,而是自己默默的坐在那儿动脑筋思考。当我看到她思考不出时,就告诉她可以试试盒子里的一些材料来帮忙。等我说完后,于子庭就拿出材料很认真的探索起来,最后把正确的结果做了出来,从她的眼神中能看出成功的喜悦。

所谓指导者,在区域活动中,老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老师的主导式指导的。由于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孩子对游戏的重点和感兴趣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在活动中老师不仅要了解本班孩子游戏的总体情况,还要对个别孩子进行观察,了解他的想法、能力、特点并给予及时的指导。例如:在美工区的折纸活动中,我们班提供了图文说明的折纸方式,开始的时候,徐子淇小朋友对一些简单的图示很容易看懂,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学到一些老师没教过的东西,每次的区域活动她最喜欢去折纸了。但是有一次,我却看到徐子淇坐在折纸区的地垫上看着其他小朋友玩。当我走过去发现她手里的帽子折到一半,放着不动了。于是,我就和她一起看着图示内容,告诉她一些箭头和阴影表示的意思后,她又开开心心的折起来了。在区域活动中老师指导得当,就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孩子提高原有水平。

所谓的参与者,就是老师真正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去,让孩子、教师和整个活动成为一个整体。老师不但是教学工作的指导者,更是孩子活动时的参与者。老师和孩子间不应有“师道尊严”,在人格和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比如:在“我来当警-察”活动中,我扮演司机,邢添茗则扮演警-察,他很认真地依据图示做一些简单的指挥动作,我与张博凯按指令走路线,虽然交通位置不大,但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大家还可以商量互换角色进行游戏。

二、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活动前的指导策略。

我园区域活动的开设都是紧紧围绕着主题活动来开展的。各个区域活动的内容是紧密结合的,环环相扣的。我们将主题背景下的各区域内容都进行了整合,打破了各区域原来所设定的固有的名称和彼此孤立的内容,使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更科学、更合理。

活动前的指导我认为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教师显性的指导,一类是环境材料的隐性指导。教师的显性指导指活动开始前,老师要对区域进行简单介绍,先提示孩子了解活动室中有哪些区域及各个区域都有哪些活动材料,这样孩子才能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知道活动中有哪些材料可以为其所用,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环境材料的隐性指导是暗含于材料中的,不同层次的材料能给孩子提供着充分探索、质疑的空间。在选区、进区过程中,我们通过环境暗示的手段,发挥其特殊、潜在的引导功能。比如:我们利用摆放椅子的个数,桌牌上的符号(标记),还有地上的小脚丫印等,来控制进区的人数。针对个体差异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的不同,还在各区域中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图文说明,暗示着游戏的玩法和活动的流程。并在区域的四周展示老师与孩子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展示不仅充分发挥了材料的作用,而且增强了孩子活动的目的性,同时也使区域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大大增强。

(二)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在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不断分析、调整和反思,善于利用与捕捉教育机会来调整孩子的行为,促进全体孩子在实践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以便更好地引导孩子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学习和发展。在整个活动中,老师要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与孩子一起活动。随时环顾活动室,看谁在开始时就需要帮助。当孩子确定了自己的活动方式后,老师要依据孩子的不同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孩子之间的积极相互作用。我在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是这样指导的:

1、规范孩子活动行为。

老师对孩子行为的理解不仅要观察孩子的某一个独立的行为,更要结合孩子个性特征及其所处的场景做出全面的认识;不仅包括对孩子某一行为客观原因的了解,还应包括对他们行为理由的理解,即使是“违规”的行为,教师也应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加以对待,做出合适的反馈。比如:在一次建筑活动中,就有两名小朋友都争着要进区搭房子,可是进区人数已经满了,经过询问才知道是明明先进的区,“这可怎么办呢?”我想了想说:“这样吧!明明和莹莹你们两个人分一下工,看看谁搭房子,谁来设计花园?”经过协商后,明明在区域里搭建房子,莹莹在手工区里设计花园。一会儿,她就把自己设计好的花园送到建筑区里。两人都很高兴的各自玩了起来。

2、影响孩子活动内容。

影响孩子活动的因素有很多,有在材料的提供上,还有的就是个体本身发展的局限上。比如:在“喂娃娃”这个活动中,昊昊曾多次试着把豆豆喂到娃娃嘴里,可就是没有成功,没有掌握住技巧,这时他好像有些烦躁了,坐在那里很长时间没有动,而是羡慕地看莹莹玩,我走到他身边让他慢慢地把小勺端到娃娃嘴边,这时他又停了下来,我在一旁提示他:“昊昊,别着急,想一想我们有时拿大勺子吃东西时是怎么吃的?”正说着,有一颗花生米已经迫不及待地滚进了娃娃的嘴里,于是,昊昊顺势将手一抬,花生米都乖乖地滚进了娃娃的嘴里。“进去嘞!嘿嘿嘿!”这个胖胖的小男孩兴奋得笑了,我也松了一口气。

3、提高孩子活动质量。

老师在活动中一定要关注孩子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提高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比如:一次美术活动中,孩子们涂小丑鱼,只见浩浩小朋友很快地画好了鱼的外轮廓线,和鱼身上的格子图案,可是到涂两种颜色时他有些坐不住了,就东张西望,玩玩蜡笔。有些坚持不下去了。于是,我就引导他先用一种颜色,涂一格空一格不要两种颜色不停地换,这样可以画得快,我请他去试一试,结果,由于格子太小画起来要很仔细,他就有些不耐烦了,我就鼓励他说:“你画了这么好的一条鱼,等你涂上鲜艳的花纹就更漂亮了。他终于坚持下来画出了一条美丽的小丑鱼,他很高兴地拿给我和同伴看,我也表扬了他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做法。

(三)活动后的指导策略。

老师在活动结束后,要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

1、师幼相互交流。全班围成一个半圆一起分享自己的成果。在此活动中,孩子可以说说自己活动的内容,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同时还培养其他孩子的倾听习惯。

2、表扬积极行为。也就是孩子在整个活动中,他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幅作品或做起事情来有始有终,老师就要加以表扬,来肯定孩子的劳动,同时也可以适当给予一些小的建议。

3、活动作品展示。我们将制作好的作品,摆放在作品展示区里,大家一起来欣赏。

4、做好观察记录。比如:定人观察、定点观察。观察记录中的“分析”“询问”“反思”都要一一记清楚。这样做有很多的好处:一方面老师可根据对以往孩子活动时间和情况做记录,有针对性地分析、总结,进一步合理地组织下一次的活动;另一方面对活动的评价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自己积累经验。

除了这些指导方式外,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指导方法的不同;不同年龄的孩子所采取的指导方法不同;不同性格特征的孩子指导方法也不同。

总之,我们老师在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中,首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我们就一定要爱孩子、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对生活经验认识的多少,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区域活动的空间作出更合理的安排,并根据需要来对区域活动材料进行选择、投放,做好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其次,我们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指导策略,指导孩子认真仔细观察,重视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利用各种同伴资源,从而让我们的区域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个别化教育教学计划

浅谈“个别教育”青岛二中闫云龙对于班主任的学生教育工作来说,可分为“集体教育”和“个别”,而“个别教育”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个别教育,是班主任难以定时定地定人定事而又必须随时随地随人随事机智地进行教育。狭义的个个别教育,是指班主任通过个别接触的形式,对特定的对象所进行的教育。这里探讨狭义的个别教育,它一般是指班级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即两头“冒尖”的优秀生和后进生,他们都是处在成长和发展中,应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对象,因材施教,长善救失。通常人们惯用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但分数往往掩盖了优秀生的缺点、弱点,也掩盖着后进生的优点、长处。班主任要善于从分数的背后抓教育。一、优秀生的教育培养优秀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听话的、守纪律和不惹事生非的学生。但作为班主任,决不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认识优秀学生,要注意发现、防止和消除优秀生可能有的甚至已经有的缺点和弱点。优秀生可能由于优秀成绩的激励,而一味地埋头读书,不问政治,不关心国家大事,不愿做班级工作,对于我们二中这样的寄宿制学校,他可能不关心宿舍其他成员,也可能因为成绩优秀而高高在上,骄傲自大,脱离群众,从而使自己陷入仅仅与少数几个人交往的小小人际圈子中,不能融入群体生活的大环境,从而使一部分优秀生存在着既自负又自卑的双重性格,对于此优秀生,班主任就应当多进行一些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因为将来的社会是团结协作的社会。有的优秀生老实听话,但并不意味着有较强的发展能力和前景。另外,还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的为人和心理品质,避免产生双重人格,即右学校一幅面孔,在家里又一幅面孔。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使优秀生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更健康、更全面地成长。二、后进生的教育后进生一般指那些品德不良的'学生,或思想基础和学习都很差的学生。实际上,思想基础和学习基础是统一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因为思想基础差,品德有不良表现,精力没有用到学习上去,自然会影响到学习。后进生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而又学不进去,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有一定危害。教育后进生的关键是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这同时也是对教育者情感和态度的考验。后进生有一种复杂的病态自尊心,而平时表现又易使人们通过对后进生的表面认识产生误解,即他们似乎没有自尊心的。实际上后进生不但有自尊心,而且自尊心是极其强烈的。由于他们是“双差”生,他们日常的行为表现往往与教师的要求、班级日常规范产生矛盾,导致病态的自尊心理和行为。他们往往怀着一颗冷却和被扭曲了的心过日子,总是固执地用冷冰冰的眼光和方式看问题、想问题。他们自由散漫、目中无人、不守纪律、我行我素。他们很多表现是对自己病态自尊心的一种自我满足行为,是一种幼稚的和做作的自我情感享受。班主任在教育转化后进生时,一定要避开这种病态的心理锋芒,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侮辱他们的人格。要从真心实意建立和培养感情入手,亲近他、关心他、了解他,努力发现他自上闪光点,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用自己火热的心去温暖后进生那冷却的心,使他们在班主任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总之,无论是优秀生的教育还是后进生的教育,都要求我们班主任充满爱心,用爱去感染学生,用真诚去关心学生,用爱为学生的成长支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班主任个别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知识是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基础,教育观念是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核心,教育经验是班主任德育能力形成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班主任个别教育案例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星期五的早上,我班有个学生来办公室向我报告说我班的张星宇骂查浩男(张星宇是一个在各方面表现都很一般的同学,而且还经常喜欢惹点小事,但挺聪明,就是没把聪明用对地方;查浩男同学是个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孩子,各科老师都很喜欢他。),于是我就把这两个学生叫到了办公室。当我问张星宇同学为什么要骂查浩男同学时,他用一种很无助很自卑又带有点讽刺的语气说:“他是谁呀?我怎么敢惹他哟?”他的回答很让我吃惊,也引起了我的深思:首先我觉得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很自卑,感觉自己无法和查浩男这类同学相比,把自己看得很低;其次,他认为成绩好的同学拥有某种特权,而他没有,话语中有种酸酸溜溜的感觉。我认为学生有这种心态是不正常的,因此,那天我并没有像平时那样打破砂锅问到底,去调查他们闹矛盾的真相,而是告诉他查浩男同学跟他一样,只要他愿意,肯努力,他也会像查浩男一样优秀的,令别人羡慕的。自此以后,我很留意这个学生,只要他有一点好的表现,我都会告诉他,“你看,做的很好呀!嗯,有进步!对,就是这样的!要对自己有信心„„”渐渐地他不但在各方面表现的积极多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孩子的心理有时真的很微妙,如果,我那天跟平时一样给他批评一顿或骂一顿,也许那个孩子会继续自卑下去,他的心里可能永远有一个角落是阴暗的。老师们,给孩子们点阳光让他们灿烂吧!

心得:有人认为,后进生是“生成的眉毛长成的像,落后面貌变不了样。班主任再怎么努力,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我却不这样看,关键是采取什么方法,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做转化工作。对待后进生,首先要抱正确的态度,要正确地看待和估价后进生。他们的“后进”并非一成不变,在他们身上也会有潜在的闪光点。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善于寻找和挖掘其上进的火花。一旦发现,就要充分肯定,大力培养。要尽一切可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调整心理状态,使他们的优点和积极因素得到发扬光大。实践证明,尊重和爱护,启发和诱导,是转化后进生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类似的学生,切不可动辄批评、指责,更不能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伤了他的自尊心,结果往往会适得相反。相反,我们用慈母般的爱去温暖他那颗冷却了的心,去启迪他的灵魂,使他重新燃起上进的火花,其结果则会事半功倍。

案例描述:。

(一)背景。

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中考要求,开设的学科分成了考试学科和非考试学科,从而在客观上很自然地形成了所谓的主科和副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我认为所有各科的设置都是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需要而设定的,就主观上而言,理论上讲是没有什么主次之分的,各门学科知识的学习都为学生将来踏上社会提供了广泛的铺垫,但在客观现实中,学生就会片面地认为主科是考试学科,中考中每门都占据很大的比例,马虎不得,而副科在中考中是不考的,没有什么分值,可上可不上。这样一来,在平时最为直接、最为具体的表现就是副科的课堂纪律问题,往往主科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基本上不存在课堂纪律问题,而副科老师,也就是一些小学科则成了课堂纪律的重灾区。那么我作为一个班级核心,班主任是对副科课堂纪律是悉心呵护,管头管脚,还是姑息迁就,听之任之。就当今教育而言,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和绝对权威,对学生的错误马虎不得,必须严格管理,重拳出击;另一种观点认为学校设置了班主任就是充当消防队的角色,哪里着火了,班主任就要冲到哪里。

(二)我所观察和经历的故事。

通了,为什么上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从来没有听老师反映课堂纪律问题,他也说了心理话。美术是副科,以后初三不考试,第二,只要是因为班主任出面了,同学们以后也不敢在音乐课上破坏课堂纪律了,其实这只是因为班主任,心理并不服美术老师的教育,她自己没本事,一定要班主任帮助才能解决问题。听了这些话,我真是思绪万千。

在这起事件中起到核心关键作用的是我,初一(4)班的班主任,最后,在班主任出场的情况下,表面上看一切都解决得很圆满,学生被从美术教室成功解救,英语课也上到了半节,主要人物顾政也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今后不犯。试想,如果这天班主任有事不在,那么下节课是不是就顺理成章的变成学生的练坐,如果学生在练坐的过程中继续吵闹,是否当天晚上全体学生就不用回家,一直坐到能保证以后安静上好每一节美术课?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自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成为学生的财富。”由此,我想到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在对一个任课班教育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教育个体,他应该是不是依附于班主任的,发生在任课教师课堂上的事件应该由任课教师自己驾驭和解决,否则以后一旦不能及时和完全得到班主任的支援,该任课教师就没有办法再进课堂了。

我是谁?到今天为止,我一直没有想好,作为班主任,那天我该不该充当救世主,走进美术室,帮助美术老师解围,同时在全班树立她的威信。但从那以后,每次我班学生上到美术课的时候,我总是习惯地、不自觉地溜达到美术教室的后门,不断地向里面惶惶不安的张望。。。。。。

-学困生的转化。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学困生有增多的趋势。我们作为教育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老师是越来越不好当了。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热衷于本职工作,尽职尽则,持之以恒,讲究方法,对学生的关爱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每时每刻。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我在20xx年9月接了七(5)班,这个班的学生学习自觉性比较差,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学困生。他们日常行为规范差,甚至家长也不对他们抱有希望,听之任之。有几户学生家庭离异,十分缺乏家庭的温暖,叛逆性很强。还有不少的学生的父母下岗,父母为了生活,打工赚钱,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关心孩子的学习。

通过我近一学期时间的实践和摸索,我有些许。

心得体会。

首先,真情投入,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

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我从来都把我教的班级,看作是一个大家庭。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要想家庭兴旺,必须大家努力。为了优化班级管理,营造一个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我费尽了心思。首先,创设优化的管理环境,把学生从受教育者转化成一个自我教育者,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大家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学生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学生。平时,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我班的卫生就是个大问题,学生还小,都是独生子,不会干活。往往在大扫除时,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这种情况下,我就把任务分配到个人,明确和他们说谁干什么。然后我在旁边观看再亲自手把手的教他们该怎么做,教学生怎样扫,最后放手给他们做,做的好就给以表扬。慢慢的,学生的大扫除能力提高了。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无声的教育。我虽然只是付出了一点劳动,但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多么地巨大。对培养班干部也是如此,做什么先亲自教,把我的方法思路和他们交流,顺便听听他们的想法,如有可取之处给予充分的肯定,现在我们班的小干部已经能够独立挑起班级的日常管理的任务了。

其次,采用鼓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再次,平等对待优生和差生。

我们班王同学,学习有困难,该生进校的时候成绩不算很好,刚进校的是时候表现有点不太好。所以我就将她的座位调到成绩比较好点的同学身边。不久我发现他变了,科任老师也说他变了,不仅能够自觉不讲话,而且每天主动去老师办公室问题目,边问还边记录。每天晚上别人放学回家了,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把白天老师的讲课内容都全部抄下来,回家慢慢复习。到了期中考试居然达到了全班前五名,脱离了特差队伍,大家都对她刮目相看,我在心里也特别的开心。我就及时给家长发了喜报,家长也很开心。增强了自信心,被评为学校最受欢迎的人。现在她每天的学习兴趣是越来越浓厚了。

最后,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班上有位男同学缺点太多,比如懒惰成性,随意打骂同学,惹是生非,可以说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一次学校校运动会上,跑步他立了大功,取得了年级第1名。我立刻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在班上把他好好表扬了一番,同学们对他改变了看法,佩服得五体投体。从此,他找到了自信,不再调皮捣蛋了。的确是啊,每个孩子都有他闪光的地方,就看你发现没有。(1)拿起表扬的武器,大张旗鼓的表扬后进生哪怕是极小的进步,且随时发现随时表扬;(2)给后进生更多的爱;(3)注意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每一个教育契机,每一点希望的火花);(4)让后进生上台唱主角,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5)允许后进生的错误反复,给他们反思的机会和时间。对他们要报以满腔的热情,要与其他同学平等对待。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转化,学生的自觉性有一定的提高了,作业能按时并且有质量地完成,上课能坚持听讲,学习进步明显。学生自己也觉得,上课再也不无聊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有更大的进步。平时要留意学困生和家庭特殊情况的学生,应给予他们更多帮助、关心。转变一位后进生或问题学生比搞好一个优生价值更大,对他们教育道德要尊重他们,蹲下身子和他们说话,多鼓励、表现,少批评打击,多方面去引导他,把相互的心理沟通放在第一位,育人首先从育心开始。不高姿态站在学生面前,而是做学生的“知心姐姐”。时刻注意学生的细微变化,放大学生的优点,加强他们信心。

这种认可和尊重有时是很低的,只要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听懂了吗”之类的问候他们就受宠若惊了。在学生的心目中,不歧视学生是老师最优秀的品质。我们不要认为你偏向好学生好学生就尊敬你,有时恰恰相反,结果是好学生也不买你的账,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歧视任何学生。

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一条规律适合于所有的学生。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是塑造学生的个性。是把我的学生塑造成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骨气、健全的人。因此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借鉴名师育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路子,在实践的过程中再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以使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初中个别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我班有一位学生叫刘朋,该生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与同学相处或与他人相处不密切。同时,在学业上也表现出努力不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经老师批评教育,却仍旧我行我素。我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学生智力不错,完全有能力学好每一门功课,而且该学生没有不良习惯与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但就是不能集中精力来学习,注意力涣散,成绩也成了班级里的倒数。后经过我与其他任课老师的帮助,与他谈心,沟通。给他心理安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终于在学业上与同学的人际关系上取得了进展。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也结交了一些好朋友,我作为班主任心里也美滋滋的。

二、问题的症结:解读这个学生。

1、心理原因。

该同学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的头脑不聪明,也不是他不用功,而是被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自身因素所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解除心理枷锁,让他抬起头是转化他的关键之举。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只要处理得好,缺陷也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优越感。”从该生的个体情况来看,他的心理问题比别人要稍严重一些,相对来讲转化的难度要难一些。

2、家庭原因。

孩子的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父亲为了生意对他照顾不周,很少有时间和孩子沟通。同时由于父母的文化素质低,对他在学习上的帮助也难产生效果。再加上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经常采取粗暴的打骂行为,使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产生了某种恐惧感,给他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当老师询问孩子的情况时,父母又屡次欺骗老师,帮孩子“过关”。性格内向,又胆小恐惧,害怕与人交往,学习没有快乐感成了他最大的特点。这与他的家庭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3、集体原因。

苦„„面对这个孩子,虽说老师也付出了很多,但收效不大。进入小学高年级后,我会同家长和以前的任课老师进行了剖析,发掘他学习上懒散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家长的经常鼓励,老师教育也缺乏计划性,班级的同伴也没有发挥良好的舆论作用。因而,他没有尝到学习的甜头,老是遭到别人的责骂和白眼。到后来,家长和老师都有点放任自流了。所以,他越来越懒,容易的知识就学点,难点的就放弃。这样他的成绩就越来越差,慢慢地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沦为一名成绩后进生,丧失了进取心。

4、评价原因。

其实,该生形成后来的这种情况,不能不说是家长、老师教育缺陷以及班级的不正确舆论的“功劳”。如何客观评价,科学评价像这样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它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也绝不是一个人所能办到的,这需要大家的教育合力。据我了解,像“你真没用!”“你真笨!”“你真不可救药!”“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不争气的东西!”这些不负责任又大伤孩子自尊的话怎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呢?孩子所能做到的就是:你越骂我笨,我就笨。反正别人不会夸我的。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如果不及早纠正的话,恐怕要害了孩子一辈子。

三、问题的解决:转变该生。

1.放开“缰绳”,为学生松松绑。

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一优遮百丑。反之一丑也遮百优。分数就像魔棒一样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当学生常遭到别人白眼的时候,他自然不自在,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对这些孩子的转化,成绩固然很重要,但不是马上只抓他的成绩提高。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先治好“心病”,才是最佳的方法。如何治?我认为,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先不去注重他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才会更理想。由此,我想到了“牵着牛鼻子”干活的故事,你拉得越紧它越往后赖。你给它一点空间和自由,它反而比较卖劲。教育人似乎也离不开这个理。

就像这个学生,你若眼睛只盯着他的成绩,自然少不了训责。时间一长,转化就会变成泡影。所以,我一开始就不去谈论他的成绩,让他尽情地玩耍,尽可能多地让他与同伴一起活动。这样下来,他的心情变好了,也喜欢讲话了。有了好心情,事情就好办了。这就为转化他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在看来,当时这样想和这样做是对的。

2.自我检讨,找最佳切入口。

这里所牵涉到的不止我一个人,它还包括学生父母,原来老师和学生等等。这里我并不是在责备某个人,而是真正的教育必须要反思。纵观孩子的成长历程,这些人群的确在起着某种作用,或好或坏,现实就是这样。如何扭转人们的观念呢?那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比如,在教育该生的过程中,我发现以往教师和家长“打、罚、骂”等不良教育的影子在他身上还有反映。于是我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机会与这些人群接触,征得他们的支持。在接触过程中,我与他们一起总结和反思,寻求最佳转化方案。我们几乎一致认为:先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搞好同伴关系和老师关系,以及家长关系,以“先让孩子开心起来”为突破口,“情、理、导、引”相结合,结果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3,携手合作,形成长久竞争力。

被同学排斥在外的打击是很大的,我想“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被同学排斥在外还需要同学的帮助。我首先注意到他没有知心朋友,就在班上开展“手拉手”活动,活动一开始,暗示班内好同学和后进生交朋友,互相帮助。同时,通过这一形式促进该生大胆地与优等生交往,逐步领悟到交往的方法,领略到交往的乐趣。他的特长是体育,班长也是体育健将,因此他们结成好朋友。其次开展主题班会:“撒播友谊的种子”,“团结就是力量”,等等引导同学明白像浩宇这样的学生,自卑、压抑、怕交往的心理形成是长期的结果,不会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要允许他有反复。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正确对待他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接纳他的缺点,他的变化,他的进步,帮助他从封闭走向交往,从自我走向群体,以巩固前一阶段的成果。

4.实施的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与以往不同的是和同学交流多起来了,课堂上敢于举手了,大家不笑他了,现在还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他在班级同学心目中的威信大大提高了。这一切的变化极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信心,语文、科学、数学都有明显的进步,但英语还是比较差。这还需对他进一步的关心和引导。

四、反思与讨论。

1.面对哪些具有任性、自私、专横、懒散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绝不可轻易下结论,过之甚至会酝造悲剧。因而,对这类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造成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不利转化。从该生身上,我发现,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更多地加以渗透性的教育,多旁敲侧击,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育。

2.通过对这个教育案例分析,我深刻感受到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教育过程。转化问题学生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奉献爱心,继续反复、耐心的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教师要以正面的形象吸引和感染学生,要对学生倾注感情,与学生从内心情感上达到共鸣,为学生的发展建立一种完善的情感生活和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激发起进步的主动性。要与问题4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情感交流,心对心地进行情感启迪,发挥情感教育的教化功能,问题得到了转化,教育也就收到了成效!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背景,包括他的遗传因素、家庭影响所带来的在智力、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个性表现,了解学生并以博大的人文情怀去尊重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在日常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中给予最适合他们的教育策略。关注每一个生命的独特性是我们履行育人使命的逻辑起点。

大班个别化学习活动《剪灯笼》案例分析

孙老师指导的个别化学习《剪灯笼》,其目标为:1、感受剪纸民间艺术的美,了解挂灯笼是中国喜庆时的习俗之一。2、发展手部精细动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活动准备: 灯笼图片(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葫芦形等),剪刀、手工纸、废纸篓。玩法分别为剪单个灯笼和双灯笼。

描述一:

师:把欣赏过的动物放到哪里?放回到盘子里。(师边讲,幼儿边做)

幼a:给我一把剪刀。(教师将操作篮递给幼儿,幼儿分别从中拿了剪刀和记号笔。)

幼a:(边讲边剪)我是这样剪的,我和老师不一样。(教师及时用微笑回应)

师:你们今天想剪单个还是双个的?

幼:(有的回答单个,有的回答双个)

师:可以啊,不一样的也可以。(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师:(其中一个幼儿笔没水了,教师提醒到)换一头试试。

师:教师将操作篮放到桌子中间,并告诉幼儿剪下的废纸放在筐子里。

幼b:“我剪完了”

师:剪完了是吧?这是单个灯笼,并且鼓励说:要不要再挑战双个灯笼,剪两个灯笼试试看好不好?幼儿看了看材料,点点头,但她并没有继续挑战,而是等到老师第二次巡视时又鼓励了一次才继续操作。(另外一个孩子也剪好了单个灯笼,教师同样鼓励着幼儿继续挑战双灯笼。

描述二

幼儿a:我的`灯笼剪坏了。

师:(老师直接说)这个纸是不是太小了?要不要换一张大一点的?把小纸放旁边,拿一张大纸。但幼儿坚持拿着小纸操作。

幼儿c:我的灯笼剪坏了,但是我不记得从哪开始剪了。

师:那你去看看步骤图(幼儿去看步骤图时教师帮助幼儿分析步骤图上灯笼的减法)

活动中教师能及时鼓励幼儿挑战自己,这样的指导对于幼儿剪纸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及时有效的鼓励是促进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最佳方式。教师的指导活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大班美术活动中的常规应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习惯,活动物品的摆放应是师幼提前做好的准备工作。描述一中,教师在观察现场帮助幼儿递剪刀和记号笔,这完全是幼儿可以独立完成的事儿,至于废纸放在哪、记号笔没水了,作为大班幼儿他们有自己独立思考并解决这一小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生活和学习中已经逐渐养成的良好卫生和习惯,诸如此类的常规如果存在问题完全可以在活动总结时提出,而不是在活动中一一帮忙和提示。活动的总结不光是针对观察对象,更可以面对全班幼儿总结,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们玩游戏时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教师也不用反复的对每位幼儿重复同样的问题。描述二中,孩子在出现问题时和遇到困难时,教师没有给予孩子思考和探索的时间,直接指出问题所在,并急于指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我想活动的重点应是观察幼儿是否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否能否思考灯笼被剪成两半的原因、能否先构思后剪、能否多次打开并折回后再改进,以及有困难能否向同伴、教师求助等能力。但教师的指导行为对幼儿以上能力似乎没有太大帮助。

此活动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平日里的观察和指导能力的欠缺,我们的方式和方法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有待改进的。因此,我们还需进一步学习和努力提高观察指导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班主任个别教育案例分析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它不仅需要爱心与细心,更需要创造。因为你面对的是充满创造力的同学,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同学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的班级工作也应当富有创造性。在这将近几年的班主任教师生涯中,我经历了许多,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委屈„„但是,不管是什么经历,因为是与稚气未脱,充满朝气的小学生们在一起的,所以我觉得我的生活是充实的。在品味充实的过程中,我就如化蛹成蝶那样,痛并成长着。下面我就采撷我的教育生涯中的的一个典型班级管理案例,从中等到的快乐与成长,借此班主任培训的大好时机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记得那是在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下学期开学初,为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每次作业完成好的都盖上一个红花印章,学校给每位班主任发了几个图案十分漂亮的印章。让同学们个个对待作业的态度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排列整齐,字迹工整,收到十分理想的效果,不料好景不长,仅过了几天,放在盒子里印章居然不见了,而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就一个晚上让这个盒子在教室里过夜,没有拿到办公室去。我暗暗思忖,一定是哪个同学觉得好玩悄悄地”顺手牵羊”了,我想,或许是这个同学羡慕其他同学得到老师的特别奖赏,他却因为作业习惯不太好,字体不理想得不到老师的这个奖赏,出发点应该没有多大的主观恶意,但是,如果我再麻痹大意的话,会纵容同学走向不诚实的道路,我得留意了。不过,这个拿了印章的同学,知道老师已经发现印章不见了一定是忐忑不安的,如果我再在班级中把事情扩大,可能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于是,我只是轻描淡写地扔下一句,我本来想给那些作业写得好的同学印一鲜艳的小红花,但是现在红花印章不见了,算了,不印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改给同学印五星时,无意间发现有个同学在自己本上印了好几个红花。我一下子愣住了,难不成这印章是他”顺手牵羊’的?我顺势问了一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来不及反应:“是我自己印的。”“你这印章哪儿来的?”一时他吱吱唔唔起来,说不清楚。我心中怒火一下子烧了起来。可理智告诉我,还得强压心头怒火,不露声色地对对他说:“你走吧。”

又过了一天,我抽空让这个同学跟我到办公室去。在走廊上,我边走边和颜悦色地问他:“今天放学后,谁来接你?”当他告诉我说是他奶奶接时,我又对他说:“我想让你妈妈来接你,我想跟你妈妈聊聊。”然后,一路到办公室没有说话。走进办公室,或许是事隔了一天,我一点火气都没有了,只问了他一句:“你的红花本子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就告诉了我,印章是他拿的,并且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下次在也不做这样的错事了。从这以后,这个同学真的不再犯这样的错误,而且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进步也很大。

有句话说得好:“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芽,但只要播下去了,就会有发芽的可能;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会结果,但只要开花了,就会有结果的希望;不是所有的辛苦都能带来收获,但如果不付出辛苦,就永远得不到硕果。”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个月,两个月就能看到结果。也不是只靠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微笑,或有意为之,或不经意而为,就会有收获,而是需要我们科学的教育,科学的引导。因此,对于他们,是等待的艺术,慢的艺术!

初中个别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某男生13岁,在本案中称为“该生”。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能按时按量完成。有口吃,语言较少,孤独,不能与任课老师沟通,与其他同学关系不那么融洽,对学习失去信心,没有进取心。

二、找出问题的症结:

与该生进行沟通、谈心,另外进行家访,调查一些学生,分析了产生那些问题的原因:作业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学习基础差,有的题目不会做。与老师不能沟通,与其他学生交往不融洽主要原因是自己口吃,说话结不顺畅,造成自卑心理,不与别人交往。由于考试成绩分数低,对学习失去兴趣,认为自己不行,就不思进取。

三、尝试转化对策:

针对问题的原因我进行了以下转化对策:。

1、我与家长联系利用有效的契机以及他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中心学校举行第六届冬季体育运动会,该生参加了比赛,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于是我鼓励他:“你是能干的孩子,在学习上经过努力你学习肯定有进步。”让其树立学习信心,找到自我,提高学习兴趣。

2、与任课教师联系对该生进行关爱、帮助。在课堂上,鼓励该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哪怕回答是错的,只要能有勇气回答就可以了,从而培养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让该生能够在组内与学生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与人交往、合作的意识。利用课余时间,联系任课教师给该生进行开小灶,给与补缺补差,夯实学习基础,提高学习能力,明确学习目的,使他积极主动学习。

3、教育全班学生不要歧视该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他、关心他。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我和学生们让该生每次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不因口吃造成自卑的心理情绪,不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参与活动,不与别人交往。鼓励其他同学多与他接近,鼓励他多与其他同学交往,消除心理阴影,找回自尊和自信,使他变得开朗起来。

四、转化结果:

现在该生学习成绩虽然不是那么理想,但有了进步。上课能够主动回答问题。能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主动与其他学生交往,与同学关系比较融洽。学习不懂的问题能够主动地问老师,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提高了。上学期末该生被评为学校“特色三好学生”。

五、问题学生转化的认识:

通过该问题学生的尝试转化使我认识到:问题学生只要教师们有爱心、倾心、关心、细心、耐心,问题学生会“枯木逢春,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初中个别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九(3)班班主任。对于本班学生,我是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一年级时我曾担任过他们的班主任,陌生是因为二年级时我因为工作调动中断了一年,一年多没见面,孩子们明显长高了,长壮了,但音容笑颜没变。见到他们,我倍感亲切,我能准确地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虽没见面,但我一直关注着他们的成长,经常向同事打听他们的情况。下面是我班学生李xx的案例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李xx。

性别:男。

班级:九(3)。

年龄:14。

二、该生问题及行为表现。

4、学生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三、性格形成原因。

针对李某的个性心里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两个方面。

1、父亲酗酒、脾气暴躁。对他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母亲常年生病,家庭经济不宽裕,有时甚至不能满足他的正当要求。所以导致他的小偷小摸习惯,处事情绪化。

2、学习成绩不理想,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

四、采取的措施。

1、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帮助和教育,他是会改变的,于是我经常与其父母联系,让他们星期五放学来接孩子,孩子的问题能及时反馈处理。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他分析错误原因,同时用爱心来关心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老师对他的关爱。

3、针对他惰性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公共区域的卫生他认真做,我就发动学生选他当了劳动委员,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五、教育效果。

1、经过二年多的了解和教育,李xx同学从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他尊重老师,对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好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去年期末考试成绩居年级56名。

2、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和同学能友好相处,逆反心理在减弱,能理解父母和老师对他的一片苦心。

3、对劳动有了正确的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经过全班同学民主评选,本学期他当上了劳动委员和寝室长,在同学中威信不断提高。

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彻底改变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现在仍气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的能力较弱,对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但只要我们老师尊重学生,多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必然会找到对症下药的良方,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相信他会坚强、有知识、身心健康的人才。

初中个别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研究对象:

刘伟轩同学,男,1998年9月出生,身高1.65左右,初一(1)班学生。家庭情况:

伟轩同学有两兄妹,他是老大,是家中唯一的男孩。父母对他们两人没有说特别偏爱哪一个,都是父母的“掌中宝”。

虽然父母都是经营小本生意,平时都很少在家亲自督促自己的孩子做作业或者其他,但家庭教育良好。兄妹两人的成绩和思想品德都良好,妹妹更是成绩优异,每次考试都排班级的第一名。性格分析:

在这实习的一个多月中,我发觉伟轩同学具有两面性的性格。在平时、在同学面前,他总是露出一副嘻嘻哈哈的样子,好像对什么事都无所谓,给人一种颓废的感觉,怎么看也不像是那种积极向上的同学。还记得有一次升旗,他给班主任留堂罚站了,他还是一副嘻嘻哈哈、无所谓的样子。但事后,当我看到他的作文时,我才知道为什么他被班主任罚站了,还是原来的样子。但具体的原因,也表现了他不成熟的一面,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但是,当我深入跟他交谈后,我会发觉他是一个乖巧、乐观、学习认真、有目标、有计划的人。平时,很爱运动,特别是打篮球。总体上,给人一种阳光男孩的感觉。语文学习的水平:

开始注意他,是从他的作文开始的。他的作文写得很特别,一般的初中生是不会这样写作文的,。他写的作文特别有文采,而且是运用散文的形式写的,一开始,你还不相信,一个初中生会写出这样的作文来。但是,在后面的周记中,你会发觉他的作文虽然很散文式,但都很写实,都是平常他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事。

语文方面还是挺有天分的,只要稍加培养,日后应该会在语文这一大模块上有所发展。

对语文学习的态度:

总体来说,伟轩同学对语文学习的态度还不够积极。虽然在语文上很有天分,但是没有特意去培养。平时的语文作业都是把它当成一个任务完成,字体不够端正。

早读和晚修的时候,就经常要老师提醒督促。语文早读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不开口读书,经常要老师过去督促才开口读一读。晚修的时候,很多时候做完作业就坐在那里,书也不看。语文课的学习情况:

由于我们学校提倡的是“高效课堂”,所以就提倡我们在课堂上要以学生的回答、讲授为主,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在这么多次上课中,我发觉伟轩同学上课还是比较认真的,老师讲的重点基本上都会做好笔记,但有时也会分散注意力。在回答问题方面,也比较积极。但有时分神的时候,会连老师问什么问题都回答不出来。课外学习的情况:

经过交流,发现伟轩同学作文写得好,是因为他经常都会看一些散文式的小说,还有就是经常听歌,记起那些写得好的歌词,然后应用在写作文上。

但是,伟轩同学的英语成绩比较差,这是从小学就是这样的。而他自己也没有说因为英语很差,就特别在英语这一科努力。他抱着的是一种差就任由它差的态度,遇到不会的就不做了,也没有说问问其他同学。只是单纯的认为自己英语差,已经没有补救的办法。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要从根本上改正他的学习态度,这叫要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在学校,要以老师的教育为主,与他进行面谈:让他正视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成绩也会跟着进步。

其次,家庭方面,除了给他一定的自由外,应该还要以督促为主。因为他刚升上初一,思想还不成熟,正是思想形成期。这个时候,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时刻教育他在生活上、学习上、思想品德方面改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再次,要培养他在语文和写作这方面的特长。作为老师,要注重培养写作特长的学生,平时,可以找他聊聊天,给他一些关于写作方面的信息和一些值得看的书籍,在写作上逐渐给予指导,让他在写作方面一步步成长。

最后,在他的薄弱科方面,要给予鼓励,让他对待自己的薄弱科的时候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帮他请一个补习老师,以便把落下的英语知识及时补上。结语:

最后,我希望这个学生在教育方法的辅导下,会逐渐得到改变,各科的成绩都得到平衡,写作特长会得到逐渐的发挥;而在思想品德上,会逐渐变成熟,考虑事情会更加全面。

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定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吴中区特教指导中心《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管理细则》为原则,切实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努力做好随班就读工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管理。

学校主要领导要进一步重视关心随班就读工作,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随班就读工作小组要定时、定点、定内容召开会议,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布置、小结、研究,把此项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使本校的随班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

附: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1)任课教师对随班生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教学计划。

(2)在课堂教学中,对随班生要做到有提问,有辅导,有巡视,有反馈,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尽量给他们留有针对性的作业。既不能因为作业太难而勉强拔高,达不到效果。也不能因为知识不掌握而放弃对他们的作业要求,作业应面批,便于及时辅导鼓励。

(3)开展伙伴助学活动,所在班级,各学科要选择两位以上优秀同学进行伙伴助学。

(4)多与随班生交流,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感,尽量使他们认为自己与其他同学是一样的,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有上进心和上进的愿望。

(5)每学期至少与家长联系一次,互相了解“随班就读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教育。

3.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宣传和教育,进一步强化思想意识,确立“每一个孩子都灿烂”的理念,提高每一位任教教师对随班就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任课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多关心。要树立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普教、特教一体化的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让弱智儿童享受保证质量的教育。

4.加强考核制度的管理。

每月一次对任课教师教学六认真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学期结束再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内容和要求:一是任课教师平时对学校要求完成的常规工作;二是随班就读学生的进展情况。

5.加强档案资料管理。

(1)开学初,要求班主任填写好随班就读生登记表。

(2)一学期一次对任教班主任进行随班就读工作考核,并备案。

(3)每月一次对任教教师进行备课检查并有记录。

(4)期末对随班就读生进行学习成绩汇总,借此了解其学习情况。

(5)学校开学初制定好随班就读工作计划,期末做好小结工作。

三、工作安排。

第一学期。

1.传达学习吴中区特教中心随班就读工作会议精神,布置随班就读工作;。

2.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测试,并访谈学生家长了解情况。

2.准备随班就读学生个人技能展示活动。

1.召开随班就读任课老师会议,交流随班就读学生个案,开展研讨活动;。

2.开展随堂听课活动。

1.召开随班就读班主任工作会议,了解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生活及思想情况;。

2.学习《现代特殊教育》杂志中有关文章。

1.填写随班就读学生学籍卡。

2.小结一学期随班就读工作情况;。

3.随班就读学生档案整理归档。

第二学期。

2.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交流随班就读学生情况。

1.交流随班就读个性化教学经验;。

2.开展随堂听课活动。

1.开展随班就读学生作业展评;。

2.召开家长会,了解随班就读学生家庭表现。

1.填写随班就读学生学籍卡。

2.总结一学期随班就读工作情况。

3.随班就读学生档案整理归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