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的评课(汇总16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我们提供写作的框架和结构,使我们的写作更有条理和逻辑性。为了更好地展示范文范本的特点和优势,小编特别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

数学认识面积评课稿

1、教学重难点拿捏准确。一开始复习圆的面积公式为整节课设下铺垫,因为圆环的面积也就是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重点复习圆的面积计算为一些中下生起到很好的唤醒作用。接着马上就接入新授课内容,圆环形状的花圃并导出本课课题,让学生在情境中进入新课学习,围绕圆环面积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教学重点凸显而出,教学目的非常明确。

2、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剪圆环,亲身体验圆环的行程过程,直观的操作降低了中下生对圆环知识的理解难度,也使全体学生对概念理解、公式推导起了很大作用。看似简单的知识,陈老师还是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六年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动力,这样学习上才能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

3、练习设计围绕重点展开,虽然题目不多,但每道题都有不同特点,各有代表性,第一题是紧靠例题直接给出两个半径,第二个图形是给出两个直接,求圆环面积,与第一题相比有了一点转折。第二题是知识运用,通过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然后画图理解题意,这个教学环节很值得借鉴,高年级学生对应用题如果真的认真审题,能根据题意画图,其实已经解决了一半,好的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减少困惑,很值得学习。

自己一点与本节课关系不大的看法,平时黑板板书以及学生作业要求最好能更细心,更规范,黑板上学生的版演结果的单位都没小括号,展示学生作业本时发现学生也没有。细微地方不知道考试是否扣分,但严谨的细节也是数学科所要求的。

在此我们感谢x老师的辛勤付出,为大家提供这么好的优秀评课稿,此评课稿仅供参考。

《认识面积》评课与说课稿

在告诉我们两个图形所用的方格个数,猜猜哪个图形面积大这一环节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郑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1.作为一名新教师,板书书写欠规范。

2.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以后,应当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老师没有把这样的.机会放手给学生。

3.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果把重叠法也用到本节课中,那么这节课将更加完美了。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简单评价。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领导指正。谢谢。

面积的认识的评课稿

虽然之前很多老师通过设计比较纸张的大小来引出面积,但是季老师的设计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的认知,通过调查得知,孩子对于面积的知识真的不是一张白纸。通过一些学生正确的认识来带领孩子们都能够得出面积的概念。

季老师对这一课的面积处理,很多环节都设计了与周长进行对比。这两个概念,特别容易混淆,只有通过对比认识,才能将两者的区别直接展示给孩子。孩子在不断的思维冲突中,以及季老师提供的课件演示中,明白:周长是一条线段,而面积是一个面的大小。抽象的概念在季老师形象的演示中,让孩子理解与记忆。不得不感叹,季老师的思考是那么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难点,只有认识到学生学习的难点,又进而想出办法去突破。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是培养孩子想象能力的很好载体。而季老师平时也经常指导我们,图形领域的课,必须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她在这一节课中,无疑再次做了很好的示范由线想象面的过程中,让孩子在脑海中回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用小的正方形去度量大的.正方形,让孩子在估算的过程中,也是锻炼了他们空间观念。

季老师经常和我说的话是,好的学生很快就能学会,一节好的课,是让那些原本不会的孩子也能学会!她的课堂就是这般真实地带领孩子畅游在数学的思考海洋中自由地发现自我,提高自我。

认识面积评课稿范文

“面积的认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它将引导学生的认知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推进,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教学环节完整,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面积认识的直观性和层次性。

在课开始部分,教师就设计有效活动,安排了两个同学分别擦洗大小黑板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二维空间的认识,由此积累认识面及认识面的大小的活动经验。再接着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身体物体的面,引导学生感知面的大小,进而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面积的含义。

二、注重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

学生的生活经验常常认为只有向上摆放的“面”才有面积,为了突出面积概念的本质,教师让学生摸摸桌子的侧面,球面,看看湖面、钟面,从而丰富了“面”的表象,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面积概念。

三、精心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认识面积单位的需求。

四、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逐步内化对面积概念的认识。

第一个练习题比较国家、省份面积的大小,用目测法。第二个练习是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确定图形的大小;第三个练习则是提高练习,从中渗透了面积与长、宽、边长间的联系,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建议与改进:

1、在发展学生面积守恒的观念时,教师最好用数学书来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书在横放、竖放、斜放时的现象,从而渗透“图形的面积不会因摆放形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守恒规律。

一起用手来比划出几个图形。”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海宁路小学的杨宝华,首先感谢北戴河区进修学校给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我校闫强军老师所执教的《认识面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

“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有大有小,但是要上升到数学的认识,尚需要丰富大量的表象和大量的实践操作,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为此,闫老师较准确的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学习过程,得到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闫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将枯燥的几何概念课上的得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呈现如下几个亮点:

亮点一:注重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统一。

课堂教学必须要传授知识。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被动接受,而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其间的奥妙全在一个“趣”字。为此,我们呼唤“知情”统一的课堂,要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本节课,闫老师在导入环节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生生击掌,师生击掌引入教学,学生兴趣高涨。加上闫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课堂上不时发出阵阵笑声,这样的课堂气氛令人感觉轻松愉快,课堂成为一条充满活力、涌动灵性的溪流。

亮点二:注重“生活味”和“数学味”的统一。

如果说生活的“味”是亲切自然、丰富多彩的,那么数学的“味”则是抽象严谨、精炼深刻的。数学教学应使“生活味”与“数学味”有机融合。本节课,闫老师选取了大量生活中的物体(树叶、水立方、天池等),并以学生的学习环境为主阵地,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如:黑板,课桌,课本等物体,通过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感受物体面的存在等活动,把间接的数学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建立“面”的概念。在这里,生活是形式,数学是本质。

亮点三: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如观察法、剪拼法、数格法等等,学生在全面、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同时,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亮点四:注重现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在最后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环节用剪一剪、比一比、摆一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一环节中,书中是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这里我们做了一下改动,变成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大小)。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闫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1.作为一名新教师,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板书书写欠规范。

2.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以后,应当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老师没有把这样的机会放手给学生。

3.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果把重叠法也用到本节课中,那么这节课将更加完美了。以上就是我简单的评课,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行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圆的面积》这节课老师能够科学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理念,整节课亮点纷呈,我谈三点。

一、本节课新课程理念鲜明突出。

1、教师像导演。从提出教学目标,到完成教学任务,整个过程,教师始终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老师出示了“圆”后,启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本节课你们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学生生成问题“什么是圆的面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以及怎样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有关问题。”在引导学生生成学习目标中扮演好了引导者角色。在学生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老师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实现知识迁移,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圆剪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进而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构建新知识。从这个层面来看,老师是一个很好的组织者。在学生剪、拼图形的过程中,老师能够深入每一小组指导学生如何将圆剪拼成长方形,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从这个层面看老师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者。

2、学生像演员。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过程中,从学生动手实践剪圆、自拼图形,到学生自主探究和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个过程,学生个个是主体,个个是主角,演的轻松,演的有特色,学的真实,用的灵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

二、本节课重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学生有四次动手操作的机会:第一次是将圆按照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64等份的要求进行分剪。第二次是学生将剪好的纸片拼成自己熟知的长方形等其他图形。第三次是学生通过展台展示自己的拼图。这既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体现,又是突破难点重点的需要,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学以致用。

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中,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了让学生观察生活环境中自动喷水这一情境,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圆形,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最后又让学生计算出喷水头喷出的最大面积,即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通过联系实际,计算面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本节课也有几个值得商榷和加以改进的方面:

1、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节课可以引导学生把圆折成三角形,尝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可以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2、创设教学情境要立足于教学内容。总而言之,这节精品课,

不仅充分展示了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而且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

数学认识面积评课稿

今天在网上观看了著名特级教师俞在20xx年上的一节三年级概念课《面积的认识》,底气造就了大气,正是俞老师自身的底气——对教材的独特见解,深入的挖掘;对学生的了解;对知识建构的把握,造就了这一堂大气的概念课。老师们都知道,概念课好上,但是要把一节概念课上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俞老师却给我们展示了一节充满大智慧的数学概念课。下面就把我听课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是什么呢?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进一步是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愈来愈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俞老师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和学生谈自己理解的“面”;接着是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引导,过渡到数学学科中所谓的“面”,揭示面积的概念,再接着,组织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安排测量身边物体面积的实践体验活动,巩固知识,积淀新经验,内化知识。学生从学到什么是物体的面,到发现面是有大小的,再到主动测量,主动建立测量标准,无不体现这是一节扎实的课。

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俞老师面向全体学生,该动手时全体都动手,该思考时,学生都被俞老师引入深深地思考中,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从这一意义上讲,这是一节充实的课。

听俞老师的课,没有一点作秀的痕迹,就像他在上一节平时的课。从课的开头就可见得,一般的公开课,上给听课者听的成分居多,总是用一些高科技的多媒体手段吸引听课的老师,总是让孩子们去配合自己的表演。可是俞老师的课时扎扎实实上给孩子们的课,没有用过多的多媒体手段,只是用自己的幽默风趣的语言,简洁明了的带领孩子们去遨游数学的世界,全无他人,这是一节真正的平实的课。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从这一意义上讲,有遗憾的课才是一节真实的课,有缺点才能有进步,才能给听课者留下反思的空间,才能与听课者一同进步。俞老师的这节课在开头用了大量的时间在生活中找物体的面,学生面的概念建立的很好,可是正是这一部分用的时间太长了,导致后面学习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用时短,学生的操作稍嫌少了些,如果学生的操作在多一些,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将更加深刻。

扎实、充实、平实、真实的课堂是我们教师对课堂的追求,俞老师正是给我们展现了一堂这样的课。

数学认识面积评课稿

又一次走进数学课堂,聆听了本校刘老师执教的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时的学习。为本节课刘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终因突然停电而使所有的课件准备都成摆设与徒劳。记得五年前有一次参加镇小的一次大规模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兴冲冲走进一个当时比较出挑的名优女教师的课堂,观摩她的二年级数学课。大概开始了十来分钟,她在使用课件的时候突然电脑出了故障,于是她就停了下来,请来了学校管电教的,管教学的副校长琢磨了好一阵子,最后连校长也亲自赶来救援。花了近二十来分钟,终于又可以继续了。这半节课时间里,她就把数学课改成了学生的即兴才艺表演,幸亏她所带的那个班级是学校唯一的实验班,学生唱歌什么的都还拿得出手。然后接下去的课是可想而知,当然最终也没进行评课,不过我想挤挤挨挨听课的老师心里头都有嘀咕。当听完课,我实在感受不到这一课件对本内容的学习能起多大的效果。顶多只是花了心血准备最终没用上是个遗憾罢了。

刘老师也是位年轻的老师,此意外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课堂,课依然那么流畅。他利用学生手头的小学具,依然让学生学得那么投入而有兴致。只是我们听课老师看不到他的课件里还藏着什么觉得遗憾罢了。

纵观整堂课,刘老师不停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发现问题,并从中形成概念。第一环节通过摸与看,懂得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并得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然后通过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让学生自己得出什么叫面积,板书整理出定义。第二环节仍然小组合作,想办法比较三张彩纸的面积大小。在第一次交流后引导学生第二次借助学具来进一步比较大小,并对方法有取有舍,怎样比较才是最确切的。第三环节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些面积单位时,有扶到放,不仅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到具体的大概大小,还能正确定义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平方米。最后及时回顾与小结。

生动地设计总能吸引学生来兴趣昂然地投入学习探究,不用担心学生无事可做,不用担心学生利用探究时间讲空话聊天。他们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就是知识的主人,讲数学联系生活,将抽象的概念转变成有形的东西。这都是教师理念的与时俱进带来的课堂氛围的良好转变,是值得肯定的。另外以一个数学门外汉的角度看这堂课,亦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如何更好地利用知识的迁移,减少旧知识的负迁移?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很容易把面积与周长相混淆,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相混淆。而且从课堂上已经不难发现,学生认为周长与面积存在一定的关系,周长长的面积就大。在交流时,也有学生老把面积说成周长。所以,我觉得在认识面积后再让学生摸一摸物体或封闭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加以区分概念。

2.面积单位是个新概念,建立时是否可更深刻些?作业时,学生把单位都填写成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只要当时教师在板书后再把面积单位强调一下,就不会出现这错误。另外找1平方厘米的物体时,只能说是“约1平方厘米”,毕竟都不是标准的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由线条的认识到平面的认识,在成人眼里看似简单,但对于学生而已可以说是质的跨越。要让每位孩子都有清楚的认识,是否还有更多值得推敲的成分。

《认识面积》评课与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海宁路小学的杨宝华,首先感谢北戴河区进修学校给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我校闫强军老师所执教的《认识面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

“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有大有小,但是要上升到数学的认识,尚需要丰富大量的表象和大量的实践操作,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为此,闫老师较准确的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学习过程,得到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闫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将枯燥的几何概念课上的得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呈现如下几个亮点:

亮点一:注重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统一。

课堂教学必须要传授知识。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被动接受,而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其间的奥妙全在一个“趣”字。为此,我们呼唤“知情”统一的课堂,要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本节课,闫老师在导入环节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生生击掌,师生击掌引入教学,学生兴趣高涨。加上闫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课堂上不时发出阵阵笑声,这样的课堂气氛令人感觉轻松愉快,课堂成为一条充满活力、涌动灵性的溪流。

亮点二:注重“生活味”和“数学味”的统一。

如果说生活的“味”是亲切自然、丰富多彩的,那么数学的“味”则是抽象严谨、精炼深刻的。数学教学应使“生活味”与“数学味”有机融合。本节课,闫老师选取了大量生活中的物体(树叶、水立方、天池等),并以学生的学习环境为主阵地,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如:黑板,课桌,课本等物体,通过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感受物体面的存在等活动,把间接的数学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建立“面”的概念。在这里,生活是形式,数学是本质。

亮点三: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如观察法、剪拼法、数格法等等,学生在全面、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同时,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亮点四:注重现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在最后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环节用剪一剪、比一比、摆一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一环节中,书中是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这里我们做了一下改动,变成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大小)。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闫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1.作为一名新教师,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板书书写欠规范。

2.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以后,应当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老师没有把这样的机会放手给学生。

3.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果把重叠法也用到本节课中,那么这节课将更加完美了。以上就是我简单的评课,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行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面积的认识的评课稿

“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本节课上李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目标要求的内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实施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本节课上,陈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结合学生自己找的身边的具体实例,通过找一找图片中的物体的面、摸一摸桌子的面的动作等活动,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其次通过找长方形、正方形物体的面积,从而使学生感受面积并认识到平面图形也有面积,又出示角让学生找面积形成对比,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使学生完整的认识面积的含义。然后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中,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为后继学习面积的度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李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面积之后,通过比较身边的学习用品的面积大小这一习题,既巩固了面积的概念,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第二个练习谁的面积比较大,追问学生能不能一下子比出来,再出示1一边是长方形一边是正方形,2大小不一的正方形3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第三个练习让学生估测图形的面积应该是有多少个小方格,其实是在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理解面积是二维的,通过课件的逐步演示,用小方块填充整个图形,进一步丰富了面积的概念。

本节课上,无论是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还是让学生用不同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李老师都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拼摆等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加深学生对建立统一测量单位重要性的体验。

1.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还太小,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挖掘。

2.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学具(素材)太少,太单一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3.“用6个正方形拉出不同的图形”这一练习应该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摸一摸,得出面,再比较面积的大小。

4.教师总结性的话语太多,提问的学生面不广,回答问题的学生太少。

《认识面积》评课与说课稿

郑洋洋老师所执教的《认识面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

“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有大有小,但是要上升到数学的认识,尚需要丰富大量的表象和大量的实践操作,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为此,郑老师较准确的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学习过程,得到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郑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将枯燥的几何概念课上的得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呈现如下几个亮点:

《认识面积》评课与说课稿

课堂教学必须要传授知识。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被动接受,而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其间的奥妙全在一个“趣”字。为此,我们提倡“知情”统一的课堂,要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本节课,郑老师在导入环节巧妙的引入学生喜欢的动物,小兔子作为导入手段,通过小兔子比较贪吃想吃更大片的树叶来引出面积这个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能在课堂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欲望。

认识面积评课稿

今天在网上观看了著名特级教师俞##在xxxx年上的一节三年级概念课《面积的认识》,底气造就了大气,正是俞老师自身的底气-----对教材的独特见解,深入的挖掘;对学生的了解;对知识建构的把握,造就了这一堂大气的概念课。老师们都知道,概念课好上,但是要把一节概念课上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俞老师却给我们展示了一节充满大智慧的数学概念课。下面就把我听课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是什么呢?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进一步是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愈来愈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俞老师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和学生谈自己理解的“面”;接着是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引导,过渡到数学学科中所谓的“面”,揭示面积的概念,再接着,组织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安排测量身边物体面积的实践体验活动,巩固知识,积淀新经验,内化知识。学生从学到什么是物体的面,到发现面是有大小的,再到主动测量,主动建立测量标准,无不体现这是一节扎实的课。

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俞老师面向全体学生,该动手时全体都动手,该思考时,学生都被俞老师引入深深地思考中,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从这一意义上讲,这是一节充实的课。

听俞老师的课,没有一点作秀的痕迹,就像他在上一节平时的课。从课的开头就可见得,一般的公开课,上给听课者听的成分居多,总是用一些高科技的多媒体手段吸引听课的老师,总是让孩子们去配合自己的表演。可是俞老师的课时扎扎实实上给孩子们的课,没有用过多的多媒体手段,只是用自己的幽默风趣的语言,简洁明了的带领孩子们去遨游数学的世界,全无他人,这是一节真正的平实的课。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从这一意义上讲,有遗憾的课才是一节真实的课,有缺点才能有进步,才能给听课者留下反思的空间,才能与听课者一同进步。俞老师的这节课在开头用了大量的时间在生活中找物体的面,学生面的概念建立的很好,可是正是这一部分用的时间太长了,导致后面学习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用时短,学生的操作稍嫌少了些,如果学生的操作在多一些,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将更加深刻。

扎实、充实、平实、真实的课堂是我们教师对课堂的追求,俞老师正是给我们展现了一堂这样的课。

认识面积评课稿

郑洋洋老师所执教的《认识面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

“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有大有小,但是要上升到数学的认识,尚需要丰富大量的表象和大量的实践操作,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为此,郑老师较准确的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学习过程,得到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郑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将枯燥的几何概念课上的得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呈现如下几个亮点:

亮点一:注重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统一。

课堂教学必须要传授知识。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被动接受,而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其间的奥妙全在一个“趣”字。为此,我们提倡“知情”统一的课堂,要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本节课,郑老师在导入环节巧妙的引入学生喜欢的动物,小兔子作为导入手段,通过小兔子比较贪吃想吃更大片的树叶来引出面积这个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能在课堂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欲望。

亮点二:注重“生活味”和“数学味”的统一。

如果说生活的“味”是亲切自然、丰富多彩的,那么数学的“味”则是抽象严谨、精炼深刻的。数学教学应使“生活味”与“数学味”有机融合。本节课,郑老师选取了大量生活中的物体(树叶、字典等),并以学生的学习环境为主阵地,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如:黑板,课桌,课本等物体,通过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感受物体面的存在等活动,把间接的数学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建立“面”的概念。在这里,生活是形式,数学是本质。

亮点三: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对小学生而言,概念教学可以适当地淡化它的定义,而要注重感知和体验,在丰富和坚实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本节课,郑老师首先通过若干个大小区别明显的物体的面,比如课本和课桌的面,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来。在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入面积概念,然后通过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领悟概念的内涵,拓展概念的外延。郑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等方法,然后通过动手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中形成多样化的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如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的时候,让学生自己选择是通过填充三角形,圆形或者正方形来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等等,使同学们自己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到选择正方形是最方便也最容易的一种方法。学生在全面、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同时,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亮点四:注重现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在告诉我们两个图形所用的方格个数,猜猜哪个图形面积大这一环节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郑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1.作为一名新教师,板书书写欠规范。

2.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以后,应当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老师没有把这样的机会放手给学生。

3.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果把重叠法也用到本节课中,那么这节课将更加完美了。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简单评价。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领导指正。谢谢。

认识面积评课稿

今天上午听了三年级组吴老师的《认识面积》后感受颇深,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重视情景创设。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课的开始是否能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老师以神偷奶爸的任务贯穿,使原本枯燥的数学概念课变得趣味盎然,有效驱动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探索体验。

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切实有效的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本节课中,老师通过导学单的引领,带动学生在自主探索、充分的体验的基础上,运用摸一摸、涂一涂、比一比等各种方法,真真切切地感悟到了面积的实际含义。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经历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比较面积方法的过程。设计了许多活动,比如“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说一说、摸一摸;比如从大到小排列5个图形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有着明确的目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体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也为下节课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做好准备。

三、体现了有意义的学习。

本节课的学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领悟面积的内涵,概念理解方式灵活,通过实物举例,动手去摸去理解,去把握,而不是让学生背记概念。老师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深化面积的含义,区分周长。比如: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说一说;再比如提供图片区分周长与面积,既巩固了以前所学,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面积的理解。不仅注意到了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更是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对概念进一步强化。

整节课,学生们学习劲头高涨,探索活动充分到位;教师教学设计精巧,点拨到位,很好地体现了市局的指导理念,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认识面积评课稿

如果说生活的“味”是亲切自然、丰富多彩的,那么数学的“味”则是抽象严谨、精炼深刻的。数学教学应使“生活味”与“数学味”有机融合。本节课,郑老师选取了大量生活中的物体(树叶、字典等),并以学生的学习环境为主阵地,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如:黑板,课桌,课本等物体,通过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感受物体面的存在等活动,把间接的`数学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建立“面”的概念。在这里,生活是形式,数学是本质。

认识面积评课稿

今天在网上观看了著名特级教师俞xx在20xx年上的一节三年级概念课《面积的认识》,底气造就了大气,正是俞老师自身的底气-----对教材的独特见解,深入的挖掘;对学生的了解;对知识建构的把握,造就了这一堂大气的概念课。老师们都知道,概念课好上,但是要把一节概念课上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俞老师却给我们展示了一节充满大智慧的数学概念课。下面就把我听课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是什么呢?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进一步是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愈来愈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俞老师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和学生谈自己理解的“面”;接着是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引导,过渡到数学学科中所谓的“面”,揭示面积的概念,再接着,组织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安排测量身边物体面积的实践体验活动,巩固知识,积淀新经验,内化知识。学生从学到什么是物体的面,到发现面是有大小的,再到主动测量,主动建立测量标准,无不体现这是一节扎实的课。

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俞老师面向全体学生,该动手时全体都动手,该思考时,学生都被俞老师引入深深地思考中,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从这一意义上讲,这是一节充实的课。

听俞老师的课,没有一点作秀的痕迹,就像他在上一节平时的课。从课的开头就可见得,一般的公开课,上给听课者听的成分居多,总是用一些高科技的多媒体手段吸引听课的老师,总是让孩子们去配合自己的表演。可是俞老师的课时扎扎实实上给孩子们的课,没有用过多的多媒体手段,只是用自己的幽默风趣的语言,简洁明了的带领孩子们去遨游数学的世界,全无他人,这是一节真正的平实的课。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从这一意义上讲,有遗憾的课才是一节真实的课,有缺点才能有进步,才能给听课者留下反思的空间,才能与听课者一同进步。俞老师的这节课在开头用了大量的时间在生活中找物体的面,学生面的概念建立的很好,可是正是这一部分用的时间太长了,导致后面学习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用时短,学生的操作稍嫌少了些,如果学生的操作在多一些,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将更加深刻。

扎实、充实、平实、真实的课堂是我们教师对课堂的追求,俞老师正是给我们展现了一堂这样的课。

认识面积评课稿

校本教研让我们开展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等教研活动。

作为年青教师的我从中受益匪浅,现将区教研员韩老师针对我执教的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面积》一课的点评记录如下:

韩老师:你的这节课体现了课改精神。

你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领悟面积的内涵,概念理解方式灵活,可喜的是没有让学生背记概念,,而是通过实物举例,动手去摸索理解,去把握。

韩老师:尤其是将手画的黑板上,这个环节的设计处理不仅面积由物体表面大小迁移到图形大小上来,而且让学生明确规则图形有面积,不规则的图形也有面积,而且也有大小。

韩老师:从你的课堂上多次体现课改理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不论是认识面积,还是比较面积大小都有所体现。

韩老师:课堂上还体现了估算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先估算,在进行计算,这种训练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很有帮助。

韩老师:课堂体现了学生主体性。

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经历找面积比较的过程,并体验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多样化。

但是有优点也有缺点,下面,我就说说这一节课的问题。

韩老师:我觉得你们班的学生平时的训练就不到位,尤其是课堂举手发言直喊老师,不要求举手姿势特别规范,但是不能站着,甚至下地喊。

郭主任:对,这样显得课堂特别乱,再加上你的动作也比较随意,说话,站姿,手势给人感觉很闹。

韩老师:老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不能总是大声,学生也大声,课堂上你显得躁,正像郭主任说得那样,准备匆忙就显得毛躁。

韩老师:再就是你在课堂上组织教学能力还得加强,如果一个环节结束,马上让学生调整状态,进入下一个环节,不能你光顾着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雪地状态。

现在看一节课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学的状态。

郭主任:教师讲的在好,学生不听,那么也是失败的,你要在组织教学方面多下功夫。

要学生运用各种激励的语言,让每个学生的视线始终跟着老师走,一年级老师在课堂组织教学上就非常值得借鉴,有时间不妨去看看,就“还有一双小眼睛没看我”,“男生中有一个小脑袋没有转过来”……总之,教师鼓励语言要灵活、生动。

韩老师:面积大小比较时反馈要控制速度,课堂教学动作要快,说的也那么快,下面好多学生都没有听明白,这时你要加以控制。

还有有一个学生回报公式法,但是单位你没有及时纠正。

我:对,这个问题我发现了,但是以为以后才认识所以不想浪费时间。

韩老师:这种想法不对,至少得给学生一个准确得知识。

要学会控制课堂,课堂发言也要有所把握,不能有几个举手的都要叫,要灵活处理,再有就是练习反馈要有侧重,不能一个模式。

郭主任:韩老师提了这么多宝贵意见,今后你要努力调整自己的教学,加强学生得训练,

我:感谢韩老师这么诚恳的帮助我,我光注重教材的研究挖掘,却忽略了自身素质的培养和学生训练,今后要在这些薄弱环节上努力。

相关推荐

  • 分数百分数的认识评课稿(优质16篇)

    通过写作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加深对语言规范和规则的理解。如果你对写作有困惑,不妨阅读一些范文范本,或许能够帮助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课始,胡老师让学生观看一段足球

  • 认识面积的课件大全(22篇)

    范文范本的写作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实例来详细介绍如何写一篇优秀的总结。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窗口单位行业深入

  • 认识面积的评课(模板16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各个领域的优秀作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接下来是一些范文范本的精华部分,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今天在网上观看了著名特

  • 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评课稿(热门17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完美。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教材内容:教材分析:在组合图形面积中,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评课(优质22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完美。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总结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参考。本节课是小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优质16篇)

    通过学习范本,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范文是指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主题下已经成型且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它可以作为写作参考或者学习的榜样。如何写

  • 小数初步认识的评课稿(通用15篇)

    范文是写作的助推器,它们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让我们的文采更加出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指导。

  • 负数的认识的评课(通用18篇)

    范文范本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和工作者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和创造力。

  • 乘法的初步的认识评课稿(模板15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的重要参考,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了解该类文章的写作结构、语言风格以及表达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启

  • 组合图形的面积评课(热门21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该类型作品的典型结构和内容组织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教材分析:《组

  • 六年级倒数的认识的评课(精选19篇)

    范文范本的创作不仅需要扎实的写作功底,还需要对所写主题有深入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解。范本是我们写作的良师益友,可以给我们提供启示和灵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 小学数学认识面积听课心得大全(22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思考和思想沉淀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前几天,我有幸赴_实验小

  • 认识角评课心得体会(优秀1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或者工作中总结经验和感悟的重要方式之一。现在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人生的旅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 认识面积的评课(汇总16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我们提供写作的框架和结构,使我们的写作更有条理和逻辑性。为了更好地展示范文范本的特点和优势,小编特别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

  • 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评课稿(实用18篇)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习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请大家阅读以下的范文范本,从中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教材分析:《组合图形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评课(汇总16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常见的写作误区,避免在自己的写作中犯同样的错误。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范文范本,它们涵盖了各个领域和主题,可以供您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