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案(优质19篇)

三年级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案范文的编写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认读钟面上的整时或了解24时记时法,进行两种记时法的相互改写,计算经过时间。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学习了时、分、秒,本单元继续教学年、月、日。全单元教材共编排了两道例题、两次想想做做和一次实践活动。在你知道吗里介绍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指导学生看课外书籍、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三段:第一段教学年、月、日以及相关的大月、小月等内容,第二段教学平年、闰年、季度等知识,第三段是实践活动。

这一段内容涉及许多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里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积累了一些经验。教材尽量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观察材料,组织学习活动,激活已有经验,引导发现规律,适当解释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材让学生从年历卡上找自己的生日切入,既引起兴趣,又提供了学习用具。设计的学习活动有观察整理、填表分类、涂色记忆、计算交流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同时接受年、月、日的知识。

首先要求学生观察20xx年的年历从中获得信息。年历卡里的内容十分丰富,要结合观察与交流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学会看年历。如年历里的1、2、312表示一年里的1月、2月、3月12月;每月都有一张月历,其中的日、一、二、三、四、五、六都表示星期几,1、2、3、4表示每月的1日、2日、3日、4日在年历卡上能查到每月有多少天,各天分别是星期几。

接着要求学生把各个月的天数填入一张表格。填表活动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一年有12个月,各个月的天数并不都相同。填表还能引发学生把12个月按天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接受大月、小月的知识。

然后指导学生在填各个月天数的那张表格里涂颜色。涂色活动实际上是分类活动,通过再次分类记忆一年里的大月和小月。教材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记住一年里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鼓励他们自己设计记忆方法。同时,也介绍了利用拳头帮助记忆的办法。

最后突出2月的天数既不是31也不是30,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教材还让学生计算20xx年全年的天数,通过计算重温这一年各个月的天数,检查记忆效果,弥补记忆中的缺漏。学生计算全年天数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交流并比较各种算法,体会比较简便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建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想想做做在年历上圈出重大节日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

平年和闰年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发现现象,初步知道平年和闰年。第19页例题让学生同时观察20xx年2月和20xx年2月的月历,比较这两个2月的天数是否相等。让学生发现不同年份的2月天数不同,然后告诉他们,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

第二步同时观察从1997~20xx连续十二年的2月月历,从中寻找天数的规律。教材特地把这些月历分成三行,每行是连续的四年,方便学生发现每一行的四张月历里只有一张是29天,另三张都是28天。从而明白通常每四年里有1个闰年、3个平年。教材里讲解了判断平年、闰年的一般方法,至于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安排在底注里讲解。

第三步在想想做做里巩固平年、闰年的知识。第1题通过把公历年份除以4进行判断,虽然教材只教过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但学生完全能够自己进行四位数除以4的计算。第2题计算平年的全年天数,合几个星期零几天,结合计算再次温习前面学习的年、月、日知识。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闰年全年有多少天以及怎样算的,再次清晰地认识平年与闰年。第4题回答并解释一种比较特殊的生日现象,巩固连续四年里一般有1个闰年的知识。

第四步是你知道吗,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为什么通常每四年有1个闰年的原因。

这次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生日为题材,活动形式新颖有趣,紧扣年、月、日的知识,运用了统计方法。活动分两段进行:第一段是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生日是哪天。教材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间接地讲述,让同伴猜一猜是几月几日。这里会涉及年、月、日的许多概念,学生一定很感兴趣。第二段是用统计的方法调查、整理并用图表呈现班级里学生的生日分布情况,是一次联系实际的活动。最后是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进行孝敬长辈的教育。这次活动要认真组织,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说话,然后请几名学生在全班交流,落实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去游乐场》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你到游乐场都玩过些什么项目?看来,游乐场可真有意思。这不,淘气笑笑他们今天也来到了游乐场,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题)。

二、合作学习,引导探究:

1、(1)出示主题图:淘气他们正忙着买票呢。在这个售票处,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个别提取信息:太空船4元;蹦蹦床3元;电动车2元;淘气他们16个同学想坐太空船。)。

(3)师:那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生独立列式)16×4=大家同意这样列式吗?先请大家静静的思考一分钟,想想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4)师:想好的同学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也可以动笔写出来和同伴交流一下。(生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小组派代表反馈:

2)竖式计算让板演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方法:“竖式是怎样书写的?计算过程是怎样的?”然后让不清楚的同学向板演的学生提问。(多两位同学说说)刚才几位小朋友都说的非常棒,我们在用竖式计算16乘4时,先写上16和4,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从个位乘起,用个位的6先与4相乘,等于二十四个一,二十是两个十要向十位进二,所以把进位的2写在十位的下面,但要写小一些,把表示4个一的4写在个位。接着用十位的1与4相乘,得4个十,再加上刚才进上来的2个十,所以得到6个十。)。

(5)评选出自己喜欢的办法:小朋友们看这几种计算的办法,你最喜欢哪种呢?

2、完成试一试。

(1)、让学生分组练习,请后两题的小组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讨论:在用乘法竖式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如果都学会了。假如我们全班同学都去了游乐场,你最想玩什么项目?(请几个人分别说出这三项)那如果我们全班同学都玩你喜欢的这个项目,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呢?你能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来吗?集体订正时口答,让学生分别介绍自己解决的是哪个问题。

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师:淘气和笑笑他们坐完太空船,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海洋馆,海洋馆里展出的海洋生物可真是又多又美。小朋友们,你们想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美丽的海底生物吧!

怎么样?海洋是不是非常神奇美丽?其实海洋还有许多丰富的物产和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所以小朋友们从现在起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就有可能成为海洋专家,为人类做贡献呢!好不好。当淘气他们恋恋不舍地从海洋馆出来,一出门就看见许多人围在一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原来是光明小学的两位老师带着31位同学来参观海洋馆,他们正在争论300元钱买门票够吗?咱们也来帮助他们算算好吗?(强调单位和回答问题)。

2、学生计算并反馈。

四、引导自结,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评价一下自己今天的学习状况。

通过“买票”这一活动,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同时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会得到发展,这是我进行课改以来深深体会到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也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我每节课的教学,都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本节课也不例外。

整节课我以“买票”为线索,创设了“去游乐场”这一活动情境,同学们能在游乐场里边学边玩,边玩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地情境中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孩子们都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有了初步的感知,下一步就需要孩子们亲自去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新课程改革中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我的每个教学环节基本上都安排成游戏式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笔算的算理,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掌握笔算的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笔算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的算理。

课件、三角板、点子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2×20=11×30=14×10=。

11×4=12×3=14×2=。

2、抽查学生笔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书店买书呢?林老师这个周末也去书店买了一批书,请看屏幕(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41页例1主题图。你能帮林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要用乘法?(板书:14×12=)。

(3)师:同学们,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林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4)引导学生利用复习题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5)小组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6)汇报:抽查小组成员上台板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7)过渡:孩子们真聪明,利用前面我们学过的知识,成功的找到。

14×12的计算结果,非常棒,继续加油哦。我们已经知道14×12=。

168,怎样把它写成像14×2那样,列竖式计算呢?那么请继续跟林。

老师一起学习。

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结合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第一步:先算2套书的本数,就是求2个14。先算(2×4=8)那么8代表的是什么呢?应该写在哪一位?(抽查学生上台写)再算2个10,写在哪一位?求出2套书是28本。

第二步:再算10套书,就是求10个14,我们先怎么乘?按照前面乘的方法,我们是先用十位上的1与个位的4相乘,得到4个十(课件演示10×4=40),40该怎么写?(请一位同学上台写)还有哪一位没算?再算十位上的1与十位的1相乘,得到1个百(课件演示10×10=100)该怎么写?算出10套书是140本。

第三步:最后要算12套书,该怎么做?(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28+140=168)(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讨论: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写不写?

(因为4在十位就代表40,不影响计算的结果,可以省略不写)。

4、回顾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5、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xxx。

2、xxx。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1、认识年、月、日。

2、24时计时法。

3、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认识年、月、日。

教材。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多媒体各年份的年历卡。

1、填空。

1时=()分1分=()秒。

1时=()秒240分=()时。

1分25秒=()秒82分=()时()分。

2、提问:

(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时间单位)。

(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纪等)。

(3)那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么?

3、导入新课。

讲述: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1、认识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问: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

(2)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看看这是哪一年的年历。

(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

提问:10月1日是什么节日?申奥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4)请同学们在年历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纪念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别是星期几。

(5)合作探究。

观察: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6)讨论交流。

教师根究学生的回答内容,板书:

一年12个月365天或366天。

1、3、5、7、8、10、1231天。

4、6、9、1130天。

229天或28天。

(7)质疑:你们每人手中的年历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呢?(是)对!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这几个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数都是30天。(是)。

(8)认识大月、小月。

讲述:通过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都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数都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2月)从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要少,所以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2、巩固。

3、记住大月、小月。

(1)出示左拳图。

(2)讲清相应部位所表示的每个月的天数。

(3)根据图,全体一起记忆。

(4)指着自己左拳再次记忆。

(5)再介绍一首儿歌,加强记忆。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观察今年的年历。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3)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想一想:9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让学生经历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

2、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评价,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家价值。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在交流合作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表示多少个“十”,因此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1、老师要买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提问:怎样列式?

2、老师要买10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怎样列式?

提问: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我们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如果老师要买1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生列式并说意义。

提问:这是一道什么样的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块来解决的新问题。揭示并板书课题。

1、探究14×12的笔算。

(1)、回忆2×14的计算过程,并说出意义。

(2)、小组探究10套书在竖式中怎样表示。

(3)、汇报展示。

2、错例辨析,突出重点。

师把在巡查过程中错的竖式板书到黑板上。

着重讲解竖式,学习笔算的算理。

当生指出错误的竖式出错点后,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同学复述乘的顺序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对位知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分别去乘14,8写了对着个位,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分别去乘14,10乘4得4个十,所以应把4写了对着十位,10乘1个十得1个百,所以1写在百位上。第二次乘其实是算10个14是140,140末尾的“0”在和8相加时写不写都不会影响个位上相加的结果,所以这里的“0”可不写。

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3、同学们自由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1、寻找位置(把相乘的结果放在正确的位置里)。

2、火眼金睛。

3、列竖式计算。

23×1333×3143×1211×2212×4432×13。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和灵活性。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体会算法灵活性。

1、根据情境图,分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1:你从这张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问题3:为什么用乘法列式?

2、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3、结合直观,动手操作理解算理(14×12)

提示一:先尝试计算14×12,并写出计算过程,再到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

提示二:先在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再写出14×12计算过程。

(根据情境分析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直观图形,自主探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探究算法。感受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展示学生算法,并逐一分析。

平均分:

a、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b、将12套书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

c、12套书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不平均分:

a、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说一说。

b、不平均分,除了分成10份和2份,还可以怎么分?

c、不平均分法这么多,为什么单单选这种?

小结: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先分再合。为什么要分?为什么要合?通过先分再合将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在数学中这种思想叫做转化。

(基于算理将拆分方法概括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竖式计算:

a、这种方法和刚才有什么不同?(竖式计算)

b、你能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的方法说一说吗?

c、哪个同学能将竖式的整个过程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讲一遍。

d、请同学们象他一样的用竖式计算14×12(老师张贴竖式)

e、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数学书中的竖式,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这个0不用写?表示24个十。

比较算法:

a、大家观察和刚才哪种算法一样?谁愿意上来解释一下。

(2812×2的积,2套书的本书;14014×10的积,10套书的本书;)

b、既然一样,横式写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出现竖式呢?

c、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通过观察分析,打通竖式计算和横式笔算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竖式笔算的算理。通过比较三种算法的,让学生感知算法多样性和各自的特点。)

1、列竖式计算,并寻找错误(课本46页,做一做)

2、找一找:从竖式中寻找问题答案。

3、算一算

四、回顾总结,质疑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于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53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例4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答案32×12=答案22×14=答案。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方法二:3×2=6(组)。

30÷3=10(人)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

660÷3=75÷5=198÷9=104÷8=。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2)。

连除应用题的解决思路和连乘应用题解决思路。

一样,应从问题入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了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在认真阅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算乘法练习课》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笔算乘法(教材第49页例2及第50页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78×11=33×21=24×12=14×12=(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上面这几道计算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新课讲授。

1。导入:仔细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大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2。例2: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师:你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式:48×37=。

3.各组讨论:怎样计算48×37。

师: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4.组织交流。

师: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1)48≈5037≈40。

50×40=20xx。

大约20xx盒。

(2)40×37=1450。

8×37=296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30=144048×7=336。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师:先用个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6。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3×34=782。

54×29=1566。

47×62=2914。

78×82=6396。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课堂小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51页练习十一第6—7—8—9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例2: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笔算的算理,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掌握笔算的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笔算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的算理。

课件、三角板、点子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2×20=11×30=14×10=。

11×4=12×3=14×2=。

2、抽查学生笔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书店买书呢?林老师这个周末也去书店买了一批书,请看屏幕(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41页例1主题图。你能帮林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要用乘法?(板书:14×12=)。

(3)师:同学们,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林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4)引导学生利用复习题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5)小组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6)汇报:抽查小组成员上台板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7)过渡:孩子们真聪明,利用前面我们学过的知识,成功的找到。

14×12的计算结果,非常棒,继续加油哦。我们已经知道14×12=。

168,怎样把它写成像14×2那样,列竖式计算呢?那么请继续跟林。

老师一起学习。

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结合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第一步:先算2套书的本数,就是求2个14。先算(2×4=8)那么8代表的是什么呢?应该写在哪一位?(抽查学生上台写)再算2个10,写在哪一位?求出2套书是28本。

第二步:再算10套书,就是求10个14,我们先怎么乘?按照前面乘的方法,我们是先用十位上的1与个位的4相乘,得到4个十(课件演示10×4=40),40该怎么写?(请一位同学上台写)还有哪一位没算?再算十位上的1与十位的1相乘,得到1个百(课件演示10×10=100)该怎么写?算出10套书是140本。

第三步:最后要算12套书,该怎么做?(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28+140=168)(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讨论: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写不写?

(因为4在十位就代表40,不影响计算的结果,可以省略不写)。

4、回顾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5、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2、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

【导语】的会员“yvhkihihc”为你整理了“”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1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加法》

课标提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使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获得过程。”不连续进位加法中安排我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情况,为学习计算提供现实背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的方式,将笔算加法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以后呈现现实的问题情境,应用计算知识解决。这样编排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的意义,主动构建数学知识,形成运算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将计算与运用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来学习计算。

1、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学会万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掌握万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进位的算理。

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一位上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法:迁移法、动手实践。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教学课件。

1课时。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丹顶鹤、蜥蜴、麋鹿、狐狸的图片。

2、课件出示“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

学生观察这份统计表并从中获取数学信息(鸟类271种,爬行类122种,哺乳类31种。)。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和统计表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湿地部分野生动物的种类,并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算一算。

38+55=。

1、几十加几十怎样笔算?(学生独立演算后,集体点评)。

为什么十位不是8?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3+5+进位1=9。

2、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三、互动新授。

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要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2、根据问题,尝试解答。

出示教材例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71+122=。

引导:你们会计算吗?自己试试看。

学生在答题纸上试算,教师巡视,并指名学生板演。

学生讲解计算过程,集体点评。

教师再次运用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小结:在计算这道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效力,让学生独立计算,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例2:我国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小组合作,列出算式并试着在答题纸上计算,如果遇到问题,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解决。

你们在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271+31=。

在计算这道题时,应该注意什么?(课件演示并小结)。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十位相加满十,就向百位进1、

4、比较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两道例题中的算式,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找出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分析、比较、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总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以及计算过程,同时提醒学生在计算时一定要加上这个进上去的1、)。

四、知识运用。

啄木鸟治病夺红旗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批改同学的计算,集体评讲学生的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但提高了学生注意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学习的收获。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巩固前面两段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1。

分组练习,并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评讲。

2、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先让学生估算,并要求说出估算的依据。

再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小结。

3、想想做做3。

问:能不能通过题中条件一眼看出谁跳得比较多?

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比较快一些呢?

先估计,再要求计算。

4、想想做做4。

分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要求完成后观察每组中两题之间的联系。

集体讨论,领会其中的联系和区别。

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5、想想做做5。

出示图,理解图意和题意。

同桌互相说说解题策略。

2、油厂把610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5千克的油壶里。准备120个油壶够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模拟练习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

1、看图填空。(单位:厘米)。

r=()cm长方形的周长。

d=()cmd=()cmd=()cm是()cm。

2、一个车轮的直径为55cm,车轮转动一周,大约前进()m。

3、当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4厘米时,画出圆的周长是()厘米。

4、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3cm和5cm,它们的直径的比是(),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

5、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6、一个环形的外圆直径是10cm,内圆直径是8cm,它的面积是()cm2。

7、用一根12.56分米的铁丝弯成一个圆形铁环(接口处不计),铁环。

的直径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8、完成下表。

圆的半径r圆的直径d圆的周长c圆的面积s。

2dm。

6.28dm。

8cm。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1、直径总比半径长。()。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一个圆的面积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周长也一定相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三年级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今天上金笔作文课时,老师从包里拿出一个透明的瓶子,里面有两片菜叶,还有砰砰的声音,我们仔细一看,里面还有一只小蚂蚱。同学们非常开心,仔细地观察起来。

小蚂蚱细细长长的,全身绿绿的。它的脑袋像三角形,尖尖的。头的最上面长着一对长长的触角。它的眼睛像小米粒一样小,长在头的两边。它的翅膀紧紧地贴在身上,老师说它还会飞呢。它有六条腿,前面的四条腿又细又短,后面的两条腿又粗又长,使劲一蹬就跳得又高又远。我想:它参加跳远比赛一定能拿冠军。

这真是一只可爱的小蚂蚱,我喜欢它。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数学五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口算

35+3= 24+9= 45+30= 28+7=

87—5= 36—8= 72—50= 93—6=

(一)观察第91页情景图。

2。学生提问题。

(二)观察第92页情景图。

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师根据生答板书: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 32+39

(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

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数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

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3.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课件出示下图。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谈话:你觉得下面的哪一幅图是表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是3倍、还是2倍呢?先认真地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

设疑:看来,在圈的时候,能不能随意的去圈?得根据什么来圈?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如果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4、第5题。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

设疑:那如果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4.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图:紫花8朵,黄花56朵;问题: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谈话:大家可以圈一圈、可以用竖线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办法。

在作业纸上完成第6题。

追问用除法计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

谈话:我们圈一圈、画一画,不就是为了发现56里面有几个8吗?

追问用画圈方法的孩子:如果重新选择,你会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是呀,如果黄花更多,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就麻烦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看来,我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注意,在书写结果时,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在结果的后面不要写倍。

二、在多层练习中完善建构。

课件出示。

1.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行红带子12厘米。

第二行绿带子3厘米(变化:2厘米、1厘米)。

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

2.连一连、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3.比一比,说一说。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先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第(1)题中红旗是黄旗面数的几倍,第(2)题中黄旗是红旗面数的几倍,再重点说一说两道题的区别。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说一说。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练习后,把第一行的6个变成5,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追问:现在黄色的圈5个,为什么不能说黄色圈的个数是红色圈的3倍?

三、总结(略)。

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精致”过程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我们认为:在数学学习中,“精致”的实质是对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尽量详细地“深加工”,对“概念要素”进行具体界定,以使学生建立更清晰的概念表象,获得更多的概念例证,对概念的细节把握得更加准确,理解概念的各个方面,获得概念的某些限制条件等。为此,张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强化感知,让学生在圈圈画画中初步建立“倍”的表象;提供反例,让学生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倍”的意义;应用变式,让学生在矛盾困惑中凸显“倍”的内涵;重视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完善“倍”的建构等方面,引领学生“精致”地完成了“倍”的概念的建构过程。或者说,把概念的“精致”提到了可操作的层面,使“精致”落到实处。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身边的数据。

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你还记得哪些有关数的知识?能大声的说给同学们听吗?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更多,更大这样的数,你瞧:(多媒体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

这是老师收集到的数据,你呢?(请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展示。)。

二、认识计数单位“万”

1、故事竞猜:课件出示故事画面。

森林里小猪、小熊、小猴比赛数数,大象当裁判。它们从989开始数,比比谁先数到5000。

小熊是这样数的:989、990、991、992、993……。

小猴是这样数的:989、990、1000、、3000……。

(1)小朋友你猜猜谁先数到5000?为什么?数数都可以怎样数?

(2)你能像小猴这样继续数下去吗?试试看。

(4)今天学了“万”你觉得应该怎样补充数位顺序表?

(5)读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

2、感知“一万”。

问:你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用过“万”这个计数单位吗?你们觉得万这个计数单位大不大呢?你知道“一万”究竟有多少吗?我们来看看吧。

a、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邢慧娜获得了女子10000米跑的冠军。你知道她围着体育场的跑道跑了多少圈吗?(25圈)(课件二)。

b、我们学校有多少人?(1036)想象一下,一万人大约有多少?(10个我们学校这么多人。)(课件三)。

c、一张纸非常薄,10张纸叠起来大约厚1毫米。一万张纸叠起来有多厚呢?(1米)(课件四)。

d、如果每秒数一个数,连续不停的数,数到一万,大约需要多长时间?(3小时,就是同学们从上早自习起到第三节课下课那么长的时间。)(课件五)。

3、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刚才听你们读起这些数时都那么流利,真不错。那你们是怎么读的呢?

(1)认、读、写几千几百几十几。

教师一次在计数器上拨出3个百、6个十和5个一。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再在千位上拨上2个千。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千位上的“2”读作“二千”,百上的“3读作“三百”,十位上的“6”读作“六十”,个位上的“5”读作“五”。)学生齐读一遍。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并讲解:千位上写2,百位上写3,十位上写6,个位上写5。)。

学生试读写,一生汇报,一生板演。

(2)认、读、写万以内中间有0的数。

a、去掉百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7个十、6个一)。

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你能读出它是多少吗?(强调:百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读作“零”。)你能写出来吗?(一生板演)。

b、去掉十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6个一)。

问: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应该怎样读?

学生试读,指名汇报,强调: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

练习:师写出6003,让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和读法。

独立练习p17第2题(强调:末尾的0不读)。

问:像这样的万以内的数,你们在生活中遇见过吗?把你们收集到的数据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读一读。

请几生汇报:1202,6078,,6008,2260,2200,2000。读一读。

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

三、练一练。

1、p18d3。

2、发散练习:按要求写数。

(1)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

(2)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3)4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4)1个万、6个千、4个百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5)写一个比3205小的四位数。

(6)写一个比9080大的四位数。

(7)写一个最接近10000的四位数。

(8)写一个比7839小2000的数。

(9)写一个比6045大5的数。

(10)组数游戏:请你用0、6、0、1组成四位数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1、练习区别形近字和语文环境中去辨别近义词,修改病句,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

2、学生积累关于仁爱之心的名人名言。

3、通过读《饺子的来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受到爱心教育。

4、鼓励学生走进社会,通过访问、写作等实践活动,能用爱心与人相处。

1、提高学生区别形近字、近义词、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2、通过阅读名人名言和“知识窗”的内容。积累语言,扩展知识。

1课时。

日期:

一、学习“练”

1、区别形近字。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学生按组讲述,怎样从字形的特点上去更好地区分字形字义。

(3)从前单元的生字中,再找出几组形近字。

2、照例字填空。

不(折)不(扣)。

不()不()不()不()。

3、认识修改符号。

(1)读一读,认识四种修改符号。

(2)记住四种修改符号的名称和表示方法。

(3)扩展练习,有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我是诚实懂礼貌的一个孩子。

李强的家里五口人。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练读名人名言。

2、小组内交流对这几句名人名言的.理解。

3、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仁爱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4、课上背一句名人名言。

三、学习“知识窗”

1、学生独立阅读《饺子的来历》。

2、用自己的话讲出故事。

3、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饺子来历的其他传说。

四、总结。

板书:语文七色光三。

“练”

1、选字填空组词语。

2、照例字填空。

3、认识修改符号。

(1)改正(2)删除(3)增补(4)对调。

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1、读课文,弄懂“爱心项链”的含义。

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3、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道感染和熏陶。

课件。

1课时。

日期:

一、课前预习。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肆虐———————()故障—————————()承诺———————()哀求—————()。

3、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

二、学习研讨。

1、齐读课题。

(1)说说你所周到的项链?(2)什么是“爱心项链”?小组合作学习,寻找文前提示的问题。

2、交流汇报。(1)小组汇报。

(2)教师帮助学生归纳答案,利用可我呢结尾一段来作答。

(3)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文中人物的对话。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曾经做过的、听过的或是自己接受的有关“爱心”的事。

2、读《阅读》中的有关阅读材料。

四、教师总结。

这课的题目是一种比喻:把爱心比作金钱,把做善事比作金钱,把金钱和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爱心是可以传递的,他不需要回报,但可以心心相印。

板书:爱心项链。

汽车抛锚路人相救。

不求回报只求承诺。

帮助他人传递承诺。

爱心无价心心相印。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因此本单元主要讲解三位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介绍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1、采用小组和合作学习方式,熟练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口算卡、投影片。

谈话、讲授、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

(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

二、课本第19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

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四、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数。

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六、判断,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七、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八、共同分析21页第9题。

相关推荐

  •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通用19篇)

    编写教案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思考和总结的一种方式。通过阅读四年级教案范文,可以了解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处理方式和策略,对于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具有积极意义。

  •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案(热门18篇)

    教案中应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三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

  •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优质19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不仅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引导和促进。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 数学三年级教案第三单元范文(17篇)

    在三年级教案中,教师会按照学科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阅读下面的三年级教案,可以获得一些有关三年级教学的经验和教训。1、本单元教材包

  • 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案设计范文(24篇)

    教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学习而编写的一种教育计划与实施方案,对于四年级的教学来说,教案的编写尤为重要。四年级教案是指导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四

  • 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精选15篇)

    教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接下来是一些四年级教案的案例解析和教学思路,希望可以对大家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姥姥家后院有一片菜

  •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教案(优质13篇)

    四年级教案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产物,能够提供教学思路和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四年级教案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炎热的夏天要是能去游泳该多好啊

  •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模板21篇)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流程,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通过阅读这些四年级教案范文,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学策略和手段的运

  • 二年级第三单元教案(优秀19篇)

    教学延伸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补充拓展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的活动。我们精心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教案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

  •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沪教版大全(18篇)

    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使用的各种教学素材和工具。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写四年级音乐教案,小编整理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

  •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大全(20篇)

    学习重点:四年级教案能够明确课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教案思路和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教学内容:p21:例4

  •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专业20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想要了解更多优秀的四年级教案,可以参考一下下面的教学资源。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案(优质19篇)

    三年级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案范文的编写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

  •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四年级教案的特点和编写方法吧。一、计算题(共30分)。

  • 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第一课教案(优质19篇)

    教案还可以为教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跟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 数学三年级教案第三单元(优秀15篇)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写一份教案总结是必要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教案,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