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优质19篇)

范文范本中通常包含了丰富的表达和论述材料,能够帮助我们扩展思路和提升论述能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范文范本,挖掘它们中蕴含的写作奥秘和精髓。

论文的研究方法

mba专题研究型论文应重点体现所研究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应综合运用所学的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专题研究的基础。

所谓“专题”就是围绕某一个或某一类问题而形成的相关问题的集合。专题研究类的mba学位论文主要针对某个或某类实际问题,要求mba学生独立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学员通过个人的分析见解、建议或对策,从而形成一篇合乎规范要求的论文。与普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相比,专题研究类的学位论文在保证较强的学术研究特征时,更侧重应用性,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或借鉴价值。

专题研究的重心是“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专题”.“专题”的基点在“题”的问题上,特点是“专”的深入、集中、专一、专注。“专题”则是指典型、特别与有代表性的问题。因此,“专题研究”就是指对典型、特别与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深入、专注的研究。合理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写好此类论文的.前提。在论题确定后,依据相关基础理论,收集与本论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信息或数据,再运用合适的理论分析方法对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论之有据、言之成理的观点、建议或对策。

从内容上讲,专题研究类mba学位论文主要应当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所研究问题的基本状况。在这部分就是要对研究对象有一个简要的说明或介绍,说明此类问题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

第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即要了解国内外解决此类问题的成功经验、做法或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作者对此的基本评论。

第三,解决此类问题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分析。相关因素包括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等,这一部分的主要作用是承上启下,目的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努力方向。

第四,结论或建议。在经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后,应当就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可以以建议、对策或结论的形式明确表示出来。这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对自己在该论文中的创新努力进行归纳的部分。

第五,相关问题或进一步的分析。这一部分的作用是对结论或建议进行补充说明或对研究问题做出某种展望,并形成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系统的对策建议。

论文研究7大类方法

它的特点是需要了解问题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状态的表现。比如观察超市货架能够得出很热销产品都在超市货架的中层。通过观察来收集资料的方法称为观察法,观察方法有直接的观察法也可以间接的靠仪器去观察,比如交通信号灯的时间控制就是通过检测人流的数据得来的。

第二种市场调查方法是提问。

我们往往采用比如提问的方法、座谈的方法、访谈的方法来进行。这种调查方法是提问,不仅仅可以了解问题的外在表现,同时也可以了解问题内在的原因,称之为是提问调查方法。

第三种市场调查方法是实验。

在人为创造的条件下来研究问题,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在这方面现在有一门学科对市场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支撑,称之为行为经济学,还有类似的叫实验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当中,有专门的软件程序可以模拟做一些市场营销的决策,称为市场营销决策的模拟。

如何做市场调查?

做市场调查首先要调查所经营的业务,开展的服务项目所属行业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行业规则及行业管理措施。

市场需求调查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市场需求趋势调查。了解市场对某种产品或服务项目的长期需求态势,了解该产品和服务项目是逐渐被人们认同和接受,需求前景广阔,还是逐渐被人们淘汰,需求萎缩。了解该种产品和服务项目从技术和经营两方面的发展趋势如何等等。

市场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访问法和问卷法。

(1)观察法是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由调查人员根据调查研究的对象,利用眼睛、耳朵等感官以直接观察的方式对其进行考察并搜集资料。例如,市场调查人员到被访问者的销售场所去观察商品的品牌及包装情况。

(2)实验法由调查人员跟进调查的要求,用实验的方式,对调查的对象控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以获得相应的信息。控制对象可以是产品的价格、品质、包装等,在可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市场现象,揭示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发生的市场规律,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市场销售实验和消费者使用实验。

(3)访问法可以分为结构式访问、无结构式访问和集体访问。结构式访问是实现设计好的、有一定结构的访问问卷的访问。调查人员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或访问提纲进行访问,要以相同的提问方式和记录方式进行访问。提问的语气和态度也要尽可能地保持一致。

常用的市场调查方法有那几种?

市场调查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询问法、情况推测、问卷法等。拓展资料:市场调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使用者怎么运用调研结果,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通过了解分析提供市场信息,可以避免企业在制订营销策略时发生错误,或可以帮助营销决策者了解当前营销策略以及营销活动的得失,以作适当建议。只有实际了解市场情况下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企业经营发展策略。

在企业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要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决策时,如进行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广告和促销策略的制定。

(2)提供正确的市场信息,可以了解市场可能的变化趋势以及消费者潜在购买动机和需求,有助于营销者识别最有利可图的市场机会,为企业提供发展新契机,企业为适应这种变化,就只有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及时地了解各种市场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过对市场因素,如价格、产品结构、广告等的调整,去应付市场竞争。

(3)有助于了解当前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技术经验,为改进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信息,为企业提供最新的市场情报和技术生产情报,以便更好地学习和吸取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技术,改进企业的生产技术,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文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透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论文的研究方法

所谓准备,主要就是充分占有资料,研究、参考他人的看法。

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够就写不出好文章。

读的书看的论文很少,知识贫乏,是没法写论文和提出新的见解来的。

如何搜集资料?可以围绕法学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和具体题目,去图书馆、书店,查找有关的专著、论文集、主要法学期刊以及最近几年的统编教材,也可以在网上搜索、查找法学论文。

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

(二)提炼材料,确定论证的主题和方法。

在提炼材料的过程中,通常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意别人的论点,但自已有独特的感受,可从新的角度补充新的理由,丰富别人的论点。

二是不同意别人的见解,可以展开争论,但必须注意忠实地引用原文,说明自己的理由。

三是受了别人的启发,在别人见解的基础上产生新见解,或者别人没有讲到,自已有见解,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创见。

论文的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灵魂。

法学毕业论文的主题,就是作者对这个法律问题研究成果的基本观点。

主题应力求做到以下五点:

一要正确,符合法理和客观规律。

二要新颖,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人云亦云。

三要直白,不要隐讳。

法学毕业论文的主题越直白明确越好,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一看就懂,不能让读者云山雾罩,看后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四是主题要贯彻始终,在文章中不能改变,应围绕中心和基本观点去写。

五是主题要简明,理论要深厚。

论证方法是说明主题的基本方法。

一般来说,法学毕业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是立论,即确立文章的基本论点,围绕这个主题,全面阐述它的正确性、必要性和适用性。

有时,也适当运用驳论的方法,如针对某个问题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对它们进行评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从具体的论述方法来看,一般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

(三)法学毕业论文提纲。

拟写法学毕业论文提纲的主要好处是帮助自己从全局着眼,构建论文的基本骨架,明确层次和重点,简明具体,一目了然。

论文定稿后,修正或保留的提纲就变成了目录。

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把材料组织成一个理论系统,而不是毫无层次、毫无逻辑联系地罗列和堆砌在一起。

法学毕业论文的初稿。

(一)运用逻辑思维写学术论文,逻辑上有两种科学方法,一个是演绎,一个是归纳。

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个别);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个别)到一般。

依靠逻辑思维所产生的分析能力,对他人的观点作出补充、发挥、纠正、批驳,就自然会形成自已的新观点,写出自己的法学毕业论文,就不会只是停留于抄录他人现成的观点和材料。

(二)主题突出,论点鲜明。

(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四)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五)文字表述清楚准确、简练流畅。

毕业论文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本论文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公司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探索。理论方面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广告及促销、品牌效应出发,建立了整合营销传播应用机制,综合分析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研究成果,辅以在实证上青岛圣元乳业营销传播的理论验证。既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也使用了丰富详实的资料给予说明,并结合数据分析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步骤及措施:

4、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验证,提出推动汽车美容行业发展的措施。

论文研究方法有几种

三实证分析法:在价值中立的条件下,以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建立和检验知识性命题的各种方法的总称。

包括以下六种。

1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

测验或实验等科学方式,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的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

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

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

3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4逻辑分析法,主要是指“语言的转向”之后出现的分析哲学、科学哲学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现代数理逻辑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对语言进行分析,并通过语言分析来解决传统的哲学问题。

5语义分析法,语义分析法是运用语义区分量表来研究事物的意义的一种方法。

6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quantitativeanalysismethod)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文研究7大类方法

它的特点是需要了解问题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状态的表现。比如观察超市货架能够得出很热销产品都在超市货架的中层。通过观察来收集资料的方法称为观察法,观察方法有直接的观察法也可以间接的靠仪器去观察,比如交通信号灯的时间控制就是通过检测人流的数据得来的。

第二种市场调查方法是提问。

我们往往采用比如提问的方法、座谈的方法、访谈的方法来进行。这种调查方法是提问,不仅仅可以了解问题的外在表现,同时也可以了解问题内在的原因,称之为是提问调查方法。

第三种市场调查方法是实验。

在人为创造的条件下来研究问题,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在这方面现在有一门学科对市场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支撑,称之为行为经济学,还有类似的叫实验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当中,有专门的软件程序可以模拟做一些市场营销的决策,称为市场营销决策的模拟。

如何做市场调查?

做市场调查首先要调查所经营的业务,开展的服务项目所属行业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行业规则及行业管理措施。

市场需求调查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市场需求趋势调查。了解市场对某种产品或服务项目的长期需求态势,了解该产品和服务项目是逐渐被人们认同和接受,需求前景广阔,还是逐渐被人们淘汰,需求萎缩。了解该种产品和服务项目从技术和经营两方面的发展趋势如何等等。

市场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访问法和问卷法。

(1)观察法是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由调查人员根据调查研究的对象,利用眼睛、耳朵等感官以直接观察的方式对其进行考察并搜集资料。例如,市场调查人员到被访问者的销售场所去观察商品的品牌及包装情况。

(2)实验法由调查人员跟进调查的要求,用实验的方式,对调查的对象控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以获得相应的信息。控制对象可以是产品的价格、品质、包装等,在可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市场现象,揭示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发生的市场规律,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市场销售实验和消费者使用实验。

(3)访问法可以分为结构式访问、无结构式访问和集体访问。结构式访问是实现设计好的、有一定结构的访问问卷的访问。调查人员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或访问提纲进行访问,要以相同的提问方式和记录方式进行访问。提问的语气和态度也要尽可能地保持一致。

常用的市场调查方法有那几种?

市场调查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询问法、情况推测、问卷法等。拓展资料:市场调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使用者怎么运用调研结果,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通过了解分析提供市场信息,可以避免企业在制订营销策略时发生错误,或可以帮助营销决策者了解当前营销策略以及营销活动的得失,以作适当建议。只有实际了解市场情况下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企业经营发展策略。

在企业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要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决策时,如进行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广告和促销策略的制定。

(2)提供正确的市场信息,可以了解市场可能的变化趋势以及消费者潜在购买动机和需求,有助于营销者识别最有利可图的市场机会,为企业提供发展新契机,企业为适应这种变化,就只有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及时地了解各种市场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过对市场因素,如价格、产品结构、广告等的调整,去应付市场竞争。

(3)有助于了解当前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技术经验,为改进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信息,为企业提供最新的市场情报和技术生产情报,以便更好地学习和吸取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技术,改进企业的生产技术,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论文研究方法有几种

为了使研究方法更加丰富、更加合理,我们要提高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认识,这无论是对学前教育的学科建设,还是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都是不无裨益的,同时也是对每一位学前教育研究者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唐莹.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99.

〔5〕武田久夫.教育学〔m〕‖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28.

〔6〕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22.

〔7〕刘晓东.学前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论文研究方法有几种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到达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在科学研究中,透过定量分析法能够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证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此刻世界上有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构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透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透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到达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透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中外自然类纪录片比较研究文学论文

对网络文学的各种研究维度参差不齐,各不相同,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网络文学审美取向问题,本文力图展示近几年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倡导树立与时俱进的审美观。

12月25日,互联网在中国开放的第5个年头,“榕树下”原创人文网站开通,它为喜欢在网络上写点什么的普通人提供了一个一试身手的平台。

十多个年头过去后,在它的四周已经生长出了一片茂密的森林。

10月,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和中文在线联合主办了“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如今,已经有3部作品从入围的20部网络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网络文学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本文将从网络文学的定义入手,进而探讨网络文学的审美观。

首先从书写权利的回归和狂欢化中的角色僭越来分析审美的第一个角度;其次将从超文本、交互式写作和文学性三个方面来分析审美的第二个角度:网络文学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一、网络文学定义。

吴炫说,并非所有出现在网络上的文字都可以成为文学,网络确有文学和非文学之分1。

马季通过网络文学的形态间接为其下了定义,他认为符合以下三种形态的文字内容都可以算作网络文学――经过电子扫描技术或人工输入方式将已经存在的纸质文学作品放入互联网;直接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文字;由特殊计算机软件生成的文学作品2。

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来阐述网络文学的概念。

广义上,网络文学可以理解为“运用网络这个新的媒介和载体,来创作、传播、存储和阅读,以文字为主要媒介的新文学形式。

”3狭义上,则应该指超文本文学,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平面感,赋予文学立体化,可以称为后现代文学4。

网络文学的发展目前还处在婴儿时期5,所以现在为网络文学所下的定义还不完整。

笔者认为,马季先生的定义很值得参考,与其绞尽脑汁从不同维度来分析,倒不如寻求实际中存在的形态,从具体的网络文学形态来把握其特点。

二、网络文学的审美取向。

网络文学的审美取向如同网络文学本身一般,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研究者们主要从两大方面入手,分别是:书写权利的回归和狂欢化中的角色僭越;网络文学的后现代主义体现。

1、书写权利回归大众,狂欢中的角色僭越。

网络中,书写权利回归大众,是因为网络传播的特点有传受身份的双重性、对象的小众化与个人化、传播的去中心化等7。

在这样的平台上,作者和读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者和受者。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是网络打破了文学精英对话语权的垄断8。

获得了书写权利的人们会怎样使用他们刚刚到手的权利呢?有研究者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来解读。

巴赫金认为,在一个狂欢广场上,人们摆脱了平日里各种身份带来的束缚,宗教、政治、道德全都被抛在了脑后,人们可以尽情地僭越自己的身份,敞开自己,卷入狂欢的海洋9。

网络的匿名性和隐身性使来到这里的网民无拘无束,尽情狂欢。

人们将利用网络叙写行为进行人格重塑和人际吸引,获得现实的补偿感10。

这样的补偿感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其一,网络文学作家以自己的作品为依托,抒发对生活的感悟,他们可以在故事里写自己和自己的朋友,也可以将主人公打造成心目中的英雄,寻求读者的共鸣。

其二,网络的隐身性和宽容性使读者和评论家们畅所欲言,他们可以围绕某一作品大胆地批评。

王琰在论文中指出,这类狂欢可以分为两种形式11,一种是“笑文学”,即那些无关痛痒,可以一笑了之的评论,比如讽刺。

另一种是语言的“下身化”,即那些言语粗俗卑鄙的评论。

2、网络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实的社会环境,在语境上已经离不开后现代主义――它带有游戏性质,化解了高雅和通俗文化的界限,或者说,是消解了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

后现代社会中,“宏大叙事”已经显得荒谬和不可能。

网络文学的个性表征正体现着后现代主义的种种特性,笔者分别从超文本、交互式写作和文学性三个方面来探讨。

(1)动感的超文本。

德特・纳尔逊于1965年创造的术语“超文本”是指“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12。

超文本和传统文本的'区别在于,由现行结构向链接结构转化,定向结构向弹性结构转化,以及由封闭结构变为开放结构13。

链接结构、弹性结构和开放结构使超文本小说变成一个迷宫,其中有多条路径和多个出口,要选择怎样的情节和结局全凭读者个人喜好。

这种超文本文学作品俨然成为了后现代文学的代表,它体现的是后现代话语的边缘思维、不确定性和非中心化14。

有学者认为,正是因为超文本小说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吸引了读者。

因为读者在阅读超文本小说时,可以选择一些边缘主题,而不是被传统意义上的宏大叙事所羁绊。

不确定性给了读者更大的挑战性,阅读变得比过去更有趣,就像在做一个游戏。

(2)交互式写作:挑战传统文学。

目前对于交互式写作的研究,可以分为两大块:一类是集体创作,或者称为接龙小说,另一类是作者采纳读者通过跟贴等方式表述的意见,实时对自己小说的内容进行修改。

经过商议确定题材、人物和情节等,由一个人执笔创作,完成后再听取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最后一种情况是已经发表的网络文学作品在被读者阅读过程中不断得到读者的加工和修改,最终成为许多人集体创作的成果。

集体创作在网络文学bbs上已经渐成气候。

第二类交互式写作主要通过跟贴的方式来实现。

传统文学中,作品一旦印刷成纸质书本,便难以改变其中的内容,尽管不乏评论界的声音。

网络文学则不然,许多写手会在文学网站上及时贴出自己的最新作品。

而读者则会在迅速读完每一章节后,在bbs上发帖,如果是“当红”的网络文学,帖子的数目会越来越多,跟帖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虽然执笔写作是由作者一人完成,但其中的内容却是综合了众多网友的意见后拼贴而成,实现了交互。

有研究者表示,网络文学不会诞生伟大的单一作者,但是会诞生伟大的作者群16。

在交互式写作的过程中,已经无法简单地区分读者和作者的身份,传统文学中二者对立的二元结构在这里被解构了,看来文学重又回到了自由的游戏时代。

(3)宽容的文学性。

许多研究者的研究还纠结于网络文学的文学性问题上。

什么是文学而什么又是非文学呢?他们的区别在于,“篇章结构的独特表现,对语言媒介的艺术处理,不求实用目的,以及突出的虚构性、创造性、想象性等”17。

无法提供终极意义,不能满足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在学者眼中成为了网络文学的致命弱点18。

在这样的语境中,一些学者提出,审美标准的变化,不能简单地说网络文学没有“文学性”19。

后现代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形成了新的感知生活的方式。

休闲娱乐是这个时代的主题,网络文学正好应景。

人们需要的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轻松、解嘲的气氛。

网络文学不是不美,而是美得不一样了,它是对“现实世界中无法存在或难以存在的世界的描述、期待和幻想”,它是轻灵的,解构的20。

网络文学的美存在于传统意义上的非美领域。

有学者表示,当下我们急需一种“大文化文学观”21,这是一种宽容的“文学性”。

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在这样的研究者面前似乎显得有些狭隘,的确,也许给予网络文学更宽容的态度,将更有利于其发展,毕竟网络文学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研究者们在这里提出的“大文化文学观”非常值得关注和肯定,它将使人们的视野扩大,心胸开阔,它鼓励一种宽容的审美态度。

但是,所谓的大文化文学观究竟要“大”到何种程度呢?笔者认为再大的审美观也应该有其底线,否则网络文学的审美观将变得毫无原则,走入相对主义诡辩论的怪圈。

三、结语。

面对网络和文学的新生儿――网络文学,人们需要一种新的审美观。

书写权利重新回归大众,网民疯狂地进行角色的僭越;超文本小说、交互式写作和传统文学性的失效,体现的是网络文学作品中后现代主义的特征――高雅和通俗二元对立、宏大叙事的消失、边缘思维、不确定性和非中心化……在网络文学审美观的问题上,研究者们虽然为人们打开了新的思路,但却给了这种审美观无限的发展空间,定语的缺失是这种新的审美观的美中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2、8、13、15、马季,《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史》。

3、4、5、12、17、金振邦,《新媒介视野中的网络文学》。

6、阿雷恩・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

7、杜骏飞,《网络传播学概论》。

10、王琰,“解读网络文学的狂欢化”

11、百度百科。

论文研究方法

1、有关现状研究的课题,一般可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测量法。

3、有关发展性研究的课题,一般可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跟踪法、实验法等。

(二)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确定适宜的研究方法。

1、要考虑研究范围的大小。

2、要考虑研究时间的长短。

3、要考虑研究对象的年龄、学识等因素。

(三)根据课题的目的、任务选择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任务偏于对象的认识方面特征(掌握知识、技能、能力、自我意识、道德认识等)或与认识关系比较密切的,易用语言描述的课题,可以考虑用调查法。也可以用测量法或实验法。

2、研究目的偏于了解对象的态度(认识、情感、意向)和行为方面特征的,例如学习动机、道德情感、气质、性格等等。为取得真实可靠的结果,可考虑运用观察法、测量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

3、研究目的任务偏于解决教育实践中提出的某些问题,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可考虑采用行动研究法、教育性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4、研究的目的任务偏于探索某些理论问题的,可考虑采用文献法、历史法、实验法等。

(四)根据研究者个人的偏好和能力,选择研究方法。

1、专业人员更适合于选择测量法、文献法、实验法、质的研究方法。

2、一线教师更适宜选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简单的实验法。

3、不同研究基础的教师选择的研究方法也会不同。

中外自然类纪录片比较研究文学论文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育更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

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就是通过语文教育活动,教会学生如何感知、理解和鉴赏美。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千古流传的的名篇,有浪漫豪迈的诗篇,这些文学作品,就是一个个的美的世界,每篇文章都是一个审美成果和审美对象,它们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风姿,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

语文教师切实做好审美教学,提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语文学科审美教育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语文学科审美教育具有间接性特点。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所提供的物象是艺术加工后的产物,带有艺术家强烈的主观色彩。

因次我们在审美教育时就带有了间接性。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是现实存在是直接性,而“三千尺”却主观化了是间接性,诗歌在直接性的基础上做了夸张的描写,如果将“三千尺”改为“三十尺”,直接性就突出了,但间接性却没有了,没有了想象的空间,失去了鲜活灵动的美感,艺术的趣味也就消失了。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月光”是表现直接性,而用了比喻的修辞,其中“泻”字用的最妙,境界全出,赋予月光动态,无形化为有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月光”的间接审美想象远远大于它的直接性。

中国的文章讲究“神”与“形”、“虚”与“实”的统一,“神”与“虚”就是离开了直接性二进入了间接性。

为什么审美的间接性要大于直接性?因为只有艺术的间接性才能表现出艺术形象的丰富内涵。

二、语文学科审美教育具有概括性特点。

在谈到艺术特征时,鲁迅说:“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因此,必然引出审美的概括性大于个别性的特点。

每一个艺术形象都是艺术家对积累在脑海中的无数表象进行概括。

经过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揭示出审美对形象的某些本质特征,抽象出最有代表性、特征性的东西,创造出比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某一个更有血肉、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因此当人们在审美时,也必然遵循艺术形象的某些本质特征。

因此当人们在审美时,也必然遵循艺术形象的某些本质特征。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这种概况性,比如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孔乙己》里“孔乙己”概括了被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贫苦知识分子的某些本质特征,《祝福》里“祥林嫂”概括了被封建礼教吞噬的善良劳动妇女的某些本质特征,《药》里“华小栓”概括了被封建迷信夺取了生命的受害者的某些本质特征,《阿q》里阿q则概括了被封建压迫残害得麻木不仁的贫困农民的某些本质特征。

研究生学风建设方法研究论文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精神,在全体研究生中倡导诚信严谨、开拓创新的学风,营造追求真理、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求真务实、开放包容的学术品格,进一步推进我校研究生的学风建设,特举办xx师范大学20xx年“研究生学风建设活动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守学问之道,兴创新之风。

二、活动时间:20xx年月1日——20xx年月0日。

三、参加对象:全体在校研究生。

四、活动安排。

1.启动仪式:举行xx师范大学20xx年“研究生学风建设活动月”开幕仪式(发布活动倡议书,签订诚信承诺书,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2.宣传动员:利用广播、橱窗等传统载体与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大力宣传研究生“守学问之道,兴创新之风,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3.集中学习:组织全校研究生深入学习《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学位论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进一步牢固研究生诚信意识。

4.研讨交流:邀请校内外学术科研优秀典型,就学术创新、论写作等方面与研究生广泛开展研讨交流,积极营造科学道德与学术创新的良好氛围。

5.示范引领:综合传统与新兴媒体,集中展示学校2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研究生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6.专家报告:邀请校内外学养深厚、为人师表的专家学者,为研究生做系列专题报告,帮助研究生确立严谨治学的品格,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7.调查研究:面向全体研究生,开展“xx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发展现状”专题调研,撰写xx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8.典型案例:举办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巡展”,引导研究生树立诚信意识,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

9.摄影比赛:举办研究生“最美科研人”摄影比赛,通过摄影创作的方式,捕捉科研人的最美瞬间,激励研究生积极投身科研。(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10.导师评选:开展首届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发挥导师典型示范作用,增进师生感情,弘扬教书育人精神。(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11.论检测:建立联动机制,集中对所有申请学位人员学位论开展学术规范检测工作,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提高学位论质量。

12.表彰奖励:对在研究生学风建设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在全校研究生中弘扬“崇真务实、开放包容”的良好学风。

五、工作要求。

1.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活动方案,做到时间保证,内容落实,确保研究生学风建设活动收到实效。

2.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实际需要,拓展活动形式与载体,增强活动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积极拓宽学风建设活动的覆盖面。

3.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导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大对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的宣讲力度,努力在本单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学术氛围。

4.各单位要广泛利用多媒体,认真做好活动宣传动员与总结汇报,及时将有关活动的总结宣传材料上报研究生院(研工部)。

xx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

论文研究方法包括哪些

前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写你在什么背景下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怎么提出、怎么由来的。

2.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等。

3.你的论文研究的内容包括了哪些,大致的思路是怎样的。前言部分字数要在1500字以上。

第一章主要写你所写内容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别人的研究情况。比如哪些人在这些方面做了研究、研究的结论是什么、研究效果怎样等等。

本章字数要在3000字以上。

本章字数要在3000字以上。

第三章主要是写造成目前这种现状、困境的原因。若是优点或较好的地方,也可以写成形成这种较好体制或状况的原因。

本章字数在4000字以上。

第四章本行业或者你所写的东西未来发展(或别的企业、行业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

本章字数在3000字以上。

第五章针对你所提出的困境、问题、原因,提出你的解决策略或办法。

本章字数在4000字以上。也是最重要的一章。

结论。

就是你这篇论文的立论的点,最后怎样来解决问题的简要叙述。

字数在1000字以上。

致谢。

具体见参考论文,结构都是一样的。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英文原文略。

二、英文翻译略。

相关阅读:

论文的研究内容范文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摘要:《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对于土木工程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这里阐述了课程开设现状和开设以来存在的课时安排少、授课内容浅而旧、实践教学平台尚未搭建好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应用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关注本领域前沿-滚动更新授课内容、搭建合作示范性实践平台-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和建议,希望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初步的思考和探索依据。

关键词:防灾与减灾;土木工程;教学改革。

0引言。

近年来,灾害事件频繁发生,不但造成巨额的社会经济损失,而且造成惨痛的人员伤亡事故。上至国家层面,下至村镇个人,这一切无不深深触动着每个人的心。高校担负着传承文明的责任和义务,是培养防灾减灾综合素质强硬的人才的理想场所。而土木工程是防灾减灾应用最直接最广泛的学科和行业,该专业大学生防灾减灾知识体系的储备和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其在未来工作中的思想和行为。在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开设防灾减灾课程具有其它专业和学科都不具备的主动性、必要性和不可代替性。因此,在学校提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之际,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和地方,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防灾减灾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防灾减灾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力求今后能抛砖引玉。

1课程开设概况。

《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是我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基于土木工程地质灾害、地震灾害、风灾害、洪水灾害、火灾害和爆炸灾害等基本知识之上,研究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灾害的防灾与减灾的一门学科。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通常在《工程地质》、《建筑结构抗震》、《桥梁结构抗风与抗震》等课程之后开设。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系统了解各类灾害的类型、特点、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及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熟悉工程上防灾减灾对策与措施,培养学生初步识别、分析及解决灾害的能力,使之能与工作中遇见的常见问题紧密结合,以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稳定。

2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14年起,我院针对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开设了《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实施三年来,对学生防灾减灾知识的积累和意识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2.1课时安排较少,但内容多,信息量大。

该课程共安排16个学时,1个学分,考核方式为考试。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六大类常见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风灾害、洪水灾害、火灾害、爆炸灾害)以及相应的防灾减灾工程措施,另外包括灾害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每一种灾害都有大量的信息和案例可供分析,在如此有限的课时内涵盖常见地震、火灾、爆炸、风灾、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等,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选择与本专业以及未来任务相关的几种灾害重点分析介绍。这样在内容安排上就容易出现厚此薄彼,有所偏倚。

2.2授课浮于单纯的内容和形式,应用深度讲授不足。

多数教师的授课内容较为丰富,也加入一些案例分析,但是案例分析和讲述紧紧局限于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发生的原因、造成的损失和伤亡等客观事实方面,对于相关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分析讲解较少,且相同情况下的防治措施和建议论述不充分。这种情况下,会使学生对于灾害的基本认识具备了,但是对于防治灾害的具体措施掌握上还远远不足。另外,好多授课老师的讲授案例内容老旧,仍然是几十年前发生的一些灾害事件,这些事件中的土木工程结构在当前形势下可能早就被淘汰使用了,也可能早已更新换代好几次了。这种情况就脱离了现代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实例,即使讲授清楚了,也不具有广泛和较好的现代应用意义。

2.3实践教学开展少,实践平台尚未搭建好。

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平时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还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强化防灾减灾的意识。但由于课程总课时较少,实践课时难以有效安排,实践环节中的安全问题以及时间和地点的安排协调困难,导致实践平台尚未有效搭建,实践教学没有有效开展起来。

3教学改革措施初探。

结合本校土木工程专业防灾减灾开课实情和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本文从以下方面初步探索改革的措施,希望今后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1以应用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增加课时安排。

《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土木工程领域常遇到的灾害的种类、成灾机理、防治措施及减灾技术。要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级工程人才,掌握相关的防灾减灾知识在具体开展工作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学时。课程面临课时安排少的实际问题时,教课教师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将课程的重点内容突出,并与特定的应用场景相联系,设想未来工作岗位最可能遇到的应用问题,学与用相互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3.2关注本领域前沿,滚动更新授课内容,深挖致灾原因和防治措施。

防灾减灾学科的交叉性强,常常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和多门课程,这就使得该课程的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研究内容的更新速度。再加上土木工程领域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许多原本可能致灾的因素得以减弱或克服。因此,一些老旧的内容和案例在现在的土木工程中并不适用了。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及时关注本领域的前沿,尤其是相关的时事事件和专业领域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滚动更新课堂的教学内容,深挖事件的灾害类型、特点、致灾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使学生第一时间接触最新的应用领域实例和防灾减灾新举措。

3.3搭建合作示范性实践平台,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加防灾减灾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学校现实教学中存在“案例来源”与“真实土木工程环境”相脱离的矛盾,为解决这一客观问题,学院应主动与一些防灾减灾单位(如地震局台站、火灾大队、地质灾害研究所、重大灾害防治区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尝试建立校内、校外两类教学示范实践平台。例如:校内平台方面,学院可以与火警中心合作建立校内实验大楼火灾与防火防灾师范基地,不仅从土木建筑结构选址、防火等级设计、防火设备设计等方面实地演示讲解火灾的防治措施;还可以定期组织各个班级的学生参加防火演练,使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平台,真实参与防火工程实践,零距离与土木工程防火设计结构接触,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化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4结语。

防灾减灾通过综合应用工程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提高土木工程结构、土木工程系统抵御人为及自然灾害的能力,研究和防治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工程灾害,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体系和基础能力,进行教学改革对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2]申永江,李耀庄,冷伍明.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防灾减灾概论》教学改革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80-81.

论文研究方法包括哪些论文研究方法包括swot分析法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学前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它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研究方法可以规范和指导学前教育研究,在学前教育研究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

在学前教育研究不断深入的今天,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也从教育研究方法中逐渐分化出来,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特别是近20年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成为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日益升温的课题。这一方面与人们对学前教育研究意义的理解不断加深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前教育研究的理论追求。

笔者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为关键词,查阅了1979~的学术著作和相关期刊,试图对我国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作一个梳理。笔者的基本发现是,与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相关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直接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即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另一类则是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为工具来解决学前教育具体问题,反映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对这些研究细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无论是在实际运用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一、对“方法”概念和层次的理解模糊混乱。

教育理论在其发展初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学科知识,很多时候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借鉴。〔1〕教育研究方法也不例外,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借鉴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如哲学思辨的方法、逻辑分析的方法、科学抽象的方法、直觉思维的方法、文献研究的方法、量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定性的方法、学科研究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分类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统一的标准,众多的分类方法也不符合“排他性”或“平行性”的逻辑关系。〔2〕近几年来,一些关于方法的新概念层出不穷,但它们很多没有明确、系统的定义,指向较为模糊,如科学研究方法、现场研究方法、教育研究诊断方法等等。某些新旧概念之间非常容易混淆,如定性研究和质的研究,这些给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也从一开始就存在着这种先天不足,并且在还没有厘清这些概念之前,就开始使用这些方法了。

除此之外,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理解也较为模糊。由于强调学前教育的实践取向和应用性原则,人们习惯于把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看作是一种具体的技术和技巧,把观察法、文献法等收集资料的方法等同于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或者把研究方法的外延缩小至等同于实证研究。众所周知,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要从三个层面来探讨:(1)方法论层面,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包含理论基础、研究逻辑和思路等。(2)研究方法或方式层面,即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3)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层面,即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具体的工具、手段和技巧等,主要是指收集资料的具体策略。〔3〕教育研究方法论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是为研究教育规律而建立的一整套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体系,而各种具体的教育研究方法则是方法论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转化形式,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则是方法或方式的情景适应。这三个层面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正如叶澜指出的:“形成科学理论的方法是一组方法的集合,而不是一个方法。”〔4〕因此,任何学前教育研究若要做得科学、系统和严谨,都要考虑到这三个层面,不能将三者简单地混为一谈。

二、强调技术手段,忽视对方法论的认识。

由于缺乏对研究方法层次系统的了解,在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人们更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方法的第二和第三层面,即强调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忽视对方法论的认识。也就是说,有的研究者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持有的态度往往是“用什么”“有什么可以用”或“怎么用”,而很少去思考“为什么用”的问题,将“是否能用”作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选择的标准。这就导致了在选择和运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方法论研究和学习的缺失是导致学前教育研究产生众多问题的重要原因。

学习过某种研究方法,不等于就掌握了某种研究方法,更不等于会有效地使用某种研究方法。我们要真正理解和有效地运用某种研究方法,必须将其置于背景中,从其历史渊源、哲学或世界观基础入手,探讨这种方法的历史演变过程、使用的基本原则、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对研究方法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准确地使用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效率,得出令人信服的研究结果。

综观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任何一种新的进步的教育理论取代传统的理论或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都是发端于对权威的挑战,也都离不开方法论的突破和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研究方法的进步,就没有学科的发展。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借鉴、因袭或模仿某种研究方法,学前教育理论就无法在新的层次、新的规范上获得发展。因此,我们在提高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论认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反思研究方法论,走出自我创新和发展道路。

三、注重研究方法的运用,忽视对研究方法的研究。

“强调技术手段,忽视对方法论的认识”这一误区,反映在学术研究中,就是研究者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研究方法运用的探讨,而较少对研究方法本身进行研究。

从内容上看,这些文章大多停留在介绍某一种研究范式或某一种技术方法对学前教育研究的启示,极少从学科角度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性进行思考,也极少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哲学方法论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好比是沟通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座桥梁,它的正确运用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其规范性、科学性的理论追求,可以丰富和充实学前教育理论。因此,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缺一不可,两者只有“齐头并进”,才能推动学前教育学科朝着更科学更理性的方向发展。

四、盲目地借鉴其他学科或领域的方法。

近几年来,在学前教育领域,很多研究者热衷于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学前教育问题。这虽然反映了研究者跨文化多学科的视野,但有很多研究对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既不考虑这种方法与学前教育具体问题的适宜性,也不考虑这种方法产生的深刻理论渊源,为赶时髦为突破和拓展方法而使用这种方法,结果往往只是借用新的术语和概念对学前教育研究进行表面化的装饰,产生不了具有说服力的研究。

任何研究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不能无限地夸大其作用。学前教育研究对象是学前儿童,具有特殊性和规定性,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研究方法必须具体化和特殊化。

五、将各种研究范式人为地对立起来。

目前,在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一直以来普遍存在“重实证研究,轻理论研究”的倾向。虽然陈桂生在概括我国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状况时指出的“比较偏重于实证――实验科学研究的介绍”〔6〕这一现象有所改善,但又有一种新的倾向在逐渐显露,人们将量化和质化两种主流研究范式等同于研究方法的全部,常常在研究中选择非a即b。这样一来导致人们将量化和质化的研究方法看成是矛盾的,人为地将其对立起来;二来忽视了其他研究范式,将不能归于量化或质化范式的研究全部归入思辨或定性研究,认为思辨或定性研究无非是感性的体会感想、个人的经验总结、率性的散论杂谈等等,“无章可循”,没有科学规范,进而忽视其研究价值。

学前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开放性系统,对学前教育现象、问题和规律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也应该呈现出多种形态。对于一个具体的学前教育问题,会因为切入的角度不同,运用到不同的研究范式,通常要全面深入地研究这问题不是凭一种研究范式或一种具体方法就可以解决的。再者,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将不同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对立起来,固执于某一种研究方法,会影响人们对学前教育现象的客观认识,会阻碍研究者创造性的发挥,对全面深入地研究学前教育问题是没有益处的。

为了使研究方法更加丰富、更加合理,我们要提高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认识,这无论是对学前教育的学科建设,还是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都是不无裨益的,同时也是对每一位学前教育研究者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唐莹.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99.

〔5〕武田久夫.教育学〔m〕‖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28.

〔6〕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22.

〔7〕刘晓东.学前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论文研究方法

论文的撰写要结构合理、文字表达清楚确定,容易让人理解。形式上要尽量采取可视化的效果,例如多用图表来表现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具体论文的撰写要考虑包含如下内容:摘要、研究介绍(包括背景、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样本选择、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的发现、结论(简要结论、建议、启示意义)、附录、参考文献。

针对社会科学和商务领域的问题研究,我们传统上所遵循的研究思维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承认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遵循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决策者快速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而,用这一思维模式来指导研究的过程,容易使我们混淆研究者与决策者的地位,找不准研究者的定位。首先,这一研究思路和模式将问题的解决和问题的研究混在一起了。其次,没有突出,或者说掩盖了对研究方法的探讨和遵循。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它忽略了问题的识别过程和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而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问题的识别过程和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是一项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前提。问题的识别过程可以保证所研究的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防止出现只做表面文章的情况,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使研究结果有说服力。当然,在此,我们并不是说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传统模式是错误的,也不否认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实践。然而,我们觉得,这一传统研究思维模式太笼统,太注重结果导向,不足以说明科学的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研究步骤。

在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中,运用这一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模式来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容易出现两个不良的倾向。一是使我们过于重视论文本身的写作过程,而忽略了论文写作背后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也就是只强调结果,不重视过程。在此情况下,论文的写作多半是进行资料的拼凑和整合。当然我们并不能低估资料的拼凑和整合的价值。可是,如果一味将论文的写作定位在这样的过程,显然有就事论事的嫌疑,无助于问题的澄清和问题的解决,也有悖于知识创造的初衷。特别是,既没有识别问题的过程,也没有形成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甚至没有用任何可以遵循的研究分析方法,就泛泛对一个问题进行一般描述,进而提出感觉上的解决方案。这种研究结果是很难被接受的。第二个不良的倾向是上述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模式使我们辨别不清我们是在做研究,还是在做决策。研究通常是在限定的一个范围内,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进行证明或推理,从而得出一定的结论。我们希望这个结论对决策者能产生影响。然而,决策者毕竟与研究者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考虑的问题与研究者或许一致,或许会很不一致。有价值的研究是要给处在不同地位的决策者(或者实践者)给予启示,并促其做出多赢的选择。因此,传统的研究思维模式缺乏研究的质量判定标准,缺乏系统性和可控性,也不具备可操作性,容易让研究者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片面的终极的解决方案。

在指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的实践中,我们曾试图改变以往的传统思维模式,尝试让我们的研究生将论文的写作与研究过程结合起来,特别注重研究的过程和研究方法,并且要求在论文的写作中反映这些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例如,2002届研究生万莲莲所写的《电子采购系统实施中的管理因素-摩托罗拉公司电子采购系统实施案例研究》硕士论文就是在这方面所做的最初探索。此论文的结构就分为综述、指导理论、方法论、数据分析,以及研究结论和启示等五个主要部分,运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定性和定量的各种具体方法。其研究结论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因为研究者并不限于第二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而是借鉴前人的理论研究框架,运用问卷定量调查等手段,遵循案例研究的方法,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对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相同的研究方法,我们又应用在其他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例如2002届龚托所写的《对影响保险企业信息技术实施的主要因素的研究》、2003届王惟所写的《对中国铜套期保值现状的研究》,以及2003届马鸣锦所写的《中国银行业知识管理程度与网络银行发展程度的关系研究》等。通过论文写作,这些研究生的确掌握了一般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步骤。以上的研究结论对教学和实践直接有借鉴的意义。在教学和咨询过程中,其方法和结论都得到了肯定。据多方反馈,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中外自然类纪录片比较研究文学论文

摘要:

真实是纪录片的本性,是纪录片的生命。随着纪录片理论和形式的不断更新,我国纪录片也随着世界电影的潮流不断发展,不再局限于某个事件的简单记录,而更多的是通过一些事件来反映生活的真实,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意义。生活真实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基础,更是纪录片创作的源泉。本文试图在纪录片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当代纪录片,从纪录片真实的特性出发,探讨对纪录片真实的理解以及分析中国当代纪录片在“真实”基础之上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

纪录片人物形象真实叙事结构。

1、捕捉事件过程的纪实性。

随着纪录片理论和形式的不断更新,我国纪录片也随着世界电影的潮流不断发展,不再局限于对某件事情的简单记录,而是更多的通过一些事件来反映生活的真实,表达创作者的理念以及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意义。“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纪录片往往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表现和再现真人真事,纪录片的创作始终离不开“真实”。其实,拍摄纪录片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为了可以更好的更自然客观的表现纪录事件中的主人公,创作者需要长时间的深入他们的生活,如《平衡》的创作者彭辉等人在可可西里待了近两年的时间拍摄这部纪录片,由于对被摄者生活的熟悉,对他们生活环境的了解,片中创作者虽没有过多的解说,但通过镜头的记录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片中所传递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情绪。纪录片通过对真实生活的再现,让我们真切的感受那些我们不曾经历过的事情,那些生活在我们周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

纪录片对事件的记录必须服从总的纪实基调,运用真实的现实题材,非职业演员的表演,同时多数纪录片也是既保持了戏剧性的感人场面又将其与真实的人和事结合起来。例如,在纪录片《归途列车》中,张昌华和妻子在火车站售票点买票,当听到最近两天的车票已经卖完时,妻子的埋怨与焦急以及特写镜头张昌华脸上的无奈,他们两人对话时背景中那些拥挤排队的人群,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火车票“一票难求”的现实状况。

2、人物形象的客观展现。

在具体的人物塑造上,纪录片与其它类型的影片有很大的不同。正如上文提到在纪录片的表现手法,拍摄过程的纪实以及对细节的捕捉,这些手法也可以很好的运用于关于人物形象的展现中。纪录片中的人物都是真实的,他们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故事也是真实发生的。纪录片的创作者深入到被摄对象的生活中,通过和被摄者关系的加深,他们可以更好的、更自然地记录被摄人物的真实生活,捕捉他们生活中的那些细节,通过细节来反映人物的性格记录他们的生活。《归途列车》中,过年在老家,父亲张昌华和女儿张琴动手打架的激烈场面。片中有一组镜头,张琴在和父亲的对打中,她对着镜头大喊:“拍吧!拍吧!你们不是要真实吗?现在你们看到了,这才是真正的我!”。虽然当看到这组镜头时,我们有很大的震撼,但这组镜头却可以更好的诠释纪录片的特点“真实”。

中国当代纪录片在遵循纪实基调的基础上,创作者在不违背真实的前提下,运用巧妙的结构和叙事技巧,这样有助于情节的跌宕起伏,有助于把主人公的形象渲染的淋漓尽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真实的展现了人物性格、个性和精神品质,这些纪录片往往不仅以时间顺序记录人物的生活,更多的时候以空间的方式来进行结构叙事。《最后的山神》通过对孟金福老人平常的生活起居、生产劳动的场景和情节的描绘,表现了孟金福老人鲜活的形象。影片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层层展开描述,在时间上以“冬一春一冬”的顺序展开,空间上则以“山林一定居地一山林”这样的'一个循环开始和结束。真实地记录了最后一位山神守护者的生活状况以及对原生态的记录。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叙事,情节真实感人,影片表现了孟金福纯朴,善良,虔诚的一面。山神就在他的心中,在他生活的周围,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感恩山神所赐予他的一切,这些生活的细节都是人物性格的外化,客观的表现了人物的形象,通过细节让我们了解了这位虔诚的老人。影片不仅有着真实性的艺术价值,同时通过影片的真实性来给我们现代人以反思。

3、真实前提下的故事化处理。

真实的内容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来源于对本质真实的理解。生活真实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基础,因为纪录片讲述的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因而在纪录片的创作中,生活的真实不仅仅是对当下发生事情的即时记录,同样也可以是通过搬演来重现和复原真实的事件。纪录片吸引观众的特点在于它的真实,而在真实的前提下,恰如其分的进行一些故事化的表现手法,是当代纪录片创作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同样是描写“春运”过年回家,表现社会普通人生活、农民工的影片,在纪录电影和故事片中我们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纪录片《归途列车》中,对于“春运”通过对所记录真实内容的逐步了解,我们仿佛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会对纪录片中所表现的真实人物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感也仿佛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就是春运火车站人潮拥挤中的一员,这种认同会让我们更好的体会纪录片中那些真实人物生活的快乐或艰辛,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纪录片中主人公真实的生活状态。

然而在故事片中,或许我们会在一种搞笑的喜剧的情境中,了解社会普通人生活的艰难。这也恰恰体现了纪录片与故事片的不同,一个是真实,一个是虚构。同样是对于“春运”回家的表现,故事片对于老板李成功和农民工牛耿在春节回家过年途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的讲述,发生的那些故事情节虽然略显离奇,但各个场景以一种喜剧化、戏剧化的方式恰如其分的表现了中国的春运。影片让人们在欢笑之余,还可以去细细的体会中国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如农民工工资的拖欠、春运等等。同样是反映社会普通人的生活,故事片和纪录片在表达方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故事片主要是以虚构的、艺术化的表现为基础,导演和创作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所要表达的意图把发生的事情进行艺术手段的再加工,再创造,从而达到吸引观众和表达特定主题的目的。而纪录片是以纪实的手法,创作者通过与所拍摄人物长时间的交流,深入他们的生活,通过对被摄者生活细节的捕捉,真实人物形象的展现来记录他们真实的生活。

从中国当代纪录片作品中可以看出,随着纪录片表现形式的不断更新,纪录片在真实的大前提下,更多的表现为情绪化的、鲜活的、形象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它像很多故事片作品一样,在叙事上不再刻意追求情节的完整,同时在形式上也不会强调一个完整的结构中心和特定的时间线索。《归途列车》是一部聚焦社会“小人物、小事件”的纪录片,以小见大,从张昌华的这个小家所遇到的问题来直接呈现和反映了整个农民工群体所遇到的问题,这正是纪录片作为一种观念表达和阐述,承载着一定社会意义作用的具体体现。

英国纪录片大师约翰格里尔逊曾经在《纪录片的第一原则》中,他给纪录片下了一个定义――纪录片即是对现实的素材有创意的处理。格里尔逊在这里强调了纪录片的戏剧化处理,因而在当下的纪录片创作中,纪录片可以汲取一些故事片创作中的表现方式。如利用音乐、音响的效果来渲染影片的情绪,在《藏北人家》中表现措达放牧段落,原本简单而又单调的牧人纺线,在优美的背景音乐和镜头中大自然美景的伴随下,我们好似走进了这片草原成为这美景中的一员。《再说长江》中,一个重庆11岁男孩在当时重庆长江大桥上的奔跑以及20多年后35岁的他跑在新的跨江长江大桥之上的镜头,曾经的小男孩已经长大成人,而奔跑的背后是曾经的长江流域沿岸已从旧城变成了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一个简单的叠画效果胜过百字的解说词。演员扮演、情景再现这些传统故事片表现手法的引入,音乐、音响、叠画、快速切换等故事片表现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纪录片的画面语言形成了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也增强了纪录片的故事性和可视性。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互相吸取美学营养,纪录片创作开始对故事化有越来越高的追求,完美的故事性无疑可以使纪录片拥有更高收视率。因而纪录片应借鉴故事片的创作特点去呈现,具有一定故事性的叙事框架和风格。纪录片中情节的表现,也犹如写文章那样对全篇进行谋篇布局,讲究情节的悬念起伏,增加纪录片的艺术感染力,更好的吸引观众的关注。

结语。

纪录片是对现实的记录和再现,是以一种客观的角度来展现生活真实,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展现真实为本质,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纪录片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意义,在讲述事件的同时还会向观众阐释和传递一种思想和观念。中国当代纪录片的创作表现,深入被摄者的生活、拍摄过程真实记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对人物性格、动作等细节方面的捕捉,巧妙的叙事结构之中注意人物形象的真实展现。纪录片在创作中,在真实、客观的基础之上也可借鉴电影电视剧之中故事化的表现形式,从而使纪录片达到更高的艺术价值。

论文研究方法

(2)选题意义:关联交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已经成为许多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能够合理有效地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不仅直接决定报告主体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效果,而且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公众形象和证券市场的竞争机制。完善和强化关联交易制度的约束,提高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透明度,是限制和防范通过关联交易操纵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

1、解决方案:

(1)加大会计师事务所对重大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审计力度。

(2)有必要在准则正文中明确、全面、集中地陈述有关规定。

(3)报告实体与其联营企业间的交易应比例合并、全额披露。

(4)增加关联方交易披露的方式。

(5)充分披露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

(6)增加关联交易信息的披露的方式二、研究方法本文以理论研究作为支撑,研究关联方交易及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弊端,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理论分析的方法。对于关联方交易的研究需要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找到目前的研究动态。本文在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以对关联方交易的研究作为理论基础,进而分析关联方交易的利弊。

(2)数据图表分析的方法。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各季度存货、各季度产品销量、销售毛利率的数据进行制表并分析,以及与母公司数据的比较,得出研究结果。三、前人研究成果1.学位论文金娟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来自制造业的经验数据20072.杨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的思考”,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年6月3.学位论文应伟华关联方交易披露问题探讨4.学位论文姚佳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监管及其效果研究2007.

相关推荐

  • 纪录片策划心得(优质19篇)

    编写策划书可以帮助我们与团队成员和相关方保持沟通和协作。下面是一些策划大师的经典作品,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今天,我看了一部记录片——《史前公园》。

  • 教育研究方法的课程论文(优秀17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范文范本是学习和研究写作的重要资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规范和要领。

  • 文化类论文的研究方法(优秀21篇)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文本进行模仿和借鉴的范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与方法。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范文范本,看看它们是如何表达思想和观点的。

  • 微纪录片拍摄心得范文(19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过去经验的回顾和反思,是对自己成长和发展的一种记录和总结。这些范文或许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心得体会的价值和意义。体育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

  • 女性纪录片论文(优秀23篇)

    范文范本可以作为学习写作的起点,帮助读者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动力。纪录片的核心价值在于

  •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优秀20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风格,提高我们的写作效率和质量。如果你对范文范本感兴趣,可以继续阅读下面的范文范本,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mba专题研究

  • 毕业生论文研究方法(汇总21篇)

    毕业生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社会的重要任务。想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以下是最新的统计数据,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所谓准备,主要就是充分占有资料,

  •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汇总19篇)

    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维和视野,提高我们的写作思路和观点表达能力。范文范本是指一篇具有典型特征和优良品质的文章,它可以作为学习和参考的范本。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

  •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向(通用21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写作者与优秀的作品进行对比和借鉴,找到自身写作的不足并进行改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 美食纪录片的论文(汇总15篇)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应用范围广泛的写作技巧,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已有近半个

  • 中国司法纪录片心得(优秀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心得体会不仅是对经验的回顾,更是对自身思维和行动方式的深入剖析。写

  • 教育研究方法的课程论文(实用19篇)

    在写作过程中,参考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下面是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借鉴,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近年来,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

  • 文化类论文的研究方法(热门20篇)

    范文范本可以引导读者学习和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参考和借鉴。研究方法:本论文

  • 研究内容论文(优质16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目前,情报被大量的生产出来,但却

  • 纪录片论文研究方法(优质19篇)

    范文范本中通常包含了丰富的表达和论述材料,能够帮助我们扩展思路和提升论述能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范文范本,挖掘它们中蕴含的写作奥秘和精髓。

  • 文学类论文研究方法大全(14篇)

    范文范本是指一类具有指导性和示范作用的文本,可以用来帮助写作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相关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可以为大家展示一些好的写作风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