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好(精选14篇)

调研报告是对所调研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整理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明确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调研报告的范文,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参考,或者结合多个报告进行借鉴和学习。

社区调研报告

为了解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各中心的业务发展,满足辖区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3月3日6日,王向东副局长带领区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人员,到全区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研。调研采取看、听、议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细致了解各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三统一”、信息化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奎年来,我局不断加强领导,各中心能认真落实全区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医改政策得到落实,全区不断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力度,公共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了全覆盖;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认真实行药品“三统一”和零差价销售,各项工作指标名列前茅,百姓得到了实惠;西街等5所中心能应用省卫计的信息化软件管理门诊医疗业务,10所中心已全部开通应用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各中心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20xx年我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被市卫生局评为优秀等次。

(一)基层单位基本医疗业务发展缓慢。在近年来的医改方案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不断重视和强化,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完成公卫项目指标后,经考核合格,每年都将公共卫生经费划拨到各中心,真正体现政府出资,百姓受益。但在医疗工作中,由于长期的人才匮乏、技术薄弱、医疗风险增加、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繁重等问题,各中心医疗业务发展缓慢,基本没有设立新的科室或者发展重点科室的计划,基本诊疗能力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同时,区财政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医疗收入返还比例较低(医疗收入按30%返还),加上医疗风险较高,使得无病床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净收入寥寥无几,30%返还,远远不够设备维护、维修、更新等(日常公用)支出。所以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认为,只要干好公共卫生工作,基本医疗干多干少差别不,工作人员也没有核心驱动力,发展医疗业务热情不高,工作创新及技术创新都未充分体现,基本医疗总体呈停滞状态。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与基本医疗割裂严重。加强社区慢性病人的管理诗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社区居民中文化水平较低的慢性病人及部分弱势群体,他们即不懂防治知识,无预防意识,普遍健康意识淡薄,未进行及时有效诊治。在对慢性病人的管理上,部分中心目前只停留在应付考核等表面文章上。具体表现在:一是参与健康管理的人员并非全是全科医师,无法提供居民真正需要的服务和管理,对慢病病人的管理仅局限于打打电话问候一下。二是部分全科医师有“重治疗,轻预防,重已病,轻未病”思想,不重视健康教育,很多社区居民健康教育课形式重于内容,或为完成考核任务,未达应有实际效果。三是部分人员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聘用人员或者临时人员,对慢病管理只是作为应付单位的一种手段,慢病管理水平达不到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的要求,未能有效提供规范扎实的医疗服务。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在慢病管理上也有新的思路,计划成立慢病管理科,将慢性病人的管理统一由医务科管理,让基本医疗与慢性病管理结合,达到规范化管理。

诸如此类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两张皮相互脱离的现象,在居民健康档案、责任医师团队、老年人康复等工作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效能。

(三)信息化软件功能缺陷依然较多。目前,全区已经有10家单位使用省卫计统一配发的公共卫生管理系统,5家单位应用医疗业务管理系统,但由于该软件处于新研制试用期,许多功能设计不全,加之由于是互联网模式,导致响应速度、系统崩溃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调研的过程中,各单位普遍映在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没有同居民医保的链接功能,使用单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将数据再次录入居民医保软件中才能实现费用报销的相关手续。同时,软件的财务数据统计、门诊药痞方统计数据不能满足要求,相关报表数据统计不全;医技管理界面不能应用等问题,省卫计还没有完全解决,虽然我们已多次协调省卫计信息中心进行较改动,但已使用的单位对软件多有抱怨,没有使用的单位在推广时也顾虑重重。我们经过总体评价:该软件没有明显提高临床管理的效率,与各单位使用的老系统上没有功能上的提升。这些软件本身存在的问题,在很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单位的使用积极性,从目前的状况看,尚不具备软件系统的验收条件。

(四)双向转诊工作条件未真正具备。由于服务设施、医疗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限制,加之医疗保险等政策制度不完善,“小病在社区、病盔医院”的就医习惯和流程还未形成,除过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其他社区服务中心与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目前,医院还是人满为患,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人员稀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签约的医院的转诊行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双向转诊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五)药品“三统一”管理工作需要协调。由于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的药品由省上统一来管理,导致在采购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基层使用不便。一是市场药房中有些药品已经降价了,然而网上还没有降价,百姓开药时对此有埋怨,如经常使用的丹参滴丸和阿斯匹林肠溶片;二是有些常用的基础类的用药由于价格便宜,在网上采购不到,如一毛钱一支的肾上腺素注射液、普通胰岛素等药品;缩宫素注射液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药品,没有0。1元/支的,而每支10多元倒室网,可以采购,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本原因是省上对基层药品采购限制较多,自身维护更新速度较慢所造成的。

(六)健康档案利用率低、准确率低、没发挥应有作用。目前我区健康档案已经导入到省厅的信息库中,但真正的是健康档案的使用范围较小,部分为死档,利用率低,基本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为了应付公共卫生工作的检查要求而设。同时,各别单位映,在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中,体检项目过少,只能做一些常规的健康检查,部分高端人群想做的体检项目在基层均无法开展,疾病眷出率底等现象普遍存在,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的实际意义倒底有多,还需进一步验证。

(一)应加快托管模式的实施步伐。目前,交一附院与雁塔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了医联体,运行状态良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有限,人才少,每天接诊的患者不多,很多患者也不愿去,另一方面医院人才济济,但发展空间受限、患者进不来。而我区实行托管模式的医疗联合体可以有效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局将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由西电集团医院托管,进一步构建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破解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服务瓶颈。通过一年的托管实践,已初见成效。托管工作是促进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的一项有效举措,也是胆探索新时期医改服务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对促进医疗资源有效整合,加快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医疗水平和落后的技术,快速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二)各单位应加强管理,将基本公卫和基本医疗有机结合。基本公卫服务和基本医疗两者不能完全割裂,应有机结合。既要通过做实基本公卫服务吸引更多的居民接受基层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率;也要发挥基本医疗的带动效应,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免费的基本公卫服务,提高居民的防病意识。要做好这个结合,最根本的办法是要有专业的人才,各中心要加快专业人才引进步伐,吸引更多具有专以上学历的医学高校毕业生到单位工作。基本医疗水平提升了,公共卫生水平也必然会得到提升,这就要求要加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力度,采取中长期培训、临床进修、学历教育、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加强单位人才的培养,充分体现自身的医疗和公卫水平。

(三)加强宣传,促使双向转诊的实行。提升群众认可度与信任度,努力引导群众形成小病在社区就医的习惯,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好在全区综合卫生保障中的基础作用。加强引导和协调,促进社区卫生机构与辖区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双向转诊合作关系,使二者合理分工、错位服务、密切协作、相互支持,努力形成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机制和“小病”在社区、“病”进医院的格局。

(四)切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我区的公共卫生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每半年、每年的考核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避免公共卫生工作纸上谈兵式的管理,就是要从维护居民健康利益出发,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规范公共卫生服务行为。把提供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各中心发展的核心,加强业务培训和业务考核,推行“德能勤绩、注重实绩”的考核分配制度,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为居民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五)加协调力度,做好软件功能的完善工作。针对省厅配发的信息化软件存在的问题,我局同省卫计、天网软件公司进行过多次沟通和协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存在问题。今后,我们依然要加协调沟通力度,及时、客观的向省卫计映使用中发现的新问题。周内,我们向省卫计信息中心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对存在的问题积极修改完善。同时按照上级要求,继续加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促使各单位提高执行力,将责任层层分解、逐级落实,防止出现因某环节推进不力、重形式轻实用等问题,确保如期完成相关任务。

社区调研报告

社区作为一种社会地域共同体,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是政府惠民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

新城区新居民多,人员复杂,文化、生活习惯不一样,居民都处于“陌邻”状态,对小区归属感低,对管理和服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住宅小区档次差距大,物业公司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开发商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如车位改造后买卖,外墙脱落等,激化矛盾,给小区治理带来挑战。

一是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化。加大社区信息化管理的设备投入和软件开发,建立健全上联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下接各街道、社区和居民小区的数字化信息网络,加强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共享,强化信息互联互通。结合社区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设计构建适用社区管理的专用软件模块,加强软件后台管理和维护,以适应社区信息化管理要求。各部门要联动,对基础信息及时更新。可以探索设立一个大数据平台,能够使得部分数据共享,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部门、领导的级别设立相应的信息查看和使用权限,尤其是今年恰逢人口普查,很多数据在人口普查的时候可以去完善补充,可作为智能化管理的基础信息,并持续性进行更新维护。

二是大力推进红色物业工作。辖区物业公司工作参差不齐。部分小区保安、保洁人员缺乏,保安、保洁年龄偏大,尤其是保安,物业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缺少凝聚力。县主管部门一方面应该进一步规范物业公司,尤其是在对物业公司保安、保洁人员配比、年龄、学识水平和层次要附加一定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尽快出台淘汰机制,淘汰一批,扶持一批,主要还是要指导物业公司改变思路,要协助物业创新管理小区,开发和使用一些智能化设备,对物业公司原有软件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升级推广,对小区进行智慧管理。培育企业文化,给员工升职通道,提升小区物业服务质量。除此以外可以适当引进一些上海那种大型物业公司,激发物业公司的市场竞争。

三是激发社会组织参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构建培育孵化体系,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当前城市社区建设了一批智慧书房、小区党建客厅等阵地,为了更好得用活这些活动阵地,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让专业的社会组织根据小区或者社区特点,策划系列活动,并协助社区开展相关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开展,初步将阵地服务品牌或者文化品牌打造好,然后交由社区管理与提升。

四是抓好社区工作人员队伍。一方面要开展相应的培训,如办公软件、摄影、信息撰写等,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当前社区治理和居民不断提升的服务要求。另一方面要稳定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当前社区工作者工资和福利待遇与工作量不成正比,发展空间有限,导致能干的留不住、年轻的干不长。用事业留人,让社区人找到事业的平衡点,规范社区工作范围,提高居民对社区人的认可度。与此同时也要关注社区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对于工作压力及负面情绪能够及时疏导,不影响工作开展。

社区调研报告

20xx年10月21--29日,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邀请四川农大易同培教授一行2人,再次到花溪走马村柏林湾社区开展专家服务工作。易同培教授深有感触的说,此次社区服务工作,社区行动的变化,所见所闻,令人兴奋与激越。二次社区之行对比鲜明,从农户自组织及生活、文化价值追求,看到了中国乡村未来的前景!

针对生态社区营造项目活动中的生物资源保护、生态社区发展规划、湿地植物园、硐寨天然植物园、社区特色园区建设,开展调研、现场指导,工作成果展示与农户互动等活动。通过7天的社区考察,野外实地调研,研讨交流等活动,从社区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农户生计、文化艺术等多视角,对“生态社区营造项目”从理论到实践活动,进行了系统诊断,充分肯定项目建设机制、成效与影响,同时为项目深度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在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社区农户的配合下,共同完成了社区5年发展思路、项目规划与方法论述的《生态社区行动纲要》。为社区未来描绘一幅绚烂幸福生活图景,社区农户深受鼓舞与鞭策。

《乡村生态社区营造行动纲要》--社会、专家、社区视角

1、自然环境优美,物种多样,生态优势资源成为社区营造的亮点(特点鲜明);

2、重视生态社区发展长远规划,将在地生态资源融入社区营造活动,并持之以恒坚守环境至上的营造原则。如营造社区公共空间、学校、道路、人居环境、湿地路渠、理水、农圃等美化、可食景观培育。

3、社区人文历史厚重,值得深度挖掘,使之成为生态社区营造在地文化引擎。在社区现有成果基础上,将传统社区优秀文化元素、智慧、技艺植入现实社区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各个层级,艺术提升社区精神品味与幸福感,复兴乡村文化(社区历史、艺术审美、人文尊严价值追求),并形成乡村生态人文自觉。

4、跨文化视角与行动,在全面复兴乡村文明的同时,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与社区内动力释放尤为关键,生态文明与可持续生计是社区腾飞两翼,形成社区独特的人文优势,拓宽乡村生态市场的社会基础。

5、公序良俗,天人合一是生态社区营造的要旨。营造川东北区域独具民俗原生态的乡村本土发展模式。

1、营造保育在地天然植物园2处。即“湿地植物园、硐寨植物园”二处(预算50万元)。

2、生态文化竹园(面积10亩,栽植观赏竹200种,校社共建。预算20万元)

3、城乡互动生态农场1处(面积150亩,diy体验式、休闲生态农场。预算50万元)

4、乡村生态美化项目(道路、路渠、家居、农圃、湿地美化与亮化。预算15万元)

5、在地生态资源试验研究、驯化、繁育(战略、战术行动研究。预算10万元)

6、殡葬文化建设项目(2处,文化寻根及殡葬文明建设。预算30万元)

7、社区历史文化遗迹抢救性保护,对外展示(拍摄、声像、出版。预算25万元)

8、社区综合性图书馆(集收藏、学习、科研、展示、教化于一体。预算60万元)

9、社区生态产品(食材)营销站(点)及人员能力建设(预算20万元)

10、生态社区民俗及接待环境、能力建设(预算30万元)

1、充分肯定当下社区营造的组织形式,进一步深化。创造条件让社区每个参与者释放内在潜力,形成社区的内动力与凝聚力。献计、出谋、出资源,扩展资源动员能力和整合能力。开放性社会参与社区营造活动。

2、社区规划及活动,必须建立在对自然的学习和认知基础上,举一反三。学会学习、独立思考,甚至对历史经验的反思,并对行动结果不断完善与修正,社区被认同的结果。可量化,可操作,可验证。在不违背社区人文、自然、社会良性互动原则下,长远惠及子孙与自然的大战略。需要集思广益,逐渐形成在地生态社区规划与行动的文化自觉。

3、重视资源动员、整合,外部环境开拓、推介与社区自我成长相协调,逐渐形成以社区受益对象为主,外部帮助支持为辅的资源储备。构建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监督到位的资源使用机制,形成资源参与良性互动的社区营造环境、强大的资源社会动员能力。

4、社区营造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坚持数年。以当下存在的诸多危机、紧迫、生态灾害事件为参照,冷静应对生态、食品、市场、文化价值危机的挑战,增强自我改善意识和行动的有效性。

5、坚信自己的认识与努力一定成功,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坚信城乡优势互补,乡村人文、自然优势独特,独具魔力,是社会发展的人文根基与源头所在;坚信乡村多元治理的文化自信,信仰可以改变未来;坚信持之以恒就会形成乡村文化全面复兴。

社区调研报告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向来对“吃"是情有独钟的,会泽人更是喜欢“打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创造了博大的饮食文化,并赋予其深厚的内涵与底蕴,步入享受型主题消费时代后,人们更强调自我认同与自我享受,吃的尽情,玩的尽兴成为当代人的生活准则。

xx是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其中:丰富的饮食文化是滇味重要的发源地之一。金钟镇xx社区位于县城中心,总面积1.5平方公里,辖14个居民小组、3102、9575人;党总支下设12个党支部,有党员221人;现有驻社区单位42家,民营企业16个,个体工商户800余个,其中经营餐饮业的有50余家。20xx年末,居民人均纯收入5138元。社区主要依靠区位优势发展第二、三产业及打工业。xx社区自古就是会泽的商业中心,在会泽餐饮业的发展中自然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次调研我们选取了“云南餐饮名店”——人和楼作为调研对象,希望借此为政协开展的“会泽美食产业联合调研”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资料。

xx社区美食产业大多以经营会泽传统小吃、菜品为主,平凡如荞丝稀豆粉、燕麦汤圆、豆花米线、洋芋粑粑、包谷米线、包谷饵块、荞饭、包谷饭,奢华如羊八碗、八大碗、宫廷药缮全鸡等,可谓品种繁多、口味各异,适合各个年龄、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其中,“人和酒楼”颇具代表性。人和酒楼,位于县城老街中段,有20多年历史,目前,是会泽县城内规模较大,具有代表性的餐厅。人和酒楼由中式烹调高级厨师王云保先生主厨。酒楼秉承会泽悠久的饮食文化传统,不断开拓创新,主营正宗滇味、地方特色菜:生炸鸡、拉条鸡、宫廷药缮全鸡、芙蓉鱼片、红烧扣肘、千张肉、粉蒸肉、龟羊汤、撅菜汤、宫爆肚条等系列名菜,20xx年被云南省烹饪协会授予“云南餐饮名店”和“云南名吃”等称号。

近年来,会泽县节假日餐饮和旅游餐饮持续升温,社会消费能力增加,特别是家庭和私人消费明显增多,美食产业的发展是靠着招牌菜的名声、新菜系的跟进速率以及服务的态度,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更新,就餐的环境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依据。各餐饮业主为了更好的吸引顾客,适应人们消费需求,大力改善餐饮环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切实改变了餐饮业的形象,提升了餐饮业的整体水平,使餐饮业朝着科学、文明、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以“人和酒楼”为代表的这一类老牌传统餐厅,在招牌菜和口碑方面是具有竞争力的:一般下半年为婚宴的旺季,“人和酒楼”也总是天天有包席,婚宴的收入占到营业额的百分之八十,平时主要接待家庭聚餐、朋友聚会、单位接待等,这些都主要依靠老顾客和口碑带动。

据了解,近年来“人和酒楼”在网络和旅游地图上都作了宣传,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因为店面位置(门前不开阔,没有停车场)以及就餐环境的限制,游客就餐和高档消费始终做得不太理想。这其实是xx社区辖区范围内大多餐饮也经营者共同的困惑。因为xx社区主要是以老街为中心,在老街设为步行街之后,餐饮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很多人愿意选择到北环路、振兴街等便于停车的地段去就餐;更为尴尬的是,那些愿意享受步行乐趣和钟爱传统美食、或慕名而来的本地人和游客,却常常因为这“步行街”上呼啸而过的摩托车、汽车而兴致大扫、失望而归......

其次,xx社区范围内的餐饮店大多存在经营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会泽县属于发展中的城市,人均生活水平普遍偏低,但物价消费水平却相对偏高,虽然近年来会泽县的餐饮市场在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企业管理化与组织化程度较低。大多数经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大部分管理与服务人员没进行过专业化、正规化的业务技能培训,父子店、夫妻店、早餐店、便餐店居多,零散的餐饮门店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同时,因资金欠缺、信心不足、安于现状、菜品雷同等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会泽餐饮不缺少名片,而是缺少把名片发出去的人,导致“外地人不知去哪吃,本地人不知吃什么”的怪圈产生。偌大的城市中,发掘一家中意的餐馆,一桌可口的宴席,人们就会像蜜蜂采蜜一样,蜂拥而至,造成了很多的麻烦。这主要是由于会泽的特色餐饮,分布过于稀疏,丰盛美食,散落各处。目前。会泽有餐饮店面无数,也有些形成了饮食一条街,但档次不高,规模不大,特色不鲜明却是事实。虽然美食资源丰富,但却缺少有名的特色美食街,店面分布较为分散,少有多种美味在一起的街面。很多人只知道自己居住周围的一些小吃店,或者哪一家有什么特色招牌菜,但却没有一处能将这些美食汇集在一起的地方。晚上,经常有很多人开着车到处找寻那些散落在会泽不同街道和角落的特色美食店,而外地朋友来也必须要会泽人领着才能找得着这些小店。虽然北环路也分布着较多的餐饮店,振兴街一带的发展也带动了餐饮业的繁荣,但能代表会泽美食特色的街道却一直没有出现。

另外,员工素质和卫生状况也不容忽视。服务主要集中问题在:服务员情绪问题、服务员业务不熟问题、服务员职业素质问题。大多餐饮门店招人是招来就用,根本没有经过相应的培训。卫生状况是:大部分餐饮餐具分两大类:一是由餐具消毒公司提供。二是有自主清洗消毒。调查走访和食客的反映,总体对餐具的卫生状态不满意,经常出现油污和脏垢的现象。

1、对步行街的整体环境进行改善。既然是“步行街”就不能有机动车通行,这不单只对餐饮业有好处,对会泽整个城市的形象都将有所提升。

2、加大对私营餐饮业的扶持,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使其有能力调整改善经营机制,加快发展步伐。

3、制定并确实严格地执行一些奖惩机制,以敦促餐饮业在员工培训、卫生管理等方面的自律。

因时间匆促,此调研报告仅窥豹之一斑,有未尽未实之处,当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补充。

社区调研报告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我们在市人大常委会蒋国良副主任带领下,对百官、曹娥两个街道的社区物业管理情况开展调研,先后听取了市建设局和百官街道、曹娥街道关于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情况汇报,专门听取了提出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方面建议的人大代表意见,分别召开了由社区主任、业主委员主任、物业公司经理参加的六个座谈会,全面了解了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框架逐步拉大,居民居住区快速扩张,现百官、曹娥两街道,已组建社区26个,生活小区126个,社区常住户数61148户,户籍人口91706人同时,一大批农村和外来人员入住城区,常住人口已达178593人,且入住人员情况较为复杂,如何领导和管理好城市生活居住区日益成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社区管理工作已经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建立了市领导、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联系结对社区制度,明确了社区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市建设局,并在市建设局设立物业科,专门负责指导全市的社区物管工作百官、曹娥街道党委、办事处也十分重视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始终把其作为份内工作常抓不懈,做到了班子领导有分工,社区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做,并注重社区基层建设,抓好社区组织体系和社区主任及小区业委会队伍建设,为社区工作开展奠定了组织保障。

社区是最基层的管理组织,百官、曹娥两街道在抓好组织体系健全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社区工作的指导,着力推进社区物管工作两个街道积极理顺各种关系,明确社区管辖责任,及时指导组建小区业主委员会,对每个新接收的生活小区不踢球、不脱管、不空转,真正做到凡在辖区内新开发楼盘竣工验收移交一个,及时接收一个,管理组织健全一个,尤其十分重视配强业主委员会主任两个街道通过指导协调、监督管理、考评激励,使各项任务在一线得以较好完成,矛盾在一线自我调停化解,问题在一线积极寻求解决,稳定工作在一线得到较好落实。

从调研情况看,每个社区居委会,平均担负着10个生活住宅小区,约8千—2万人的管理任务,管理单位量多而面广,工作任务量大而艰巨,住宅人员素质参差而复杂,社区工作者人少而担重,面对繁杂的工作和压力,各社区主任及相关工作人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各负其责、乐于奉献、热心公益、尽责尽力在工作中,遇到难事一马当先,抓协调、抓联络、抓沟通,碰到棘事身先士卒,不退缩、不回避、不计较,真正体现了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梯万步各业委会主任不计报酬、不图名利、无私奉献、脚踏实地、讲究方法、自担自治,积极担起小区日常管理、协调、沟通、调解等繁重、杂碎、受气的工作,在小区的维稳、安全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市对社区、小区的重视程度与农村基层建设相比存在差距,虽有市领导和部门联系结对,但没有全覆盖,工作尚欠到位,联而不紧、联而不实一定程度存在二是建设局作为社区物管的主管部门,对社区物管工作力量较为薄弱,仅有一个科室,一个科长,导致在联系、指导、开展工作方面精力不够,无法满足对社区、小区正常工作的指导、监管、服务等需要三是一个社区约8千—2万常住人口,管辖面广,但社区工作者极少,绝大多数社区仅6—8人,且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文化与现行社区工作也不相适应,“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工作都压到几个人身上,工作量大、任务重、压力强可见一斑同时,社区工作正常的办公经费、维稳经费得不到保障;社区工作者生活待遇偏低,社区主任到一些联系结对部门求助经费脸难看、兑现难;社区碰到难事、急事、要事求助有些市级有关部门,绕道走、踢皮球、推诿扯皮等情况也一定程度存在。

现行的《xx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实施细则》是20xx年6月市政府颁布的,《xx市住宅物业保修金管理办法》、《xx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是20xx年4月施行的这些细则办法已不能适应迅速崛起的社区、小区的管理工作特别是物业管理部门的职责,企业职能,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关系、权利、义务与责任,前期物业管理要求、服务,物业费使用,维修等方面的规定有待加紧修订完善。

由于开发的楼盘交付把关不严、监督不力,导致事后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如业主委员会办公用房、经营用房不到位,或面积小,或区位差;消防设施不出水,监控设备不实用,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有的开发商口头承诺好,实际兑现差;公用房、电梯维护,房屋保修,管网维修等责任主体不明确,保修经费不落实等等,发生问题,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就推诿扯皮,不能得到有效处置,引发小区业主强烈不满、矛盾激发现全市已有客用电梯2611部,且绝大多数为小区高层电梯,已出现过电梯下跌伤人事件,但其保养、检测、维修经费无处着落,将成为今后社区不安全的隐患。

一方面,部分业主只要服务,不要义务,对物业管理人员无理吵闹、辱骂、刁难、动粗违建乱搭、车辆乱停、鸡鸭乱养、狗犬横行等问题较为严重从调研普遍反映,出现上述现象的,大多数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老板,他们行为傲气、出口狂言另一方面,物业公司挂靠经营,管理人员不同程度存在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培训,管理人员职责不到位、工作不到位、服务不到位,违建乱搭制止不力,偷盗现象时有发生,引起物业公司和业主之间的对立情绪。

近年来,楼盘开发类型较多、情况复杂,有敞开式开发楼盘、城中村改造楼盘、公开出让建造楼盘,有别墅、独排、联排、叠排、多层、高层等不同房型的商品房,且空关房较多,而物业收费标准较为混乱,物业公司的物业费收、支透明度不够,空关房全额收费等,引起业主不满和反感业主以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等为借口,拒缴物业费现象较为普遍。

由于小区居住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四面八方,尤其是城中村拆迁改造安置住宅区和较早开发的开放式小区,情况更为复杂、各种问题频出、工作难度很大为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社区、小区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强化社区建设,维护小区稳定已成当务之急,需要像重视农村基层工作那样重视社区基层建设,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要素保障要专门建立一个社区管理工作协调机构,有市领导分管,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社区管理建设、指导、处理、协调、考核等工作业务主管部门要健全工作机构,配强精干业务人员,认真担起小区物管工作的监督、指导挂钩联系社区的市级领导和部门要定期开展调研,指导工作,真正做到贴身社区、直面问题、主动揽事、协调问题、解决困难要重视社区管理专职人员力量的加强和选配,强化考核评比;要研究落实社区工作经费,切实重视和关心业主委员会主任,给予其工作上的支持和待遇与考核激励根据目前物业公司经营困难的实际,市政府要加紧调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在公共用电、用水,税收、垃圾搬运等方面予以优惠扶持。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切实规范社区及小区物业管理工作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市政府要加紧调研,出台加强社区管理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重视社区基层建设,明确工作任务和建设目标,切实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强化管理、考核激励,确保队伍稳定要调研修改完善xx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实施细则,住宅区物业保修资金、住宅区物业维修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尤其是对住宅小区电梯检测、维修保养资金的落实,要明确规定有关部门要加紧研究出台住宅区物业管理收费标准和物业收费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不同住宅区和不同类型房屋的物管费收费标准,物业费收支、减免要做到公开、透明,尤其对空关房的物管费收费标准建议减半收取二要建立工作联络机制市级层面要建立健全部门、街道、社区工作联络联系制度,对于难点、焦点、重点问题进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置落实街道层面要建立定期、不定期的街道、社区、业委会工作联络机制,深入小区、了解实情、直面问题、协调处置,确保小区稳定公安局所属派出所要建立所辖警员小区联络制,融入居民住宅小区,为居民排忧解难,指导小区安全防范、矛盾化解、信息采集、重点人员管控等工作要充分发挥业委会组织桥梁作用,建议有关部门牵头,着手组建市物业行业协会,为物管工作开展提供交流平台,促进行业自律、推动公平竞争、维护合法权益、协调利益冲突三要强化物管监督管理市和街道要重视对业委会组织的考核评比,出台和完善激励政策,明确工作要求市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交付使用楼盘移交物业公司时的监管工作,不走过场街道和社区要加强对住宅小区的精细化管理,建立小区信息平台,全面推进小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信息化,对小区每户住户基本情况实现信息动态化管理要加强物业企业的规范管理,针对物业公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收费服务不对等、服务不规范、管理措施不落实、维修不及时等情况,有关部门和业主委员会要严把物业进入关,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并加强对物业企业的动态管理,把企业的资质、登记和年检与平时监管有机结合,切实规范物业公司的经营管理。

针对目前住宅区物业管理薄弱,物管人员素质偏低,小区业主素质高低不一等实际情况,加强住宅小区人员的素质教育迫在眉睫为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街道要把提高住宅小区人员的素质教育提上议事日程市文明办和街道要牵好头,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以树正气、重美德、讲和谐、邻互助等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年年有特色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物业管理公司人员的监督教育,使城市生活住宅小区成为真正的“园林小区、卫生小区、文明小区、和谐小区”

社区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个月来,辖区内各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为目的,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根据安排,我们采取查阅资料、工作座谈、居民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实地调研。召开了由宣传文化中心、老体协、社区居委会等有关代表参加的4个座谈会,了解和掌握了火花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多次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目前,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基层建设先进文化、满足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

(二)加大投入推动了辖区内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市、区、街、居四级文化网络正在筹建中。目前,辖区内有8个社区成立了便民服务站,并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

(三)成立了社区文艺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艺活动。目前,辖区内共有文学艺术社团、队伍各类民间文艺队伍有xx余支,各类文艺骨干多人。这些群众文化网络、队伍,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主体作用。许多社区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和中心工作,利用社区文化园地,组织社区文化骨干,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公民道德、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为提高居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辖区内共举办各类演出多场,居民参与超过了x余人次。尤其是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xx周年大型文艺汇演,直接参与人员近x人。体现了社区文化建设在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与满足居民自我展现、自我提高所取得的重大成效。此外,市、区文化系统在“文化进社区”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居民的欢迎。

(四)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拓宽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内容和渠道。

1、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多。各区社区文化建设,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呈现了不同特点。

2、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多。相声、小品、评书、歌舞一应俱全,内容丰富多彩。

3、社区文化建设思路多。通过全市文化工作者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针对场地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办法;针对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问题,提出了用好领导人、退休人、文化人、手艺人、热心人等“五种人”的办法;针对社区稳定问题,提出了“发展社区文化产业、拓宽居民就业渠道”的思路。这些被社区文化实际工作检验为好的思路,为办事处制定相关决策、举措,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中继续产生积极效应。

(五)促进了居民的文化需求,提升了社区的建设品位,提高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程度,增强了抵制腐朽落后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侵蚀的免疫力。我们调查中发现,社区文化建设好、精神文明程度高的社区,稳定安全,凝聚力强,参与迷信活动的人数比例低,恶性案件发生率低,成为城市外在形象、吸引人流物流的重要指标。此外,社区文化与居民文化需求、素质的提高也连带互动,相辅相成,群众在社区积极参与了各种形式的休闲、学习、娱乐、健身。据本次调查,许多居民对目前社区文化建设现状有更高的要求,对图书报刊、电脑网络、文艺欣赏、健身器材和家庭文化的需求无论是质与量都越来越高,这表明一方面对以社区文化为主体的家门口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需要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社区的文明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认识明确是前提。调研中我们体会到凡是社区文化建设抓得早抓得好的社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概念、重要性的认识和建设规律、思路的探索也就相对比较明确。

(二)领导重视是关键。

(三)阵地建设是重点。社区文化能否繁荣,阵地建设是重点中的重点。、等社区之所以文化活动开展得起来,说到底还是社区有着健全的文化场所、设施,能够满足社区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要求。社区文化阵地建设,既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基础平台,也是社区建设有无文化品位的内在要素。

(四)活动创新是推力。能否有与时俱进的活泼生动的活动内容与形式,是社区文化能否赢得居民群众欢迎并积极参与的内在要素。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很重要的是要研究内容与形式,时代的发展使文化的外延日益扩展,许多健康积极、有益有趣、好看好玩的活动也越来越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要扩大视野和范围,在组织活动时不仅仅局限于说说唱唱、写写画画。

(五)社区自办是方向。除了政府给社区文化建设搭建必须的平台外,社区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潜力,是办好社区文化的基本方向。社区是居民群众的自治组织,社区文化也必须遵循政府主导与社区自办相结合的原则。实践也证明,社区办文化的积极性高,不等不靠,社区文化就有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而强调客观因素,等待观望,社区文化也就一直打不开局面,满足不了城市发展和居民的文化需求。

1、社区文体活动场所、设施严重不足,档次较低。

2、社区文体设施缺乏监督、落实机制。

3、社区文化人力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尤其是文化艺术人才资源缺乏,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四、今后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和任务

进一步增强搞好社区文化工作的责任意识,明确建设好社区文化的有利条件。当前我们的文化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们文化工作的着眼点、立足点和归宿点;要深刻认识繁荣发展社区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时代意义,进一步明确街道办事处在建设社区文化中应担负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增强做好社区文化工作的自觉性,明确我们的努力方向和应当要填平补齐的具体任务,以确实抓好辖区内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调研报告

新成立的--社区,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总人口---户,----人,其中农业人口----人。辖区驻有党政机关1个,有学校、医院、城建等乡直站(所)--个及--等中小型企业,境内土壤肥沃、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有耕地----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尤其是自----年-月,开展------教育活动以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狠抓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使社区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全乡各项工作的排头兵,多次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政府的表彰,赢得了社区群众的广泛赞誉。

--社区地处乡政府所在地,历届村级领导都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各项具体工作,使社区经济社会得到健康协调发展。----年社会经济总收入----万元,人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与----年相比,经济纯收入增--万元,人均增----元,元,人均增--元。但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方面原因,城镇化水平不高,规模较小,辐射带动力弱,聚集功能差。全社区除--产业特色鲜明,第三产业有一定规模外,其它产业效益不明显,仍属于以农业为主,商业为辅的农业型社区。

二、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优势和机遇。

(一)主要优势。

1、区位优势,交通便捷。--社区地处--乡政府,距--城南--公里,是全区--、--输出的必经之地,交通极为便捷。--高等级公路距社区仅-公里,---路、---国道及正在兴建的--公路途经--社区,社区内生产生活道路硬化率达--%以上。这一特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为--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2、地势平坦,环境较好。一是社区境内地势平坦,人均拥有耕地---亩,土壤以--为主,土地利用率高,开发潜力大,成本低。二是自然环境较好,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区,春暖夏凉冬不寒,四季温差不大,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是社会环境良好。社区在加紧--改造的同时,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为--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社区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较好。----年村“两委”班子调整以来,党总支深入开展-----教育学习活动,使社区党总支和-个党支部、---名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总支书记---同志,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工作中他积极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实行--规范化种植,使-----一步到位,征用土地发展个体企业、小城镇建设用地等方面比较顺利,无群众上访和抵触。

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群众积极性较高。为了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以党员户带头调整产业结构、落实科技措施为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中,农作物复种面积----亩,大小春粮食作物----亩(其中水稻---,蚕豆---亩,小麦----亩),种经济作物----亩(其中烤烟----亩,果园----亩,并在果园中套种甜椒---亩,在--收完后种--------亩),粮经比例达--:--,总收入达----元,人均达----元。

5、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加强,第三产业效果明显。一是以社区综治办为主,组建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巡逻队,街天对集市巡逻,平常对辖区为进行昼夜巡逻,打击盗抢行为,有效地维护了个体私营企业主及社区居民的安全;二是在创造良好环境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更多的经营主,盘活已建的----城居民新村铺面,使更多的居民新村房屋得到出租,不断增加了居民的收入。目前已出租铺面--户--间---平方米,年收入达---万元,出让土地---亩,引进--万吨--厂一个。三是充分发挥农贸市场、--厂、--厂优势,积极做好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全社区长期转移到集镇从事经营的劳动力---个,利用街天赶集短期转移劳动力----个,为--及--厂等驻-厂矿提供长期合同制工人---个,新引进的--厂建成后可解决剩余劳动力---至---人,为社区居民增收开辟了广阔的门路。

(二)--社区面临发展机遇和条件。

--社区在共享入世等机遇的同时,又具有了自己千载难逢的特有机遇。一是省政府--现场办公会把--作为--中心大城市来建设,--已规划为---大城市-组团之一,为--社区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二是目前正在开工建设的--公路途经--社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将会向社区聚集,为社区发展带来重要的拉动作用。三是县委、县政府--月-日在--经济社会发展调研会上,明确提出要把--作为工业基地来建设,-----万吨--厂将在社区---亩土地上兴建,也将为社区引进大企业、大资金和推进工业化进程提从良好的机遇。四是今年-月启动的----工程,县委、政府把社区--定为县级示范点来抓,这必将为基层组织政权的稳固和发展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这些机遇必将成为--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

三、关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社区经济社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社区在增强服务功能,夯实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环境,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好各项工作。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强化社区管理。--年-月,由刚刚过去的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社区,必须抓住这一大好机遇,积极探索新时期社区管理的新路子,把工作重心从过去服务“三农”为主转变到服务社区、服务居民上来。一是要正确理解社区的含义,找准社区工作的切入点,组织所有单位、厂矿、学校、居民积极为社区经济发展做贡献,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态势。二是要转变观念,树立起“社区居民想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社区成员单位需要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的服务理念,强化社区管理,真正走“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路子。三是要结合----工程的实施,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等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区域共建的体系,并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积极宣政策法规,服务居民,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的形象,推动社区“三个文明”建设。

2、进一步强化社区城镇服务功能,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一是要加强与驻社区单位、厂矿的联系与协作,强化动员社区各单位为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共谋发展;二是社区与单位共建,办好学校、幼儿院、老年活动中心等社会公益事业,为企业发展经济解除后顾之忧,增强社区社会化发展功能,为解决社区剩余劳动力就业奠定基础。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走社区与厂矿、社区与机关联防联动,同时解决了社区治安联防人员不足,经费不足等问题,确保社会治安稳定,使企业居民都能放心搞生产。四是加强与社区内集镇个体户的联系,促使他们为社区经济发展出力,让个体户发财,求社区发展。

3、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社区工作和市场经济建设的新型社区干部队伍。社区干部是社区工作的主力军,要搞好社区工作,必须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强化社区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社区干部的服务奉献意识,使社区干部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意识。二是要提高社区干部对社会经济的管理经营能力,使他们成为推广农业科技的专家,市场运作的行家,结合实际指导好社区居民发展订单生产,调整产业结构,使他们在指导社区居民按照市场运作规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三是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解决好难点热点问题,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辖区厂矿工人、干部提供生活商品。四是对果树专业户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使他们更好地产生经济效益,与此带动更好地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利用现有果园、水库鱼塘、山林等资源,发展观光农业,探索假日经济发展模式,增加社区经济。五是有计划地搞好-------的改造和拓宽工作、创造优美的社区环境。

4、加快社区发展,壮大社区经济实力,切实解决社区目前经济空壳问题,做到有钱办事、有人干事。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三提五统”,社区原先向农村居民收取的有关费用没有了,社区干部的报酬、日常开支没有了来源,要稳定社区干部工作正常运转,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一是各级政府能够把社区必要的开支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拨一点;二是社区兴办实体,招商引资办企业等方面以土地入股分红提一点;三是在加强社区服务中实行有偿服务收一点等办法妥善解决好集体经济空壳问题。

社区调研报告

我们凌源调研小组一行5人,对xxx6个街道32社区和2个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凌源民政局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我们通过听取社区工作人员汇报与实地调研,发现了一些他们在社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及其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xxx共有30个乡镇街,其中10个乡;12个镇;8个街道。有6个街道辖城市社区37个,其中5个为村改居社区。452个居民小组,52249户,147818口人,社区居民代表2010名。

社区两委(党支部、居委会)班子成员219人(居委会成员182人)。社区公益岗位人员166人(做社保员、医保员、协理员、微机员等工作)。

37个社区中有17个是自己的拥有办公用房的,12个是租赁用办公用房,8个驻区单位无尝提供。社区办公用房总面积7690平方米,其中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社区9个;100—200平方米的社区13个;200—300平方米的社区11个,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4个。

社区从事工作涉及部门有:人口和计划生育、劳动和社区保障、科教文卫、食品药品安全、物业管理、城市建设管理、房屋征收、交通和农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管理、工业经济运行、环保、服务业、组织、宣传、应急、公安、司法、维稳、综治、信访、民政、残联、统计等等工作。

几年来,xxx充分利用开发商缴纳的500余万元社区建设补助资金先后为12个社区购置办公用房,分别是:南街街道分局社区、馨王社区、花墙子社区、南门外社区、兴隆社区、;北街街道铁北社区、东环社区;城关街道康柠社区;凌北街道鸿凌社区、凌钢东社区;东城街道高杖子社区、安居社区。同时为社区旧房改造、维修等资金达100余万元。社区办公用房总面积由20xx年的398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7690平方米,使社区办公环境有所改善。目前,xxx有3个社区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和谐社区,15个朝阳市级先进社区、平安社区等荣誉。

1、办公用房和其保用面积严重不足。一部分社区没有办公用房,只能租用别人的房屋。在城市繁华地段租费又很高,给街道和社区带来了经济负担,还会遇到过一段时间房子又不租给社区。有办公用房的多数使用面积在100—200平米之间,也无法达到一站四室的基本使用要求,多为一屋多用。

2、办公经费不足。20xx年政府给社区的经费为3万元,但必须定制的报刊就得花去4000元左右。由于社区与群众、社区与机关联系密切,电话费用平均每人每月在80元左右,社区上放工作费用也较高,在加上电费、水费、网费、组织活动费用、办公耗材等等办公经费无法满足社区工作的需求,报销程序不合理,真正到社区的经费为1.2万元。

3、办公设备不足。社区的电脑配备严重不足多为一个能够使用的电脑。几个工作人员挤在一个电脑上办工,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随着社区的发展、社区管理档案和上级工作文件的增多,档案柜、办公桌等办公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现有工作的需求。

4、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社区工作人员从事30种左右的工作,工作不分昼夜和节假日,工作量大,与所发的工资不成正比。虽然今年年初不同的提高了社区班子人员工资待遇,但其它社区工作人员工资仍没有提高。

5、社区内的小区物业管理难度大。一些的老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处于弃管状态,随意堆放垃圾,严重影响了小区卫生,一些新小区开发商虽承诺对物业负责,一次性收3、4年的物业费,但3、4年之后就没有人管理了。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来制约物业问题。政府又为了征创卫生城市,多数都为社区班子成员求助各门来帮忙解决物业问题。

6、政府对社区都应做什么工作规定不明确。很多个部门都把工作抛给了社区,无形给社区增加了大量的工作任务。社区本应是多为便民服务,却让各部门工作牵涉太多精力。本应由各个部门应开的证明全给了社区,社区的公章成了“万能章”,不开居民不满意,开了社区又没有这种权力和义务。

7、社区管理上访人员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工作人员几乎都为女性,有时需要深夜监视上访人员动向和上外地接回上访人员,无形给社区工作人员带来了安全问题。

1、政府应该协调地方和各部门来共同解决社区办公用房问题,能够满足社区一站四室和工作的需要,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

2、政府应当将3万元经费直接拨发到社区,满足社区展开各项工作的需要。

3、允许社区进行一些服务类经营,一方面可解决社区经费问题,一方面可以进行便民服务。(例如:超市、药店、门诊、养老、照顾幼童等等)

4、物业管理上应加几名公益岗人员对无物业管理的老小区卫生进行打扫,搞好卫生,社区在通过其它渠道争取些经费发给这些人员。

5、政府就应确社区工作职责,减少政府部门对社区附加的工作量。

6、社区应多组织活动,拉近社区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其中xx社区组织的邻里节,每家一道菜,大家坐下来欢唱笑舞,拉近了各自之间的关系),还能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

7、社区应多鼓励社会热心人士多参加到社区公益事业中去,帮扶老人、组织活动、开展法律道德生活常识宣传。

8、社区应成立日间照料室,增加一名公益岗人员对没有时间照料的老人进行统一的照顾管理,家属少付一部分费用。

通过此次调研,调研小组深入到社区基层进行实地考察,并认真听取了基层工作者的汇报,小组成员相互配合有条不紊的顺利完成此次调研工作。

社区调研报告

社区调研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社区的情况,进而更好地管理社区的工作。让社区发展得更好。下面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社区调研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社区”无论是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理解,还是作为一个区划来解释,都有其道理。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就如何搞好社区建设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那么我区的社区建设情况如何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桃源政协地区组组织了张建德、张占明、于海涛、杜建4名委员对桃源街道的长源社区、滨河社区进行了调查,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被调查社区的基本情况。

2、社区组织建设情况:按照20xx年3月13日中共南关区委、南关区政府关于《南关区社区居委会组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分别在两个社区成立了社区组织,分别设立主任一名,副主任五名。工资统一由街道办事处发放。见附表四。

二、调查结果反映的基本问题。

以两个社区调查数据看,反映的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较好的方面。

1、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全社会上下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搞好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以看出在搞好社区建设上达成了共识,同时,增强了抓好社区建设的紧迫感。

2、自96年提出搞好社区建设以来,特别是市区两级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制定工作方案)以来,社区组织载体得到了落实,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相对稳定,同时稳定了队伍。

3、吸收了一部分新人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社区干部的年龄结构得到了改善,文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因此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社区中各类设施和场所仍处于初级化、简单化阶段,且数量少、种类少,缺项较多,尤其是缺少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设施和场所。

2、社区主任缺少社区工作实践经验,各类组织载体缺乏,作用发挥较差,就如何开展社区工作缺乏理论上的指导。

4、目前社区组织载体模式仍旧沿袭自上而下的方式。仿政府机构设置,很难适应社区功能的实际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主要工作集中在承担政府指派任务;二是社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三是上情下达容易,下情上达意图无法实现;四是目前社区工作者承担的工作任务和所得报酬不成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在社区建设的方向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认识偏差一些部门同志不能把握社区建设的实际内容,存在社区建设就是加强硬件投入,没有认识到体制创新的问题。

2、责、权、利不统一。目前按照长南办发[20xx]5号文件规定各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职责有九项,包括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搞好社区环境卫生,搞好综合治理,发展社区服务,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等。可是明确社区的权力范围确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更无从谈起利益问题,这种责、权、利不统一导致社区工作走入误区,成为各级部门工作的落实者。

3、社区资源问题:由于地域不同导致社区在经济、人文、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是必导致社区可利用资源的差异,相应增加资源少社区工作的难度工作的难度。

4、发展社区的政策明显滞后,目前如何发展,给社区以什么样的政策,社区发展的方向许多问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上由于各种权力机构的设置及认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的自我壮大。

三、几点建议。

建议市区政府尽快了台政策,主要内容。

1、明确社区建设的方向。

2、明确社区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比如杭州等地明确社区服务中心就是一个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社区各类服务中介实体。

3、明确社区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包括水、电、气、物业等管理部门及驻区单位等,特别是监督及制约机制的建立。

4、加大对社区扶持力度,一是费随事转,增加时社区组织的经济投入;二是权随责走,各级行政部门(工商、税务、城管等)加大对社区的政策扶持力度。

近年来,东站社区围绕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目标和方向,大力实施党员“安家工程”,社区党建有特色;尽力满足居民群众需求,社区服务有亮点;丰富活动载体,社区文化有活力;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社区文明上台阶。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居民的认同感极大增强。同时,也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经济发展“短腿”,二是“同驻共建”氛围不浓,三是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四是社区服务亟需“上档升级”,五是社区干部普遍存在着“知识储备不够”。“窥一斑知全豹”。东站社区的个性问题折射出当前城市社区的共性差距,反映出建设和谐社区仍然任重道远。尤其要围绕构筑和谐社区,突出抓好五点。

立足建设实力型社区,大力实施“强居工程”

在发展社区经济上,社区居委会要跳出自办经济的小圈子,确立税源经济的发展方向,致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组织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作为政府来讲,当前要加快探索建立一种既有利于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区财力来源的新机制。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丰富社区税源,把来自社区的财政收入“蛋糕”做大,在此基础上运用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解决社区组织的经费来源,并形成一种良性的基层财力机制。同时,引导街居组织搞好自办企业改制,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各类社区经济,不断夯实社区的财力基础。

立足建设自治型社区,大力实施“共建工程”

积极适应社会转型、管理体制变更的新形势,按照“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城市社会管理体制,建立社区管理新模式。城市基层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强和改进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指导,用民主、法治、引导的方式方法取代过去简单的行政命令。属于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身应完成的行政性任务,不得硬性摊派到社区;不属于社区任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可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办法解决。社区居委会要完善自治功能,在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同时,不断培育壮大各类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承接起大量与居民相关的社会公共管理事务和公益事业。要健全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完善居务公开的各项制度,畅通居民参与管理的渠道。

立足建设服务型社区,大力实施“便民工程”

要立足于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尤其要满足社区居民最为迫切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社区服务体系。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既要注重社区服务的福利性、公益性,又要走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路子,以盈利养福利,以有偿补无偿,通过多种形式兴办社区服务项目,形成多渠道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在社区内逐渐形成社会福利服务、社会互动服务和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网络。

立足建设人文型社区,大力实施“素质工程”

东站社区的实践证明,社区文化建设开展得红红火火,就会形成一种大氛围,成为一种“文化社区”。要通过挖掘文体骨干、培育文体团队、组织文体活动等,在各社区形成有自己特点的文化队伍和活动项目。要充分发挥社区文化资源和文体人才的优势,建立社区学校,并可在街道和居民小区建立文化站和文化活动室,为居民群众提供陶冶情操、学习知识、人际交往、丰富生活的便利。要以青少年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法制教育为重点,搞好社区教育;进一步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党组织班子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政治保证。

·如何写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农村调查报告·中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

·高中生调查报告·暑假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大学生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立足建设安全型社区,大力实施“平安工程”

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确保社区的安全和稳定,是创建和谐社区的前提条件。要结合社区特点,抓好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政法基层单位为骨干、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群防群治为依靠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发挥好社区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要根据新形势下各类社会矛盾逐渐凸现的实际,建立健全纠纷排查、矛盾调处、突发事件预警、困难群体帮扶、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努力把矛盾解决在社区、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建立由社区居委会协助公安部门统一管理居民户口的制度,单位管理的居民户口全部移交社区管理;城市社区普遍建立社区警务室,并按照社区地理、人口规模、治安状况等,灵活实行一居一警、一居两警、一居多警等多种配置模式,为社区提供安全保证。

指导老师:

x教授、博士。

课题组成员:

目录。

绪论1。

一、当前x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二、当前x社区建设面临的形势。

三、x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四、关于建设和谐社区的基本思路。

绪论。

xx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路径,不断以社区和谐推动城市和谐,进而促进全社会和谐,已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面临的迫切的现实问题。本项目正是在项目组成员长期研究城市社区建设问题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城市社区发展的现状、特点、问题、对策,进行的跨学科、系统性、综合性的调查研究。

x年xx月xx日至x月xx日,公共管理学院x社区建设调研组深入进行实地调研。本调研报告对此次调研情况做一总结,并针对x社区建设提出一些探索性对策和建议。

当前x社区建设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有19个街道办事处396个社区居委会中,现阶段已涌现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和“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各1个,全省社区建设模范镇2个,市级社区建设模范乡镇(街道)10个,创建示范社区52个。“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全国文明示范社区”5个,市级“文明社区”、“先进社区”25个,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在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我们通过听取工作汇报与实地调研、随机采访与定量测定、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主城区131个社区居委会中抽取出三大类别共8个社区居委会,作为调查和研究的对象。

在调研组的实地考察过程中,得到委、各区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各位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令调研组成员深深感动,谨此深表谢意。希望这份调研报告能够对及其他西部城市社区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xx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社会正在经历空前变革的时期,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根据本地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路径,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以社区和谐推动城市和谐,进而促进全社会和谐,已成为委和市政府面临的迫切的现实问题。

科学决策是确保执政、施政正确的前提和基础。中共委,就社区建设问题,在充分调动民间参与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并借鉴国外政府决策模式,加大引智入政的力度。这既反映了其战略性的前瞻思维,也反映了其对科学和民主决策的充分重视。11月29日至12月1日,受委的委托,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一行6人,在行政与公共事务管理资深专家、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x教授的带领下,深入绵阳就社区建设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

此次考察主要采取听取工作汇报与实地调研、随机采访与定量测定、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主城区131个社区居委会中抽取出三大类别共8个社区居委会,作为调查和研究的对象。根据此次调查,我们初步发现,政府与社区间之事政事不分,权责不明;居民社区意识淡漠;社区服务功能较弱;社区建设资源供给不足;工作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不完善和信息化建设滞后等6大问题,是制约当前x社区建设的主要因素。其中,政府与社区间之事责职不分,权责不明;社区建设资源供给不足,是核心制约因素。目前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其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认真归纳、总结和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尝试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由于客观性因素的制约,有些建议是方向性的。仅供参考。

一、当前x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中央和省委关于社区建设的有关文件下发后,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普遍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社区建设新路子,形成了上下齐心协力、同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有19个街道办事处396个社区居委会中(其中城区131个,市县城区和乡镇265个),现阶段已涌现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和“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各1个,全省社区建设模范镇2个,市级社区建设模范乡镇(街道)10个(市级10个,县级3个),创建示范社区52个。“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全国文明示范社区”5个,市级“文明社区”、“先进社区”25个,先后有2名社区干部荣获“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称号,有2名社区干部荣获“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称号,有18名“社区优秀工作者”受到省委组织部和省民政厅的表彰。

1、社区建设工作制度逐步趋于完善。20xx年以来,委和市政府陆续制定了关于《x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关于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健全和完善社区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等十多项社区建设规章制度,促进了社区建设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并根据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成立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和指导全市社区建设工作。

2、构建新型社区工作初步完成。靠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全市社区,是建设取得的有效经验。涪城区朝阳街道办事处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自治”的原则,以构建适应核心城区具有共同地域和认同感的现代新型社区为出发点,成功探索出了社区居委会的新型管理体制,并成为全市社区建设的典范。游仙区开元中街社区根据本地实际,积极深化社区服务功能,大力推进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再就业培训服务,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居民的社区意识。

3、社区建设瓶颈现象局部缓解。尽管目前绝大多数社区居委会的办公设施和居民活动设施严重不足、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普遍偏低,社区建设经济瓶颈现象突出,但市民政局等部门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支持下,积极争取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通过采取财政支持、划拨土地、减免费税、房屋置换、改造或新建等多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局面。目前部分社区如高新区、经开区、农科区等地所在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已达到300平方米。大多数社区的年度总开支平均达到3万元。

4、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初具规模。目前虽然绵阳的社区服务网络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但以区市县为龙头、街道为主体、社区为依托、辖区单位和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网络框架已基本形成。全市已建成社区服务中心12个,社区服务站396个,各类服务网点1900多个,已全部覆盖区市县政府驻地。建立社会捐赠站点136个,接收捐赠衣物10万余件,接收社会各界赠款560万元。落实“星兴计划”项目91人,建设各类老年服务设施780余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休闲、娱乐、健身场所不足的矛盾。通过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帮助25000余名下岗失业和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问题。

全市已建社区图书馆和阅览室213个,建全民健身路径86条,并通过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方式,有效地扩大了居民的健身和娱乐活动范围。建社区法律服务机构167个,900多名法律工作者参与了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成立了100多支各类老年文艺活动团队,丰富了社区文化活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24个,有社区服务工作人员487人,一定程度缓解了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建社区警务室317个,建社区治安巡逻队392个,落实社区民警388人,交警、巡警和消防队员236人,巡防队员1900人,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社区治安综合治理进展良好。

(二)社区建设的特点。

1、社区类别不同。根据调查情况初步分析,绵阳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社区:(1)纯居民式社区,即游仙开元中街(属城市拆迁居民聚集区)、涪城顺河社区(属老城区居民聚集区)和金菊社区(属工薪阶层聚集区);(2)国有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较集中的社区,即东材社区和工区街道办事处;(3)城乡结合区,即游仙六里社区(属“村改居型”社区)、高新东段社区(属农转非、企业职工和小区居民混居型社区)和经开区板桥社区(属“失地农民安置型”社区)。其中,既有建区时间较长,功能发展比较成熟的社区,如游仙区开元中街、涪城区顺河社区等,也有建区时间短,各项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的社区,如游仙东材社区等。此外,各社区所辖面积和人口规模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2、社区实力悬殊。由于特殊的政策偏好,某些社区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如游仙六里社区拥有规模较大综合农贸批发市场和种子批发公司,其可从社区经营的公司中获取充足的财力支持用于发展社区建设;但多数社区的经费开支严重不足,一些社区甚至处于长期负债状态,如涪城板桥社区的负债累积已过60万元,社区建设工作难以为继。

3、社区需求各异。尽管各类城区存在某种共同的需要,但基于社区类型不同,面临的问题各异,居民的社会需求也不尽一致。办公和服务设施严重匮乏的社区,目前更关注的是基本办公设施得到切实保障;在已得充足保障的社区,更关注的是如何深入开展社区服务;居于核心城区的社区,更需要拓展和深化社区服务功能;国企和下岗工人比较集中的社区,更侧重于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安置;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社区,最需要的是对失地农民提供最低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服务以及就业培训等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社区,政府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稳步推进社区建设。

二、当前x社区建设面临的形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其他城市一样,当前绵阳已步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政策决策的深刻变化,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在给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对该市的社区建设工作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一)当前建设面临的机遇。

1、宏观政策的调整,为社区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长期以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过度偏重于gdp的增长,而对于地方政府政策创新重视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政府关于向基层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和解决基层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问题的探索与创新。可喜的是,自xx届四中全会来,中央连续提出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系列新的执政理念和政策。10月11日,xx届六中全会集体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为地方政府构加强社区建设,探索以社区和谐促社会和谐的新路子,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策指导和支持。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面临发展契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普遍认为x社区建设“第二个春天”即将来临,并对社区建设工作充满热情,这是我们开展此次调查所始料未及的。相关部门领导,受市委谭力书记的指示,对上海、南昌等地的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市委政研室根据实际整理的考察报告,受到了谭力书记的肯定性批示。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社区自治组织的职责、社区管理制度、社区政策性事务办理条件和程序等作出了具体的明文规定。市民政局、涪城区、游仙区等相关部门领导,也普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近年来的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认真总结。目前,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对于社区建设工作上下一心、高度重视,必将有利于促进和推动全市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

3、经济实力壮大,社区建设瓶颈现象有望消除。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规模逐渐壮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目前绵阳全市gdp为560亿元,财政收入为50亿元,并还在以近10%幅度的增长。经济实力的壮大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对于解决当前x社区办公场所和公益设施严重不足、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和工作经费紧张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有利于缓解目前制约建设遭遇经济瓶颈制约的状况。

(二)当前建设面临的挑战。

1、社区管理旧模式难以适应社会结构的新变化。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原本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不同级别与种类的单位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绵阳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和失业人员。宜于人居的环境和相对发达的经济状况,导致周边农村地区的居民也纷纷涌入绵阳城区。全市流动人口已近10万,约占城市总人口的1/7。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类型的多元化相伴而生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同上述人群一样,均游离于传统单位体制之外,对绵阳现有社会秩序构成了极大压力,对原有的社区管理模式也构成了巨大挑战。

其次,因地制宜,实行社区工作分类指导。明确事权范围后,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面临的实际情形,实行分类指导原则。对于财力物力都很充足的社区,如六里社区,应给予宽松的政策支持,以放手让其探索社区建设新机制,在物质上无需予其太多支持;对于办公场所和公益设施奇缺,自身造血功能差的社区,如东材社区这类企业改制新建社区,应予以必要的物质支持。因不同社区的建立背景、发展水平和人员构成不同,工作重点和服务方式也应所有不同,如老年人多的社区,文化娱乐、医疗保障是工作重点,发展滞后、外来人口多的社区,如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其工作重点是维护社区治安和稳定,协助解决就业问题;资源缺乏、发展空间有限的老城区,工作重点是在得到相应政策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发展。

再次,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整体联动的社区工作机制。社区工作不只是民政部门的工作,它还需其他部门和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对职能部门派驻街道和社区的干部,应充分重视社区居民的意见,并将其纳入派驻干部的工作绩效考核;对社区管理中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适度引入市场竞争,以适应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应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地配合社区工作,社区要在保证这些单位正常工作的基础上有偿或无偿使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制度性条款对社区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约束,如规定开发商在项目建设以前必须按开发规模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在项目完成并且出让社区办公场地和活动场所以后再返还。把对社区工作的支持纳入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将单位所在社区的发展情况作为对单位的绩效考核的参考。

(二)着力培育社区意识,确保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工作。

1、合理划分社区,奠定社区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城市社区划分要以生存地域为特征,以方便自治自理;要以文化特色为纽带,以形成文化认同;以守望相助为标准,以满足社区人互助互利的基本要求。在自然,文化和利益的连结下,社区意识就具备了形成的现实条件。

2、适度授权社区,建立社区与社区成员(包括自然居民和驻社区单位)的密切联系。在社区建设中,政府可以把一些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权限授权到社区,从而赋予社区一定的政治资源,让社区成员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工作离不开社区,从而催生社区意识并,加强政权的政治权威。

3、深入宣传社区,彰显社区的内在价值。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充分展示社区建设与社区成员体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关系。要让全体社区成员认识到社区是安身立命的第一家园,社区是参政议政的第一平台,社区是养身愉心的第一乐园。这样,社区意识就深入人心了。

4、开展社区活动,给社区成员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就业与社会保障,从社区文化活动到社会环境治理,让社区成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方式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中来。只有让社区居民享受到社区生活的各种实惠,社区意识才能转化为社区生活的实际内容,才能真正培养起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现化公民意识。

(三)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确保居民社区服务需求变现。

1、建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以建立规范化和服务型政府为契机,深化现有的“政务中心职能”,将为民便民服务向街道办延伸,向社区延伸。建议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各街道和社区设立的各类行政事务服务机构和场所进行归化和优化,统合设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作为街道办统一管理、方便社区群众就近办事的“一站式”服务机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就业服务、劳动保障、医疗保障和计生服务登记等,以及对来绵人员居住登记等与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保障密切相关的诸多事务。对于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窗口不能当场办结的事项,实行“社区事务代理制”,成由各居委会福利干事、就业援助员、房屋协管员等组成的社区事务代理队伍,切实将便民利民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2、认清职责,因势利导,积极开展社区再就业服务。强化劳动保障部门对社区就业工作的认识,重新定位社区就业服务。劳动保障部门应认识到,解决就业问题是政府的职责,社区的任务是帮助职能部门做好统计、调查、登记、审查的工作。应将分派给社区的就业工作进行重新分类,做好份内工作,整合全市就业资源,取消条块分割,做到资源共享。依托社区摸清基层情况,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充分尊重就业培训者的个人意愿,加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积极开展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就业培训工作。实施约束和激励机制,参加次数少或不参加再就业培训的人员,收回再就业优惠证或取消优惠待遇,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积极参加再就业培训者。拓宽社区就业范围,将更多失业人员纳入社区就业体系。除“4050”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外,逐渐将残疾人、外来劳动者和新增劳动力纳入社区就业范围。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便民服务岗位和弱势群体服务岗位,鼓励相关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提供购物、餐饮、家政服务、洗衣、维修、再生资源回收、中介等社区服务,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社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就业信息和服务岗位资源,加大就业信息的资源共享。

3、调动整合民间力量,加大社区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针对各社区目前经费少、人手紧的情况,除适度增加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预算拨款外,建议政府充分发挥党组织、群团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充分了解对老弱病残贫等弱势群体需要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各种应急服务,为优抚对象、残疾人及特困群体缓解生活困难提供服务,为社区困难群体提供辅助性生活救助。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使社区居民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充分发挥社区民间组织的作用,建立社会志愿者工作机制,加大社区公益事业服务力度,并根据因人而异的原则,帮助扶持弱势群体。

4、因地制宜,积极创新,拓展社区文化教育服务。以社区教育学校平台,增设教育培训的科目种类,扩大教育覆盖面。设立各类社区教育点、教育课程班,教育科目应涉及基础教育、网络、英语、艺术、戏曲等多个种类。结合不同群体的需求,深入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积极孵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文化团体,如戏曲沙龙、书画爱好者协会等组织。结合重大节庆日,组织居民广泛开展各种纪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社区文化等传统教育。适当引进各种专业文化表演队伍,为居民送上艺术大餐,在满足需求中努力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在鼓励社区文化体育团队开展活动的同时,引导文艺活动骨干重视活动品牌的原创性,打造社区品牌文化。

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根据不同社区对文化教育需求不同的特点,开展富有富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教育活动。如在核心城区的开元中街、顺河等社区,可以风土民俗等作为切入点,定期举办一些活动,结合春节、中秋、端午节等传统的民俗节日,开展猜灯谜等活动,保护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在城乡结合部的东段和板桥等社区,可以增强社区凝聚力为主线,组织家庭才艺表演大赛、家庭趣味排球比赛、社区建设宣传。

口号。

征集等活动,吸引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居民参加。在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社区,如六里社区等,应以健康社区为主题,除举办社区篮球大赛、羽毛球比赛等健康文体活动,以及开展普法讲座、禁毒宣传、计划生育宣传外,还要营造一种关注贫困、关心弱者的社区文化教育环境。

5、加大投入、加强监督,加大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加大对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计划生育的财政投入,切实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基础设施落到实处。以运营状态良好,深受社区居民信赖的卫生和计生服务站为典型,不断扩充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充分的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实行收支两条线和医护人员收入与卫生服务中心收入脱钩的政策,切断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与市场联结的利益链,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卫生和生殖健康等保障功能。

6、全面参与,整体联动,不断强化社区安全服务。在社区建立融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于一体,兼有信访问服务功能的民事调解服务中心,以及时疏导和化解群众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创新工作机制,推行“信访代理员”与“律师参与涉法信访接待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把化矛盾于萌芽状态。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责任制度,确保代理的信访事项及时得到办理。配合各方力量,建立及时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和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整合民间力量,组织开展以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和义务相结合的巡逻守望、看楼护院等活动。加强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控制,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加强社区防控队伍建设,强化社区治安防范知识宣传,提高居民的自防意识,鼓励群众参与群防群治和见义勇为,形成治安防范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资源供给力度,确保社区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1、加大财政投入,动员社会参与,切实解决社区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为了使社区工作者能够专心于社区建设,优化社区服务,政府必须加大对社区工作经费的投入。根据x社区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市、区两级财政应共同承担至少5万元的社区工作经费;具体拨付金额应该根据社区人数多少按比例分配,适当照顾转制企业社区和有特殊困难的社区;逐年适当增加政府财政投入,以满足社区工作的需要。同时还应广泛争取企业单位的财力支持,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和有奖募捐资金投入,为社区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力和物质保障。政府部门还可以从倡导和宣传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入手,鼓励企业从实际能力出发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也可以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积极支持社区建设。

2、共驻共建,大力推进社区资源共享。社会参与是社区建设的核心,社会共建是加强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民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共建组织,健全共建体系,深入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增强社区辖区单位、各类组织和全体成员的地缘意识、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最大限度地实施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各级政府要指定部门、指定专人带领社区组织代表前往社区辖区单位落实具体事项,包括资源共享时间、要求和办理相关手续,切实保证这一措施的有效实施。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该首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五)建立科学绩效考核机制,确保社区工作落到实处。

1、科学界定社区工作绩效考核的主体。社区工作绩效考核的主体应是社区居民。社区居民应根据或委托居民议事会等机构参与在制定绩效计划、实现绩效的过程、评价绩效结果等一系列绩效管理的活动,使社区居民能在实施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或计划中,不断增强社区意识。社区工作人员应以此作为开展各项社区工作的基础,并将其个人的发展计划和社区工作目标结合,促进社区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和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此外,社区居民应委托居民议事会等针对因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工作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或社区工作人员本身能力的原因,而可能出现的偏离工作绩效计划要求的情况进行跟踪考察,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绩效计划,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给予引导和支持,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

2、确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内容。由于社区工作人员绩效计划的内容包括职位说明和年度目标任务分解两个部分,前者针对具体的职位,明确每个职位的工作职责和标准,其内容相对稳定,后者针对具体的人,明确每位社区工作人员在本绩效周期内需要完成的目标,可以适时调整修订。职位说明和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共同构成社区工作人员当年的绩效计划。由于社区工作人员工作岗位的不同,社区工作岗位的职责性质、工作模式、人员分工和组合等有许多差异,客观上需要通过建立多样化的绩效标准来体现或适应这种差异。所以实施绩效管理先应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制作职位说明书,确定每个岗位的职位关系、职责范围、工作项目、工作标准、承担责任和任职资格。

3、建立科学的定员、定责、定酬考核机制。确定岗位职责后,应根据相关职责要求,建立科学的定员、定责、定酬考核机制。根据因事设职原则,以基于工作本身需要制定职位设置和职位标准,以工作性质、责任大小、难易程度为职位设置的依据,以该职位固有的职能要求来设定工作项目、标准和所需资格能力。确定职位时,应根据系统整体性原则,必须考虑其功能、作用、安排的层次是否得当、合理,职位之间是否协调,所设职位和职责是否科学、合理。应根据最低数量原则,在能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少设职位,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冗员和开支。在科学定员、定职基础上,实行科学的定薪定酬机制。实行二元工资制度,将工资金额从社区工作经费中划拨出来,分成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本工资按月发放到社区工作人员的银行帐户,绩效工资根据年终的绩效考核情况按等级发放,以增加社区财务透明度和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六)打造信息技术平台,确保社区信息资源共享。

1、加快基础建设,构建社区信息化服务网络。健全社区信息化设施。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科技城的建设为依托,以现有成熟社区为先导,逐渐加大政府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分阶段为社区居委会配备电脑、传真机、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将社区工作人员电脑利用光纤接入互联网;建立社区电教室社区电子图书室和电子触摸屏、社区服务缴费通等设备,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

加强信息队伍建设。在增强信访、社区户籍、外来人口、市政、治安、环境等管理的效能,开展社区劳动就业、帮困扶贫、敬老养老、便民利民、法律援助等信息服务的同时,不断强化社区信息化队伍建设和电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网上教学、开展业务骨干指导等形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以及网站维护和建设技能,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工作的无纸化办公。

2、围绕居民需求,搭建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和打造阳光救助服务平台。完善全市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以市委、市政府等核心网络系统和区、街、居多个节点的城域网络系统为依托,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类别的信息资源,以使其足不出户就能全面了解政府信息和在网上完成办理申报手续等工作。着力打造“x社区门户网站”,建立公益信息数据库,让困难群众自主选择援助项目和物品,以增强救助工作针对性。促进社会各界通过社区门户网站,实现救助形式救助项目、救助内容的有效对接和快速交换。利用电子政务网络整合救助资源,为老弱病残贫等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医疗、就业等全方位的援助,实现社区信息化的成果共享。

建立社情民意服务平台和便民利民服务平台。在建立“x社区门户网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社区工作效能投诉、区长信箱、网上评议、民调新闻、意见征集”等栏目。依托社区门户网站,成立“民意调查中心”,集网络调查、电话访问、入户访谈于一体,多角度、全方位地获取社情民意,不断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并通过社区信息化网络,对失业医疗、保险、就业等业务,实施网络动态管理;建立“网上社区缴费通”,使居民群众可以轻松完成水、电、气、数字电视、电话等各种费用的缴纳和票据打印;实现社区房屋管理、社区安全、社区环境、工商业户管理、地名公共服务等日常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将社区居委会从繁杂的数据统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抓好和谐社区建设。

建立社区教育服务平台。在“x社区门户网站”增设教育信息频道,开设“教师频道、学生频道、教育法规“等多个社区教育栏目,并将全市中小学网站联接在一起,方便社区居民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和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建议根据循序见进的原则,先在有条件的社区进行示范,建立电教室,实现社区电子图书室与全国文化的信息资源共享,开展互联网电化教学、电视会议、网上浏览、在线交流等多种功能的基础上,以点带面不断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3、建立长效机制,推进社区信息化快速发展。建立长效机制,使社区信息化建设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建立健全社区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规范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系统维护与保养;明确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的程序标准和相关单位的责任、权利、义务等。强化社区信息化建设考评,把社区信息化列入社区建设规划,强化社区信息化网络建设、运行维护等情况的检查和考评,并纳入示范街道、社区建设的考核内容。切实保障社区信息化建设经费,每年按比例将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用于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网络维护和设备更新,使社区信息化沿着快速、持久的轨道发展,稳步推进全市社区建设。

社区调研报告

根据供销社关于开展全社有企业调研的通知精神,我社高度重视,并对县供销社社有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分析,现将我社社有企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社有企业基本情况。

县供销社社有企业共1家。20xx年经县政府批准同意由供销社全额出资成立县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7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边销茶批发、烟花爆竹、农业生产资料、中药材收购、野生菌收购、废旧物品回收、干杂果品、日用百货、花茶、烟草专卖等。目前,该公司目前由供销社职工经营管理。

二、理顺联合社与社有企业关系情况。

按照中央、省、关于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改革的有关要求和安排部署,县供销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以增强活力与强化监管相结合,明确联合社与社有企业各自职责定位,实现联合社机关和社有企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充分发挥好联合社在把握社有企业为农服务方向、社有资产监管、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的监督职能作用,推动社有企业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资源整合、业务拓展、产业升级和品牌培育,推进社有企业改革发展,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做强做优。

(一)明确联合社职责定位,科学界定联合社与社有企业的权责边界。县联社是本级社有资产的所有权代表和管理者,完善社有资产管理办法,搭建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平台,落实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责,探索对社有企业的多种管理方式。尊重社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让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二)完善组织架构,搭建起县本级的“联合社+社有企业的组织架构。建立完善社有资本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完善县本级社有资产管理办法,建立企业“三重一大”制度,加强对本级社有企业资产监督管理。

(三)做实做强社有企业方向发展。社有企业要实现授权范围内的社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营,优化社有资产结构,实现社有企业提质增效。通过资本整合、企业合作、注册品牌等方式广泛开展联合与合作,加大为农服务领域的投资力度。

(四)县本级企业实行经营管理预算制度。联合社机关采取以管资本为主的方式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监管,履行出资人职责,规范资本收益和使用管理。

(五)逐步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通过公开选拔、个别引进、高薪聘任等形式,加快推进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建立留住优秀人才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实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制度。

三、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供销社紧紧抓住供销综合改革机遇、按照“因地制宜、寻找突破、发展特色、壮大自己”的思路,进一步创新经营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把社属公司建成了布局合理、产权清晰、功能键全、运作规范的新型企业。

(一)构架为农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上下贯通、双线运行”的经营管理模式。结合实际,以县--中心乡镇--集中村为主线,对已建成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点6个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1个,在运行和管理机制上,积极在县城建设有一定规模、设备较为齐备的再生资源回收站为主体、带动基层再生资源回收点开展经营和回收服务,探索出一条由联合社+基层社之间的行业指导管理和由“贸易公司+基层服务网点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完成经营服务职能的“上下贯通、双线运行”的经营管理模式。

(二)以项目建设为引领,推动农特产品产业发展。积极争取浙江援建资金240万元,建成高原生态野生菌供销一体化项目。项目建成后,至少带动1500户农牧民参与到该产业中来,实现公司+基地+农户和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有利于带动农牧民采集、销售、务工等增收,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多措并举,打造“壤巴拉”品牌。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依托县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申请办理将已注册的qs质量安全生产许可向食品安全生产许可sc转换过度。

筹措资金6万余元,注册了食用菌类“壤巴拉”商标2类、申请并受理保护9类,图形商标保护5类,申请设计著作权1个;申请注册中英文网络域名4个,壤巴拉•手机域名1个。争取并获得第一批“净土”商标授权。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我社尽管在社有企业改革发展上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困难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社有企业规模偏小,缺乏市场竞争力。社有企业经营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低,而且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经营模式单一,经营方式落后,扭亏增盈的根基不稳固,发展后劲不足。

(二)社有企业机制还比较落后。社有企业经营观念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思路不广,依然保持传统经营理念和固守传统的经营方式。

(三)资金投入不足,企业融资困难。社有企业由于自身资本积累速度慢、能力弱,且流动资金季节性需求突出,企业资金投入不足和融资困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有企业发展。

(四)缺乏专门管理人才。目前供销社干部职工队伍的状况与新时期发展社有企业的要求不相适应,缺乏专门管理社有企业人才,成为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大“瓶颈”。

五、下一步打算和对策建议。

供销合作社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也应该担负起一定的任务和使命,我们也要有决心和信心,不断更新观念,努力克服困难,推进社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一)坚持体制创新,推进社有企业改革。要以“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效的经营机制,开放的用人机制,灵活的分配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为目标,采取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实现社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积极实施开放办企业,民主办企业,广泛吸纳承认公司章程的社会经济组织等加入企业,请贤才、引能人,让社有企业真正活起来,真正发展起来。

(二)利用农村合作组织平台,切实做好服务工作。要联合一切愿意加盟供销社的经商大户和自然人,互利互惠,结成为农服务的联合体,形成开放式的经营服务氛围。利用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等平台,将社有企业的服务阵地前移,网点下伸,拉长服务链条,在完善物资供应功能的同时,强化产品销售服务,通过产品包装注册,打造社有企业品牌,积极创造条件,培育龙头企业。

(三)引进现代流通模式,改造社有企业传统经营网络。要围绕日用消费品、农资商品两大重点以基层供销社和村级综合服务站为末端,建设村级店、农家店,积极发展连锁网络,扩大销售诚信服务,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

(四)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培养和造就一支务实能干,吃苦耐劳,敢于奉献的团队。要打破供销社过去用人上种种条条框框的限制,打破身份、资历限制,树立开放意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经营管理能人,使供销队伍有一个大的提升。

社区调研报告

3、建立科学的定员、定责、定酬考核机制。确定。

岗位职责。

后,应根据相关职责要求,建立科学的定员、定责、定酬考核机制。根据因事设职原则,以基于工作本身需要制定职位设置和职位标准,以工作性质、责任大小、难易程度为职位设置的依据,以该职位固有的职能要求来设定工作项目、标准和所需资格能力。确定职位时,应根据系统整体性原则,必须考虑其功能、作用、安排的层次是否得当、合理,职位之间是否协调,所设职位和职责是否科学、合理。应根据最低数量原则,在能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少设职位,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冗员和开支。在科学定员、定职基础上,实行科学的定薪定酬机制。实行二元工资制度,将工资金额从社区工作经费中划拨出来,分成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本工资按月发放到社区工作人员的银行帐户,绩效工资根据年终的绩效考核情况按等级发放,以增加社区财务透明度和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六)打造信息技术平台,确保社区信息资源共享。

1、加快基础建设,构建社区信息化服务网络。健全社区信息化设施。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科技城的建设为依托,以现有成熟社区为先导,逐渐加大政府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分阶段为社区居委会配备电脑、传真机、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将社区工作人员电脑利用光纤接入互联网;建立社区电教室社区电子图书室和电子触摸屏、社区服务缴费通等设备,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

加强信息队伍建设。在增强信访、社区户籍、外来人口、市政、治安、环境等管理的效能,开展社区劳动就业、帮困扶贫、敬老养老、便民利民、法律援助等信息服务的同时,不断强化社区信息化队伍建设和电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网上教学、开展业务骨干指导等形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以及网站维护和建设技能,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工作的无纸化办公。

建立社情民意服务平台和便民利民服务平台。在建立“绵阳市社区门户网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社区工作效能投诉、区长信箱、网上评议、民调新闻、意见征集”等栏目。依托社区门户网站,成立“民意调查中心”,集网络调查、电话访问、入户访谈于一体,多角度、全方位地获取社情民意,不断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并通过社区信息化网络,对失业医疗、保险、就业等业务,实施网络动态管理;建立“网上社区缴费通”,使居民群众可以轻松完成水、电、气、数字电视、电话等各种费用的缴纳和票据打印;实现社区房屋管理、社区安全、社区环境、工商业户管理、地名公共服务等日常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将社区居委会从繁杂的数据统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抓好和谐社区建设。

建立社区教育服务平台。在“绵阳市社区门户网站”增设教育信息频道,开设“教师频道、学生频道、教育法规“等多个社区教育栏目,并将全市中小学网站联接在一起,方便社区居民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和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建议根据循序见进的原则,先在有条件的社区进行示范,建立电教室,实现社区电子图书室与全国文化的信息资源共享,开展互联网电化教学、电视会议、网上浏览、在线交流等多种功能的基础上,以点带面不断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3、建立长效机制,推进社区信息化快速发展。建立长效机制,使社区信息化建设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建立健全社区信息化建设。

规章制度。

规范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系统维护与保养;明确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的程序标准和相关单位的责任、权利、义务等。强化社区信息化建设考评把社区信息化列入社区建设规划强化社区信息化网络建设、运行维护等情况的检查和考评并纳入示范街道、社区建设的考核内容。切实保障社区信息化建设经费每年按比例将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用于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网络维护和设备更新使社区信息化沿着快速、持久的轨道发展稳步推进全市社区建设。

4

页,当前第。

4

1

2

3

4

社区调研报告

理工作。

县村社财务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农村财会队伍建设逐步得到重视。村会计队伍得到优化配备三台县村会计708名,其中委派会计80名,实行会计委派制的镇乡22个,会计委派涉及的村304个;建平、中新、中太等镇乡在县农业局组织村会议培训的基础上,另行对村社财会人员作了业务培训。

(二)村社财务管理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村财会人员以镇乡或办事处集中办公的村628个,占67%,通过开展集中办公,集中审核票据,处理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账务质量显著提高。已规范使用主管部门监制的账簿表据的村913个、社7713个,分别占村社总数的97.6%和93.8%;账务较规范的村782个、村6812个,分别占村社总数的83.6%和82.8%;财务审批制度落实的村902个、社7928个,分别占村社总数的96.5%和96.4%。

(三)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大面积执行落实。

三台县935个村、8223个社,建立有民主理财小组并能履行职责的村868个、社7514个,分别占村社总数的92.8%和91.4%,绝大多数村坚持了费用开支先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字后,再由村集体组织负责人审批的程序,发挥了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财务收支账目及时规范公布的村863个、社7383个,分别占村社总数的92.3%和89.8%。大部分镇乡的村社财务公开内容较详细,格式较统一,程序较规范。镇乡将公布回执集中存档,并按时组织检查验收,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增强了财务收支透明度,群众满意度较高。

(四)集中保管村社财会档案资料工作初见成效。按照三纪发[]11号、三农知[]13号等文件规定。目前,大部分镇乡已落实了村社财会档案资料由乡镇统一保管的制度,有效遏制了会计变动不移交档案资料和会计资料丢失、霉变等问题。

(五)部分镇乡村社财务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比较具体。如新鲁、中太等镇乡制定的村社财务管理考核办法,内容较具体,可操作性强。

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镇乡管理人员不落实,认识不到位,村社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困难。乡镇机构改革,镇乡不设农经干部编制,原农经干部分流到其他岗位。目前,一些镇乡从事村社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变动频繁,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是从未干过此项工作而根本就不懂村社财务管理的新手,有的虽是熟悉业务的原农经干部,但由于分流后新岗位的工作任务重,导致其难有时间和精力抓好村社财务管理工作,致使村社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得到落实。

(二)部分地方村会计人员变动频繁,新手多,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村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差,责任心欠缺,个别镇乡委派会计反映报酬偏低,存在思想情绪,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社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村社财务管理工作需进一步规范,账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仍有少数镇乡未按三纪发[]11号和三农知[]20号文件规定购买使用主管部门监制的账簿表据,凭证使用随意性大。一些村向农户收取水费或一事一议资金仍在使用五花八门的收据,且单联填写使用,有的地方收款甚至不开收据,只在表上登记。有的村社支出单据极不规范,票据要素不齐,有效原始凭证由经办人私人保管“备查”,会计人员则以经办人自制的无效票据入账等等。凭证使用不合规的各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有关制度规定,存在一定的隐患。

(四)仍有部分地方民主理财工作不够落实,财务公开欠规范。一是部分地方民主理财小组未履行审核支出凭证的职责,已入账的支出凭证上无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章;二是部分地方财务公开欠规范,未逐笔公布财务收支,公开内容粗糙不易看懂,有的因记账不及时而无法公布,有的村公开栏损毁未及时修补,有的村公开栏做在村民房墙上,被秸杆农具遮挡无法观看。

(五)审计工作难开展。由于镇乡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机构和人员不够落实,加之缺乏必要的审计工作经费,大部分镇乡的村社财务审计和村干部任期或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开展。

措施及建议。

到位,确保农经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派会计。村主要干部的直系亲属不得任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

(三)加强培训指导和检查考核。县农业主管部门及各镇乡人民政府均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强化监管,切实加强村社财务管理。

(四)进一步规范建账、记账行为,确保村社账务质量。一是要规范建账。各镇乡要严格按照三纪发[]11号和三农知[]20号文件要求,统一购买使用农业主管部门监制的账簿表据,切实加强票据使用监管,分村社核算单位规范建账和处理账务。二是要进一步落实以镇乡集中办公制度。各镇乡在每季度末次月10日前,必须组织村财会相关人员集中复审和交接收支凭据,认真进行财务余额盘点,集中进行账务处理,同时搞好检查指导和赛账,确保账务质量,并在每季度末次月20日前,将村社会计科目余额表逐级汇总,由镇乡人民政府签章报县农业局农经站。

(五)进一步做好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工作。一是要严格执行村社财务工作流程规范。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章,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并签具意见,经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章,再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二是每季度末次月20日前,必须按规定的审核程序将村社财务收支以便于群众观看的形式向村民逐笔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六)认真做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各镇乡要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认真落实审计人员和必要的工作经费,对村社财务收支、村民一事一议筹资、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村级补助经费和村干部任期或离任经济责任等事项进行审计,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七)进一步认真落实村社财会档案管理制度。村社财会档案是村社经济活动的历史资料,是解决农村矛盾问题最有效的原始凭据,要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一步加强财会档案资料管理。财会档案资料一律不得由私人保管,要以镇乡建立财会档案室,在其中以村设档案柜,实行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交接登记,做到完整无缺,存放有序,方便查找。妥善保管,严防毁损、丢失和泄密,确保财会档案资料绝对安全。

社区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市xx镇妇联紧紧围绕上级妇联关于实施“妇女儿童之家”建设的意见精神,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镇妇联遵循整合资源、为我所用的理念,因地制宜,以“升级改造型、创新拓展型、高标新建型”为目标,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合力推进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建设。20xx年,我们在原有的妇女之家挂牌成立了“妇女儿童之家”,实现了全覆盖,同年打造了xx村“妇女儿童之家”省级示范点;20xx年xx村“妇女儿童之家”创建成为xx省“妇女儿童之家”示范点;20xx年提档建设了xx村、xx村“妇女儿童之家”。

自从xx市妇联提出从20xx年开始至20xx年在全市村(社区)开展“妇女儿童之家”达标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以来,全镇各村、社区高度重视,按照资源整合、设施共享的思路,综合运用基层计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资源,以“一个阵地多项功能”模式加以落实。我镇有14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妇女儿童之家建设也是参差不齐,按照先挂牌再建家的要求,20xx年全面完成了行政村和社区妇女儿童之家挂牌,目前已有些个省级示范点、多个市级示范点。一般设有村妇代会(社区妇联)工作室、女性创业就业服务站、家庭文化活动室、儿童快乐家园、妇女维权站等,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健全,各项职能和工作任务明确。先行试点示范的村均有相对独立的活动阵地,配备了电话、电脑、办公桌椅、书架、健身器材、儿童玩具、图书等基本设施,村、社区妇代会自主使用或管理中心的部分活动场地,正常开展服务和活动,进行各类知识培训,开展儿童早期教育、关爱贫困儿童、妇女健康、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等服务,较好的实现了宣传展示、教育培训、文化建设、资源整合、维权服务、家教指导等功能,妇女儿童工作在村级工作全局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和地位。但从目前阵地建设以及发挥作用情况看,有的阵地投入比较多,如xx村、xx村、xx村、xx村等发展比较好,活动贴近实际,深受妇女儿童的喜爱;有的村借助计划生育办公室、关工委活动室、农家书屋、居家养老中心、农民学校等资源共享;有的村阵地模式起点低,村妇代会主任活力不足,阵地是个“空架子”,只停留在“有”的基础上。

我镇的“妇女儿童之家”目前正处于提升建设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人员配备还未到位,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负责人均由村妇代会主任兼任,身兼多职,工作繁忙,对“妇女儿童之家”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妇女儿童之家”功能的发挥。

2、资源整合还未到位,硬件设施需进一步完善。由于各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有限,对“妇女儿童之家”需配备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产生较大的约束和制约。

3、活动开展还未到位,职能作用需进一步发挥。受社会、家庭等客观环境因素和自身工作热情不够、能力水平不高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部分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形同虚设,活动开展较少,内容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发挥一室多用的功能。

接下来,镇妇联将紧紧围绕把“妇女儿童之家”打造成基层妇联组织的“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工作目标,突出扩大覆盖、丰富内涵、完善机制,使“妇女儿童之家”真正成为妇女的幸福家园、儿童的快乐家园。

1、积极争取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着力加强村(社区)妇女工作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女大学生村官队伍作用,不断加大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的组建力度,扎实开展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吸引、鼓励更多妇女群众参与,营造良好氛围。

2、充分挖掘“妇女儿童之家”功能,不断提高“妇女儿童之家”综合利用效率,使其真正成为基层妇联宣传政策的阵地、学习培训的课堂、联系妇女的窗口、维权服务的驿站、展示风采的平台。立足基层妇女儿童实际需求、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促进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3、以服务妇女儿童为根本,发挥作用求地位。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要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阵地的宣传教育、培训学习、权益维权、矛盾调解等服务功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妇女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受益、在受益中发展。

社区调研报告

区域规划以来、沂堂镇党委、政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以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标的总体要求,高点定位、创新实践,科学规划、多元投入,示范带动、统筹推进,健全组织,党建先行,社区建设实现了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然而对于在社区建设中,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社区建设相对滞后、经验不足,工作机制缺少合力,公共服务资源普遍匮乏等诸多问题。为此,镇党委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把这次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作为农村社区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大课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明确了围绕农村社区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工作目标、任务要求,下大气力抓了农村社区发展规划,基层组织创先争优等工作。形成以“上级帮扶、共同建设、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乡村实施”的良好格局,使全镇农村社区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沂堂镇辖5个工作区,32个行政村,4.5万人,6.3万亩耕地,总面积75平方公里。按照“中心村”社区建设模式,准备搭建一个区域化、开放式、社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坚持“方便群众,便于管理、共驻共建、资源共享、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原则,对农村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整合。全镇计划建设大兴屯、麒麟、迷龙、台井、柳庄和沂堂6个社区,区委共派出12名机关干部分别到上述6个社区中到村任职。为此沂堂镇党委、政府:

(一)是成立组织,强化领导。

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有关工作,涉及基层党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有力保障了工作稳步推进。抽组专人,对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组织建设等诸多问题进行广泛调研,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规划论证,积极探索新路子,解决新问题。为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打下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是深入考察,坚定信心。

组织任职干部、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工作区总支书记、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到先进县区、兄弟街道学习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通过考察学习,使大家认识到农村社区建设是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节约土地资源、加快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着极大帮助,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工作的信心。

(三)是立足实际,明确目标。

在对辖区32个行政村进行调查摸底、综合分析,结合实际,按照先易后难、示范带动的原则,今年确定了麒麟山、大兴屯为试点,率先启动农村社区建设。现在基本完成了麒麟社区的拟建选址、搬迁、规划、勘探、协议的整理工作。

(四)是组织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全镇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村务公开栏、远教平台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的宣传农村社区建设的好处,消除部分群众的顾虑思想,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一)深入基层,认真开展调研。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求完善、三年上台阶”的总体目标,围绕“科学发展、加快全面提升”的主题,本着服务效率最高、居民受益最大的原则,大力开展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直接的问题作为社区为民服务的切入点。

(二)加强对社区自治组织、民间组织和经济合作组织的领导和扶持,形成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合力。

(三)探索建立以社区工作者为骨干,以社会广泛参与为基础,以单位帮扶为补充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到村任职机关干部作用,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不断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推进力度。

全镇行政村多、分布不均匀、村情民意复杂,各村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些都制约了农村社区建设发展。

(一)是个别干部群众思想上认识不足。很多干部群众不了解社区的意义和作用,不能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建设农村社区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村干部担心在以中心村为模式的社区建设中,村的数量将少,村级班子也会受到影响,自己的村干部身份将会大打折扣,群众有故土难离的思想、不愿意到外庄生活,认识上存在误区和思想顾虑。对推行农村社区建设达到全覆盖难度很大。

(二)是社区建设资金筹集难度大。由于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社区建设的基础差,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等靠要”的想法,不积极寻求农村社区建设内在动力,因此,农村社区建设的后劲不足。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头绪多、投资大,仅仅依靠镇、村财政投入远远不够,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适合农村社区建设的融资渠道,社区建设资金难以得到保障,势必会影响工作进程。

(三)建设土地少、标准低、档次低。近几年,农村建房存在向外发展、形成“空心村”的现状,造成了发展土地少,选址困难。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处在起步阶段,其运行机制还在探索之中,新建的部分社区只有办公场所,没有其它配套设施,服务功能单一,达不到综合性服务的要求,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不够。

(四)是群众参与社区活动不够广泛。社区中能够真正满足老人需要的活动和服务较少,居民技能培训,以及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及文体娱乐活动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较少。

(一)以人为本,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中心村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综合服务中心,可利用现有中心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适当改造整合建设,有条件的地方,重新规划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设置,充分考虑地理位置、人口聚居、交通状况、历史传统等特点,做到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便于服务。形成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各类专项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生产生活、医疗卫生、文体教育、计划生育、民间纠纷调解、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区警务等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农村社区的保障和服务水平。

(三)坚持民主,不断促进农村社区村民自治建设。以“四民主一考核”为具体工作方法,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制度;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调动社区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社区村民自治建设的热情,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

(四)建设党建阵地,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为村民提供固定的党建阵地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农村文化大院、远程教育、电视专栏等渠道,开展对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将村级党建阵地做大做强。组织创建和谐村镇、和谐家庭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农民参与社区的意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从思想上、行为上达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生活层次,使城乡一体化的理念得到实现。

(五)加大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以“五化”为主要内容,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载体,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和村容村貌,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社区存在的“脏、乱、差”问题。

(六)建设平安社区,加强农村社区治安建设。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农村社区平安建设中的作用,建设一支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素质过硬的队伍,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增强农民群众的安全感,建设良好的社区治安秩序和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

(一)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村社区基础建设。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农村示范社区建设给予支持和扶持力度。完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区环境,为农村社区建设注入活力,努力建立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二)加强阵地建设,完善社区管理服务平台。建议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机关干部进社区任职的力度,引进工作人员扶持工资等待遇,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农村社区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落实有利于引导、吸引文教、卫生、教育科技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的政策和措施,全面提升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不断加强农村社区党建阵地、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加强党的建设,陶冶村民情操,和谐邻里关系,繁荣社区文化,营造文明向上的新风尚。

总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具体帮助下,以这次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为契机走出农村社区党建的新路子,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科学谋划、群策群力,认真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向区委、区政府,向广大的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关推荐

  •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总结(模板20篇)

    调研报告的编写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以提升写作的效果。

  • 县基层文化建设调查报告(精选16篇)

    通过调查报告,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对问题有一个更全面和准确的认识。接下来是一些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其中包含了一些有趣和有价值的发现。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

  •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好(精选14篇)

    调研报告是对所调研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整理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明确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调研报告的范文,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参考,或者结合多个报告进行

  • 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优秀18篇)

    调查报告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调查报告范文中的数据和图表展示,使我们能够直观地了解研究结果和趋势。为了深入贯彻落实"

  • 社区老龄化调研报告(通用13篇)

    调研报告是一种对某一特定问题或情况进行详尽研究和分析,并提供结论和建议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阅读这份调研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产品在不同消费群体中的市场份额分布情况

  • 市水利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汇总16篇)

    调研报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决策参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调研报告范文一详细分析了某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和偏好,提出了相应的产品改进和市场定位建议。我局近期开展的全县农

  • 社会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

    调研报告的撰写具有一定的技巧和规范,需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准确表达调研结果和分析,使报告更有说服力。(八)从立法上全面肯定了社区

  • 安全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优秀23篇)

    调研报告的撰写需要明确调研目的、搜集全面准确的信息以及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借助以下的调研报告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如何结合理论和实践,撰写一份全面、准确的调研报告

  • 社区精神文明调研报告范文(19篇)

    调研报告是一份结合理论与实践、分析与总结的综合性文献。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县

  •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精选15篇)

    调研报告可以帮助决策者获取真实的信息和客观的数据,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和方案安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精选17篇)

    调研报告的分析和总结需要科学严谨,避免主观臆断和无法证实的推测。现在,请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欣赏这些优秀的调研报告范文。按照《濮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对

  •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总结(实用17篇)

    通过调研报告,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和特点,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措施。调研报告是一种研究性的文献形式,它通过对某一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和数据收集,

  • 社区商铺调研报告(精选21篇)

    调研报告可以为我们提供研究对象的详细信息,帮助我们掌握现状和趋势。通过阅读这些调研报告范文,可以对调研方法和报告结构有更深入的理解。相比较大城市社区建设的蓬勃开

  • 社区安全调研报告(精选20篇)

    调研报告是一个系统科学的研究过程,它包括问题确定、数据收集、分析研究和结论陈述等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我们凌源调研小组一行

  •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好(热门14篇)

    在撰写调研报告时,我们需要准确收集和分析数据,保证报告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下面是一些研究人员撰写的调研报告,对于我们写作调研报告有很好的借鉴意义。xx社区居委会管

  • 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汇总18篇)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特定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如果你正在写一篇调查报告,不妨看看以下为大家提供的一些调查报告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