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改革心得体会(专业23篇)

心得体会是对经验和教训的深入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发祥总结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他认为从五个方面入手,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多做;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敢问多问,有了问题的自由,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多学,儿童的空间,得到解放,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眼界,发挥内在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有空暇时间消化知识,增长知识。

新一轮课程要求学习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相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个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改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这是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互相作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许多过去课堂上需要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有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教师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解题的方法,同时有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

总之,数学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于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20xx年8月22日,我有幸去罗庄七小参加罗庄区数学教材培训活动,现在我把听课后的心得向老师们作一个汇报。老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也不具备教学专家那样的水平,还不能把课的所有内容原封不动告诉大家。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说得不好的地方,请老师们谅解。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

听完课,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老师讲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很多老师心里想,数学课堂肯定体现数学味道,这还用说。老师们都知道,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公开课,老师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充实生动,更加吸引学生,老师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生活方面知识;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老师又加入了相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为了丰富课堂语言,有感情,用着诗意一般语调讲课;为了节省时间,用了大量画面精致的课件。一节课下来,涉及的科目很多。学生不知这节课到底是什么课,数学课也像,自然科学也像,综合课也像,最终成了“四不像”。但这次的课堂却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次讲课内容多样,不像以前公开课那样多讲几何知识,或讲简单数学认识。对于一些抽象代数知识是避之若骛。这次教师主要讲了六年级的《比例的性质》和《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练习内容也是设计的丰富多彩;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达,教师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注意学生语言的严谨性。

最后我简单地说一说有关多媒体的运用,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这次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专着力只在课件表面的画面上,没有起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课件成了摆设。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教学服务,不能主次颠倒。

以上是我这次听课后的感受。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改革走到今天,已经由当初的羽翼末丰逐渐成熟起来,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最后,也祝愿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园地这块实验田里结出丰硕的果实。

小学数学课标改革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标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一改革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实施新的小学数学课标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变化和带来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实施新的数学课标中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理解与掌握。

在实施新的小学数学课标中,我们教师需要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课标内容。新的数学课标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更加注重对课标内容的深入理解,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在教授分数知识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使用方法。这种理解与掌握的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第三段: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新的小学数学课标,也要求我们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传统的数学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新的数学课标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操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例如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和分享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种课堂教学改革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段: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新的小学数学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在实施新的数学课标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面积的概念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探究。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和分析,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段:综合评价体系建设。

实施新的小学数学课标,也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新的数学课标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的记录,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促进他们全面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辅导。

总结:

通过实施新的小学数学课标,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变化和带来的影响。在教师工作中,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课标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建设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这一系列的改革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将继续努力参与数学课标的实施,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4月24日下午,我校一年级的老师在进校阶梯教室参加了一年级数学后三个单元的教材辅导。这次辅导包括一节实践活动课展示和评课,以及三个单元的解析和答疑,帮助我们一年级老师更好的使用新教材。在三位老师对新教材的解读和挖掘下,我们对改版后的新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令我受益匪浅。

一、“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

三位老师将新旧教材的不同之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我们了解了教材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意图是什么,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同时将后三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分析。最吸引我们的是三位老师逐个例题进行解读,使我们对后三个单元做到了心中有数,对教学内容由陌生到熟悉。

二、更新观念、改变教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观念和教法。通过这次教材辅导中的评课环节,我们认识到新教材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和针对性,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考、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

三、教学中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张校长和我们分享了一篇文章,使我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小学的数学教学能给孩子的一生留下些什么呢?知识?能力?由此我们联想到了三位老师都提到了要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数学思维。在新课标中,关于解决问题增加了两个能力要求: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多角度数学思维找到生活中的数学关系,再根据所学知识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新教材的编排还要求老师在上课时不要过分注重结果的正确性,还应重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在解决问题时,要侧重检验、回顾环节,形成一定的。反思思维,同时让孩子勇敢的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数学语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解决问题能力。

这次培训,我们都有很深的体会和感悟。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风格,在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的理解和深入挖掘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认真研读新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本质,才能用好新教材、践行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有幸聆听了侯正海和黄为良两位专家的讲学,受益匪浅。

通过培训,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教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通过培训,更加细致地了解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

一、在第一学段各册教材的主要。

教学。

单元,都安排了教学“解决问题”的例题;第二学段各册教材的大多数教学单元,也安排了教学“解决问题”的例题。这些丰富多样的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案例,不仅为培养学生“四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有助于学生积累探索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策略的经验。

二、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修订教材大大丰富了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内容。

三、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注意题材广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内容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数的运算部分仍保留传统应用题内容中合理的部分,但又注意突破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的束缚。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思维水平,选择学生将会面对且结合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例题。

这次培训对今后的教学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给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性学习。让他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通过对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和实践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1、注意创设教学情境。

2、注意知识探究过程。

3、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4、注意在教学中要体现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参与。

5、注意布置生活化的作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作业布置应当尽量与生活联系起来。

6、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水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标改革心得体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我国小学数学课标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小学数学课标改革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小学数学课标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改革前,小学数学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忽略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现在,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和实际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解决问题时,新课标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

其次,小学数学课标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传统课标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课堂上只需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而现在,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数学探究中,学生们分组合作,共同研究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这种探究式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小学数学课标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过去,数学课程主要注重学生的数学逻辑智能,忽略了学生其他智能的培养。而现在,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通过数学与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例如,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不仅要运用数学知识,还可以使用音乐、美术等其他智能进行创新性的思考。

第四,小学数学课标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过去,数学知识被孤立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现在,新课标注重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五,小学数学课标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过去,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是记忆知识点和机械运算。而现在,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进行思考和推理,并可以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思考。这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标改革是一次重要的教育改革,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些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孩子们打开数学天地的大门。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一、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发祥。

总结。

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二、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活动探索。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他认。

三、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新一轮课程要求学习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相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个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改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这是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互相作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许多过去课堂上需要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有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教师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解题的方法,同时有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

第2页总之,数学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于数学。

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所未知的问题,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且能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上。《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时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被教师不经意的注入式教学扼杀了。他们对数学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还怎么能更深入地进行创新呢?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呢?根据对本书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3、重视再现知识过程。

4、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多一份创造的信心。

5、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小学生来说,能够独立解题并有独到见解,这就是科学研究的缩影,也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探究创新的初步尝试。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启发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进行大胆尝试,提出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新一轮的课改浪潮已席卷而来,我作为一名普通小学数学教师,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下面我将这几年对教材的认识和教学心得,做以下几方面概括。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理念指导下,引发了对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位的改革。

1、重心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主要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与教学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新课中,课程与教学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为核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而新课程则强调教与学的关系应转化,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2、重心更新新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是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解决书本中的问题是否强为教学目标。而新课程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更多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重新领会新旧教材的编写。

旧教材围绕例题、习题转。课程内容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在结构上,课程类型单一,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而新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教材以数学活动形式安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

4、重心选择新的教学方式。

在旧的课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不够重视。新课程中,强调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来解决数学问题,得出有关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5、重新构建教育评价体系。

在旧的课程中,教师的评价是主要的。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是否能解决书本中的问题。在新课程中,评价主体多样性。主要体现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评价方法也是多样性,有课堂内评价、课外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数学历程等。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国民,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路来重心构建新的课堂,力求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

1、创造具体情境,力求课堂生动活泼。

学生是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差异的、具有个性的、需要理解和尊重的人。而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发现的数学问题自己提,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并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演算,再经过交流合作,深入探究,得出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规律,最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价值观,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充满了生动有趣的活力。

2、让数学课堂走进现实生活。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形象思维还比较完善,抽象思维与成人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中感知学生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于生活,也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我努力创设条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认识自然数0、1、2、3、4、、、可以联系平时列队,这个队有多少人用几表示,这个人站第几用几表示。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联系新旧教材,吸取精华,抛弃糟粕。

学生在六年的学习阶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扎实,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更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时代在变革、在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有要改革、发展。在课改这一广阔天地里,我们应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2月5日,我有幸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美茵校区,聆听了黄为良老师“素养立意的运算教学”和侯正海老师的“图形认识教学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辨析与思考”,他们的讲解一次次使我心灵震撼,他们的许多別样的思考方式使我耳目一新。

一、反思中前行·摸索中提高。

经过这次短暂的培训,回来后我做过深刻反省,反省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是否懂得、教学理念是否新颖,教学知识是否扎实,教学技能是否一流。只有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才能提高,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受学生喜受的,有自已到见解的教师。

二、学以致用,救学中践行。

对于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备课和上课任务,在这次培训中我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面对庞大的班级学生数,面对堆积如山的要批改的作业再加上那么些个后进生,教师己经忙得不可开交,谈何每天细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尤其是像我这样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内心来说实在让人堪忧。老师的讲解为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方法。空谈理论不切实际,屏弃理论也不合逻辑。我们应理论结合实际,在日常工作中根据自身工作量在学期初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标,如细致备多少节课进行多少节课堂教学研究等。简而言之,就是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谓:量不在多,贵在精。我想这样一种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真正意义上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才能让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教学。

三、终身学习,提升自己。

这次培训,我再次充电,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要以这次培训作为起点,活到老、学到老,博览群书.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学生共同成长,与时俱进。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大胆尝试,以爱育人,零距离,多角度、全方位地与学生互动,以自己的努力,让我的毎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以至于对他们的一身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这次培训,我收获颇丰,我决心以这次难得的培训为契机,通过自己的不解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与时俱进,尽职尽责,使自己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乃至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xx年9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石泉县师训中心组织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三至六年级的新教材培训,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教学最优化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每一次培训,都让我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教师的成长之路应是一条学习之路,也是一条反思感悟之路。下面就将本人对本次培训的收获整理如下:

修订后的教材清晰地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xx年版)》提出了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新要求,设计出有效的、可操作的路径或方式,确实使学生获得"四基",形成"四能";也更加细致地反映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突出关键点和启发性,体现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思维发展等规律。新教材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容呈现、结构安排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概括地讲,有以下几方面:

(一)调整教材结构,使内容的编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要变化有:

统计与概率部分:第一学段调整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要求,只分别在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下册安排统计的教学。第二学段才开始系统教学统计图表知识,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学习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判断、预测去解决问题。"可能性"后移至五年级教学。

综合与实践部分:调整或重新设计了主题活动。中低年级每册一般只编排一个主题活动,提高了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加强了对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高年级每册一般编排两个主题活动,重在体现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完整过程。其中,新设计了"量一量、比一比""探索图形"等主题活动;将"数字编码"从"数学广角"的内容改编为"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

1.结合各部分知识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

在第一学段各册教材的主要教学单元,都安排了教学"解决问题"的例题;第二学段各册教材的大多数教学单元,也安排了教学"解决问题"的例题。这些丰富多样的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案例,不仅为培养学生"四能"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也有助于学生积累探索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策略的经验。

2.循序渐进地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材从一年级开始逐步地让学生学习并体会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方案并加以解决—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在教材中的体现方式是:低年级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提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从三年级开始采用"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提示。在解决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问题时,会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提示语,如"分析与操作"或"分析与画图"等。

3. 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修订教材大大丰富了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内容。新教材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让学生通过解决不同的问题,学会根据不同的问题现实,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注意题材广泛、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的内容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数的运算部分仍保留传统应用题内容中合理的部分,但又注意突破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的束缚。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思维水平,选择学生将会面对且结合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例题。

5.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

怎样使小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提出数学问题?此次教材修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从低年级开始就在许多题目中提出"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安排了专门的题目,让学生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

本次教材修订注重落实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基"课程目标,关于"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本套教材采取的措施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各个内容领域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渗透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二是在二至六年级的每册教材中单独设置"数学广角"单元,利用操作直观等手段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修订后的教材在各个内容领域的教学中加强对基本思想方法的训练,让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

在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方面,除了以前教材中设置的探究学习活动(如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等)外,还设计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活动,希望以此提示教师在课堂上多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并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对估算教学的内容进行了调整

首先,估算教学的起点后移。正式的估算教学从原来的" 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后移至"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后。第二,改变了估算教学的主要载体。由主要结合四则运算教学估算,改为结合运用计算解决问题进行教学,从而将估算当作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策略。第三,在计算以外的教学单元,仍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估算的应用。例如,"测量"单元中安排了估计距离的例题等。

2.重视估算方法多样化和估算策略的教学

估算即"近似计算",一般将算式中的数据看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近似数,通过口算得到结果。近似数的选取通常是用"四舍五入"法,有时也会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具体的方法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情境灵活选择。修订后的教材注意呈现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策略的多样性,并让学生体会估算策略中蕴含的不等式的性质。

(五)设置过程性评价板块,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

修订后的教材在每单元学习结束时,为学生提供了反思与自我评价的板块——"成长小档案"."成长小档案"中的案例提示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的感想,一是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感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成长;二是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事,回味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安排,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反思、归纳、整理体验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2、将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3.以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原型为例,增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4、大数目的加减混合运算,很容易出错,教科书突破了这一难点。

5.教科书非常重视图表表示问题,读懂图表等基本素养的培养。

6.乘除法中增加了点子图等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7、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调动已有认知基础,建立起已有生活经验和所学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8、用常见的、直观的、应用广泛的现实模型开展新知的认识。

9、利用相关内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也在不断地整编。新教材编写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新研究知识之间的整合;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总之,《新课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给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国外小学数学教材改革情况简介

众所周知,日本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在国际上是名列前茅的。据1981年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进行第二次国际数学研究,对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测验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日本学生在各项内容的测试分数都高于国际平均成绩。其中原因之一与教材的改革有很大关系。据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调查,测试的内容中日本学生已经学过的达75%,而其他各国学生已经学过的平均只有62%。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日本小学数学教学的水平是比较高的。因此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2月5日清晨,天还没亮,伴着天空零星飘落的雪花,我和同事坐上了头班车,朝培训地点奔去。

候正海老师和黄为良老师用精准的数学语言、贴切的教学建议、极具指导性的答疑解惑,分别从不同方面对苏教版教材进行了详细的、系统的解读,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更明确了方向。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以下感悟:

一、数学教学要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性,学生学习数学不能是碎片化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们备课时要做足功夫,要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要把当天所学的内容与学生以往的知识联系起来,还要联系学生今后可能学到的知识。

二、要让学生把数学计算从一种技能转化成一种能力。培训中,候老师详细地阐述了技能与能力的不同,并明确指出,运算能力是数学的内容核心。也就说明了在各个阶段的数学的教学中,我们都应该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三、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上,我们大多数老师总是觉得动手操作有些过于浪费时间,有时控制不好,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于是淡化了操作环节。培训中,老师列举了操作的四个作用,让我明白了,动手操作可以使运算对象更明确;便于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可以使运算结果获取地更容易;也能更直观的解释算理。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还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根据课程需要,设计必要的动手环节,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四、直面错误,提前预设。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同一道题,即使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可学生却能出现各种千奇百怪的错误,而整个纠错环节也会很曲折。而且大多数老师在教学时会有意识地回避这些错误,因为担心学生在第一印象中把错误的给牢牢记住。可候老师却建议可以第一时间收集并整理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错,并把这些错题提前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分析出错的原因。从而,让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能更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中。

一天的培训,时间很短,收获很满;教育的路还很长,所学的知识还有很多,让我们所有的教育人,一路走,一路学,一路收获,一路成长......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3月13——16日,我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教材培训活动。课堂上执教教师和蔼可亲的面孔、孩子们愉快学习的氛围、专家精湛的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学建议、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和谐与温馨……久久不能忘怀。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对新教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对具体实施有了一定的思考。

在本次培训中,与会专家根据不同类型的课例展示,为我们做了精彩点评,使我对小学《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诠释,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数学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数学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持久发展的空间。

1.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课程的实施者及课程的解释者,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2.教师将应为课程研究的设计者。教师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许许多多这样哪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提炼方法,不断的拓展和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资源。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来自不同县市的九位教师所做的示范课例。几位教师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

学校的张老师执教的习作课《乒乓球搬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张老师由玩游戏入手,一下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兴致勃勃地观察老师玩游戏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然后用自己个性话的语言将自己的观察所得自然流露,加上老师适时精到富有激励性的点拨,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接下来,老师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玩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和表现欲,课堂气氛自然、活泼还井然有序,再让学生说过程、说感受,自然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得到了情感体验,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数学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存有遗憾的艺术,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反省、深思、实践——也唯有此,才能使遗憾不再是遗憾,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永葆青春。

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3月13——16日,我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教材培训活动。课堂上执教教师和蔼可亲的面孔、孩子们愉快学习的氛围、专家精湛的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学建议、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和谐与温馨……久久不能忘怀。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对新教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对具体实施有了一定的思考。

在本次培训中,与会专家根据不同类型的课例展示,为我们做了精彩点评,使我对小学《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诠释,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数学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数学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持久发展的空间。

1.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课程的.实施者及课程的解释者,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2.教师将应为课程研究的设计者。教师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许许多多这样哪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提炼方法,不断的拓展和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资源。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来自不同县市的九位教师所做的示范课例。几位教师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

学校的张老师执教的习作课《乒乓球搬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张老师由玩游戏入手,一下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兴致勃勃地观察老师玩游戏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然后用自己个性话的语言将自己的观察所得自然流露,加上老师适时精到富有激励性的点拨,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接下来,老师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玩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和表现欲,课堂气氛自然、活泼还井然有序,再让学生说过程、说感受,自然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得到了情感体验,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数学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存有遗憾的艺术,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反省、深思、实践——也唯有此,才能使遗憾不再是遗憾,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永保青春。

国外小学数学教材改革情况简介

为了克服新数学所出现的一些缺点,近年来日、法、苏等国都修订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小学数学课本。美国也做了修改。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强调使小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主要是针对过去教材改革过分强调数学教育现代化和偏重抽象数学概念,忽视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削弱基本计算技能而提出来的要求。许多国家在修订大纲时都充实了算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加强四则运算技能的训练。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讲到修订算数科的基本方针时强调:“要重视切实学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在修订的小学算数教学指导要领中,把原来规定的目标加以简化,突出地强调使学生掌握有关数量和图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特别加强20以内加减法和乘法表的练习。法国最近修改的课本中明确指出,数的读写和数的运算是“大纲的核心的基本知识”,并加强了算术基础知识和四则计算的基本训练。苏联新修订的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各年级对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基本要求,并且强调必须牢固地掌握加法表、乘法表以及一些口算四则的技巧。近年来美国出版的课本也有类似的倾向。

为了切实加强算术基础知识,并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一些国家删减了一些不十分必要的'和小学生较难接受的内容。例如,日本删去了等式的性质、验证运算定律的成立、求柱体的体积、负数等。美国的一些课本删除了直角坐标、椭圆、柱体、锥体等内容。苏联也删去一些比较次要的内容,如和、差、积、商的变化。

(二)强调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大量增加和不断更新,单纯传授知识,并用延长学制、加重课程分量的办法,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考能力和独立探索知识的态度。《数学教育的新趋势》中指出,小学数学“不仅在获得算术的熟练技能方面保持良好的水平,而且把这个目标扩展到其他方面,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能力,特别是为以后的适应打开通路。”1978年第三世界国家数学发展国际讨论会强调,小学数学不仅使学生获得运用整小数运算的能力,还要培养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获得表示和解释数量和其他数据的能力,……日本小学算数教学指导要领在目标中规定:“培养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数学处理,有条理地进行思考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态度。”法国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强调:“要培养探究的兴趣和一定的想象力。”苏联大纲中也强调:“充分发挥儿童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一些国家的课本中讲述新教材和安排练习题时,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找规律,概括出结论,还编入一些思考题,有趣的习题等。

(三)继续坚持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方向,但是注意适应小学生的特点,以更直观的形式和渗透的方式来处理。七十年代以来,尽管反对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呼声很高,但是多数国家继续坚持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只是更注意适应小学生的特点,采取更直观易懂的形式,更多地结合传统的算术内容以渗透的方式来处理。例如,日本文部省在关于修订小学算数教学指导要领的说明时指出,基本维持现代化思考方法;强调逐渐培养用集合观念的思考方法很有必要。但是也指出,集合本身不是教学内容,只作为一种处理方法。日本新编的一年级课本仍出现韦恩图,在四年级已删去集合的名称和符号。苏联在说明修订大纲时,也强调“完全不涉及现代小学数学课程的基础。”法国一年级课本仍出现韦恩图,但不再出集合的名称和符号。各年级讲算术知识时继续渗透集合、函数等思想,但不再用集合观点给一些概念下定义。美国课本对二进制、流向图、概率等也做了一些简化。有的课本则把这些内容放在每章之后,不作为必学的知识。

三年级,体积的概念、全等图形等从四年级移到五年级等等。苏联把用方程解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从一年级移到二年级,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从二年级移到三年级,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从三年级移到四年级等。美国一些新出版的课本也作了一些调整。

此外,各国还针对过去过分强调语言精确、严密而出现过多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所带来的问题做了改进。如日本修订的小学算数教学指导要领中,对每个学年要掌握的数学用语和符号做了一些精简。

国外小学数学教材改革情况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些国家就在进行研究。例如,1956年英国就有人提出,教学方法要适应儿童不同能力的发展。但是大力地宣传和推进改革,还是六十年代以后的事。在提倡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的初期,主要是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六十年代以后,由于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改变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纷纷提出要加以改革。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发展学生能力的要求。

这不只是数学一科的问题。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指出,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特点,一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忽视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二是把儿童的接受能力估计过低,“多次单调的重复”,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认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单是传授知识已经不够了,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独立工作和创造性思考的本领。”根据这一新的要求,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做相应的改革。

(二)教材的改革必须伴随以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行数学教育现代化,中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增加很多。这些内容要提早教给儿童,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行的,必须相应地改革教学方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要“制定现代的教学方法来教现代数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选择一定的教法,有可能把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基本概念教给比传统年龄轻得多的儿童。”美国数学教育全国咨询委员会通过调查,认为数学教育现代化未能成功,不完全是教材问题,跟教法没有作相应的改革有很大关系。1980年第四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期间,有很多关于教学方法的专题讨论。

(三)现代教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很多数学教育工作者认为,现代教学技术(如幻灯机、录音机、电视机、计算器、计算机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有助于思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个别差异,而现代教学技术在发展高材生和补救差生方面却能发挥很大作用。近年来,国外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现代教学手段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

由于上述原因,现在国外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有些数学教育工作者已从数学课程增加新内容的研究转到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如英国的纳菲尔德设计就是一例。

国外小学数学教材改革情况简介

(一)强调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教学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任务。赞可夫曾不止一次地批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多次单调的重复,如10以内的数做了120次练习,讲了25节课,浪费很多时间。他提出教学方法要注意科学、有效;要重视理解,加强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练习和复习要得法。在苏联,很强调要善于依据教学论、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逻辑学的基本原理选择一定条件下的最优教学方案。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拟定的八十年代《行动计划》中第四条,明确提出:“必须把既讲效果又讲效率的严格标准应用于数学教学”。

(二)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发现和探索。

传统的教学法是灌输式,把学生看作容器,不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一些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提出了新的教学理论。如皮亚杰提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布鲁纳也认为,学习重要的不是记忆事实,而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他提出“发现法”,强调“教数学……要让学生自行思考数学,参与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去。”

发现法的一般过程是:确定学习课题(或提出假设),自己研究解决(或检验假设)的方法,收集必要的资料,找出问题的答案。关于发现法,在国外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样做耗费大量时间只能解决一个细小问题,而教师用几分钟说明即可解决这个问题。也有人认为纯发现法,即自始至终由学生自己来做,在学习顺序和掌握数学结构方面都不会是合乎理想的;而采用有指导的发现法,即问题从外部提出,让学生在教师的必要的帮助下来进行,要比纯发现法效果好。还有人认为发现法是有局限性的,不一定对所有的数学课题和所有的儿童都适用,需要教师很好地制定计划。也有人认为至少要在小学高年级才能使用。

(三)强调通过多种活动来掌握数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除了做习题以外很少其他活动。1976年第三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曾提出这个问题,强调在教学时要通过各种活动,如画图、操作、制做、调查、收集周围环境的数字材料等,来组织教学。美国的八十年代《行动计划》中强调,要鼓励学生提问、实验、估算、探索、提出解释等等。苏联小学数学教学法中也提倡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并认为这样可为培养儿童的认识能力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实际作业的比重,特别是讲几何初步知识时,要让学生制做、画图、剪纸、叠纸、观察和认识周围环境的`几何图形。还强调教应用题要结合儿童的活动,如公益劳动、旅行和其他活动收集编应用题的材料。指出解应用题的目的根本不是教儿童死记某些一定类型的应用题的解法,而是把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也指出,传统的教法一直到现在还在继续发生消极的影响,如选用专门编的所谓“典型”应用题,使儿童死记各种类型应用题的解法,不可能保证学生达到现代条件下所要求的数学知识水平。

(四)面向全体,并适应个别差异。

近二十年来,国外十分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问题,认为长期以来所采用的班级教学,在组织形式上不容易适应个别差异。在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初期,强调培养尖端人才,提出个别化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只注意到优等生,忽视对差等生的教学。结果在数学教学中,发展了天才教育,而大多数学生的成绩下降。现在已开始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同时适应个别差异。近年来,国外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试验,提倡分组教学。例如,美国恩德希尔设计出一个教学范型,在教某一数学概念之前,先了解和估计一下有哪几个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教学时就让他们直接进入充实提高的活动;而大多数学生则由教师教学。经过大组、小组、个别教学以后进行检查诊断,掌握得好的学生也进入充实提高组,还需要再练习的进入练习组,还没掌握好的进入重授组。到适当时候,所有的学生又作为一个班级一起进入下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日本的数学教学法中也提倡“个别化的指导”,强调在课堂上尽量减少一齐学习的时间,教师多看每个人的作业本,观察学生操作教具,及时发现练习中的错误,及早“治疗”。苏联小学数学教学法中也强调,把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提出,教师指导下的集体作业,应该跟各种形式的小组作业和个别作业交替进行。教师一般要准备几种差别作业,有的作业还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程度特点,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要准备专门的辅导材料。

(五)重视广泛应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国外,直观教具不仅广泛应用于知识的讲解,而且用于思考推理的练习;不仅用于课内,而且用于课外。例如,在美、英、苏等国,低年级都广泛使用彩色木条(《小学数学教师》丛刊第2期91页有介绍)来做四则运算,大数的计算,说明简单的分数等。为了讲几何形体,用硬纸板剪成形体的各个面,随时可以拼装。木制的各种几何形体,配以识图有助于发展空间观念;把它们放在表示不同集合的圆圈里又是很好的逻辑推理练习。现在国外的小学正开设数学实验室或实验角,准备各种各样的教具、操作用具,许多用发现法教学的课就在数学实验室中进行。

近年来,在一些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还提倡应用电子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关于计算器的使用,各国尽管还有不少争论,特别是很多教师不赞成小学生使用计算器,担心会忘掉计算技能。但是不少实验调查报告都认为,计算器有助于掌握基本技能和数学概念以及解答应用题,不会损害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考虑到小学的特点,一般认为宜于在高年级使用,在使用计算器之前应先掌握基本计算技能。至于使用计算器以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有些人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关于电子计算机,在美、英、日等国已有不少小学使用。计算机不仅用于计算、解应用题,而且用于辅导儿童、解答疑难问题、进行计算技能的训练,此外还用于记录和分析学生成绩并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在美国已编有学习小学数学的成套的程序,根据需要随时可以把程序输入计算机来使用。

三改革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教师。

在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初期,对培训教师工作重视不够。有些国家和地区虽然做了一些培训工作,但也主要是帮助教师熟悉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对于教法研究很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越来越感到培训教师的重要性。1976年第三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就指出:小学阶段,同其他阶段相比,教师的作用更是基本的。任何一项改革,只有教师了解其目的,掌握改革的内容,适应改革的内容能够修改原来的教法,才有可能成功。1978年第三世界国家数学发展国际讨论会上也强调,“学校数学课程的任何重大改革,首先必须准备好教师。”美国的八十年代《行动计划》中有一条提到,数学教师应当要求自己和同事们具有高业务水平。他们预测,八十年代在数学、数学的应用和教学方法上都将继续出现新思想和新理论,从而会影响中小学数学课程和教学,因此认为教师必须加强这几方面的学习,即使最好的教师也必须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情况的变化,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国外小学数学教材改革情况简介

近几十年来,数学有了飞速的发展:新的数学知识不断产生;新的数学方法不断出现;它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已不能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迫切需要对之进行改革。因此,在国外比较广泛地开展起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

小学数学教材的改革,早在五十年代就已开始。有些国家提出了改革意见,拟订了改革方案,进行了小规模试验。例如,1956年英国就有人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给儿童打好有关数量和空间方面的数学思维的基础。1958年美国伊利诺大学算术方案,就涉及到解方程和不等式以及函数、运算定律等问题。六十年代初,有些国家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改革。1963年美国召开坎布里奇会议,提出中学毕业的数学程度要达到当时大学三年级的水平。在这之后,小学数学出现了各种改革方案,编出很多新数学课本。例如学校数学研究组编的smsg小学数学课本,当时有很大的影响。1964年在英国也有人提出要使小学数学现代化,以后编出smp等小学数学课本。1967年苏联分别公布了1~3年级(小学)和4~级改革的数学教学大纲,并从1969年起换用新的小学一年级课本。1968年日本公布了用现代数学观点修订的小学算数教学指导要领,并从1971年开始施行。1970年法国也公布了改革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与此同时,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了改革。以后,小学数学教材改革扩展到第三世界国家。1978年在苏丹还专门召开了第三世界国家数学发展国际讨论会,着重研究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等问题。

国外小学数学教材改革情况简介

从三年级移到四年级,体积的概念、全等图形从四年级移到五年级,对称、图形的包含关系以及频率分布等从五年级移到六年级;3.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如加强20以内加减法和乘法表的练习,一、二年级每周各增加了1课时(高年级课时数稍有减少);4.不出集合用语和符号,也不作为正式内容教学,改为渗透集合思想,体现现代化方向不变;对一般数学用语和符号也适当作了精简。1990年文部省对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又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主要是为了适应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社会的变化,进一步使学生养成用数学理论处理日常事物的能力和态度。具体的修改有以下几方面:1.删减少数内容,如四则运算的可能性,用数表示发生不确定事件的程度,用图象表示反比例的特征等;2.增加一些内容,如被除数、除数同乘、除以一个数商不变的性质,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棱柱、棱锥的体积和表面积,圆柱、圆锥的体积;3.加强一些内容,如估算,几何图形的组成要素,图形间的关系。此外还强调通过操作、实验等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意义的理解,为了减轻计算负担,五年级开始使用电子计算器。

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经过对教材的疏理,让我对二年级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次学习不仅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实践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具体谈一下个人体会:

通过学习,对青岛版版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全套教材的知识结构是串串相接,环环紧扣,哪一个环节做不好,下一环节就难以实现,所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抓好衔接,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新的课程标准由“情景串”引出“问题串”,倡导数学课堂生活化,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青岛版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采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将课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尽量创设生活化的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开放的“生活化“教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不仅仅学会了知识,更主要让学生感受如何学习,实现了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特点。

应该说,青岛版教材色彩丰富、贴近生活、编排有新意,深受小学生喜爱。但总体看新增加了不少知识点,原有的内容也并未减少,课时数也增加不少。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我们的教学内容到底应该讲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难度。

总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将会努力实践课标新理念。

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1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塔城市教科局小学数学新教材、新课标学习培训,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才能不断的提高。

相关推荐

  • 小学数学教材改革心得体会(汇总16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过去经历的理解,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这里收集了一些不同主题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在写作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新一轮的课改浪潮已席

  • 小学教材心得体会(专业20篇)

    心得体会是一次自我思考的过程,通过文字的呈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清思绪,理解自己的想法。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心得体会样本,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种文字表达方式

  • 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心得体会(专业20篇)

    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和实际情况,以生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接下来,请大家一起阅读一些具有启示意义的心得体会,共同提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

  • 数学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优秀24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大家能够对写作心得体会

  • 小学数学教材心得体会(汇总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反思过去的经历,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认知水平。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迷茫,不妨阅读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和灵感。

  • 学前教育改革心得体会教师大全(23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也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回顾和反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心得体会范文,供各位教师参考和借鉴。学前教育改革是当前国家重大的

  • 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专业18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自身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反思和解决方案的总结。培训心得体会是在参加培训课程后,对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的一种文字表达,它有助于巩固

  • 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总结(专业19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和行业,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小学语文课堂改革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思考、行动和成长的记录,它可以帮助我们不断优化自己的发展路径。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 小学数学教材改革心得体会(专业23篇)

    心得体会是对经验和教训的深入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数学课程标准》明确

  • 小学语文作业改革心得体会范文(18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改进自身。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近年来,语文小学课堂改革

  •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专业19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我们可以把自己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的总结和积累,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和资料。请看下面的几篇培训心得文章,相信会对大家的学习和成长有所帮

  • 小学数学教材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巩固学习成果。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启示。近期,我有幸参加了

  • 数学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专业17篇)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和经历某事后,通过总结和反思得出的一种认识和领悟,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和经验积累。我觉得写一篇心得体会对于我们个人成长和进步非常有帮助。下面是

  • 小学教师研修心得体会材料(专业23篇)

    通过教师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育智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 小学数学教材研读心得(专业18篇)

    心得体会是在我们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一种宝贵经验总结。如果你还在苦恼写心得体会的问题,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新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