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表(优质19篇)

教学计划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项教育活动。参考以下教学计划范文,教师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活动性和趣味性。

改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事实上如今高中考核教师的评价系统自身就存在问题,所谓好老师就是在高考中成绩好坏为标准,该科在高考中平均成绩多少等.而评价学生总是高考中获得了多少分数,能不能顺利考入大学.所以要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教育部门要将物理实验纳入到高考项目中,让分数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评价标准,教育者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依据学生生活与学习,用正确教学理念去引导学生.

2.加强课题提问

在新课标下,教学中要实现师生间的理解、沟通及创新过程,采取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教师提问,学生通过思考作答.在这种模式下转变教师角色,由传输者转变为引导者.通过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要重视实验课题教学中有效提问,这种途径是实现师生理解与沟通主要途径,更是师生间交流信息与情感的重要手段.并且有效提问能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反思本课堂的内容.

3.加强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物理实验要注重动手,只有通过动手训练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发掘能力.可以建立制作小组、模型小组及发明小组等各种团体,将一些科技活动融入进去,学生从小制作或小发明中获取成功喜悦,形成了良好意志品质与严谨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实验设计、操作及创新能力.学生亲手摆弄或者制作器具能够形成牢固物理表象,理解物理知识,例如巨型水火箭制作比赛、鸡蛋撞地球比赛及扑克牌承重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研究者、发明者.

4.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无论是那个学科,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必然就会喜欢,因此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同样也重视实验的兴趣,虽然这个过程较为长期、复杂及潜移默化,但是教师一定要重视起来.学生对实验一旦有了兴趣,必然会主动探究实验中所含深意,极大提升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加深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与领悟能力.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环境下一定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必须对物理实验教学高度重视.在重视基础上不断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实验教学措施,通过物理实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新课标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目标.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有一个共识——实验是课堂教学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尽管当今多媒体网络的发展为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平台,但物理实验仍然有其不可代替的地位。当然并不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有了实验,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一定会是高效的、成功的。在平时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做些初浅的分析与思考,聊作抛砖引玉,恳请专家同行不吝指教。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与教师的实验功能意识不强、实验教学中缺少有效的教学策略、实验资源的开发能力不够有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验只重视现象与结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体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探究的兴趣得不到充分发挥。

2、演示实验平铺直叙,缺乏认知冲突,实验前缺少问题情景的创设,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论的得出出现教师霸权主义,教师缺乏科学精神。

4、对实验装置“照方抓药”,缺乏改进和创新。

5、实验资源开发单一性,忽略了社会生活资源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二、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实验探究的过程

1

容易使探究流于形式。如果教师能自觉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把教师自己看作一个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或学习者,并把科学探究看成是一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知识、体会科学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如某位教师关于《楞次定律》的教学片段是这样的:

师:你认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

生1:可能跟闭合回路中磁通量的变化情况有关,因为感应电流的产生就是磁通量的变化引起的。

《改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下学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style="color:#125b86">经过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让我受益菲浅。在大学物理实验课即将结束之时,我对在这一年来的学习进行了总结,总结这一年来的收获与不足。取之长、补之短,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受用。在这一年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中,让我受益颇多。

一、大学物理实验让我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一直以来就没能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虽然一直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但经过这一年,让我深深的懂得课前预习的重要。只有在课前进行了认真的预习,才能在课上更好的学习,收获的更多、掌握的更多。

“实验就是为了让你动手做,去探索一些你未知的或是你尚不是深刻理解的东西。”现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平台。每个实验我都亲自去做,不放弃每次锻炼的机会。经过这一年,让我的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利用实验证明了他们的伟大。实验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试金石。为了要使你的理论被人接受,你必须用事实(实验)来证明,让那些怀疑的人哑口无言。虽说我们的大学物理实验只是对前人的经典实验的重复,但是对于一个知识尚浅、探索能力还不够的人来说,这些探索也非一件易事。大学物理实验都是一些经典的给人类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便利与财富。对于这些实验,我在探索中学习、在模仿中理解、在实践中掌握。大学物理实验让我慢慢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学习就是为了能自我学习,这正是实验课的核心,它让我在探索、自我学习中获得知识。

总之,大学物理实验课让我收获颇丰,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实验课上学得的,我将发挥到其它中去,也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在此间发现的不足,我将努力改善,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克服那些不应成为学习、获得知识的障碍。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更大的收获,在不断地探索中、在无私的学习、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论文

高中物理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验证已有的科学论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而在此过程中,物理实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物理实验的质量,对于提高高中物理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学效果具有极大的作用。下面结合实际教学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思考。

高中物理实验是对已有科学论断的一个验证,也是为学生提供亲历科学概念形成的一次实践机会,同时还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途径。物理实验的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物理实验的质量。高中阶段的物理实验应该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从有利于学生知识概念形成的角度去研究实验的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掌握的理论知识。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发展阶段,他们依然喜欢直观的事物,所以物理实验的新奇和直观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物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物理实验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理解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养成端正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1.用实验验证规律,促进教学难点的突破。

科学家在发现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时候,往往都是从大量的物理实验中获得的,所以说学习物理、验证已有的科学概念,离不开物理实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物理知识。物理实验要用来验证已有的科学规律和物理概念,要能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科学知识,并形成深刻烙印。物理实验还可以为学生的物理学习营造气氛和创设环境,使学生对学习更加富有兴趣,帮助学生利用最简洁的途径获得最直接的物理概念和科学规律。比如,高中物理“楞次定律”的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内容,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教师教学的重点。笔者在教学中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选择了实验的方式,利用实验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在课堂上让学生都有一套仪器,避免以往教师做实验、学生当观众的局面,把教师单一演示实验变成每个学生都参与的的探索性实验。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边教边演示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楞次定律”,既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又促进了学习的积极性,还加深了对楞次定律的理解,保证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2.采取多样化的实验方式。

在物理实验活动中,要注意实验方式的变化,让学生随时都有新奇感。多样化的实验会使学生时刻保持好奇心,提高学习的趣味。而且不断变化的实验可以体现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改的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要转换自身的角色,成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策划者,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在合作实践中进行沟通和交流,形成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开展。教学中的实验设计,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实验设计要创新,要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保证教学的效果有所提高。

每一名教师都在追求一种最佳的教学方式,力图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物理实验的成功开展,无疑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也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的良好方法,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一定要努力实现创新和突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几江中学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物理是一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科学,物理基础教学更要注重技能的训练。实验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学校有物理实验室一个,有16个教学班级,其中八年级有8个教学班,8个教学班。在教学过程中,改变物理课脱离学生生活的情形,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通过,为,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改变过去充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为,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改革过去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搜集整理的应用,也可以是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其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查阅资料、参观访问或实地测量等。

1、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2、使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同时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1、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2、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填写好实验记录。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编写的学生实验,共有l9个必做实验、4个选做实验,这些实验按教学目标可分为四人类型:练习使用物理仪器;观察和研究物理现象;验证物理规律;测定物理量。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验具有不同的特点,教法也不相同,所以,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采用对应的教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练习使用物理仪器类型的实验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构造和原理;使学生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或读数方法,因此,这类实验宜采用示范—实践—设障考查法,即教师先示范,在示范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使用仪器并提出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认真实践,在实践中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后教师设障考查,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设置障碍,让学生排除,这样学生在排除过程中,不仅能牢记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打点计时器,它的故障率最高。这就要讲清它的基本原理,以及可能出故障的几种情况,启发学生依靠自己排除故障。同时,老师也解脱了因排除故障而所致的忙乱,有了指导学生的主动权。

观察物理和研究物理现象类型的实验的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现象产生的条件,观察现象发牛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现象的理解,因此,对这丁这一类型的学生实验,宜采用探索—总结法,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即放开手脚让学生玄探索,去观察,去寻找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然后师生共同总结。以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为例:

放手让学生独立实验,在无危险的前提下,不加以过多的限制,相信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有能力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摸、爬、滚、打”。不用担心教学任务完成不了,不怕仪器被损坏。除在关键处加以引导外,教师只是一个欣赏者。实验前,先公布在该实验中需获得的数据是:“电流、电压”,利用r=u/l求待测电阻的阻值。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设计电路,教师不再作提示。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用心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记录出现的各种的异常情况以及违规操作,如:选错器材无法实验、接错电表测量器、变阻器连接错误而不起作用;也会出现一些设计思路新颖、令人耳目一新的实验,此时,各个学生表现的情绪状态不同,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痛苦,不一而足,这就达到预期的目的: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情感体验,对所学知识将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能力。

耐心听取每位学生的总结,故障分析,无论正确、错误,我们总会从这些稚嫩的总结中帮助学生找出“病根”。

实验后,针对实验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回答:实验中出现了哪些现象?变阻器起何作用?拆装电路应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如何提高所测电阻的准确程度?若无电流表或电压表时,怎样测量并说出思路和方法。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时,众说纷纭,教师可找到切入点对症卜药。

观察听讲后,教师逐个回答上述问题,评析“各家之说”。指出该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提供测未知电阻的可行方案及其思路供学生参考。带着学生进行正误对比、结论对比、方法对比,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验证物理规律类型的实验,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这一规律的理解,因此,这类型的实验宜采用理论—实践—再理论的教法。

1.学生动手之前,教师需要讲的内容有:共同复习物理规律的内容;介这一规律是谁发现的,在什么条件用什么方法找到的;采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验证这一规律;介绍现今的仪器中哪些会引起系统误差,将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误差等,使学生明白将要做什么,该怎样做。

2.学生实践时要做到:严格按操作程序操作;严格满足一切实验条件;采取各种严密措施减少误差;观察要准,读数要准,记录要准,分析要准,演算要准。

3.学生操作完毕,教师要指导学生验证定律,如有误差,必须进行误差分析,解释误差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心悦诚服,同时,还要做好知识的迁移和引申,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这个规律和方法去解释有关物理问题。

测定物理量类型的实验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测出某物理量的值,加深学生对物理量和概念的理解。因此,这类型的实验,宜采用分析—实践—再分析法,即在学生做实验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被测物理量与哪些因素有关?采用什么方法测量更方便,更准确?如何去测量?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方法,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在学生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将实验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备课组内做到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使用资料统一.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得备课组内教学、教研工作目标明确,计划详细,有条不紊.认真钻研新教材,新课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教学六认真”落到实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贯彻落实江苏省“五个严格”和苏州市“三项规定”,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主要工作思路和措施。

依照区教研室下发的教学进度表,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做到计划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2.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认真钻研新教材,搜集、整理、研究近年来各地高考试卷.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握高考命题的新趋势.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3.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活动常态化.根据教学计划,集体讨论、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每周备课组活动内容明确,任务明确.布置作业、练习统一.编制练习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4.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

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新思路,新方法.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又要有效地控制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活动,强化预习和复习两个环节.积极努力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把先进的、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贯彻到日常教学中去,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探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对于物理实验课堂而言,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但是在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上,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是以演示性的实验教学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这会让学生觉得物理实验课堂枯燥乏味,很难长时间保持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的认知、理解与记忆,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物理学科教学的客观规律.

因此,在高中物理实验课堂上,高中物理教师要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思维的限制,要积极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出学生在物理实验学习中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先设置一些“趣味化”的实验,从而会有效激发出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

二、强调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拓宽学生的实验空间。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理论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单纯让学生观察实验、记诵知识,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掌握,也容易让学生感觉物理知识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影响到学习热情的保持.

但是,物理课程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如果教师能够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科学的价值,还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心理障碍,激发出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要有意识的将生活化教学策略贯彻于物理实验教学当中,通过更多的生活现象与案例的引入,拓宽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探究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实现物理知识结构的完善以及物理探究精神的培养.

三、优化实验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基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等主要特征,以及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职能.

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课堂上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在原有物理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实验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以及独立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

例如,根据自己所学的“牛顿运动定律”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流程,这样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过程的指导。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边做边学,实现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的有效结合,无疑是最理想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但是,每个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兴趣偏好、学习积极性等都不尽相同,如果教师单纯进行统一化的指导,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

这就需要高中物理教师能够结合物理实验课堂上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面对的各种困难和遇到的各种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和引导措施,强化对学生实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提高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

尤其是在教学评价环节,要全面考核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进步情况、动手实践能力,保护好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贯彻与实施,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以单向演示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要给学生更多亲自动手、主动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欲望,从而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更具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加快学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

作者:王维肖利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德惠市第一中学。

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物理,要求我们的物理教师帮助学生加深对重要物理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研究事物本身存在的定律,要更大的拓展物理知识的学习范围,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应用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理解的能力,也是要求教师对物理的理解能力,消化过后,能否以一种相对具体化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并且帮助学生提高对物理的好奇心,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物理的重要性。这对于教师或是同学都是个新阶段的挑战,相对于初中物理来说,都是螺旋式的上升的。

1.知识理论的深奥。翻开高中物理的教科书,我们明显发现高中物理教材的文字的论述更加严谨,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单纯的读通字面的意思是不难的,但是文字背后的含义,就需要学生开动大脑,认真听教师们对概念、定义规律的解释。这只是第一层。而在面对那些简单的构图,简单语句的问答卷时,学生解题还是错误的,这才是真正高中物理层面的深奥。

2.物理题目的复杂。做高中物理的练习题,你就需要自己变身成为福尔摩斯,每一句话,每一个数字,一环扣一环,你不知道哪个细微的线索,你没有注意到,也许它就是整道题目的命脉。有时甚至复杂得有些变态,需要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而且还不能偏离物理定律的规定,要通过综合的分析能力,较强的数学能力,来解答问题。

3.学习过程的严谨。当我们学习完所有的高中课程时,我们就会发现,也学这一道物理大题,它可能包含了所有你能知道的学到的物理定律。这就意味着,学习过程,必须坚持一步一脚印的基础,每走一步都要踏实,充分理解每一个定律,每一个合力,每一条守则。

1.物理实验课程的设置较少,理论知识课件多,实际体验较少教师的演示实验较多,学生的具体操作较少。这样导致学生们对物理实验的接触,只是一时的新鲜,并没有强化经验和对理论知识的实际理解,只是对实验的理解是片面的。

2.物理实验的课程忽略了实践的真正含义是要学生对物理知识印象的加深。一些学生对于偶尔学校安排的实验课程,感到新奇,新奇那些实验教学的器材,因为平时只是看到教师拿在手里,终于到了自己手里,总是抱着一种好奇的态度,而忘了实验课程的真正含义,只是想赶紧做完实验,提交好实验报告,就此结束。或是较为关注的是一板一眼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实验数据,过分追求与教师,教材的一致性,而忽略了实验原理。

3.实验课程教师授课的形式过于单调,与学生的沟通较少。教师讲述的部分较多,学生思考的部分较少。有时候教师可能直接在引入实验课程的时候,自己单纯的演示一遍操作过程,然后就任由学生自己实验,过程很少与学生交流,学生们对一些物理知识也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了。这样也可能导致学生对这一实验课程安排产生一定的误解。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够充分,就无法真正的体会物理实验的研究方法。

1.正确引导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合理认知,培养学生物理实践能力,提高实验意识,关注学生内心对物理的接受能力。由于高中物理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更加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提高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让他们了解物理对生活的`重要作用。在物理课堂上最担心的就是,教师无论怎么抢到这个定律,那个守则,可是最终的结果还是不会。这就代表这学生没有走心或者走心了,没走懂。所以在物理教学中,结合着实验教学是绝对必要的。

2.学校教师提高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应该统一重视实验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了解到实验教育所带来的有益的结果,为学生提高良好的实验环境,有利的实验器材,关注学生们对实验的认知,引导并指导他们实验的真正意义和实验所带给他们的理论体验,以加深他们对实验原理,定律守则的印象。

3.教师改善教学风格,不断穿插实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基本的教学流程就是,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接下来随堂练习题,乏味,灌输教学,学生们也处于被动,不积极的状态在学习,最终的结果还是遇到题就是错。所以教师相应的变化一下风格,把课程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即使有些时候没有去实验室用正式的仪器做实验,教师在课堂讲解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小型的例子,来加深学生们对定律的印象。例如,研究力做功与物理速度的关系时,可以用小的砝码,计时器,橡皮筋进行简单的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在实验中领悟实验的核心原理的能力,并且不断思考实验过程。也可以让学生结组,实验,讨论问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相互合作,沟通的意识。

4.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强化学习物理实验。由于现在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更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课堂的呈现也是必不可少的。网络学习,更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只要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网络的搜索得到一定的解答,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并且一些网络上的实验教程也许比实际实验教程更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和兴趣。

所以,综上所述,帮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帮助他们体会物理实验的真谛。面对高中物理目前产生的问题,我也列举了简单的解决方案,但是我对这方面的认知也是局限的,对此研究仍需要不断完善,也需要学校教师不断的革新自己的教学工作。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

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思想影响下,重理论、轻实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更多采用的是偏重记忆理解、接受式的教学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有重结果、轻过程,轻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养成的倾向。

: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以实验为基础,而物理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概念、规律、结论往往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总结概括得出的。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思想影响下,重理论、轻实验,把物理实验仅仅当作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更多采用的是偏重记忆理解、接受式的教学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有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轻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养成。学生做实验时我们往往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长期习惯于按照老师教的去做。实验没有学生的自我参与性,学生就只剩下了枯燥的任务。这样学生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在遇到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我们的学生能力有限、水平低,而应该认识到,这样做学生会失去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也很难达到培养动手动脑的效果,最终将使学生失去创新能力。

实验课注重程序化和验证已知的结论,学生做实验常常是因为去实验室好玩或只是被动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在实验课上,教师总是先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注意事项统统讲一遍。各步骤都规定好了该干什么,只要按照老师设定的程序做实验,获得与老师实验数据差不多的数据。做好实验后很多学生也不会积极主动得去分析、处理得到的实验结果,就更谈不上发现问题了。而且学生的个体差异十分显著,大部分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但与应达到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少数学生进入实验室根本就呆在那里浪费时间,由于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很多,老师往往也顾不过来。时间长了,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物理实验不仅仅为物理教学提供典型模型及案例、验证已知的物理规律和定律,更在于在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实践,学会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用实验解决问题,连接生就是对物理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然而目前的实验教学只重视与高考有关的物理实验知识与技能,与学生的生活脱节,这样造成了物理实验的课堂化,学生认为物理实验就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离自己的生活有相当远的距离。

1、改变实验重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验的主体是学生,实验的重心应当放在学生上。我们重新审视物理课堂实验,理应给它一个新的定位,实验不应再被看作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附属品或者是学生的可有可无的活动,而应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在课堂演示实验中,应从教师指导下地被动观察向教师引导下的主动观察转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亲身观察体验和操作中,加深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并学习一些实验操作方法,为自己实验奠定基础。在平时的实验课中,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例如,讲解“水流星”时,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桶在最高点时,桶内的水对桶底的压力是竖直向上的,有必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实验可以用细线系一小球来代替小桶,让学生在竖直面内转动,感觉一下细线对手的作用。还有像“单摆”、“内能的变化”、“摆的共振”等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课堂上演示给全班看,这样的演示不仅完全可能,而且获得了更好的效果。学生参与课堂实验操作加强了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互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学生学到更为鲜活生动的物理知识,能锻炼动手实验的能力,能培养动手实验的意识。

2、改变实验形式,多进行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各有特点,在教学中有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于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最大的不同是在于,在未知结果的情境下,在教师引导和配合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交流的一种实验形式。它以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教学目标,它不仅关注“正确的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经历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究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高中阶段,由于受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限制,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探究性实验数量相对较少。对于这部分验证性实验,学生基本上不参与实验的操作、更不参与实验的设计,只是按部就班地观察、读数和记录,无须认真观察和思维就能成功,这和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有很大差距。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容易造成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简单化、片面性认识。所以,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变部分教师验证性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把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设计成探究型实验,先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想电流通过金属导体时受到的阻碍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明确好探究方向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通过讨论得出实验方案、步骤,设计好表格,自己组装好实验器材,按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验,把实验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学生完全能在实验数据的反复比较分析中找到金属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这样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相应的思维方法步骤,学会如何控制物理条件,学会在什么条件下测量哪些物理量,学会选择怎样的测量手段,数据记录表格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3、改变实验观念,紧密联系生活、社会、科技,培养学生兴趣课堂上精彩实验往往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老师适时的加以引导,把实验的范围从课堂上引导到生活中去,多介绍一些生活中相关的小实验让学生课下试探着去做,想必不少学生会比较容易的取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选材料,依靠学校资源平台及社会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在教师和社会的帮助下,积极开展小实验小制作。课外小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提醒学生通常哪些生活用品可以完成哪些小实验,比如像铅笔可以演示滑动摩擦、静摩擦,可以说明导体与绝缘体,钢笔可以演示大气压的存在,生活中的物品像一根筷子、一玻璃杯水能做许多光学实验,废旧的日光灯或灯泡可以做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实验等等。对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样动手制作,并把自己的展示给学生看,与学生比一比,以激发学生动手实验、动手制作的热情。总之,物理实验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包括我们教师在内,都应在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等方面进行转变。改革物理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1]闫桂琴。中学物理教学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冯杰。高中物理探究实验及案例教学设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物理实验一直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改以后,这一点更为突出。

物理学中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学习的,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传授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物理学习所具备的素质以及能力。

在分析了实验教学对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探究了如何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

通过自身的探究去学习知识,这和新课改所提倡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要求也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这更突显出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进行自主的观察和思考,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实践来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他们自身的能力。

一、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物理课堂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课业成绩只是机械地增加作业与练习题的难度。

最终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应付考试,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偏低。

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拥有学习的乐趣,这样就能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度。

高中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其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构建,对于很多物理课本上的概念并不能完全理解,只能机械地记忆,他们很难通过课本上的描述与教师的教授领悟到所讲知识点的精髓。

还能够让学生对于物理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原理有一定深入的理解,这为学生掌握知识以及日后的运用都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因此,在高中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应用实验教学对重点、难点等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为学生设计具有一定理解性的实验,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去认知物理学知识点,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较为抽象的物理学概念。

3.提升学生对于物理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新课改以来,高中物理教学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要求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因此,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而高中课堂的实验教学恰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其能够引导学生从事物理学的探究过程。

教师在物理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尽可能大的自由,让学生去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并自身进行操作,最终总结最后的实验结果。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与探究能力,从而培养起其基本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讲授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在给学生讲述了知识的由来以后应该组织学生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实际模拟实验。

这种知识获得的探索过程对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也是应用物理实验教学所具备的最大优势。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实验教学,本质上一直贯穿在高中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例如,课本上所见的演示实验以及物理实验课上所讲授的实验内容。

但整体上来看,物理的实验教学与物理教学整体的融合度还不高,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体系,因此,笔者认为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点应该在于使实验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且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笔者认为要做到物理教学实验的创新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设立良好的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

再结合我们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准备,从而使学生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存在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自发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样就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从而使物理实验教学更加具备科学性。

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一物理第六章第五节的“圆周运动”这一部分内容之前,就要在课下首先了解学生关于圆的知识掌握到了什么程度,需不需要在课堂上加以复习,需不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简单讲授。

然后结合这一部分的知识设计了一些涉及圆周运动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去验证所补上的知识,从而使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使其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这样物理实验教学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从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改变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习惯。

学习过程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在物理教学实际应用实验教学法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教学过程的延续性,在这个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对物理问题进行探索,从而教给学生如何去运用物理思维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这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能力,这对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物理也是很有帮助的。

3.改进课程设计,提高授课的效率。

我们在把握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对于我们所要讲授的内容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

为了使实验教学更加有效,我们应该遵从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从而使课堂效率达到最大化,只有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大化,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学习到知识。

并揭示这一实验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这样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所要做的实验原理、操作和意义都有一定清楚的把握,这就能使我们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增加。

另外,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高度重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受到启发,培养他们科学严谨的态度。

物理是一门探究的学科,因此物理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物理的实验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这样就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达到较好的效果,为学生探索物理世界插上一双翅膀。

参考文献:

[1]周鹏.“问题生成”实验教学模式: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实验课研究[j].湖南中学物理,(12).

[3]范济伟.浅议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4).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论文

摘要:物理作为一门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大多数学生认为物理学科比较难学,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枯燥呆板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物理本属于科学的范畴,教学内容抽象,学生付出再多的时间也不一定可以掌握学习物理的技巧。本文主要是要求教师能够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基础,并且注重实验的教学探究。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的含义主要是指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等基础上,提出的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的过程。从核心素养的含义,我们可以得出,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与物理有关的知识,促进物理知识与物理能力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所以,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物理实验的更好发展。

(一)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智还不够成熟,思维也不够缜密,他们不需要教师呆板的纠错,而是需要科学的引导。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在实验过程中也最为常见,效果显著。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名学习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比如:教师在讲解《电与磁》这部分知识时,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关于电与磁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将物理知识与日常实际生活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虽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人们逐渐开始注重学生的技能与能力的培养。物理实验教学也需要通过这些途径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而核心素养的提出还会帮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物理实验相关的知识,然后在课上提出来,坚持自己的想法。教师让同学们根据其中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黄富强(广东省连州市连州中学513400)一个同学的物理实验案例,进行讨论,教师在进行指导,纠正同学们错误的思想。比如:教师在进行长度测量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寻找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到的测量工具,去测量一些事物,像桌子的高度、瓶盖的内径等,让学生先了解物理知识源于生活,然后告诉他们更先进的测量工具,就是利用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尺来进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三)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学校通常都是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的听为辅,这就导致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对于高中的物理实验教学来说是最大的威胁。所以,在进行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程度,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灵活,学生也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实验教学的.精髓。比如:教师在讲解必修二第一章《抛体运动》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体验,扔一团纸、粉笔等,然后观察他的下落趋势。这样的游戏会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一次次的实验过程中,不断挖掘物理实验的灵魂,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比如:在讲解必修一第四章内容中的《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实验活动的难度和复杂程度,然后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给学生介绍这项实验的目的、原理以及内容和步骤,之后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环节。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观察,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操作。之后,大部分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动手操作会出现很多失误,与教材实验结果不相符。经过教师的分析之后,学生知道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实验工具重量不一致,也或者是没有同等质量的小车。这考验的是学生的应变能力,同学们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实验方案进行创新,从而得出一个不需要小车质量大于钩码质量就能完成实验的新方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物理学科的教学可以融入相应的科学价值观和综合素养。物理实验教学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物理能力的提升,所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实验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刘明.探究实验创新的思考:从“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课说起[j].湖南中学物理,(01).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论文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本文只是就普及教育角度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以期引起重视与讨论。

一、现状。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19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2%,每万人口大学生数为4名,平均文化程度为4年,这种状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

农村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全国小学553622所,其中城市32145所,县镇81184所,农村440284所,分别占5.81%,14.66%,79.53%;小学在校生数130132548人,其中城市18166507人,县镇26928904人,农村85037183人,分别占13.96%,20.69%,65.35%。初中学校62704所,其中城市14473所,县镇20852所,农村41942所,分别占18.73%,26.99%,54.28%;在校生61676458人,其中城市10346351人,县镇17045443人,农村34284664人,分别占16.78%,27.64%,55.59%。如果从教育民主化的要求来看,没有农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就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公平原则,更谈不上教育的现代化。

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的覆盖人口也达到54%左右。普及教育对农村社会起了动员作用,重教兴教蔚然成风,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许多地方农村学校的校舍确实是当地最好的建筑之一,为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并对普及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保证与推动作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调动了地方政府主要是县乡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在这种体制下,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实际上是由县乡政府和农民共同负担:教师工资由县乡政府和农民交纳的农村教育费负担;学校建设和设施由农民集资;学校公用经费向学生收取杂费。过去提倡的“人民教育人民办”,农民说实际上是“人民教育农民办”,县级以上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主要承担了城市的教育投入,而农村教育经费则主要落到了县级以下政府和农民身上。

农村已经实现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只是初步的,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巩固的,其中还存在一些“水分”,而城乡的差距扩大正在加剧,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据90年代中期的统计,全国只有40%左右的小学和50%左右的初中达到了原国家教委规定的实验仪器和图书配备的标准,由此推断农村中小学绝大多数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在有些城市投入上亿、甚至数亿元建设所谓“标致性学校”或“示范性学校”的同时,乡村不少学校却在危房里上课;城市有的学校建设超标准的健身房、温水游泳池等高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准的豪华设施,而不少乡村学校的学生买不起必需的书本,教师得不到必要的教学材料。当然,这些现实是现阶段城乡差距的反映,但是教育体制和政策在缓和还是加剧这种差距上是有重要作用的。我们这里讨论的重点也就是这方面的现实问题。

二、困难。

财政体制的调整影响农村教育的体制基础,县乡政府财力难以承担原先分担的财政责任。20世纪80年代中期确定基础教育实行地方政府负责的体制时,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财政包干、分灶吃饭,扩大地方政府的财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从80年代初的40:60,变为90年代初的22:78。地方政府财力的增强为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9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改革,改变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中央财政收入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改变为52:48,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政府的财政收入日渐困难,而教育成本由于教师工资和教材等材料价格的上升而提高,许多地区单靠县乡财政已经难以承担义务教育的全部经费,贫困地区有的县乡全部财政收入还不够发放教师工资(例如甘肃省榆中县年全县财政收入7410万元,而财政支出13900万元);在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权放到乡级政府后,由于乡财政中的大部分是教师工资,容易被挪用,这样就连续出现了大面积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2000年曾达到180亿元,有的地区拖欠达半年以上,农村教育面临着经费短缺的严重困难。

农村正在全面进行的税费改革,势将给现有的农村教育投资格局以重大的冲击。农村税费改革将取消各种收费,改为只收一种农业税,这对于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经济和保证农村的社会稳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在税费改革中将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大部分教育集资,大幅度减少农村教育经费,全国农村教育费附加240亿方,269亿元,2000年151.97亿元,地方教育费附加25.94亿元,农村教育集资34.2亿元。在农村地区,教育费附加是补充教师工资不足部分的经费来源,而农村教育集资则是改善校舍和办学条件的主要经费来源。由于税费改革造成的经费缺口,只靠地方财政是难以完全填补的。仅以已经全面推行税费改革的江苏省为例,根据去年的调查材料看,该省财政增加20亿元转移支付,用于苏北地区税费改革造成的缺额,其中10.6亿元用于教育,其结果是保证了苏北地区教师国标工资(现有教师工资构成中,大约60%左右是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而40%左右是地方政府规定的各种补贴)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的这部分工资不再拖欠。由于苏北地区原先地方补贴约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未发,现在矛盾不太突出,但长远来看这部分工资来源没有落实;而苏中地区现在国标和地方补贴都发,这次没有省财政的转移支付,地方财政只能支付国标工资,地方补贴并未落实,教师实际收入减少,反响强烈。据省财政厅估计如要解决地方补贴省级财政还要增加20亿的转移支付。即使这样,农村学校的校舍设施和设备添置仍然没有经费来源。江苏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地方财力充裕,其困难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中央财政的大幅度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可能会造成农村教育的严重困境。

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持续拉大,农村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仍在扩大。大城市、中心城市、县城、乡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作、生活条件悬殊,一般县城的教师比乡镇教师的收入高出三分之一或一半,造成教师逐级向上流动,中西部城市的教师向东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动,县城的向中心城市、乡镇的向县城流动,而流出的都是骨干教师,如四川省德阳市20已流出高中高级教师61人,有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在参加国家级培训时,就给沿海大城市挖走。与此相对应,农村又大量增加了代课教师,因为一名公办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教师的报酬,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地方政府和农村中小学宁愿用代课教师,而不用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农村教育仍将不断滑坡,将会失去持续发展的条件。

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放缓,缺乏推动和支持农村教育持续发展的能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在80年代联产承包和90年代农产品提价的政策调整中,曾有两次明显的提高,1978-1990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加5.1倍但9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乡镇企业的调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农业劳动力过剩等原因,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减缓,1991~2000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1倍,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甚微,有的地区和有的年份甚至下降,个别的还有入不敷出、种地赔本的现象,这势必影响农村教育的经济基础。而农村教育水平低,脱离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实际,相当部分学生厌学;学校收费提高,超出部分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高等学校收费过高,使贫困家庭失去继续学习的希望。这些因素造成农村地区教育与经济之间的非良性循环,农村经济基础薄弱造成农村教育办学条件差;农村教育落后,难以发挥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影响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优秀的人才很少留在农村任教,现有的教育也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突出表现在初中辍学率大幅提高,一般县在10%以上,有的县高达30%~50%,如任其发展,“普九”成果有可能得而复失,农村教育的基础将会因此而动摇。

今后若干年,农村教育面临着危房改造、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初中入学高峰、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四重叠加的校舍建设高峰,短期内需要大量基本建设投资,如不统筹规划,合理调节教育资源,将很难应对如此巨大的基建投资。

三、对策讨论。

(一)调整并逐步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

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新情况,2000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明确了新体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对于改变基础教育管理权限和经费分担责任层层下放,农村学校经费难以保证的状况,提供了制度的保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形成体制实现的制度模式,从全国范围而言,最终应该制定包括农村基础教育在内的教育投资法规。作为过渡性措施,首先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然后按照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生均成本的额度,确定不同地区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并以法律形式保证实施。为此,需要从现在就开始着手进行调查研究,确定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的生均成本,并按不同地区财政收支状况,确定各级政府分担比例,作为制定投资法规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教育经常性经费的按时足额拨付,农村教育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采取应急措施,缓解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困难。

农村教育的投资体制与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国家财政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它的完善势必要经历一段发展过程,而目前农村教育的经费短缺不可能等新体制完善之后才解决,这就需要采取一些应急措施,主要包括:加大中央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发达地区继续发挥乡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管理和投资作用;在基本实现小康目标的农村地区,地方政府财力不能充分满足教育需求的阶段,继续实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例如义务教育适当收取杂费、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单项教育集资等。当然,鼓励发展民办教育也是增加教育投入,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途径。这里就增加中央政府对农村教育主要是贫困地区教育投入问题提些建议。2000年国务院召开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之后,中央财政增加农村教师工资转移每年50亿元,危房改造两年30亿元,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五年50亿元,还有其他用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是历史上中央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对缓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困难产生了明显的作用。但是,财税体制改革和农村教育发展所带来的经费缺口,仍然没有充分解决,仅以“普九”期间的举债而言,全国不完全测算约500亿元,近几年将要相继进行的大规模校舍建设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近期维持学校正常运行的经费仍然难以保证,需要采取特殊的办法缓解困难,是否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下决心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真正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第一要务”,把农村发展摆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下决心压缩行政性开支(1991~19财政预算内教育支出增加3倍,而政府行政性支出增加4倍)和生产性建设中的决策成本浪费(例如有的生产性项目投资决策错误浪费达数十亿元之巨,据调查新疆某油田盲目决策建设石化厂,投资达24亿元,建成至今未能投产,每年还要支付一大笔维持费,把这样的经费用于解决教育经费困难对国家和人民会产生多大的功德),因此,完善国家预算审核程序和投资决策程序,就有可能把一部分经费用于教育主要是农村教育,把对农村教育的转移支付的水平提高到基本弥补税费改革后的缺口;另一方面在近几年内把国债的一部分用于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缓解近期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的困难,现在许多地方政府用国债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有些“标致性工程”标准过高,经济效益并不高,不必要地加大城乡差距,如果从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大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将产生更大的作用。因此,在现有的财政收支框架内进行适当的调整,有可能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而这方面所需的投入比之大型工程项目和城市标致性工程的投入要少得多,它所产生的作用和效益则是长久和深远的。

(三)中央与省级政府采取一些特殊政策,解决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燃眉之急。

中央政府在“十五”期间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将极大地推进贫困地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但是,因为它面对三片地区(包括少数两片地区)的相当数量的乡镇和学校,可能产生的效果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能产生普及教育的整体性效果。根据笔者在一些地区调查的情况,有的地方行政部门领导建议能否从贫困地区开始首先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在全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实施步骤上,例如可以在云南这样的办学非常分散的多山省区(小学办学点两万多个),由国家在乡建设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学生免交杂费、书本费以及住宿费和伙食费,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保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这对于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初步实现小康的政府财政而言,适当向贫困地区实行倾斜是有可能做到的,而对于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全面推进现代化的事业则是千秋功业。

(四)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逐步缩小城乡知识差距。

城乡知识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现在的问题是首先不要继续拉大这种差距,然后逐步创造条件力求缩小差距。跨地区的城乡差距有待于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而现在需要努力的首先是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据一些成功的地区的经验,现在有可能做到的,首先是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和其他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给每一所学校,农村“示范性学校”的建设既要有适当的超前性,更应有现实的可效仿性,即公平的竞争性,而且政府的教育经费不应只集中在个别学校,人为地制造不公平竞争的局面,就现阶段而言,政府的重点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更多地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对于那些条件好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适当放宽政策,让他们增强自我造血的功能。其次建立城市与农村教师定期轮换的制度,可以先从年青教师做起,即规定城市年青教师要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晋升职务或职称;还可以规定高中等院校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要先到农村学校任教。与此相适应,应实行在一个城市和县域范围内城乡教师工资标准统一(包括地方补贴),以便于城乡教师流动,有条件的地方(如江苏省江阴市)实行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提高工资待遇,并计入退休工资之内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农村教师素质低下的状况,为提高农村教育的总体水平提供基本的条件。此外,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发达地区的学校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包括校长、教师之间的交流任职,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有条件的还可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对农村学校、同时对城市学校都会有帮助。

在城乡学校、教师以及东中部与西部的交流方面,不仅是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而且从现代化的进程而言,应该看作是现代教育与现代文明的传播过程,因为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不仅需要现代校舍和教学设施的建设,更需要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传播与实施,因此,人员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可以在团中央现在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基础上,扩大其范围,适当提高其服务期的待遇,让各类高校的毕业研究生到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服务1~2年,除了从事教育工作外,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培训教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因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

(五)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创新。

革与创新过程。如果说我国长期形成的农村教育传统与教育经验基本上是适应小农经济基础与社会环境的话,那么,当我国农村正在进入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新时期,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将会发生激剧的变化,农村教育的对象、功能、机构和体系都将需要有调整和变革,尤其需要有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教育创新。这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创新的主要内容与时代使命,需要几代人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坚持不懈的探索。以下就几个实际问题提出一些想法,供研究讨论。

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协调发展,要从新世纪的实际出发,探索不同地区的新思路、新模式。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尤其是“公司加农户”“贸工农”以及各种专业经营、规模经营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农村教育将扩展其内涵,不仅要增加农业生产与农业教育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生产走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还需要适应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培养和培训制造业和服务业需要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并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提供多种教育服务。在有条件的地区,各种教育机构应该逐步成为当地社区文化传播和科技扩散中心,带动地区现代化的发展。

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也将赋予农村教育新的任务与要求,集中体现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势必会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研究、回答。在当前,尤其是对农村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不仅要统筹规划乡村中小学的布点集中、新校舍建设与危房改造,而且还要规划未来新城镇建设中的学校布局,使学校建设与社区建设相协调,也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从更长远的角度,农村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素质与规格上要着眼于造就一代具有现代精神的新农民,即促进人的现代化,为改变中国的二元社会结构、实现城乡现代化协调发展准备人力资源。

教育信息化在推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包括中小学的“校校通”工程,最好能通过政府拨款、城市支援、银行贷款和社会捐助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逐步增加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并且不断探索与丰富适合农村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把重点放到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意识,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接受现代文明,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扩展视野,促进人的现代化,进而推进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年鉴2000[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3]教育部财务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0[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4]杜育红.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苏明.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2(5).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摘要: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新课程中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趣味性、微型化、生活化及社会化等特点。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教师、学生以及评价体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结合教学实际,谈了几点看法。

求。所以,解决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鉴于这个原因,笔者阐明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以期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1.趣味性。

物理实验都是在假设与验证下进行的探究,因此,它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为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目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实验简单易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通过创设出趣味实验的方式,使实验教学多样化、系列化,从而使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显著提高。

2.微型化。

新课程下物理实验具有材料少、仪器简易、现象明显等特征。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同样体现出这一特点,因微型实验的器材具有非常广泛的来源,其取材非常易于实现,能够保持学生人手一套器材,最终在实验过程中实现人人动手。

3.生活化以及社会化。

物理属于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物理知识遍布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教师积极创设生活中的物理实验,使学生在生活中接受到教育。同时,“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已经在物理中得到落实,要求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贴近,使学生得到“有用的物理”。实验应该注重与学生的生活与社会实际进行联系,这样能够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体验到物理存在于生活之中,同时充分掌握物理理论。

1.教师方面。

首先,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足。一些教师口头提倡素质教育,然而却注重理论和分数,根本不关心实验,将许多本来可让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这种现象较为常见,使学生无法体会到真实的实验。其次,实验教学模式过于僵化,教学方式非常落后。当前,实验教学在教学方式以及内容等方面均未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仅仅通过纯粹的机械操作进行,学生应付的现象时有出现。因此,广大物理教师的观念需要进行更新,其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学生方面。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其理论掌握程度明显落后。一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差,对仪器的使用不规范,有一部分学生以“背”实验结论的方式代替操作,有的学生拿到实验题目之后,仅仅依靠脑子对实验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仅仅是机械性地对实验结论进行默写。同时,一部分学生用笔“做实验”。教师编制了许多实验试题,一方面使学生的负担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使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从而使实验教学成为应试教育。

3.评价体系方面。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实验能力无法得到评定,实验操作评价理论难以和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无法制订出可行的评定标准。学校的教育评价仅仅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在评价过程中过分注重分数,造成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等各个方面均忽视了物理实验的真正意义。

1.积极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教学观念具有很大关系,因此,推动实验教学改革,转变观念就成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要转变观念,应该将整个社会的观念转变。使学校、教师与社会各界能够弄清教育不应该急于求成,应该注重未来,尤其是注重学生今后在社会中的作用,努力将追求短期学生成绩以及升学率的不当思想摒弃。

2.使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养成实验能力。

是否能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产生兴趣,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

进行思维活动的重要前提。可以通过演示一些新奇、有趣的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初步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扩展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建立完善的实验评价体制。

首先,应该使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标准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方法分析物理现象、研究物理规律,系统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其次,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采用笔试与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实验观察能力以及各种实验素养等。在操作评价中,观察学生能否正确安装和调整仪器,使用工具;能否遵守操作规程,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能否迅速准确地选定观察对象,读数准确,判断无误;能否科学合理地分析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等。

总之,在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物理实验课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浙江省临安市昌化中学)。

摘要:高中物理课程已不再满足于仅是课堂授课的教学形式,对实验课程的开展也有一定的要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充分体验理论知识得出的过程,使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通过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教学理念、物理实验方式改善等方面提出些许看法,望能够为增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带来帮助。

物理学起源于物理实验,可以说所有的物理学理论都是在一次次对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因此,物理教学的起源也应当归于实验教学。面对物理学科抽象化的学科特征,物理实验课程的开展无疑是理论教学最好的帮手,运用物理实验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化表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物理思维更加灵活,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展现的平台,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1.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对物理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所高中之中,学校与教师并没有对物理实验课程进行具体的安排。由于高中学业较为繁重,课堂时间较为紧张,很多课程的实验教学都变成了传统课堂中口头传达式的实验。教师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将某个物理实验用语言进行表述,要求学生记住实验结论的实验教学模式,而并非是让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具体的实操练习。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水平的提高,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展示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多媒体的运用是对教学的辅助,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在实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实在说不过去。

2.实验设备不完善。

有些学校虽然开放了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进行物理实验的方便,但很多实验器材的数量都与学生数量不符,实验器材远远少于学生的数量,使得很多情况下学生只能进行分组实验。在大型实验中运用这种方式还可以接受,但在那些易操作的简单实验中,再运用这种分组实验的方式就很难让学生在操作中得到满足,也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还有就是许多实验设备都存在年久失修的情况,实验设备的精确度满足不了实验的需求,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不出准确的数据,进而影响实验结果,使实验课的开展失去意义,甚至对学生造成误导,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疑问。

3.机械式的实验过程。

高中物理实验课程的开展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对于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非只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样简单,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能力的提升,但有些学校总是忽视这些方面,认为实验就是学生单纯地去动手操作。因此,我们会发现在许多物理实验课上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为学生准备好本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教师为学生制订实验方案,教师为学生写明实验的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实验步骤完成具体实验的操作,这样,就将本来具有创新意义的实验课程变成了机械化的操作课程,整堂课下来完全没有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思维拓展的时间,这种实验教学的方式无疑是对学生思考能力的一种扼杀。

4.以试题代替实验。

为了节约时间,有些教师就会使用编写实验试题的形式来代替学生亲自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验,进行实验课程的开展。例如,针对实验步骤的填空试题,针对实验注意事项的简答试题等。这种用笔做实验的形式可以说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对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热情造成了损伤,严重打击了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的课业压力增大。

告别过去教师在课堂上“讲实验”“展示实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课堂中,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实验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杜绝教师将一切都安排好的实验课堂,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适合实验操作的设备,自己确定实验进行的方案,自己对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加强关注。只有在实验课堂中实现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明白物理不仅仅只是公式与概念的集合,而是需要我们动手操作才能弄清楚、搞明白的一门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不枉费学生一堂课宝贵的时间。

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物理实验的开展要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不要让难度过大的物理实验打击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要开展过于简单的实验课程使学生的实验潜能得不到激发,要坚持“踮起脚能够到”的实验课程开展原则,设定学生经努力能够完成的实验目标。

2.让探究实验代替验证实验。

改变以往实验教学中教师事先将实验结论对学生进行交代学生进行验证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实验,让学生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对新问题进行探究,尝试运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并记下此位置,如下图所示。

(2)记下两个测力计f1和f2的读数和它们的方向;在白纸上按比例画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

(3)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将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方向,按同一比例画出这个力的图示,观察合力f和力f1、f2的共同作用点o与这三个力图示的箭头端的'位置,看它们构成了什么图形,若不够明显的话,可以用虚线将合力f的箭头端分别与f1、f2的箭头端连接再观察。

(4)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看看结论是否相同。

对于新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也是对于学生思维进行拓展的过程。探究实验不仅只是让学生对于实验结果进行探究,还要对实验中各个细节进行探究。探究实验课程的开展既对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行了强化,又对其进行了检测。另外,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知下一步要如何走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耐心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探究实验。

3.设置创新型实验。

设置创新型的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将实验器材加以改进,将实验条件进行改变,实验数据进行改变,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得到全新的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自己储备的物理知识,运用不同的物理实验器材进行实验,且达到不同的实验效果;遵循新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对于不同条件下实验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归纳;运用新数据进行实验,使得不同数据间能够形成对比,让学生对实验结果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丰富的生活资源,开展贴近生活的物理实验课程,让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来,经过学习与实践,再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物理实验教学变为学生解决生活难题的有利帮手。

例如,我们可以运用细塑料管和塑料瓶作器材来研究平抛运动规律。水从细管口流出,水线形成抛物线形状,从而能看到平抛运动的轨迹,用这个抛物线来定性和定量地研究平抛运动。但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水位下降后水压减小,水线的射程变小,这样变化太快影响了研究,学生开始想办法令水压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恒定,使得水柱形状不变。小组讨论后采用水管进水口与浮标相连的方法。当水位下降浮标也下降,这样就使得水压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了。学生还为计算出水口速度想出了两种方法:(1)根据抛物线的形状来计算;(2)用量筒测出一定时间内流出水的体积,再测出出水管的直径,算出水柱的速度。

4.开展拓展性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既要忠实教材,使学生全面理解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的方法,同时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对一些实验进行拓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学生完成“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后,为学生安排“探究橡皮筋弹力与其伸长量的关系”“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其圈数之间的关系”等实验。如“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其圈数之间的关系”实验可利用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读出指针的位置的实验方式进行探究,如右图所示。

5.改善实验设施。

学校应加强对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视,将物理实验室进行开放,使学生能够运用课下时间开展物理实验,为学生提供物理难题随时解决,物理实验随时做的可能,加大学校对实验器材的资金投入,使学生在实验课堂上能够实现人人有实验器材可用,实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器材的配置是一切物理实验进行的基础,只有为学生提供好课程的物质保障,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物理课程的学习,才能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学科学习阶段,开展物理实验课程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能充分体验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快感,进而能增强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物理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物理思维。希望通过此篇文章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的分析,能够为高中物理实验课堂的开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周鹏。“问题生成”实验教学模式: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实验课研究[j]。湖南中学物理,(12)。

[4]李贵安,刘婵玉,赵志鹏。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理科教育,2012(03)。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面对不同实验主题要有不同的实验设计,但是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我们进行求同比较教学,这种方法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找出适合学生特点的实验,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动手做了几个物理实验后,自己探求其中的共同点。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

1.液体的扩散实验。该实验我们是观察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扩散现象,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扩散是需要几十天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变化,这在课堂教学上根本无法完成。通过采取改进的教学材料,学生可以清晰的发现,在30田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

2.改变内能方式。我们的实验内容是在压缩引火仪中加入硝化棉,当我们快速按压活塞时,由于密闭的气体被反复压缩,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从而致使硝化棉燃烧。我们都知道硝化棉燃烧的过程是十分短暂的,可以说是瞬间,学生通常情况下很难捕捉到这样的瞬间,从而对整个实验的变化过程没有清晰的意识。这两个不同的实验主题,不同的实验设计,可以采用相同的实验方法来避免实验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的弊端。我们可以通过摄像机把整个实验过程拍摄下来,对于时间长才能看到实验结果的,我们采取快放的方式;对于时间瞬间的,我们可以采取慢放,将整个实验过程清晰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究竟是否能够达到最优的目标,章节中各个部分是否能够进行协调运转有重要意义。在进行物理实验的研究过程中有很多科学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事物的规律,才能真正的做好物理实验学好物理。

只发现事物之间的共性而不能发现其之间的个性,对于物理的学习仍是不利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观察和总结创新,利用好同中的存异,这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深化点。

(一)实验方法同中存异在教授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时,我们可以发现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设计要求根本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大口玻璃瓶内放了些水,在不断给瓶内打气时,达到一定限度瓶塞会跳起,观察瓶内的变化。实验结果:在瓶塞跳起是瓶内会出现白雾。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证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这就需要有求异精神,改进实验方法,将水换成酒精,因为酒精较水更易蒸发,实验效果更佳。

(二)教学对象的同中求异通常情况下,我们在教授两个班级的学生时,两个班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相同的实验主题时,要根据每个班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实验设计,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教授的两个班的学生差距就很大,一个班-a班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弱,思维也不是很积极反应较慢;另一个班-b班的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

因此笔者在教授串、并联电路的实验时尝试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物理规律一直都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之上并且经过思考和总结而得到,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不断地探寻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很好的实现物理教学目标。总之,求同存异作为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基本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认知世界的多样性和一致性的对立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使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比较探究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物理实验,他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在我国的物理教育中,存在着这样的漏洞,老师们普遍偏重于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教学的方法,只是一味的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物理中的动手能力。对于最终的考试结果过度重视过程比较松懈。这样少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的物理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收获甚微。

高中生想要更好的将物理知识融会贯通,在物理学习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需要和物理实验相结合。但是物理实验真正发挥效用还需要好好做好物理教学的工作,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需要很好的认识分析,才可以看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从而找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1、忽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高校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老师及学校的管理者都认为,只要基础知识够扎实,高考照样可以拿到高分,这和物理实验并没有多大的关系,随着这种错误观念的延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越来越被轻视。在一些硬件条件不足的学校,实验教学的设备得不到保障,实验教学当然无法实现。而一些条件较好的的学校,教学实验设备齐全,但是却存在教育者的敷衍了事,认为实验教学也不过地得到结果的手段中的一种。这些都让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难以好好的发现下去。

2、实验教学得不到预想的结果。

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实验的最终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多数的老师,他们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自己在讲台前面做实验,学生只能在一旁看着老师做实验进行抽象的学习和思考。有些老师也是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但是他们已经把实验的步骤过程及结果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按照自己所给的步骤来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就只能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师的规矩来进行实验。这样一来,学生虽然完成了实验,但是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及知识便不复存在,而且学生的好奇心及想象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3、物理实验的评级体系不够健全。

高中物理实验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还存在一定的漏洞。现在,高中生的在进行高考时考试的内容主要还是书本上的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没有一定的评价体系。虽然目前教育界已经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有了一定的关注,但是依然没有产生特别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果在高考中设立物理实验的考试科目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的研究发现,实验题大都都是教材中的老题目,那些具有新意的实验题目寥寥无几,这个问题在全国卷中尤为突出。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验评分的体系还不够完善,操作起来存在比较大的难度。然而这样也导致了实验中的创新意识评分的缺陷。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来,高考中的一些实验试题出现了一些创新。会考制度的产生使得物理实验得以进行评分,但是也是徒有形式,所操作的实验均是书本上最基础的实验,创新性质的实验还是没有出现,这样就无法考察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能力。

将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提高,让老师充分意识到物理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很好的学习物理知识需要结合观察和实验。不可以仅仅把实验教学当做一个任务,或者知识为物理教学的服务的一个平台,要知道物理实验室物理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双方相铺相成。要将物理学好两者缺一不可。

2、知识与技能的重视。

现今,大部分的教师对于知识与技能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于教学中过程及方法也并不是知识与技能的附属品,这是两个个体的单独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同等的道理,他们都有独立存在的意义,然而将这三个个体整合在一起便很好的体现出了新课程的意义所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中的不断探索和学习,便使得自我思维的突破和提升,最后在不断的学习提升过程中渐渐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传统物理实验的突破。

问很多学生,你做这个实验的目的以及意义何在?学生的回答是,老师让做的,我们按照老师所演示的,结合课本上的步骤作出这个物理实验。这样才可以得到和老师及书本上的标准答案。这样看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老师的复刻机,他们做物理实验的最终目的也只是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所以在新课改革的背景下,物理实验也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整体改革,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完成物理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积极地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对所有的实验问题要进行探究学习。

在物理实验课中需要改掉教师手把手教学的的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多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知识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物理实验中不应该占用太多的时间来演示,而应该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1]李贵安,刘婵玉,王较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6)。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点进行简单记忆的过程,更是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过程,故物理相比于其他科目,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生活教育理论恰恰意识到了这一点,打破传统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运用生活实现对教育理论的指导和完善,将生活与高中物理教学紧密结合,不仅可以打破学生与物理理论之间的隔阂感,还可以将相对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识,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让学生的思维与物理课本内容达成共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进一步探索的动力。高中物理教育者还可以将课堂搬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行探索,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断努力解决问题,将物理探索能力和思维作为学生的必备素养进行培养,并将其运用到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享受到独立自主研究和探索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

1.将生活情景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中,教育者往往在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掌握着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课本内容通常是以灌输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学生无法集中精力跟上课堂进度,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因此,高中物理教育者可以将生活情景引入课堂,在讲解课本内容的过程中融入生活情景,根据教学的最终目标,有针对性地创建一些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打破与物理学习之间的隔阂,站在一个更加主观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此同时,高中物理教育者还可以在学生日常接触的练习题中融入生活元素,让其背景更贴近生活,更好地对题目进行主观分析,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其解题效率,让学生在兴趣中投入物理学习。

2.运用生活化实验,帮助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理解。

除去在课堂中构建生活情景,生活化实验的引入也是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物理教育者可以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物理知识映射到生活化实验中,将实验作为物理学习的一个工具,学生可以在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验生活化实验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同时,教育者在进行实验前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分组,让学生自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这样的实验流程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内,教育者可以将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高中物理学习和实践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创造更具有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在提高物理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实现综合素质的拓展,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多元化发展。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显得格外重要,当代高中教育者要认清当前的教育形式,将生活教学理论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将生活情景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活化实验,帮助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理解;将高中物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实现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在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进一步思考如何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且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本质上说,物理实验的本质就是一种探究,也正是在物理学家不断的实验与探究中,才发现了众多的物理定论,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构建突出探究与开放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即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表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多角度的思考和看待问题,要有意识的进行创新。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探究影响的因素和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开放的氛围,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扩散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和形式进行实验,而不是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或者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实验。具体的说,学生在实验中控制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在不同的时间测量物体的速度,这就能够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同时,学生也会尝试控制时间而改变物体的初速度,进而探究在相同时间下影响匀变速物体速度的因素。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所学的理论和自己的想象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从多个角度得到最终的实验结果。

最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早已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教育领域,并且已经在实验教学中取得不俗的成绩。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师可以报纸物理实验的安全性,也可以节约相应的经费,同时让学生更仔细的观察到物理现象。因此,教师需要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设备,降低实验的风险。例如,在《磁场》的实验中,学生很难观察到抽象的实验现象,进而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现象,将难以用肉眼观察道德抽象的实验现象变得生动具体,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是支撑物理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交流,构建有效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质量,落实新课程标准,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这门学科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增强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品质,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高一的学生,他们开始对物理是很有兴趣的,也想学好这门学科,也曾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但由于一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随着学习深入,在物理学习中接连失败,教师在教学中一味提高教学要求,更增加了学习的失败的情感体验,一部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由主动到被动,甚至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发挥出来?

赏识教育——是找感觉、尝甜头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肯定的教育。教师的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可以为学生驱散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唤醒学生早已尘封的潜质、潜能。

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们渴望老师的关爱和呵护。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经历过太多的失败的体验,经历太多的批评、指责,得到教师的关爱较少,学生的自卑心理较重,对自己没信心,在物理学习上表现出麻木,冷漠,无动于衷,他们更需要我们用真挚的爱包容他们,理解他们,客观正确地评价他们,使他们找回自信,重建精神的大厦。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教育。只有真挚的爱才能使师生心灵相同,才有成功的教育。

1.赏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在当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是过高的要求,过多的批评和不正确的评价造成的,轻者不自信,重者产生心理问题。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状态,学生自信心的产生主要通过教师和其他人的评价而产生的,而赏识是用慧眼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潜能,用期待和肯定给学生积极的暗示,使他们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的人,从而找回自尊和自信。

2.赏识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强项,有的人在这方面有突出的才能,有的人在那方面有惊人的天赋,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发现亮点,真诚赏识,让他们体会到学习中成功的快乐和喜悦,这种实践取得的成功,将调动人身上蕴藏的潜能,形成自我激励的机制,这种自我激励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人不断完善,勇于接受挑战,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3.赏识能够形成健康的心理。

赏识教育强调了教育的人文性,在思想上是通过不断激励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态度上是通过民主、平等的氛围,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在教学评价上采取多元评价,使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合理公正的评价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保持良好的心态。就会在今后学习中表现出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不怕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4.赏识能够融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接纳赞许他人,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赏识教育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不同的需要,真诚地关心、爱护、理解各种类型的学生。用自己宽厚的爱去赏识学生,相信他们行。只有赏识学生,才能建立以爱为本、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1.热爱本职工作。

教师只有对本职工作充满热爱,才会有笑容可掷的神情,才会在物理教学中投入满腔的工作热情,以饱满、向上的精神引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

2.了解学生。

每个人都有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但是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识记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对知识理解识记得快,而有的学生对知识感知很慢。因此,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确定每个学生此刻能够达到什么程度,才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看待学生。才会真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

3.创设情景。

4.发现亮点。

每个学生都有可爱的一面,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和物理教学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你可能注意到,有的学生上物理课不认真,但反映快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虽然粗心,但完成作业的速度快,虽然成绩平平,但动手能力却很强;没耐心却有创意……作为老师,只要注意观察,学会发现,不断挖掘,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亮点,才会时刻不忘去赏识学生,给学生以希望。

5.体验成功。

物理学习中的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会引起不同的感受,对学生的情绪和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成功使人产生兴趣,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失败使人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也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如可将教学内容形成梯度,由浅入深,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并增加对下一梯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习的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任何天赋才能,而是在日常学习中,在克服困难中逐渐培养出来的;要引导学生走上克服困难这条路;并不是靠别的什么措施,而是正确地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并取得成功的结果,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自我激励,自我期望。

6.赏识不能过度。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没有得到赏识的学生内心是孤独、自卑的,也缺乏自信。但过度的赏识,会导致学生任性、自满、目空一切、脆弱,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稍遇挫折便会承受不起,一蹶不振。所以,要适当地把握赏识的度,特别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里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赏识的程度要不同。如对平时很用功但物理成绩不好学生多鼓励多肯定,少指责少批评。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物理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善于捕捉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使其扬长避短;对天赋较高的自觉的学生适当的赏识,多提期望,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

赏识,其实可以这么简单: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物理教学中使用赏识教育,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信心、热情,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赏识是把学生优点看得很大,缺点看得很小,使师生之间形成“情感共振”,使学生在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物理。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成都:四川少儿出版社,20xx,4.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62.

[3]宋树杰。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25.

[4]蔡铁权。物理教学丛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244.

[5]杨小微。现代教学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xx.470.

相关推荐

  •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表范文(17篇)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学习需求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请大家参考以下的教学计划范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备课组内做到教学内容统一

  • 初二物理实验教学计划范文(19篇)

    一个好的教学计划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多元评估教学计划示范,充分考虑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和评价因素。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表(专业16篇)

    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接下来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教学计划示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按照新课标新高

  •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热门19篇)

    教学计划的编写应该注重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将教学活动分解为具体的步骤和阶段,以便教师根据计划有序地进行教学。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的教学计划样例,希望对大家

  •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表(汇总18篇)

    教学计划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也需要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进步。如果你需要一些教学计划的范文,希望下面的教学计划能为你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书(优质19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的重要手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以下这份教学计划,看看它是如何进行设计的。一、指导思想:按照学校

  • 高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表(实用16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并安排一段时间内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工作计划。它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 高三物理教学计划表(优秀14篇)

    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提前预测问题和解决问题,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本学期本人担任钱集

  •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表(热门18篇)

    教学计划应该有良好的项目管理和时间管理,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的案例分析,通过对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帮助大家制定更

  • 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计划表(优质20篇)

    教学计划的制定不仅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学计划的编写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才能做得更好。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

  •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计划表(实用21篇)

    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规划。如果您对教学计划的编写不太熟悉,可以参考以下教学计划示例。1.教材分析:本学期期采用的教材为人民

  •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表(优质19篇)

    教学计划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项教育活动。参考以下教学计划范文,教师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活

  •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表(通用18篇)

    作为教师,在开始一门课程之前,我们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以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下面是一些教学计划的范文推荐,供广大教师们参考和借鉴。积极努力改进教研活动的

  •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通用18篇)

    教学计划还应该根据教学资源和条件进行灵活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加贴合现实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写好一份教学计划,可以参考下面的范文,理清思路和合理安排。

  • 高中生物高三教学计划(优质18篇)

    教学计划还应该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提高教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表(热门17篇)

    教学计划是一份详细规划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为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生物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