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心得体会(优秀16篇)

经验和教训都蕴含在我们的日常行动之中,总结是将这些经验和教训提炼成有价值的智慧。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示例,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吧。

钟鼓楼心得体会

钟鼓楼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钟鼓楼承载了千百年来人们的希望和期待。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座历史久远的钟鼓楼,并深受震撼。在这段旅程中,我不仅对建筑本身的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体会到了这座古老建筑所传递出的人文情怀。

首先,钟鼓楼的建筑结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因为其独特的设计,钟鼓楼成为了中国古代城市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钟鼓楼通常高耸入云,周围是宽阔的广场。钟鼓楼大门上方,有一座高高的亭子,上面悬挂着一口大钟。而在楼的另一边,摆放着一座大鼓。钟鼓楼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追求适应环境的理念。从楼顶上俯瞰整个城市,景色壮观,宛如画卷般展现在眼前。这种宏伟的建筑结构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展示出了中国古代建筑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

其次,在参观钟鼓楼的过程中,我对钟鼓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钟鼓楼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告示时刻,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社会的祝愿。钟声悠扬而激昂,回荡在大街小巷之间,让人感受到了庄严和可亲的氛围。鼓声有力而有节奏,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社会的喧嚣与活力中。在古代,这种钟鼓楼所传递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而今天,虽然我们已经拥有了现代化的方式来宣告时间,但钟鼓楼的存在仍然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古代文化的价值和智慧。

再次,观看钟鼓楼上的表演,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刚才的游览中,我遇到了一群表演队员,他们正在为游客表演古代的鼓乐和舞蹈。表演者们装束华丽,鼓声震天,舞姿翩翩,将古代的喧嚣和活力再现在大家的面前。这些表演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仅只是娱乐方式,更是传承古代智慧的一种形式。通过这次观看,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钟鼓楼所传达的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建筑技术完美结合,带给了我们无限的震撼。

最后,参观钟鼓楼给我留下了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钟鼓楼见证了曾经的繁华和辉煌,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它不仅代表着古代文化的传承,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瞬间的向往。每当我站在高高的钟鼓楼上,目睹着城市的喧嚣和繁荣,我忍不住联想到未来。钟鼓楼所展现的城市繁华和热闹,让我对我生活的城市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希望我所在的城市,能够像钟鼓楼一样拥有灿烂的文化底蕴和辉煌的未来。

总结起来,参观钟鼓楼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感受。它的建筑结构、文化内涵、传统表演和历史价值,都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在钟鼓楼的陪伴下,我不仅仅感悟到了古代智慧的结晶,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钟鼓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座丰碑,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相信,它的历史价值会永远传承下去。

钟鼓楼心得体会

钟鼓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我有幸参观了北京的钟鼓楼,这次的体验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在这次旅程中,我对钟鼓楼的历史、建筑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有了新的感悟。

首先,钟鼓楼的历史令我惊叹不已。钟鼓楼建于元朝,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作为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见证了城市的兴衰和演变。在楼内,我看到了许多展示北京城发展历程的图片和文字。从这些展品中,我了解到钟鼓楼曾经是北京的市中心,也是城市中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汇之地。通过了解城市的历史,我对钟鼓楼的存在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钟鼓楼的建筑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楼内的古代建筑结构精妙绝伦。钟楼高耸入云,庄严肃穆,而鼓楼矗立在其旁,气势磅礴。进入钟楼,我看到了庄严肃穆的钟台,以及巨大的钟。钟的敲击声仿佛穿越时空,将我带回到古代,使我感受到了钟鼓楼的庄严与悠久。而鼓楼则是更为雄伟壮观,内部陈设着古代鼓乐器,让人可以聆听到古代的音乐。钟鼓楼的建筑无疑展示了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和神奇。

此外,钟鼓楼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楼内,我见到了许多古代艺术品和文物,如传统的书法作品和雕刻。这些艺术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此外,游客还可以观赏到传统戏曲表演,如京剧和评剧。这些表演让我领略到了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和精髓。钟鼓楼也是文化交流和传统艺术的重要平台,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最后,我从钟鼓楼中体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楼内,我看到了现代设计师将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展示方式。例如,在钟楼内设有电子屏幕,展示了北京城的现代发展和文化底蕴。这种创新的思维和设计方式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存。同时,我也看到了现代艺术家在钟鼓楼附近的艺术街区创作的现代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又展现了现代艺术的风采。钟鼓楼的融合与创新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并不是僵化的,而是可以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不断发展。

总之,参观钟鼓楼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钟鼓楼的历史、建筑和文化内涵都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也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我深信,只有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融入现代社会,我们才能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展示中国独特的魅力。钟鼓楼的体验让我对中国文化充满了更多的热爱和自豪。

参观盖州钟鼓楼的心得体会

盖州钟鼓楼位于中国辽宁省盖州市,是该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建于明朝时期,盖州钟鼓楼是这座古城中最独特的建筑之一,被誉为“古城的灵魂”。钟鼓楼为木质结构,高达五层,全楼均采用榫卯结构,没有任何铁钉。钟鼓楼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同时也是古代城市文化和艺术的结晶,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和智慧。

参观具有悠久历史的盖州钟鼓楼,我被它庄重典雅的造型深深吸引。整座钟鼓楼高耸于天空,建筑线条简洁流畅,四方的楼体呈现出优美的对称性。钟鼓楼建筑上采用的传统横斜椽结构设计,使得整座楼层牢固而稳定。登上钟鼓楼的顶层,视野开阔,城市全貌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古老建筑与现代城市的完美融合,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正是盖州城市发展的见证。

参观盖州钟鼓楼,我对这座古老建筑的历史文化意义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盖州钟鼓楼见证了盖州的历史沧桑和风雨,同时也是古代城市文化与艺术的瑰宝。钟鼓楼在古代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敲响警钟和报时,还能传播消息并调动城市的战斗力量。此外,在古代社会,钟鼓楼还是市政府机构、重要庆典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体现了城市的繁荣和文化的积淀。

参观盖州钟鼓楼,我不仅仅是在欣赏这座古老建筑的美丽,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在钟鼓楼内,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氛围,仿佛能听到古人的钟声,看到曾经在这里繁华的盛景。站在这里,我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珍贵和重要性,也思考了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通过参观盖州钟鼓楼,我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

参观盖州钟鼓楼,让我对这座古老建筑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热爱。我希望盖州钟鼓楼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和了解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我也希望通过盖州钟鼓楼的保护和传承,能够激发更多的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推动古城的发展。只有当我们珍视和传承传统文化,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参观盖州钟鼓楼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座古老建筑的美丽和历史文化的珍贵,也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我希望能够将这一体会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

游钟鼓楼作文

钟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在城市钟鼓楼的建制史上,北京钟鼓楼规模最大,形制最高,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见证我国近百年来历史的重要建筑。

目录简介建筑结构旅游指南简介。

钟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钟鼓楼是中国古代用以司时的公共性楼阁建筑,钟和鼓原本都是古代乐器,以后才用于报时之用。中国古代钟鼓楼起源于汉代,据史籍记载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唐朝都城长安是一个繁华的都城,其结构实行里坊制,即以里坊为单位,每个里坊围以城墙,在四面或两面设房门,定时开启。而在宫城正门承天门上设置钟鼓,作为全城的司时中心,早晚根据承天门的钟鼓声开启各坊门及宫门。元代在大都城(即今北京)内,也于宫城之北建了钟楼和鼓楼。北京鼓楼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建在高砖台上的一座殿堂式建筑,台基高达4米,台上有5间重檐的.木构殿楼,楼高46米多。红墙朱栏、雕梁画栋,非常雄伟壮丽。北京城内的钟楼和鼓楼位于京城中轴线北部终点的,由于其类似城楼的建筑形式,飞檐翼角的独特形态,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而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清代原规定钟楼昼夜报时,乾隆后改为只报夜里两个更时,而且由两个更夫分别登钟、鼓楼,先击鼓后敲钟。其计时方式按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来计算,每更为一时辰,即现在的两小时,19点为定更,21点为二更,23点为三更,1点为四更,3点为五更,5点为亮更。钟鼓楼每到定更先击鼓,后敲钟,提醒人们进入睡眠,二更到五更则只撞钟不击鼓,以免影响大家睡眠。到了亮更则先击鼓后敲钟,表示该起床了。击鼓的方法是先快击18响,再慢击18响,共击6次,共108响。撞钟与击鼓相同。岁末的午夜11时57分,北京鼓楼沉寂了近百年的群鼓再度被敲响――25位年轻鼓手表演了《二十四节令鼓之冬》乐章(鼓谱的作者是中央民族乐团打击声乐部首席朱啸林先生),鼓声持续3分钟,到20元旦0时结束。鼓楼从年元旦起,正式对外开放。每天将四次击鼓,每次15分钟。如今的钟鼓楼虽已失去司时的作用,但每到年节,依然能听到宏厚有力的钟鼓声,成为京城著名的一景。

建筑结构。

鼓楼通高46.7米,重檐三滴水,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建筑。鼓楼分两层,一层为无梁拱券式砖石结构,南北各辟三个券洞;东西各辟一个券洞;东北隅设蹬楼小券门和蹬楼通道。鼓楼二层大厅中原有更鼓25面,1面大鼓(代表一年),24面群鼓(代表二十四个节气)。仅存一面残破的主鼓为清朝末年使用,牛皮鼓面上的划痕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时刺刀所划。现有25面更鼓是根据清朝嘉庆年间尺寸仿制的。目前每天有七场击鼓表演,每小时一场,依据中国的二十四个节气而创作,反映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农耕生活。鼓楼二层陈列有古代计时器有碑漏和铜刻漏。碑漏内部设12根铜管,最后一根铜管下置铙片。碑漏上方设一投球孔,铜球通过所有铜管的时间为24秒,然后击铙报时。两个金属球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4秒,36个球用时14.4分,即古一刻,3600个球滚动完毕正好24小时。据史料记载,鼓楼上的铜刻漏为宋朝年间制造并相传下来,后辗转遗失。现在鼓楼内陈列的铜刻漏是仿制的,分为四级漏壶,由上至下分别是:天池、平水、万分、收水。收水壶设箭尺于水中,水涨箭浮,依刻显时,旁边的铙神每隔15分钟击铙八次报时,每天误差仅在20秒左右。钟楼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顶,上覆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全砖石结构的大型单体古代建筑。钟楼东北角开一蹬楼小券门,登75级台阶至二层。整个建筑结构强调了共鸣、扩音和传声的功能,这种设计在我国钟鼓楼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钟楼二层陈列的报时铜钟制造于明永乐年间。铜钟悬挂于八角形木框架上,通高7.02米,钟身高5.5米,下口直径有3.4米,钟壁厚12到24.5厘米,重达63吨,是目前我国现存铸造最早、重量最重的古钟,堪称中国的“古钟之王”。据文献记载,铜钟采用传统的泥范法,利用地坑造形群炉熔铸。钟体全部由响铜铸成,撞击时声音浑厚绵长,正所谓“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古代关于铸造这口铜钟,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传说当年铸钟久铸未成,眼看限期将近,老铜匠华严心急如焚,女儿华仙跳入炉中,终于铸成了这口大钟。百姓为了纪念舍身救父的华仙姑娘,在小黑虎胡同修建了“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现仍有遗址可寻。

旅游指南

参观盖州钟鼓楼的心得体会

盖州钟鼓楼,坐落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盖山街道,是一座古老而庄严的建筑。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这座钟鼓楼,深深感受到了其与历史的连结,也领悟到了它对于当地居民的重要意义。下面,我将从宏伟的建筑形式、悠久的历史文化、雅俗共赏的活动以及对于传统价值的传承等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盖州钟鼓楼的宏伟建筑形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远远望去,钟鼓楼高耸入云,气势磅礴。楼体采用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技艺,石板砌筑的墙面历经百年却依然坚实如新。登上钟鼓楼的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盖山街道,远山近水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屋檐下的彩绘瓦片、门楼上的雕花纹饰,无不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勤劳。相较于现代建筑的平凡与单调,盖州钟鼓楼的壮丽与精巧更能吸引人的目光。

其次,盖州钟鼓楼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我带来了强烈的历史感受。据了解,盖州钟鼓楼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见证了大连地区的繁荣与变迁。从钟鼓楼内陈列的各种历史文物,我对于盖州的历史演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楼内还有许多由当地居民捐赠的老照片和实物,描述了过去的生活场景和社会风貌。这些珍贵的文物和记载让我仿佛穿越到了一个个历史的瞬间,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和奋斗。

再者,盖州钟鼓楼的雅俗共赏的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逢重大的节日和文化庆典,当地居民会在钟鼓楼前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无论是歌舞表演、民俗展示还是传统手工艺品的展览,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与参与。我曾有幸在一个传统节日时亲临现场,看到了一场精彩的传统乐器演奏比赛。当音乐飘扬在整个街区,欢快的节拍让人忍不住跟随起舞,这种文化的融入与传承令人感叹不已。

最后,盖州钟鼓楼对于传统价值的传承给我带来了深思。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变迁中,许多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然而,盖州钟鼓楼却在不断地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吸引游客,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通过这样的活动,居民们得以更好地了解并传承自己的文化根脉,同时也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平台。这种对传统价值的传承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历史与文化的珍贵。

总而言之,参观盖州钟鼓楼给我带来了非凡的体验,让我感受到了古老与现代的交融之美。盖州钟鼓楼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更是一座承载历史文化的宝库。它举办的文化活动更是凝聚了人们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了传递传统价值观和建构社会认同的重要载体。我相信,只有保护和传承这样的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这个世界。

参观盖州钟鼓楼的心得体会

盖州钟鼓楼位于中国辽宁省盖州市中心,是该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最近我有幸参观了这座钟鼓楼,通过参观,我不仅对盖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体验到了钟鼓楼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所带来的古朴和庄严。以下是我对此次参观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迎面而来的恢宏建筑。

当我第一次看到盖州钟鼓楼的壮丽建筑时,不禁感叹于它的尺度和气势。整座建筑由灰色的砖石建成,楼高数十米,格调古朴而庄严。钟鼓楼的屋顶由红色琉璃瓦镶嵌而成,与灰色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立体感和视觉吸引力。漫步在钟鼓楼前的广场上,我凝视着这座古老而宏伟的建筑,立刻被它所散发出来的庄重和历史的厚重感所打动。

第二段: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

进入钟鼓楼的大门,我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来到了古代的盖州城。楼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让我对盖州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展览中,我了解到盖州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是中外贸易往来的要冲。这里的文化交流和繁荣的商业活动使盖州成为历史上很多时期的重要城市。同时,我还了解到盖州是辽代著名的海防重镇之一,钟鼓楼就是守卫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参观,我感受到了盖州在历史上的繁荣和辉煌。

第三段:钟鼓的古韵娓娓诉说。

走进钟鼓楼的内部,我被那悠扬的钟声和激昂的鼓声所吸引。作为一座钟鼓楼,里面当然少不了钟和鼓。透过厚重的大门,钟鼓的声音回荡在整个楼内,给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我仔细观察着钟和鼓的制作工艺和图案,发现钟和鼓上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其中蕴含着盖州的文化和历史。整个楼内的钟鼓声让我仿佛置身于古代盛世,陶醉其中。

第四段:登上楼顶的壮丽景色。

攀登楼梯,我来到钟鼓楼的顶层,眼前展现出一幅壮丽的景色。从楼顶上俯瞰,可以看到盖州市中心的全景,城市的繁华和生气尽收眼底。伴随着微风,我望着远处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里不仅是一座城市的中心地带,更是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的体现。登上钟鼓楼的楼顶,我被这壮丽的景色所震撼,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盖州的繁荣和发展。

第五段: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担当。

参观结束时,我对于钟鼓楼作为一座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有了新的认识。这座古老而宏伟的建筑承载着盖州的历史和文化,它不仅仅是一座供人们观赏的景点,更是一座见证与传承的重要场所。作为游客,我们更应该以一种责任和担当的心态去尊重和传承这座建筑背后的文化精髓。只有通过不断的参观和学习,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钟鼓楼的独特魅力,并将这份魅力传承给后代,让盖州的历史和文化得以永久延续下去。

通过参观盖州钟鼓楼,我的视野得到了拓展,对盖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座古老而宏伟的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所代表的庄重和历史的厚重感让人难以忘怀。我相信,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盖州的历史文化,让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去。

游钟鼓楼作文

西安钟鼓楼位于中国陕西西安市中心。钟楼与鼓楼东西对峙。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1582)重修,迁建于现址。楼上原悬大钟一口,作为击钟报时用。

结构。

建筑重檐窝拱,攒顶转角的木质结构,共有3层。每层均施斗碜笆巍bセ面积达1377.64平方米,通四街各有门洞。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宽约35.5米,用青砖砌筑。楼高27.4米。由地面至楼顶,高36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供游人登临参观。

修葺及艺术价值。

修葺。

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十三年(1674)和乾隆五年(1740)先后重修,但梯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楼九楹三层,为歇山顶重檐三滴水木构建筑。座宽38米,长52.6米,高8.7米,全用青砖砌筑。楼高24.3米,通高33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各6米的券门。北悬“声闻于天”匾额,南悬“文武胜地”匾额。楼建于基座中心,稳重厚实。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艺术价值。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古代许多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夜扰;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钟鼓楼心得体会

钟鼓楼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寄托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近日,我有幸前往一座千年古城中的钟鼓楼,此次经历让我对钟鼓楼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体会。

首先,钟鼓楼给人以壮丽的视觉冲击。当我远远看到钟鼓楼的轮廓时,它高耸入云的形象让我震撼不已。钟鼓楼的建筑采用了典型的中国风格,宏伟的门楼、矫健的红墙、雄伟的宝塔,每一处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登上钟鼓楼的楼顶,视野一下子豁然开朗,整个城市的街道和房屋展现在我眼前,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时空,让人感到宏大和敬畏。

其次,钟鼓楼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钟鼓楼往往与古城墙相连,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它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在钟鼓楼的内部,我看到了许多有关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展览和介绍。从中,我了解到钟鼓楼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场所,同时也是宣扬礼乐文化的中心。每逢重大节日,钟楼上的钟会敲响,传达吉祥的信息,而鼓楼上的鼓则用来警示城市的安全。钟鼓楼不仅仅是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更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宣传阵地,代表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

第三,钟鼓楼给人以内心的震撼和反思。在钟鼓楼内部,我参观了一个以展示城市规划和改革为主题的展览。通过对展览的观看,我意识到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规划和科学管理。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付出。钟鼓楼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拥有正确的信仰、勇于改革创新,城市才能变得更美好。这让我深深地反思起自己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激励着我为城市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钟鼓楼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在参观钟鼓楼的过程中,我不仅欣赏到了钟鼓楼建筑的雄伟和壮丽,还欣赏了一场精彩的民乐表演。钟鼓楼作为古代的文化中心,也是文艺活动的举办地,这使得钟鼓楼成为了文化艺术的殿堂。在表演中,乐手们用悠扬的乐曲带给我极大的享受,温暖了我的心灵。这让我体会到了钟鼓楼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钟鼓楼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仅是一座特色的建筑,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思想的象征。参观钟鼓楼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长了见识,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相信,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钟鼓楼这样的古建筑会永远保留下去,继续扮演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让后人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传统底蕴和精神力量。

游钟鼓楼作文

北京的秋天很美,趁此短暂的秋日,我开始了北京“慢游”。

我的目的地是钟鼓楼,它是位于北京中轴线北侧的古建筑,是元、明、清三代报时中心,在“暮鼓晨钟”声中向古都北京报送标准的“北京时间”。钟楼还在维修中,我登上鼓楼,近距离体验这座古建筑带给我们的震撼。鼓楼很宏伟,走在远处,就能看见一个高大的楼阁矗立在前方。它的基座很高很大,来到登楼入口后映入眼帘的是高耸陡峭的楼梯,爬上69级陡峭的台阶,直通鼓楼的二楼展厅。

展厅里摆着25面鼓,其中一个最大的是主鼓,其它24面鼓较小,对应24个节气。至今只有一面主鼓保存下来,却已经被八国联军破坏。看着残破的鼓面,似乎又能感受到那段历史。再往里走,还介绍了一些古代计时工具。比如在香上画一些刻度,燃香计时,还有把香做成一个字的形状,称为“香篆”。还有一种主要的计时方式:水钟。水钟是从上面注水,水会流到下一个罐子里,共有四个罐子,最下面的罐子里插着一根标有刻度的木板,当水流到最后一个罐子时,里面的木板就会漂浮起来,根据刻度可以看到时间。真是佩服古人的智慧,以及手工制作的精确度。这是要经过多少次的.测量和改进才能制作出来呀!也许就是因为工艺太复杂,没有办法普及到平民家里,古代皇家才有,再配合钟楼鼓楼的“晨钟暮鼓”,平民也都有时间概念了。

站在鼓楼二层展厅的外面,眼前豁然开朗,景山公园、北海公园、什刹海、中央电视塔、奥运塔、中国尊等都清晰可见。蓝蓝的天空下,高楼大厦错落有致,绿色和黄色的树叶互相掩映,碧波荡漾的水面泛着点点金光。站在中轴线的鼓楼上眺望整个北京,只能用震撼来形容我此时的心情。我要用脚步丈量北京,了解北京的历史,感受北京的美。

游钟鼓楼作文

钟鼓楼(belltoweranddrumtower)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钟楼和鼓楼的合称。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宫廷中的钟鼓楼始于隋代,止于明代。它除报时外,还作为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

目录简介钟鼓楼申遗简介。

不老传说。

“钟鼓楼中,终古钟鼓撞不断;凤凰塔缝,奉皇凤凰引难鸣”。这副对联对于现在的南昌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偶尔有人说起,也许很多的南昌人都不知道它是南昌钟鼓楼上的一副对联。冬日里难得一个晴天,迎着寒冷的阳光从象山路走过,江西画院旁边的一个社区里的居民悠闲地在江鹰包行吃包子,热腾腾地蒸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很是惹眼。33路公交车晃晃悠悠地从渊明路开过来,车上是一些在寒冷中木纳的脸。这个地方的老百姓似乎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性,所以生活都是不紧不慢的样子。这就不得不了解一下南昌的钟鼓楼了,在古代没有时钟,记时靠日圭和漏壶,老百姓全靠官府设置的钟鼓楼,来传递报时的信息。南昌城最早的谯楼设在普贤寺内。明朝洪武年间,都指挥宋晟在广济桥西南岸兴建“钟鼓楼”,飞檐5层,内为重屋3层,楼前建台,台上放置日圭,室内置漏壶计时,钟楼画角(古乐器)列置其上,楼后设阴阳学署。楼成后,将普贤寺铜钟移至于楼内。一百年后,钟鼓楼因岁月日久失修,有倒塌的危险,府衙虽然多次进行过维修,但仅仅是对破漏之处作一些修补。晚清时钟鼓楼又被焚毁,官府在章江门内西大街(今子固路)兴建鼓楼,将铜钟移来。鼓楼仍坚持每天黄昏时鸣钟18响,接着发鼓计时。每夜五更,每隔2小时敲鼓12下。第二天凌晨五更告罄再鸣钟声,宣告新的一天开始。据说钟鼓楼在清朝末年就开始凋敝,历经战乱,在毁坏中消亡。到新中国成立后,就再也看不到钟鼓楼的模样了。而只空剩下一个地名延续到现在。今天在这里还能够感受到作为主导时空,报晓示昏的权威地的不平凡的气韵。但是,这一切都只有在史料中才能够得以知晓了,生活在这里的人离它越来越远,近乎传说了!注:同知;宋代枢密院不设枢密使及副使时,其主官称知枢密院事,佐官则称同知枢密院事,或简称知院、同知院。辽代设同知府事、同知州事。金、元时每府或州设同知一员,明清定为知府、知州的佐官,分掌督粮,捕盗,海防,江防,水利等,分驻指定地点。清代的同知,称为州同。此外,地方政权“厅”的长官,也称为同知。清代各府同知为正五品。弘治7年(1494),巡抚都御史邓公辅看到此楼十分破旧,便命南昌府同知张汝舟拆旧建新,楼高7丈,屋广40丈,共建房屋18间。阴阳学署和漏壶之室按旧制仍设屋内,将日圭之台移到大门之外大门对着大街,门上挂了一块“授时”牌匾,为使楼基不会受到东湖波涛的侵蚀沿湖以石护岸。重建工程自这年冬季动工,由南昌府经历(正八品官衔)王兴隆督办。弘治9年3月竣工,用去木料近万根,瓦近25万片,新楼重檐翠飞,气势恢弘。从远处望去如出霄汉之上,登高远览,又像在埃土盖。万历(1587)7月,知府范涞复修,竣工后作诗一首以示庆祝,有“共上高楼意若何,楼中玉漏瞰清波”之句。明朝末年,钟鼓楼毁于兵燹。清朝初年,巡抚、兵部侍郎蔡士英重建钟鼓楼,兵部右侍郎万恭作记。新楼高8丈,宽4丈,“飞榱勒栋,丛锐错节,耸东湖而隘西山”。永昌钟鼓楼永昌钟鼓楼(又名声教楼),位于永昌县城中四街交汇之处。建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距今近4。东西宽22米,南北长23米。分楼阁和楼台两部分。台基边宽22米,高7.2米,通高24.5米;楼阁重檐庑殿顶共二层三檐,下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四面置格扇门,门左右置楹窗,斗拱为双翘无昂,共五踩,卷刹弧线。上层屋檐及檐柱向内紧收,面阔仍同下层。最上层为屋顶,上置宝顶。楼台以夯土板筑,四周包砖,两道拱门纵横其中,通达四街。楼体四面各悬巨匾三块,匾文为“丽日摩云”,“民淳俗美”,“金阙迎恩”,(东上、中、下);“文运天开”,“魁壁联辉”,“云锦天香”(南上、中、下);“中天一柱”,“怀柔西域”,“玉关通道”(西上、中、下);“声闻四达”,“保障金川”,“威宣沙漠”,(北上、中、下)。台基拱门上镌有:东“大观”,南“迎熏”,西“宁远”,北“镇朔”。一层楼台上置大铁钟一口,内置大鼓一面。整个建筑结构谨严,造艺精湛,高耸挺拔,雄伟壮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保单位。钟鼓楼曾多次维修。清顺治时参将郑续善补修。乾隆三十二年(1767)知县白钟麟动员乡里大事修缮。此后200多年里,经历了多次地震。民国十六年(1927)大地震后,楼体倾斜下陷,部分构件断裂脱卯,楼顶层层渗漏,有倒塌危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几次维修,1981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中共永昌县委,县人民政府报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对钟鼓楼进行了落架重修,1984年6月24日动工,1986年6月底竣工,7月28日由省、市文化部们参加剪彩验收。维修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原样。通天柱选用优质红松,椽材精选祁连云杉,飞头斗拱多取原件。用南山石制础,以钢筋混凝土固基。由北京琉璃制品厂重造琉璃瓦兽八卦式宝顶。请国内各地知名书法家依原文重书匾额。由咸阳古建筑维修队彩绘。由县离合器厂新铸高1.35米,口径1.1米,重1吨铁钟。由县木器社等单位新制面直径1.6米大鼓一面。对损坏的风铃等原件,均恢复原样。这次维修,共用经费53万元。其中群众集资1万元。总用工2.6万个。1994年,县政府拨款5万元,对永昌钟鼓楼一层木件重新油漆彩绘;,县政府拨款对钟鼓楼一楼地面进行了防渗水技术处理;,县政府拨款对钟鼓楼四面门洞加固了不锈钢金属围栏,有效地保护了钟鼓楼的外围安全。城市中的钟鼓楼早为专用报时建筑。古代里坊制城市(见里)实行宵禁,早晚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西安钟楼鼓楼是现存最古老的实例。此外,唐代寺庙内也设钟和鼓,元、明时期发展为钟楼、鼓楼相对而建,专供佛事之用永昌钟鼓楼内置钟、鼓,晨钟暮鼓,声闻四达,籍以振兴文教,教化民众,历经数百年风雨浸润,是永昌历史文化的象征。整个建筑结构严谨,雄伟壮观,是河西走廊重要的古建筑之一,是研究明清以来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永昌县城地处河西走廊东部,是汉、唐中外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古城。从历史上看,永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反映在钟鼓楼这一古建筑上,具有蒙汉党项等多民族文化交融一体的风格。其一:从艺术造型上看,形体是由屋顶,木构架,台基三大要素所构成,沿袭了汉朝的做法,是我国民族建筑风格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二从平面布局看,钟鼓楼设在全城正中,掌管全城作息和夜禁时刻,是元朝的制度,也是蒙古族建筑的布局手法,它置钟鼓于一楼,与宋金明清时期“鼓楼在东,钟楼在西”的形制不同;三,从建筑形式上看,j顶式屋顶是元代常见的造型之一,明初,元朝宫殿多被拆除,唯独永昌钟鼓楼上有蒙古族风格的宝顶,这在国风的古建筑中尚无先例。永昌钟鼓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j顶之上加了一个八卦宝顶,突出了民间盛行的五行之说;其四:围栏共分三格,扶手下一空格,中有垫墩,中间一小格,用木版装实,刻有卷草花纹图案,下一大格,用木版装实刻有降幕云图案,系西夏宫廷建筑风格。另外,三层楼室内五片直彩的第一到第二片直彩间,置一小斗,系宋代建筑风格。其五:从油漆彩画看,柱、门、窗为深朱红色,斗拱青绿间色,即兰升斗间以绿昂拱,绿升斗间以兰昂拱,分别以三青三绿及绿华退晕,墨线压边。斗拱板面涂红底,画兰绿火焰三宝珠,均为典型的明代州城彩风格――旋子彩画。。

10月9日从南昌市滕王阁管理处证实滕王阁(南昌市)、岳阳楼(岳阳市)、黄鹤楼(武汉市)、鹳雀楼(山西永济市)、蓬莱阁(山东蓬莱市)、大观楼(昆明市)、阅江楼(南京市)、天心阁(长沙市)、钟鼓楼(西安市)、天一阁(宁波市)等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将共同申报联合国物质文化遗产。

游钟鼓楼作文

正因了逝水流年中芸芸众生里,不少人只知钟鼓楼而不晓弥陀禅院;正因了无数外地友朋甚或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后生及至新兴媒体,均将其与同样濒临长江的万县另一著名建筑西山钟楼一错再错张冠李戴;正因了这配套设施风头盖过主体建筑的罕见缘由,欲谈弥陀禅院必先从钟鼓楼说起。

钟鼓楼,连我这个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期的土著都无缘一睹其尊容。打小只知钟鼓楼的地名,范围在我读万县一中(后万县市一中)时天天经过的接近一马路末端那一段,我还曾去那里一所以钟鼓楼命名像极了庙宇的小学玩耍过。后查阅资料得知,以钟鼓楼而得名的先后还有钟鼓楼居委会、钟鼓楼村、钟鼓楼街道办事处等。

尚在童龀时期,就听爷爷津津乐道过钟鼓楼的`神奇传说。说的是钟鼓楼刚刚建成,所需吊钟暂无着落。某夜,相距不远的歇凤山神钟托梦庙里长老,定下时日飞临钟鼓楼,叮嘱当夜切勿闭门上闩!是夜子时,长老如约大开庙门,且严戒一众比丘,神钟来时一律瞑目打坐,洗心迎候!谁知一小僧好奇心切,待得风声渐紧之际,竟忍不住眯眼偷觑。但见在那原本漆黑如墨之夜,一庞然大物却在耀眼白光中,如一道闪电呼啸着从空中直冲庙宇而来!小僧吓得一声惊叫,顿使神钟一个趔趄,坠入崖下急流。神钟訇然破碎,河底也被砸出一个大坑,后人遂称之为“钟滩子”是也!这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还有那虽土得掉渣但却形象生动的纤谚及因由,在我幼小的心里烙下了铭心蚀骨的印记。数十年里,这个只闻其名、不见其物的钟鼓楼,好似一个神秘莫测的谜团,一向在我的头脑中萦绕闪回;又如磁石一般,吸引着我这个家乡人去不懈地探究、寻访。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我行将步入知命之年之际,最后第一次窥见了钟鼓楼的模样。那是跨入新世纪门槛后的“国庆”期间,由《万州日报》社、重庆市文史研究馆承办,德国驻华大使馆支持,成都人民商场万州分场等三家民企协办的《九十年前重庆三峡地区人文风光历史照片展》上,展出了德国夫妇弗里茨·魏斯与多伦勃·魏斯19途经川江时拍摄的照片。在这组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中,竟有一幅万县钟鼓楼的照片。我因公错过了展览,后在《三峡都市报》见此报道,睹其照片,惊喜异常,如获至宝!将这张报纸连同剪裁下来的照片精心珍藏。多年来,我还陆续搜集到了有关钟鼓楼的一些文字资料,喜出望外地又查阅到家乡人拍摄的如凤毛麟角之钟鼓楼另外几幅绝版照片,并采访了不少老一辈知情者,对其史实的了解亦日趋清晰明朗。

原先,钟鼓楼乃历史上位于万县城区一马路东端的弥陀禅院一部分,全称“钟鼓楼弥陀禅院”。据史志载:明朝初年,万县长江北岸钟滩子常翻船没人,故建庙以镇邪,取名钟滩寺。后因水患频仍,庙宇多次被毁。清乾隆年间,复建寺院并增修钟鼓楼。新建钟鼓楼又名镇江阁,高20米,兀立于自河滩拔地而起的40米高绝壁之顶,巨梁斗拱,飞檐翘角,外观三层,内有七层。置巨型钟鼓于斯楼,每日子午时辰,例行撞钟击鼓,“声震林木,响遏行云”。倘使月明风清之夜,待得静寂安谧之时,更可随风飘逸逾数十里,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因了“万川毕汇”而得名的万县,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位列十大港口,雄踞川东门户,上束巴蜀沃野,下扼荆楚咽喉,正当川东、鄂西、陕南、湘西、黔北五省通衢的水陆要津与物资集散地,在那交通尚欠发达的岁月,尽享江河之利,自然“万商云集”,怎不人文繁盛?但见日日樯桅林立,帆影穿梭;千船竞发,百舸争流。或棹桨摇撸、执舵撑篙于湍急水流之上;或弓身伏地、负绳拽索于拍岸江涛之间,无论船工纤夫、行商旅人,无论栖身于低矮船舱,抑或匍匐于崖底河滩,无意中抬眼骋望,倏忽间惊鸿一瞥,惟见那凌空雄踞于江岸、跃然突兀于绝顶、矫首护卫于寺前的钟鼓楼,“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之英姿,莫不触景生情,发出由衷赞叹!

因了其为彼时万县城内最高的地标建筑——卓然玉立于如削绝壁之巅、大江奔流之畔的钟鼓楼,在云淡风轻的夜晚,与那高挂苍穹的皎洁明月,天上人间,交相辉映,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从而衍生出充溢浓浓诗情画意的“鼓楼晓月”一大景观!自古洎今,吸引无数骚人迁客或邀朋偕友来此观景赏月、把盏临风,醉在其中而不能自拔;或吟诗填词、挥毫泼墨,寄情抒怀而不亦乐乎!且时有名篇,偶见佳作问世。尤以清人张问陶的《万州小泊是日立春》“东岩钟磬寂,春色有无间。爽朗三层阁,玲珑一县山。江回巴峡断,花放苎溪闲。岁晚乡愁剧,船舱午梦还”为代表作。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万县富商兼佛教居士周仁勋慷慨捐资扩建,并将此寺庙改称“弥陀禅院”。扩建后的弥陀禅院占地面积341亩(22.7公顷),建筑面积110亩(7000余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式建筑,呈四合院型制分布。山门之后,依山筑势,层叠递升,分别建有护法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戒堂、观音殿、药王殿、藏经楼,两翼共有厢房102间。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浓荫掩映,古木参天。在弥陀禅院鼎盛时期,住寺僧人逾300余名(一说400-500名),终日香烟缭绕,常年梵音不绝,信徒盈门,高僧辈出,当之无愧万县寺庙之代表,更为西南地区久负盛名的一大禅林,是称西南佛教学府。禅院历代住持皆学识渊博,满腹经纶,德高望重,声名远播。其开山祖师济宇法师与毗邻梁山(今重庆市梁平区)有名禅院双桂堂破山海明禅师,皆先后受法于宁波天童寺高僧密云长老。1946年出任寺院第11任也即末位方丈能缘,曾遍访国内名刹古寺求学取经,潜心研习佛学理论;也曾远赴东南亚佛教圣地拜师参学,多方汲取佛教精髓,1953年还应邀受聘为四川省文史馆馆员。

历代以来,还有那异国它邦、西域东瀛,不远万里,漂洋过海,赴金顶峨嵋晋觐朝圣之佛门僧众、善男信女,溯流而上,乘帆船沿长江,经水路入蜀道,越激流涉险滩,闯惊涛斗恶浪,穿三峡临万县,正值长途跋涉,克难历险,劳累困顿,身心俱疲之时,适逢由钟鼓楼引领而来的佛教圣殿弥陀禅院,岂非正合时宜、求之不得?岂不理所当然择其为歇宿安憩之所,稽延时日。除可在此同门寺院、羁旅驿站濯足洗尘、养精蓄锐之外,亦能在这商贾麇集、百业鑫盛之地填补给养、充盈行囊,岂不快哉!

民国时期,军阀杨森于1925-1928年驻防万县并兼首任市长,重抓市政建设。在修建一马路时需从寺院穿过,遂拆掉骑楼,将钟鼓楼与弥陀禅院一劈为二。所幸二者均无大碍,寺院格局基本未变,香火依然。

时值1949年仲秋,霹雳惊天,乾坤扭转,民国倾覆,共和新建。弥陀禅院旋即改作教习之所,始称万县市城守镇第一中心小学,继而更名为钟鼓楼小学、红卫路第四小学、一马路第二小学。虽寺庙龟缩后移,僧人渐次还俗,前堂老师学童之乎者也,后殿僧侣信徒吃斋念佛,倒也和谐共处、并行不悖。这一奇特现象持续到1956年,至年逾耄耋之能缘方丈坐化圆寂,最后一名护理僧人亦遁出空门去向不明,佛事活动方至此终结。尔后,在琅琅书声中又延宕了半个世纪有余的弥陀禅院,才在三峡工程蓄水前的清库中被拆毁。而钟鼓楼则被一田姓微商改作茶楼经营并附带小人书出租业务,终因白蚁侵害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约莫于1955年被政府拆除,在其地基上盖起市木材公司办公室和门市部。钟鼓楼(后木材公司)与弥陀禅院(后小学)遗址,也随三峡蓄水成库而没入江中。

虽弥陀禅院和钟鼓楼在被改为万县市社会福利厂后保存较为完好的道观北山观异地重建竣工然此弥陀禅院非彼弥陀禅院钟鼓楼亦非彼钟鼓楼矣!

钟鼓楼

(belltoweranddrumtower)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钟楼和鼓楼的合称。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宫廷中的始于隋代,止于明代。它除报时外,还作为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

目录简介申遗简介。

不老传说。

“中,终古钟鼓撞不断;凤凰塔缝,奉皇凤凰引难鸣”。这副对联对于现在的南昌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偶尔有人说起,也许很多的南昌人都不知道它是南昌上的一副对联。冬日里难得一个晴天,迎着寒冷的阳光从象山路走过,江西画院旁边的一个社区里的居民悠闲地在江鹰包行吃包子,热腾腾地蒸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很是惹眼。33路公交车晃晃悠悠地从渊明路开过来,车上是一些在寒冷中木纳的脸。这个地方的老百姓似乎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性,所以生活都是不紧不慢的样子。这就不得不了解一下南昌的了,在古代没有时钟,记时靠日圭和漏壶,老百姓全靠官府设置的,来传递报时的信息。南昌城最早的谯楼设在普贤寺内。明朝洪武年间,都指挥宋晟在广济桥西南岸兴建“”,飞檐5层,内为重屋3层,楼前建台,台上放置日圭,室内置漏壶计时,钟楼画角(古乐器)列置其上,楼后设阴阳学署。楼成后,将普贤寺铜钟移至于楼内。一百年后,因岁月日久失修,有倒塌的危险,府衙虽然多次进行过维修,但仅仅是对破漏之处作一些修补。晚清时又被焚毁,官府在章江门内西大街(今子固路)兴建鼓楼,将铜钟移来。鼓楼仍坚持每天黄昏时鸣钟18响,接着发鼓计时。每夜五更,每隔2小时敲鼓12下。第二天凌晨五更告罄再鸣钟声,宣告新的一天开始。据说在清朝末年就开始凋敝,历经战乱,在毁坏中消亡。到新中国成立后,就再也看不到的模样了。而只空剩下一个地名延续到现在。今天在这里还能够感受到作为主导时空,报晓示昏的权威地的不平凡的气韵。但是,这一切都只有在史料中才能够得以知晓了,生活在这里的人离它越来越远,近乎传说了!注:同知;宋代枢密院不设枢密使及副使时,其主官称知枢密院事,佐官则称同知枢密院事,或简称知院、同知院。辽代设同知府事、同知州事。金、元时每府或州设同知一员,明清定为知府、知州的佐官,分掌督粮,捕盗,海防,江防,水利等,分驻指定地点。清代的同知,称为州同。此外,地方政权“厅”的长官,也称为同知。清代各府同知为正五品。弘治7年(1494),巡抚都御史邓公辅看到此楼十分破旧,便命南昌府同知张汝舟拆旧建新,楼高7丈,屋广40丈,共建房屋18间。阴阳学署和漏壶之室按旧制仍设屋内,将日圭之台移到大门之外大门对着大街,门上挂了一块“授时”牌匾,为使楼基不会受到东湖波涛的侵蚀沿湖以石护岸。重建工程自这年冬季动工,由南昌府经历(正八品官衔)王兴隆督办。弘治9年3月竣工,用去木料近万根,瓦近25万片,新楼重檐翠飞,气势恢弘。从远处望去如出霄汉之上,登高远览,又像在埃土盖。万历15年(1587)7月,知府范涞复修,竣工后作诗一首以示庆祝,有“共上高楼意若何,楼中玉漏瞰清波”之句。明朝末年,毁于兵燹。清朝初年,巡抚、兵部侍郎蔡士英重建,兵部右侍郎万恭作记。新楼高8丈,宽4丈,“飞榱勒栋,丛锐错节,耸东湖而隘西山”。永昌永昌(又名声教楼),位于永昌县城中四街交汇之处。建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距今近400年。东西宽22米,南北长23米。分楼阁和楼台两部分。台基边宽22米,高7.2米,通高24.5米;楼阁重檐庑殿顶共二层三檐,下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四面置格扇门,门左右置楹窗,斗拱为双翘无昂,共五踩,卷刹弧线。上层屋檐及檐柱向内紧收,面阔仍同下层。最上层为屋顶,上置宝顶。楼台以夯土板筑,四周包砖,两道拱门纵横其中,通达四街。楼体四面各悬巨匾三块,匾文为“丽日摩云”,“民淳俗美”,“金阙迎恩”,(东上、中、下);“文运天开”,“魁壁联辉”,“云锦天香”(南上、中、下);“中天一柱”,“怀柔西域”,“玉关通道”(西上、中、下);“声闻四达”,“保障金川”,“威宣沙漠”,(北上、中、下)。台基拱门上镌有:东“大观”,南“迎熏”,西“宁远”,北“镇朔”。一层楼台上置大铁钟一口,内置大鼓一面。整个建筑结构谨严,造艺精湛,高耸挺拔,雄伟壮观。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保单位。曾多次维修。清顺治时参将郑续善补修。乾隆三十二年(1767)知县白钟麟动员乡里大事修缮。此后200多年里,经历了多次地震。民国十六年(1927)大地震后,楼体倾斜下陷,部分构件断裂脱卯,楼顶层层渗漏,有倒塌危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几次维修,1981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中共永昌县委,县人民政府报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对进行了落架重修,1984年6月24日动工,1986年6月底竣工,7月28日由省、市文化部们参加剪彩验收。维修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原样。通天柱选用优质红松,椽材精选祁连云杉,飞头斗拱多取原件。用南山石制础,以钢筋混凝土固基。由北京琉璃制品厂重造琉璃瓦兽八卦式宝顶。请国内各地知名书法家依原文重书匾额。由咸阳古建筑维修队彩绘。由县离合器厂新铸高1.35米,口径1.1米,重1吨铁钟。由县木器社等单位新制面直径1.6米大鼓一面。对损坏的风铃等原件,均恢复原样。这次维修,共用经费53万元。其中群众集资1万元。总用工2.6万个。1994年,县政府拨款5万元,对永昌一层木件重新油漆彩绘;2000年,县政府拨款对一楼地面进行了防渗水技术处理;2002年,县政府拨款对四面门洞加固了不锈钢金属围栏,有效地保护了的外围安全。城市中的早为专用报时建筑。古代里坊制城市(见里)实行宵禁,早晚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西安钟楼鼓楼是现存最古老的实例。此外,唐代寺庙内也设钟和鼓,元、明时期发展为钟楼、鼓楼相对而建,专供佛事之用永昌内置钟、鼓,晨钟暮鼓,声闻四达,籍以振兴文教,教化民众,历经数百年风雨浸润,是永昌历史文化的象征。整个建筑结构严谨,雄伟壮观,是河西走廊重要的古建筑之一,是研究明清以来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永昌县城地处河西走廊东部,是汉、唐中外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古城。从历史上看,永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反映在这一古建筑上,具有蒙汉党项等多民族文化交融一体的.风格。其一:从艺术造型上看,形体是由屋顶,木构架,台基三大要素所构成,沿袭了汉朝的做法,是我国民族建筑风格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二从平面布局看,设在全城正中,掌管全城作息和夜禁时刻,是元朝的制度,也是蒙古族建筑的布局手法,它置钟鼓于一楼,与宋金明清时期“鼓楼在东,钟楼在西”的形制不同;三,从建筑形式上看,盝顶式屋顶是元代常见的造型之一,明初,元朝宫殿多被拆除,唯独永昌上有蒙古族风格的宝顶,这在国风的古建筑中尚无先例。永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盝顶之上加了一个八卦宝顶,突出了民间盛行的五行之说;其四:围栏共分三格,扶手下一空格,中有垫墩,中间一小格,用木版装实,刻有卷草花纹图案,下一大格,用木版装实刻有降幕云图案,系西夏宫廷建筑风格。另外,三层楼室内五片直彩的第一到第二片直彩间,置一小斗,系宋代建筑风格。其五:从油漆彩画看,柱、门、窗为深朱红色,斗拱青绿间色,即兰升斗间以绿昂拱,绿升斗间以兰昂拱,分别以三青三绿及绿华退晕,墨线压边。斗拱板面涂红底,画兰绿火焰三宝珠,均为典型的明代州城彩风格——旋子彩画。。

申遗。

2012年10月9日从南昌市滕王阁管理处证实滕王阁(南昌市)、岳阳楼(岳阳市)、黄鹤楼(武汉市)、鹳雀楼(山西永济市)、蓬莱阁(山东蓬莱市)、大观楼(昆明市)、阅江楼(南京市)、天心阁(长沙市)、(西安市)、天一阁(宁波市)等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将共同申报联合国物质文化遗产。

游钟鼓楼作文

小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一带的故事,展示了极其丰富多彩的社会场景,在风俗、观念开始发生巨变的迷人的北京老城,陈说着市井的悲欢、几代人的命运。这部小说被称为:一部洋溢着浓浓京味的现代《清明上河图》。

整部小说仅仅叙述了12个小时发生的故事。故事从清朝光绪年间展开序幕,描写了一个活生生的老北京。写了老北京的胡同、四合院、集市、寺院、酒肆……而最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的是老北京人的生存状态。我曾想过为什么作者要用钟鼓楼来做题,或许是屹立在北京中轴线上的钟鼓楼见证了无数个这样平凡的老北京人的生活故事。或许,钟鼓楼也象征着历史,象征着一种“静止的时间”。阅读《钟鼓楼》,你能感受到浓郁的老北京文化,还能感受到变革历史的过程中,老北京人的心态变化历程。

钟鼓楼

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作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在城市的建制史上,北京规模最大,形制最高,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见证我国近百年来历史的重要建筑。

目录简介建筑结构旅游指南简介。

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作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是中国古代用以司时的公共性楼阁建筑,钟和鼓原本都是古代乐器,以后才用于报时之用。中国古代起源于汉代,据史籍记载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唐朝都城长安是一个繁华的都城,其结构实行里坊制,即以里坊为单位,每个里坊围以城墙,在四面或两面设房门,定时开启。而在宫城正门承天门上设置钟鼓,作为全城的司时中心,早晚根据承天门的钟鼓声开启各坊门及宫门。元代在大都城(即今北京)内,也于宫城之北建了钟楼和鼓楼。北京鼓楼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建在高砖台上的一座殿堂式建筑,台基高达4米,台上有5间重檐的木构殿楼,楼高46米多。红墙朱栏、雕梁画栋,非常雄伟壮丽。北京城内的钟楼和鼓楼位于京城中轴线北部终点的,由于其类似城楼的建筑形式,飞檐翼角的独特形态,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而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清代原规定钟楼昼夜报时,乾隆后改为只报夜里两个更时,而且由两个更夫分别登钟、鼓楼,先击鼓后敲钟。其计时方式按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来计算,每更为一时辰,即现在的两小时,19点为定更,21点为二更,23点为三更,1点为四更,3点为五更,5点为亮更。每到定更先击鼓,后敲钟,提醒人们进入睡眠,二更到五更则只撞钟不击鼓,以免影响大家睡眠。到了亮更则先击鼓后敲钟,表示该起床了。击鼓的方法是先快击18响,再慢击18响,共击6次,共108响。撞钟与击鼓相同。2001年岁末的午夜11时57分,北京鼓楼沉寂了近百年的群鼓再度被敲响——25位年轻鼓手表演了《二十四节令鼓之冬》乐章(鼓谱的作者是中央民族乐团打击声乐部首席朱啸林先生),鼓声持续3分钟,到2002年元旦0时结束。鼓楼从2002年元旦起,正式对外开放。每天将四次击鼓,每次15分钟。如今的虽已失去司时的作用,但每到年节,依然能听到宏厚有力的钟鼓声,成为京城著名的一景。

建筑结构。

鼓楼通高46.7米,重檐三滴水,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建筑。鼓楼分两层,一层为无梁拱券式砖石结构,南北各辟三个券洞;东西各辟一个券洞;东北隅设蹬楼小券门和蹬楼通道。鼓楼二层大厅中原有更鼓25面,1面大鼓(代表一年),24面群鼓(代表二十四个节气)。仅存一面残破的主鼓为清朝末年使用,牛皮鼓面上的划痕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时刺刀所划。现有25面更鼓是根据清朝嘉庆年间尺寸仿制的。目前每天有七场击鼓表演,每小时一场,依据中国的二十四个节气而创作,反映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农耕生活。鼓楼二层陈列有古代计时器有碑漏和铜刻漏。碑漏内部设12根铜管,最后一根铜管下置铙片。碑漏上方设一投球孔,铜球通过所有铜管的时间为24秒,然后击铙报时。两个金属球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4秒,36个球用时14.4分,即古一刻,3600个球滚动完毕正好24小时。据史料记载,鼓楼上的铜刻漏为宋朝年间制造并相传下来,后辗转遗失。现在鼓楼内陈列的铜刻漏是仿制的,分为四级漏壶,由上至下分别是:天池、平水、万分、收水。收水壶设箭尺于水中,水涨箭浮,依刻显时,旁边的铙神每隔15分钟击铙八次报时,每天误差仅在20秒左右。钟楼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顶,上覆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全砖石结构的大型单体古代建筑。钟楼东北角开一蹬楼小券门,登75级台阶至二层。整个建筑结构强调了共鸣、扩音和传声的功能,这种设计在我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钟楼二层陈列的报时铜钟制造于明永乐年间。铜钟悬挂于八角形木框架上,通高7.02米,钟身高5.5米,下口直径有3.4米,钟壁厚12到24.5厘米,重达63吨,是目前我国现存铸造最早、重量最重的古钟,堪称中国的“古钟之王”。据文献记载,铜钟采用传统的泥范法,利用地坑造形群炉熔铸。钟体全部由响铜铸成,撞击时声音浑厚绵长,正所谓“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古代关于铸造这口铜钟,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传说当年铸钟久铸未成,眼看限期将近,老铜匠华严心急如焚,女儿华仙跳入炉中,终于铸成了这口大钟。百姓为了纪念舍身救父的华仙姑娘,在小黑虎胡同修建了“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现仍有遗址可寻。

旅游指南

钟鼓楼

目录建成时间及结构修葺及艺术价值建成时间及结构。

西安位于中国陕西西安市中心。钟楼与鼓楼东西对峙。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1582)重修,迁建于现址。楼上原悬大钟一口,作为击钟报时用。

结构。

建筑重檐窝拱,攒顶转角的木质结构,共有3层。每层均施斗栱装饰。楼基面积达1377.64平方米,通四街各有门洞。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宽约35.5米,用青砖砌筑。楼高27.4米。由地面至楼顶,高36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供游人登临参观。

修葺及艺术价值。

修葺。

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十三年(1674)和乾隆五年(1740)先后重修,但梯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楼九楹三层,为歇山顶重檐三滴水木构建筑。座宽38米,长52.6米,高8.7米,全用青砖砌筑。楼高24.3米,通高33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各6米的券门。北悬“声闻于天”匾额,南悬“文武胜地”匾额。楼建于基座中心,稳重厚实。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艺术价值。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古代许多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夜扰;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钟鼓楼》读后感

刘心武的大作《钟鼓楼》,就像吃了一碗老北京炸酱面一样,其实说喝一碗老北京豆汁更贴切一些,可惜我没有喝过,是没敢喝,让人真真切切、痛痛快快的体会了一回北京风情。

故事的主体内容很简单,讲述了薛大妈的二儿子薛纪跃结婚当天发生的事情,以时间为主线,从早晨薛大妈起床开始筹备到晚上客人们散去,一天内在这个北京的一个普通的四合院内发生的一切,通过四合院内的每一个人的经历逐一展开,展现了北京的风土人情,旧貌新颜。

故事中所涉及人物众多,每个人个性突出,性格鲜明,通过不同人以各种形式的接触,展现出各个阶层人的面貌。虽然人物众多,但并不凌乱,每个人背后的故事,丰富了作品本身的血肉。

虽然薛大妈努力的想要把儿子结婚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尽可能的想的周全些,但往往事与愿违,总是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差错。每个人的一生都希望自己更顺利一些,我们在祝福别人的时候也会常说一切顺利、一帆风顺呀什么的,但是做起事情来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阻碍,让我们走些或大或小的弯路,我想,这也许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吧。

作者在作品中多次提到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富有了逻辑性哲理性,使得作品本身提高了一个层次,是作品更加耐读、耐人寻味。

其实这种作品形式并不陌生,与前面读过的《额尔古纳河》、《尘埃落定》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展现了一方风土和很多不为人所知的民风民俗。

去过很多次北京,走在大街和胡同里,吃了南北菜和地方小吃,看着格式新建筑和文化古迹,通过这些能深刻的感受到北京的文化底蕴,永远有看不完的景色和听不完的故事,和哪里都不同,这就是北京。读这本书的时候,那首何勇的钟鼓楼总是萦绕在而耳旁:

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边。

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

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

他们正在看着你掏出什么牌子的烟。

相关推荐

  • 红楼梦看完后的心得体会(优秀16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这些范文涵

  • 鼓楼心得体会总结(模板16篇)

    写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状况和情感变化。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其中的观点和见解都很独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作为南京市最有特色的

  • 幼儿园非洲鼓教学心得(优秀16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经验积累,通过总结和概括,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以下是一些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样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灵感。

  • 参观鼓楼心得体会初中(精选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启示。

  • 同心鼓活动心得(优秀1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中所得到的宝贵财富,能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深远的影响。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阅读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优秀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 鼓山军训心得体会报告(优秀23篇)

    军训心得体会是对军训期间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下面是一些写得非常好的军训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可以从中找到共鸣和

  • 表扬鼓励心得体会(优秀17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积累,通过整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经验转化为宝贵的财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表扬心得体会,这

  • 钟鼓楼心得体会(优秀16篇)

    经验和教训都蕴含在我们的日常行动之中,总结是将这些经验和教训提炼成有价值的智慧。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示例,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吧。钟鼓楼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

  • 锣鼓协会申请书(优秀16篇)

    申请书是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窗口,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在阅读申请书范文时,注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尊敬的校协会管理中心:听闻近些年国内多有安全事故,

  • 宁波鼓楼心得体会(专业24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学习和工作的重点,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宁波

  • 太极体育心得体会一分钟(优秀16篇)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小编特意为读者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第一段:引言(1

  • 钟楼街心得体会教师及感悟(优秀17篇)

    每一次教育教学都是一个宝贵的经验,我们应该及时总结并提炼出有价值的心得。请大家留心阅读以下这些教师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8月19日-8月21日,我有

  • 鼓楼心得体会总结(优秀16篇)

    心得体会帮助我们在面对相似情境时更加从容应对,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鼓楼作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

  • 教学楼心得体会(优秀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和问题。这里有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启发大家在写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打鼓的心得体会大全(16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对学习或工作中的重要事件或经历的深入思考和领悟。在这段时间里,我不断尝试和探索,通过失败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

  • 腰鼓培训心得体会(优质18篇)

    培训心得体会的撰写可以提升个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以下是一些企业员工对培训经历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将孩